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绿色作文教学设计及范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6910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学期绿色作文教学设计及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学期绿色作文教学设计及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学期绿色作文教学设计及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1、燕子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方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板书课题:l燕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A、这是一个长句子,我们先来缩句,看看它都说了什么意思。“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重点引导学习:乌黑光亮的羽毛.(乌黑说明颜色黑.光亮呢 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什么是俊俏 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 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它非常)剪刀似的尾巴.(形状)B、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将下面两句话作比较)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让学生自由思考和回答,从中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魅力。(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5、仿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写眼睛和嘴呢,是疏忽了吗?这就是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今天,我们也来模仿作者的写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范文】我的小宠物三年二班 秦若凡达力是在今年10月我从宠物市场买来的,他是一只小仓鼠,他的样子很像哈利波特的表哥达力,胖胖的、笨笨的、很爱吃。他身上的皮毛就像穿了一件高档的银灰色貂皮大衣。长着一对又黑又亮的大眼睛,看什么都很好奇,有几次他和我的绿鬣蜥亲密接触,差点被吃了。他特别喜欢别人抚摸他,当我抚摸他时,他会舔舔我的手,高兴了还会轻轻啃两口,我喜欢极了。(点评:) 作者抓住了小仓鼠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来写,没有面面俱到,一看就是有自己的亲身感受。让我们感觉到了仓鼠的可爱和作者的喜爱之情。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三年二班 张弛我喜欢的动物有很多很多,其中大象是我最喜欢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大大的身躯像一堵墙,能挡住太阳光,让小动物乘凉;两个巨大的耳朵像扇子,能够给自己扇风;长长的鼻子像一根水管,能够给禾苗浇水;四条粗壮的大腿像四根柱子,能够让所有的动物见到这四根柱子就害怕。(点评:) 小作者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最喜欢但又没有亲眼见过的动物,条理清晰,尤为可嘉的是运用了恰当地比喻,生动而具体。3、荷 花一、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3、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2、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睹荷花的风采。板书课题:荷花(生齐读)”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与荷花打个招呼。2、再读课文。(1)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句,把课文读正确。(2)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领读)(3)提出难写的生字进行生生交流。3、指名分节读课,及时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三、再读课文后,学习第一节。1、生默读后,师问:课文中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2、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指名读)3、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板书:清香)4、齐读第一自然段。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潜心品读,领悟语感1、教师引入:荷花不仅香气怡人,而且美丽动人。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2、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预设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预设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地冒出来。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说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预设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3、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目睹荷花的风采,我想你们对荷花的赞美会更真诚,感受会更深刻。4、荷花那么美,让我们一起来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吧。(播放课件)看完后,师配乐范读这一段5、(配乐)生齐读第二段。6、让我们把这么美妙的文字记在心中,让我们把荷花的美刻在心里。(生试背这一段)7、这段写了荷花的什么?(板书:色彩、形状)六、学习第5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就像后面听课的老师一样,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荷花也会有不同的姿势吧,(学生思考)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板书: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板书:大自然)”“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七、感情升华,引导仿写“荷花以高雅的美震撼了我们,以高尚的品质陶冶了我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了我们。看到作者笔下这么美的荷花,你们想不想用更优美的语言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花呀?”【范文】小小牵牛花三年二班 董家睿每年夏天,当牵牛花藤长得枝繁叶茂时,它的一个个小花骨朵就从片片绿叶中悄悄地探出了头,没过几天,这些不起眼的小花骨朵就在清晨的雨露中静静地绽放了。在阳光下,它们摇摆着五颜六色的花瓣,有紫色的、蓝色的、红色的,还有白色的张开着小脸像一个个小喇叭,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喇叭花。(点评:) 作者能够仿写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恰当的运用了“探”字,把牵牛花的俏皮和无以争锋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的一种花三年二班 张沫雷 走进公园,你会发现有很多种鲜艳的花朵,而我最喜欢的是洁白芬芳的茉莉花。 茉莉花在每年的六月上旬、六月下旬或七月上旬开花,它的花朵由七八片雪白的花瓣组成,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还带着一阵阵的幽香。茉莉花还可以泡茶喝呢!泡出的茶非常的清香,喝了让人赞不绝口。(点评:) 小作者能调动多种感官,从嗅觉、视觉、触觉等方面写出了自己喜爱的花,最后还介绍了另一种用途,也激发了读者对茉莉花的喜爱。第二单元5、翠 鸟一、 教学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杆、腹部、衬衫、清脆、逃脱”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翠鸟疾飞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增强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的特点。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三、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翠鸟的资料;准备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玩具等。