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语文,.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4867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篇 第3章 第一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帮助中西部学生迈好大学“门槛”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吴晶)今年高校招生计划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这对中西部地区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中西部学生来说,录取通知书仅是入大学的第一个“门槛”,此后,他们还需要在学费、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迈过多道坎儿,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扶助。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开始注意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积极促进增加中西部地区学生的入学机会。许多从未走出大山的学生在为收到录取通知书而欣喜的同时,也不得不为筹措路费和学费而发愁。自2007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以来,随着新的国家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的出台,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问题得以解决;全社会助学意识的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家门”到“校门”都不愁。今年,中西部地区考生入学机会的增加也对助学政策的落实提出了更高要求。参与扩大招生的有关省市和高校应该意识到中西部地区的现实情况,提前派人宣讲政策,确保每个考生都能知晓助学政策,了解申办手续,坚定求学信心。有关高校也要认真分析中西部地区考生的特点,在新生入校后尽快走访摸底,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发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弥补在电脑应用、音美知识以及体育素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消除自卑或不安情绪,轻松地迎接大学生活。广大教师要真正承担起监护学生的责任,用中西部地区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例教育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感染他们,用勤工俭学的岗位锻炼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自强不息的品质,启迪他们形成报效祖国的志向。从招生计划上予以倾斜,帮助中西部学生迈好大学“门槛”,既是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用知识反哺经济、提升地方人才储备的战略考虑,更是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同心同力同步走的关键一步。希望各省市和有关高校不辜负国家的信任,广大中西部学生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推动中西部的发展,造福中西部的人民。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答:_【答案】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注意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主要信息的能力。文中的第二段直接点明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点,考生只要找到答题区间便可轻松作答。2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答:_【答案】(1)具体表现:增加中西部地区学生的入学机会。(2)意义:它是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用知识反哺经济、提升地方人才储备的战略考虑,更是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同心同力同步走的关键一步。【解析】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具体表现在前三段中都有所涉及,其中第二段第一句是关键句。其意义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答题时要抓住提示性的语句“从招生计划上予以倾斜,帮助中西部学生迈好大学门槛,既是也是更是”。3帮助中西部学生迈好大学“门槛”,除了在招生政策上有所倾斜外,还应做些什么?答:_【答案】广泛宣传助学政策,提高全社会的助学意识;有关高校要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高校教师要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提高认识,使他们自强不息。【解析】回答本题时,了解每段所讲的内容是关键。本文第二、三段讲的是如何解决中西部地区困难家庭学生的上学费用的问题,第四段讲的是有关高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让中西部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五段说的是广大高校教师的责任。4文章最后说希望“广大中西部学生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推动中西部的发展,造福中西部的人民”,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国家招生计划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只是为中西部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但如果学生因为这个机会得之太易而不珍惜,那么就不可能学有所成,也就不可能为更好更快地推动中西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有些人不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上课玩手机、睡觉,结果三年高中生活结束后却一无所获。所以,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机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有删改)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在参加纪念活动的人群中,既有年轻的北大学子,也有八十多岁的学者,这充分说明了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B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位富有童心的人,发现新奇的东西就会很高兴。