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危害性项目检测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6808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危害性项目检测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物危害性项目检测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物危害性项目检测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 习 报 告实习名称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生物危害性项目检测 系 别 生 物 与 化 学 工 程 年级专业 食品工程(本科) 学生姓名 XXX 指导老师 XXX X X X XXX年 XX月 XX 日奶粉中生物危害性项目的检测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实习时间:2010年12月06日2010年12月19日(二周)。实习地点: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微生物实验室实习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第六组二、实习过程起止日期实习单位和部门主要实习内容和方式组别指导老师11.18生物与化学系微生物实验室动员大会各组成员12.612.8查找资料,制定方案,老师审定方案后,学生准备仪器、材料12.9-12.12食品变质前后菌落总数检测12.13革兰氏染色法检测菌落总数中阴阳性菌数量的变化12.14-12.18食品变质前后霉菌总数检测12.19书写实习报告以及实习笔记三、实习目的与要求1、实习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二周的实习,学生对食品的生物安全性及其控制技术应加深理解,熟悉试样的采集、保存、制备方法,了解常规生物性危害项目,掌握常见分析检测方法及其操作,熟悉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实习中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一定基础,并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2、实习要求:1、对待测样品的生物危害性项目检测能制订出详细的方案。2、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所需的仪器。3、能合理、准确地配制各种试剂并灭菌。4、能在无菌室中正确地进行各项无菌操作。5、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危害性项目的检测。6、实习笔记每天记录及时、清楚、真实。7、各组内成员要相互配合,有问题应主动向老师请教。8、每次(天)操作完成后,要对工作区域进行清理整洁工作。9、爱惜仪器、节约试剂和水电,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10、实习结束一周后写出实习报告。四、实习内容1、分析检验的依据检测项目引用标准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 GB 1632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引用GB 4789.22010奶粉中霉菌和酵母计数引用GB 4789.1520102、分析检测的方法与内容一:原理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 (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二: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 1恒温培养箱:36 士1,30 士1 2. 2冰箱:2 5 2. 3恒温水浴箱:46 士1 。2. 4天平:感量为0.1 g2. 5均质器。2. 6振荡器。2. 7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2. 8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 500 mL2. 9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2. 10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2. 11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三:培养基和试剂3. 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1成分胰蛋白陈5.0 g 酵母浸膏2.5 g 葡萄糖1.0 g琼脂 15.0 g 蒸馏水1000 mL pH 7.0士0.22制法将上述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分装试管或锥形瓶,121高压灭菌15 min3.2 磷酸缓冲液: 1成分磷酸二氢钾(KH2P04) 34.0 g 蒸馏水500 mL pH 7.22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 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 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l的1mol/l氢氧化钠调节PH,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u贮存于冰箱。稀释液:取贮存液1.25 mL,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3.3无菌生理盐水1成分 氯化钠8.5 g 蒸馏水1 000 mL2制法 称取8.5 g氯化钠溶于1 000 mL蒸馏水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 菌落总数的检测程序4操作步骤4. 1样品的稀释4.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4.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 (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4.1.3用1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4.1.4按6.1.3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 mL无菌吸管或吸头。4.1.5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一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 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 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4.1.6及时将巧15mL-20 mL冷却至46 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 士1 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4. 2培养4. 2. 1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 士1 培养48 h士2h。水产品30 士1 培养72 h士3 h4.2.2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 mL),凝固后翻转平板,按6.2.1条件进行培养。4. 3菌落计数 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 CFU)表示。4. 3. 1选取菌落数在30 CFU-300 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30 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 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4.3.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4.3.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5结果与报告5. 1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 (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5.1.1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1)计算:、式中:N一样品中菌落数;C一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n2第一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d一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5.1.2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30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5.1.