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课程课前说明 .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7791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课程课前说明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课程课前说明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课程课前说明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课程课前说明一、教师基本信息姓 名陈少清职 称高工所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专业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数据库技术联系方式手 机13472369561办公电话2221391Email123147862qq.comQQ123147862二、课程简介1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 是面向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技术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有关数据库领域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具备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在各个专业领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所有大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 授课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能使用ACCESS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3.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管理专业和社科专业,主要涉及对数据库技术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其教学内容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历史,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数据模型及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运算的基本方法,了解SQL基本命令掌握创建和使用数据库的方法, 掌握使用表向导创建表,掌握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 掌握设定表之间的关系,掌握修改表结构及编辑表数据的方法,掌握表的相关操作:查找、排序、筛选。了解查询的功能及类型,掌握建立查询的准则,掌握创建查询的方法,掌握在查询中进行计算的方法,掌握使用SQL视图建立查询。了解窗体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使用窗体向导、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的方法, 掌握利用窗体和控件的属性修改窗体及美化窗体的方法。了解报表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使用报表向导、报表设计视图创建各类报表的方法,掌握报表的排序和分组方法,掌握在报表中使用计算控件的方法了解数据访问页的概念,掌握创建数据访问页的方法了解宏的概念,掌握创建宏、宏组、条件宏、自启动宏的方法了解模块的基本概念,了解创建模块的方法,掌握VBA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VBA编程环境、 VBA编程基础、 VBA程序流程控制、 过程调用和参数传递、ActiveX 数据对象(ADO)等。4.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能使用ACCESS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1、先修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2、后续课程各种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应用3、 本课与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在各个专业领域使用计算机技术打基础四、教材、参考书及教学资料1. 教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0本书是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下,依据2007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ACCESS的基本操作和VBA编程技术等,简明扼要,理论联系实际。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叙述,注重基本操作的训练。全书以实例教学驱动展开,以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Access数据库应用教材和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参考书。2. 参考书Access数据库教程;陈树平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Access项目开发实用案例;郑小玲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 3. 教学资料教学资料下载网址http:/csed.nciae.edu.cn/jpkc/intro.asp?action=kcjj五、教学安排及考核1. 本学期校历安排教学从第1-16周共计16周,16周开始期末考试2. 学期授课计划简介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本学期48学时;本学期理论30和实验18学时,授课16周数,每周3学时,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实验课在公共机房。分章节学时安排:第1章 学时 理论4学时第2章 学时 理论4学时,上机2学时,共计6学时第3章 学时 理论6学时,上机4学时,共计10学时第4章 学时 理论4学时,上机4学时,共计8学时第5章 学时 理论4学时,上机2学时,共计6学时第6章 学时 理论2学时,共计2学时第7章 学时 理论2学时,上机2学时,共计4学时第8章 学时 理论4学时,上机2学时,共计6学时主要授课内容: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历史,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数据模型及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创建和使用数据库的方法,掌握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掌握表的相关操作:查找、排序、筛选;掌握创建查询的方法,掌握在查询中进行计算的方法,掌握使用SQL视图建立查询;掌握使用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的方法, 掌握利用窗体和控件的属性修改窗体及美化窗体的方法;掌握使用报表向导、报表设计视图创建各类报表的方法,掌握创建宏、宏组、条件宏、自启动宏的方法;掌握VBA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VBA编程环境、 VBA编程基础、 VBA程序流程控制、 过程调用和参数传递等。重点难点要求:掌握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掌握创建查询的方法,掌握在查询中进行计算的方法,掌握使用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的方法,掌握使用报表向导、报表设计视图创建各类报表的方法,掌握VBA程序设计基本方法。3. 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查课(2)考核范围: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3)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实验报告、测验、期中考试等)占30%;期末考试占70。 (备注:学生听课课时必须超过本课计划课时三分之二以上,同时完成该门课程的作业和实验才能取得期末考试资格)六、答疑地点及时间每周三下午3:30在办公室答疑平时学生有问题可发电子邮件或QQ留言,教师将会收集典型的、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解。七、教学方法和手段1. 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2. 在教学方法上,摒弃灌输式,实行启发式学习。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其次,再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理论课的讲授、实验课的讲授以及课后自学三个方面。理论课的讲授主要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参与式、比喻式等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自由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与学互动;实验课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提出项目任务,通过引导学生住完成任务,达到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的目的,另外,除课堂教学外,还要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 参加等级考试等活动,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3.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课程组在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及教育技术的整合与深化的实践中,建立了学习网站,制作了电子教案,完善了题库,使教与学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积极采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注意声、文、图、动有机结合,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通俗化。实行了两大教学改革,一是由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改革为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堂与课外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二是由单纯教师讲授的传统方式改革为导学式教学,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全校教学模式的改革起 到了带头作用。通过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课程学习要求1. 教师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考勤制度,学生应依照作息时间按时上、下课,不准无故旷课、迟到和早退。无故迟到和早退者教师将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直至按旷课记考勤。2. 学生要严格遵守课堂守则,教师将拒绝衣着不整者、穿拖鞋者、带食物者进入教室。上课时要关闭手机,专注听课,不做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情。3. 教师上课期间学生不得在教室内走动,不得随意出入教室,有事要举手示意。4. 学生应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或实验报告,上交的作业或实验报告须是学生自己的成果,对抄袭者将给予严肃批评并要求重做。5. 学生累计缺课(含病事假)超过该课程学时三分之一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6. 因病、因事不能上课者应事先请假,未经请假、请假未准或无特殊原因事后补假者及超过假期者,一律以旷课论。7. 请假手续按学生管理规定中有关条款办理。一天以内班主任批准;二至七天以内系领导批准;一周以上报教务处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