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7822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学解读: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是:1、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以几个孩子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情感感染中学到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3、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教材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4、素材选取广泛,练习形式多样。选用素材,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有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有动物的体重练习的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查阅资料的情景。通过提出“1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等问题引出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通过看、掂、估、称等活动逐步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借助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单元学与教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交流。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轻重,加深理解。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单元教学课时数:3课时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克、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交流、引导、谈话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设计境引一、 提出问题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从哪儿获得的?学生自由交流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迷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世界,和他们一起去了解动物世界中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二、合作探索、建立概念(一)认识克1、克有多重?先估计一下,再称一称。学生猜测,师适当记录,然后用天平实际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出自己猜测或估计的结果与实际的1克的差距2、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再从学具中摸出豆子或糖果进行估计、验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多重。学生交流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克做单位。学生可能结合自己常见的小食品,进行举例2、师: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的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克用“g”表示。那么稍重一些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呢?(二)认识千克一、 1千克用多重,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常见的食品、生活日用品包装上的标注来说明1千克有多重。并让学生实际掂一掂两袋盐、两瓶清洁液的重量。二、 师: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板书:1千克1000克三、说一说:你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学生自由交流四、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学生交流,注意区分平时所说的“斤”与“千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五、板书设计1千克1000克练习设计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袋虾条约重50( ) 6个苹果约重1( )一个冰淇淋重100( ) 一根火腿肠重40( )一只小羊重10( ) 一艘船载重量是4( )教学反思课时2备课教师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交流、引导、谈话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设计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投影出示蜂鸟、袋鼠、鲸鱼三种动物师:看到这三个动物,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在描述它们的体重时,所用的单位一样吗?分别用什么?2、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体重达到150吨,那么1吨究竟有多重呢?二、合作交流1、根据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吗?学生交流:如一车煤约重4吨、40个25千克的学生合起来是1吨、100袋大米约重1吨等2、师:1000千克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3、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吨”?学生交流,如车的载重量、电梯的承重量等三、小常识课本第5页:生活中常见的秤,你认识哪些,是在什么地方见过的?四、课后实践: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分别是用什么作单位来计量的?把它们记下来。五、板书设计1吨1000千克”练习设计课本第4、5、6、7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教学反思课时3备课教师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小超市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交流、谈话法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设计一、我学会了吗?1、交流:同学们逛过超市吧?通常会买些什么?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交流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食品?重多少?多少个水果大约重1千克?学生交流3、一定吃过不少西瓜,你们家通常买多大的西瓜?用手比划一下。10个、20个这样的西瓜大约重多少?4、超市的信息中,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解决二、丰收园1、在刚才的超市问题中,你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2、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3、己一个评价,说一说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需努力?练习设计自主练习8、9、10、11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袋虾条约重50( ) 6个苹果约重1( )一个冰淇淋重100( ) 一根火腿肠重40( )一只小羊重10( ) 一艘船载重量是4( )二、 你问我答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吨8000千克 7千克( )克三、( )里填上“”“”“”。600克6千克 8吨7900千克5米50厘米 2时120分600千米6000米 7000克7千克四、小食品超市食品名称QQ糖饼干猪肉干虾条点心重量(克)70500 200 20 1000 第二单元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单元计划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信息窗1呈现的是学校体育大课间学生跳集体舞的情境,借助关于三(1)班学生跳舞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入对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和学习;借助关于三(2)班学生跳舞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入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探索和学习。信息窗2呈现的是体育大课间团体操表演的情境,根据表演团体操学生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入两位数第一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学习和探究。信息窗3呈现的是呼啦圈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和“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引出对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学习。教材的知识前后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和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2.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和算法。教学关键: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算理的探究和算法的形成。本单元课时数:7课时课时5备课教师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学具操作,明确笔算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交流、引导、谈话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体育大课间的表演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1.解读信息。同学们正在围成圈跳舞,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2.提出问题。师:根据上面的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2、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3.列出算式。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2=”和“123=”。4.自主猜想。师:想一想,202和123分别等于多少呢?二、操作探索,创编竖式。(一)202等于多少呢?1、自己探索计算结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方法一: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2捆小棒(每捆10根)共20根,摆这样的2份就是2个20相加,一共是40根小棒;方法二:根据乘法的意义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202表示2个20相加,即20+20=40;方法三: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乘2得4个十,4个十是40.3、肯定每种口算方法。4、口算:303=,402=(二)123等于多少呢1.方法思考。师:123到底是不是等于36呢?我们需要验证一下。用什么验证合适呢?(引导学生说出小方块或小棒。)2.动手操作。为学生准备小方块或小棒学具,引导学生用学具表示三(2)班跳舞的人数。