、老师:翠鸟的图片;做翠鸟捕鱼动作的课件,轻音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 师:请到前面操作并给大家介绍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生介绍)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师: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生1:我觉得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范文】保护鸟类的倡议书三年二班 霍英楠所有有良知的人们:你们好!首先,因为自己有良知,请为自己鼓掌接下来,我们要谈一个问题:保护鸟类。鸟是人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伤害我们的朋友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重视。我提议为保护我们的朋友应做到以下几点:1, 改正自己伤害鸟的行为2, 制止身边的人伤害鸟3, 有空去菜场看看菜场里是否有鸟在失去生命或失去自由,看到的话,请卖主放了它们或提醒买主不要买它们4, 提议相关部门重视保护鸟类,重视保护鸟类生存的环境5, 保护一些鸟类栖息地,如湿地等6, 有空多了解一些关于鸟类的知识7, 付诸行动 保护鸟类志愿者 霍英楠(点评:)小作者的开场白就很与众不同,称呼爱护鸟类的人是有良知的人,吸引读者往下阅读。在结尾处又出乎所有人意料但又最实际地提出一条付诸行动。是啊,不管做什么,只有去做才能实现,老师支持你!保护鸟类的倡议书三年二班 唐纯一亲爱的少先队员们:春天来了,报春的杜鹃唤醒了沉睡的生灵,南飞的大雁捎来了春天的消息。鸟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好朋友,是自由与生命的象征。因为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了鸟儿,才有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有了鸟儿,才有更美丽的蓝天,更和谐的生态。人类离不开鸟儿,保护鸟儿就是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己。爱鸟、护鸟是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我们三年二班特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都加入到我们爱鸟护鸟的行列中来。一、主动学习鸟类保护知识,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宣传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二、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鸟类的自然栖息地,为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三、不伤害、不捕杀野鸟,不掏鸟窝,不拾鸟蛋,不把鸟儿当作自己手中的玩偶;四、对伤害鸟类者主动劝说,发现捕杀、贩卖鸟类的不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五、提倡观鸟,反对关鸟,不笼养野生鸟类。只有这样,才能在自然中与鸟一起共享自然的美丽;六、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并劝诫亲朋不食用野生动物;七、捡到受伤、生病的小鸟要及时进行救治,并放飞。 倡议者 唐纯一(点评:)作者最出彩的地方是在第一段中运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并从思想上、行动中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劝解,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有法律意识、思维缜密的人。6、燕子专列一、教学目的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中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三、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学生交流互解,归纳整理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二、教师组织讨论学习解答重点问题,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表达方法(1)自读自悟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2)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A、是谁拯救了它们?政府:读书第二自然段。人们:读书第三自然段一个小姑娘:读书第四自然段B、通过这三个自然段的具体的描写,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燕子的关爱之情)三、学生分组学习(1)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家对燕子的关爱之情,请勾出来,再读一读。(2)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把它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四、全班交流,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语句,指导朗读,进行语感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1)课文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引导学生去感受瑞士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难能可贵。联系题目: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能坐上了专列。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它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2)出示:“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引导学生理解三个层面:一是字面意义进行延伸,比如“纷纷”,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拯救燕子的人多了,“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泛:二是透过字面意义感受深层的内涵,比如“纷纷、四处“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等等:三是说明表达效果,比如运用”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能够较好的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3)在这些普通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她与父母一道,出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中,小孩子本应该受到保护,可是她却能够和大人一起,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体现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4)在将燕子送到车站以后,人们又来到站台上欢送这批特殊的客人,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看待,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客人”,从更深层次表明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个环保的主题。出示: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起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在这句话中,“漂亮舒适、站满了、送行”这三个词语值得体会,透过这三个词的表面上的意义,还应该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五、总结,升华体会1师述: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六、课堂训练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学生可以围绕有关燕子专列的任何内容与贝蒂对话。【范文】贝蒂,我想对你说三年二班 谭皓文谢谢贝蒂!你能够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拯救那些冻僵的燕子,你真的好伟大!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去关心他人,哪怕是动物也好。你的手还冷吗?需要我来给你取暖吗?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女孩,希望你能永远快乐!贝蒂,你真了不起!要是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那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为了更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伸出小手,一起奉献我们的爱心吧!(点评:) 小作者由文本中贝蒂关爱动物的行为引申到关爱他人,体现了奉献爱心的重要意义。他甚至还注意到了贝蒂的手冻僵了这个细节,想要给贝蒂取暖。这不正体现了我们提倡的“爱的教育”吗?贝蒂,我想对你说三年二班 王梓行贝蒂,我想对你说:“你的做法让我非常感动。你一天下来居然能救出十几只燕子,你还敢到积满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去寻找,这真让我惊讶无比,你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可你一点点儿也不在乎,万一冻坏了怎么办呀?!