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5.1.4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5.1.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 CFU-300 CFU之间,其中一部分小于30 CFU或大于30FU时,则以最接近30 CFU或300 CFU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5. 2菌落总数的报告5. 2. 1菌落数小于100 CFU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5.2.2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 CFU时,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5.2.3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5. 2. 4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5.2.5称重取样以 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为单位报告。稀释度计数10-1无法计数10-23810-34空白06奶粉中霉菌总数的测定6、1检验原理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6、2检验仪器和试剂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6、2、1 冰箱:2 5 。6、2、2 恒温培养箱: 28 1 。6、2、3 均质器。6、2、4 恒温振荡器。6、2、5 显微镜:10100。6、2、6 电子天平:感量0.1 g。6、2、7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6、2、8 无菌广口瓶:500 mL。6、2、9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6、2、10 无菌平皿:直径90 mm。6、2、11 无菌试管: 10 mm75 mm。6、2、12 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6、2、13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6、2、13、1 成分马铃薯(去皮切块) 300 g;葡萄糖 20.0 g;琼脂 20.0 g;氯霉素 0.1 g蒸馏水 1000 mL6、2、13、2 制法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1000mL 蒸馏水,煮沸10 min20 min。用纱布过滤,补加蒸馏水至1000 mL。加入葡萄糖和琼脂,加热溶化,分装后,121 灭菌20 min。倾注平板前,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加入培养基中。6、2、14 孟加拉红培养基:6、2、14、1 成分蛋白胨 5.0 g;葡萄糖 10.0 g;磷酸二氢钾 1.0 g;硫酸镁(无水) 0.5 g琼脂 20.0 g;孟加拉红 0.033 g;氯霉素 0.1 g;蒸馏水 1000 mL6、2、14、2 制法上述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化,补足蒸馏水至1000 mL,分装后,121灭菌20 min。倾注平板前,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加入培养基中。6、3操作方法6.3.1 样品的稀释6.3.1.1 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至盛有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6.3.1.2 取1 mL 1:10 稀释液注入含有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 另换一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此液为1:100 稀释液。6.3.1.3 按2.3.3.1.2 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6.3.1.4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 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2 个无菌平皿内。同时分别取1 mL样品稀释液加入2 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6.3.1.5 及时将15 mL20 mL 冷却至46 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6.3.2 培养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81培养5d,观察并记录。6.3.3 菌落计数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记录各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选取菌落数在10 CFU150 CFU 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数。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6、4记录与数据处理6、4、1奶粉变质前实验记录: 10-3稀释度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2个 10-2 稀释度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8个数据处理:奶粉中霉菌总数:由10-2 稀释度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20个可知则奶粉中霉菌总数为(2.0103个/ mL ) 同理,由10-3稀释度平板上只长了2个菌落可知奶粉中霉菌含量为(2.0103个/ mL )结论:取平均值可知:奶粉中霉菌含量为2.0103个/ mL6、4、2 奶粉变质后实验记录:10-5稀释度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4个 10-4 稀释度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7个数据处理:奶粉中霉菌总数:由10-4稀释度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7个可知奶粉中霉菌总数为(3.7105个/ mL ) 同理,由10-5 稀释度平板上只长了4个菌落可知奶粉中霉菌含量为(4.0105个/ mL )结论:取平均值可知:奶粉中霉菌含量为3.85105个/ mL五、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本次生产实习对我们这些即将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我们对未来的工作方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随着实验的继续即霉菌含量的测定的实验进一步加强了我的记忆,巩固了我的知识。现在我不仅会制备培养基、用十倍稀释法稀释样液,还能非常熟练的倒平板、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计算微生物的含量,并能熟练使用革兰氏染色法检测细菌中的阴性菌与阳性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收获:第一,掌握了一些培养基的配置方法,例如细菌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用于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分离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等。第二,学会了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以及怎样避免杂菌的污染,如吸取一定量某几档稀释度的菌液于平板培养基的表面,随即快速而轻巧地晃动培养皿,使菌液和培养基充分混匀后平置,待凝;接种的整个过程要在酒精灯附近进行等。第三,学会了怎样在显微镜下寻找生产菌,如果寻找困难,可以涂片后染色再镜检。 这次实习已经结束,比起其它组来说我们这组进行的相对顺利,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这组没很多需要重做的地方,另一方面则得因于结果比较理想,菌落长得很不错。从自己和别人的错误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研究微生物的困难与艰辛,经验往往都是在无数次失败中积累的,研究需要不断求索和不言放弃的精神,而这,也是我奋斗和努力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