要求:摆的学具能让人一眼看清3个组,每组12人,一共多少人。3.算法探究。(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试着计算3个12一共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写法,写完后同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展示。交流中让孩子结合学具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意思。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情况:根据乘法的意义想123就是表示3个12相加,即12+12+12=36,或写成竖式: 1 2 1 2+ 1 2 3 6先将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竖式1:三个竖式。 2 1 0 3 0 3 3 + 6 6 3 0 3 6 竖式2:一个竖式,先用十位乘一位数,再用个位乘一位数,然后把两个积相加。1 2 33 0 63 6 竖式3:一个竖式,先用个位乘一位数,再用十位乘一位数,然后把两个积相加。1 2 363 03 6竖式4:1 2 33 6(3)对比分析。师:仔细观察各种算式,看它们有什么联系。评价各种竖式计算方法。(竖式1:评价点落在“比较麻烦”上;竖式2和竖式3能清楚得看出计算的过程;竖式4比较简练。)三、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四、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202=40(人)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123=36(人)练习设计练习。1.计算。 1 2 3 2 3 4 2 4 4 3 2 22.用竖式计算42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可以选取两种不同的竖式进行展示交流,在对比中体会交换因数的位置列竖式计算的优越性。教学反思课时6备课教师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学具操作,明确笔算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交流、引导、谈话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设计境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体育大课间的表演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1.解读信息。同学们正在围成圈跳舞,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5组,每组19人;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9人。2.提出问题。师:根据上面的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2、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3.列出算式。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92=”和“195=”。学生估算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29 2 15 8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注:进位的标记“1”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三、小结这节课你有神么收获?四、板书设计、“292=”29 2 15 8练习设计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教学反思课时7备课教师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2、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交流、引导、谈话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本 教 学 过 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快乐的大课间还有很多同学在转呼啦圈,我们一起看看吧。你能从中看到哪些信息?、信息1、一年级转呼啦圈的有18人信息2、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信息3、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二、自主互助、解决问题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你怎么来解决?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怎么画呢?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二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二年级”,二年级的人数要画得比一年级线段的两倍还要长一点,分别标上“一年级人数的2倍”和“多5人”,最后用花括号表示出问题在哪里。一年级人数的2倍多5人18人?人一年级:二年级:看图分析问题: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182=36(人)再求二年级有多少人。36+5=41(人)答: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41人。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你怎么来解决?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怎么画呢?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三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三年级”,三年级的人数要画得比一年级线段的三倍再短一点,分别标上“一年级人数的3倍”和“少2人”,最后用花括号表示出问题在哪里。一年级人数的3倍少2人18人?人一年级:三年级:看图分析问题:先求一年级人数的3倍是多少。183=54(人)再求三年级有多少人。54-2=50(人)答: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52人。三、总结:讨论交流在画线段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四、板书设计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看图分析问题: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182=36(人)再求二年级有多少人。36+5=41(人)答: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41人。练习设计1、一个笔袋14元,一个书包的价格比一个笔袋的4倍少8元,一个书包多少钱?2、动物园里有梅花鹿98只,猴子的只数比梅花鹿的3倍多25只,动物园里有多少只猴子?3、一个笔袋14元,一个书包的价格比一个笔袋的4倍少8元,一个书包多少钱?4、动物园里有梅花鹿98只,猴子的只数比梅花鹿的3倍多25只,动物园里有多少只猴子?教学反思第八课时一. 直接写得数:805740 6006 255 488408 710 304 805 910 081 254 202 二、填空。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2、 4个25的和是多少?列式()。 3、把乘得的积填在表中的空格里。 40 35 80 62 20 7 4.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语文课本重120 笑笑的体重是30 一头大象重3 一袋面粉重50 一个鸡蛋重50 两包盐重1 5. 2千克= 克 1吨= 千克 3000克= 千克 35千克= 克 第九课时.用竖式计算598 594 889695 529 415 27x8= 47x7= 29x9= 36x6= 45x2= 84x5= 41x8= 18x4= 4x75=第十课时用数学。 1、下面是“星星书店”一天内售出几种书的记录。 书名 单价 售出数量 总售价 计算机世界 5元 48本 元 数学乐园 4元 36本 元 我们爱科学 6元 55本 元 你能算出每种书的总售价吗?算出来填在表中。 2、三年级五班有学生44人,三年级级部总人数比五班的9倍还多8人,三年级级部共有多少人?3、学校图书室内买回科技书240本,文艺书320本。买回的故事书是科技书和文艺书的和的3倍,买回的故事书有多少本?4、拓展练习,选择条件编问题并列式计算 乌龟有25只海马有36只章鱼比乌龟的3倍多10只海豚比乌龟的2倍少5只水母比海马的3倍少15只鲸鱼比海马的2倍多20只第十一课时(一)选择题1、猴子比长颈鹿的3倍多12只,动物园里有长颈鹿98只,动物园里猴子有几只? A、98312 B、983-12 C、983+12少6辆?辆10辆2、摩托车: 小轿车:A、103+6 B、103-6 C、102+43、园林工人在一条公路两边栽树,每边载松树56棵,载的柳树比松树的4倍少10棵,马路两边共栽树多少棵?A、564-10 B、564+10 C、2(564-10)二、填空。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2、 4个25的和是多少?列式()。 3、把乘得的积填在表中的空格里。 48 35 80 62 29 7 三、判断: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2. 2千克铜比2千克棉花重。 ( )3. 78+78+78+78+78+78+78 = 787 ( )4. 4667 = 280 ( )四、1、三年级五班有学生44人,三年级级部总人数比五班的9倍还多8人,三年级级部共有多少人?2、学校图书室内买回科技书240本,文艺书320本。买回的故事书是科技书和文艺书的和的3倍,买回的故事书有多少本?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单元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富饶的大海为主要情境,分3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养殖海产品加工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海产工艺品,包含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混合运算。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的难点。课时安排:8课时课时12备课教师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信息窗1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1、 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2、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交流、讲解、练习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本 教 学 过 程设计一 口算训练 68 608 25 250 303 404 603 70x820个十是( )个百 12个十是( )百( )十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 师: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算式:4002=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后,教师小结。(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3) 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 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3123 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四、质疑反思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建议同学的吗?或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五、板书设计 3123=练习设计1. 口算3x300= 200x6= 5000x7=6000x3= 400x5= 4x200=2.用竖式计算121x4= 8x111= 3x343=224x2= 3x231= 4x212=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