我替小燕子万分的感激你,谢谢你!”(点评:) 这个孩子学会了感激,并能替燕子来感谢贝蒂。老师觉得能常怀感激之情的人本来就是善良仁厚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所折射出的内容要比作文本身更吸引老师的注意力。第三单元10、惊弓之鸟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4. 训练因果句式。5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找到突破口1、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它飞得慢,是因为_。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 )括出答案。出示填空:【它一听到_,心里很_,就_。 它一_,伤口又_,就_。】交流,出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指名读,齐读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出示板书:观察)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出示板书:分析)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出示板书:判断)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三、进入对应点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再指名读,齐读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不弯曲;使直,把弯曲的伸开;爽快,坦率;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四、朗读训练重点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2、出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语气。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我认为这句话中_应该读出重音。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分别指名读。4、齐读这三句话。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五、朗读总结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六、引申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你能用“惊弓之鸟“来编一个小故事,并正确表达出”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范文】惊弓之鸟三年二班 金冠霖解放前,山里原先有许多土匪。他们打家劫舍、偷鸡摸狗,简直是无恶不作,老百姓恨得牙根直痒痒。后来是解放军上山剿了匪,老百姓才过上安宁的日子。躲在深山里的残余分子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吓得只要一听见枪响,一个个如惊弓之鸟般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点评:) 说句实在话,老师对于解放前的剿匪行动都不是十分了解,但小作者一连用了“无恶不作”、“打家劫舍”、“偷鸡摸狗”、“ 牙根直痒痒”等词把土匪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惊弓之鸟的意思也解释得恰如其分。惊弓之鸟三年二班 姜树斌 这几个总在小区里乱晃的人一看就不是好人,他们走到这台车前摸一摸,走到那台车前碰一碰,手脚很不老实。我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区里的保安叔叔。叔叔们立即展开了行动,刚才还贼眉鼠眼的偷车贼们一看见保安叔叔走过来了,立刻像惊弓之鸟般四处逃窜。(点评:) 这个孩子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留心观察生活的人,不但能关注小区的安全保障工作,还注意到了小偷们的外形特点贼眉鼠眼;动作特点手脚不老实。通过这段描写,让惊弓之鸟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更近了。11、画杨桃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 “审视”、“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讲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二、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三、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四、教学方法 诵读、 自主、 合作、 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的第二大段以画杨桃为主线,写了哪几个人物?(老师、我、同学)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有不同的表现。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3、先自己独立读课文,仔细思考你研究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三、交流汇报(一)“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3、“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我受到了谁的影响?(父亲)(1)(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理解想当然)“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3)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嘲笑、误解、自以为是)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地说。(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地说。(结结巴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地说。(他迟迟疑疑)(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 这一看,_;这一看,_;这一看,_。(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3)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4)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1、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2)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3)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真相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3、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4、课件出示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5、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和颜悦色、语重心长)指名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7、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四、课堂小练笔这篇文章比较出彩的地方就是运用了一处破折号、六处问号、四处感叹号、三处省略号,通过描写人物的对话来活灵活现的反映出人物的内心真实情况。你能不能运用恰当的标点符号,也写一段人物的对话来反应内心的真实感受呢?【范文】撒 娇三年二班 杨佳锟妈妈正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我亲昵地往上靠,撒娇地说:“妈,再给我这个数,好吗?”我伸出了5 个手指。“5 元?”妈先是一愣,而后啪地打掉我的手,“不行!”“妈,我的好妈妈,你就开个后门吧!”我有点小赖皮了。“不行就是不行。”妈的态度很坚决。唉,我的希望成了肥皂泡!(点评:)小作者把一个跟妈妈撒娇,还有点小赖皮的小姑娘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很有语言特色。写对话,如果再加上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和动作,那就更生动具体了。争 辩三年二班 戚俊逸“戚俊逸,你再说一遍,你的卷子为什么没有做完?”钟老师的嗓门又提高了两档,可是声音有点发抖,双眼紧盯着我。“我昨晚做题目睡着了!”这次我胆子微微大了一些,声音也变高了一些,斜眼怯生生地望着老师,心想:反正是“拼”出去了,最多,站一会儿办公室,写一份检讨。教室里静悄悄的,我这才发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像是在看一个模特儿似的,我的脸一下变得通红,恨不得地面裂开一条缝,让我钻进去。(点评:)文中有一段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很有用处。它写出了我胆子为什么会变大,和声音为什么会变高的原因。最后写我难为情的一句想象,也很不错。大家以后写到自己同样心情的时候,完全可以学用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