C季老先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符合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知识分子。D李垚因为听过季老先生的演讲,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深深折服,所以报考了北京大学。E季老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他个人对人生、知识和生命的认识,更是他一生的写照,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答案】AE【解析】B.“富有童心”错,季老先生不是因为发现“新奇的东西”而高兴,而是因为发现了学术研究的“新线索”而高兴。C.“季老先生认为自己就是”于文无据,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季老先生所认为的知识分子的最高水平。D.李垚没有听过季老先生的演讲。6这篇新闻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开头的景物描写一是交代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后面参加活动的人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二是营造凄凉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悲伤。7文中说:“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_【答案】一是他山高水长的风范,二是他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三是他的爱心与胆识,四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8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请联系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答:_【答案】北大教授张颐武之所以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因为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正因为如此,像葛维钧、李垚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人才敬仰着他,受着他的影响,并时刻准备在社会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飞速的社会,人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在成为自己所在领域顶尖人物的同时,却把传统的知识分子精神给丢失了。而这种精神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我们的国家需要像季羡林老先生这样的具有精神高地的知识分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2题。七月流火书香满城中新社香港7月21日电呼吸香江的书香,一定要在烈日炎炎的七月。每到七月,这座城市最大型的集体读书活动香港书展便会登场,大批书迷会为翰墨书香倾巢而出,其阵势绝不输于任何一场狂欢派对嘉年华。香港的文人说,阅读是香港人的新欢。此言不虚,每逢书展开锣,香港人对“新欢”的爱慕程度就被表现得非同一般:香港人的阅读欲望,会在为期一周的书展“文化黄金时段”喷涌而出,平素分道扬镳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会在这一刻殊途同归。这一刻,这座商业所向披靡的城市,将变成思想者的根据地,将变成读书人朝圣的“麦加”,七百万香港市民被消化在强大商业社会里的阅读欲望,会在这一刻被集体唤醒和点燃。22日,一年一度的“文化黄金时段”就将按响秒表,但大幕开启之前的一场论战却已先声夺人:一批少女模特将推出写真集抢攻书展市场,触发网民激烈反对,一些读者表示将递交请愿信抵制模特“踩过界”,并会以静坐表示抗议,更有泾渭两派展开纸上论战,阵仗惊人。当作家遭遇靓模,当幽幽书香遭遇喷血写真,当文化理想遭遇商业运作,一场轰轰烈烈的书香保卫战似乎不可避免。书籍作为深邃思想的载体,一直在努力拒绝商业的“滋扰”。但透过近年来的经验却可发现,在强大的商业机器面前,深邃的读本多数时候显得力不从心。这一点,在香港这座贴满商业标签的城市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在香港这座行色匆匆的城市,厚重的严肃图书并不是主人通勤路上的必备品。香港人长短车程中的眼球落点,刺激的电子游戏较沉静的文字读本更受青睐。在寸土寸金的商业闹区,读书人最乐于亲近的书店,自然难以与填补物欲的大卖场并驾齐驱,但在二楼逼仄的空间,仍有一缕书香逸出,清幽沁人。香港书展的英文译名是Hong Kong Book Fair。这在香港导演林奕华看来,本身就带有做买卖的意味。阅读香港书展,是“从生意到文化”还是“从文化到生意”的路径选择,虽然令人莫衷一是,但亦可嗅出一丝况味。书展可算作香港的文化密码,但在这一连串的密码中捕捉这座城市的精气神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幸的是,踏入二十载的香港书展,就像一个正值妙龄的少女,整个世界就在她面前,蜕变为书香满园,成长为撬动香港人阅读习惯乃至阅读革命的支点。9对原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每年的七月,大批的书迷会倾巢而出,同时他们的阅读欲望也会被唤醒。B书展同时体现了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所以更加受到香港人的青睐。C厚重的严肃图书不是香港这座城市的主人的必备品。D虽然商业闹区寸土寸金,但仍有书籍的一席之地。E深邃的读本在强大的商业机器面前,多数时候显得力不从心。【答案】AB【解析】A.后一句错,由文章第二段可知被唤醒阅读欲望的是七百万香港市民。B.二者没有因果关系。10为什么香港的文人会说“阅读是香港人的新欢”?答:_【答案】因为香港是座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城市,以前人们和书籍的接触较少,而现在,香港书展为香港人创造了读书的机会,许多香港人的阅读欲望被激发出来,变得非常强烈,所以说“阅读是香港人的新欢”。11在作者看来,少女模特写真集是不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书”?关于少女模特写真集的论战的实质是什么?答:_【答案】(1)不是。因为作者认为,书籍是深邃思想的载体,而少女模特出写真集只是一种商业运作。(2)论战的实质是文化理想和商业运作的抗争。12怎样理解“书展可算作香港的文化密码”这句话?每年一次的书展能够改变一个城市的阅读习惯吗?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1)这句话的意思是书展会成为撬动香港人阅读习惯乃至阅读革命的支点,激发出香港潜在的文化氛围。(2)一个城市的阅读习惯不可能通过每年一次的书展彻底改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香港人在为期一周的书展期间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可书展结束之后,其根深蒂固的商业价值又会重现。(或者:每年一次的书展能够改变一个城市的阅读习惯。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每年一次的书展来看,许多香港人是热爱读书的,只是因为平时工作和生活忙碌而疏于读书,而书展将他们读书的欲望激发了出来,这一欲望可能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时间一长,一个城市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