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4381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 文 质 量 分 析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相关信息,结合学生复习备考的实际需求,2010年云南省第二次高考复习统测语文试题,在结构和内容方面都力求与高考的格局保持一致,尽力体现2010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要求。从抽样分析情况看,试题的信度、区分度、难度和标准差等指标都达到了预期要求。【基本情况】1.全省分数段分布图2.抽样得分情况表样本数满分值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1919150102.180.6812.62167787.391350写作题分数段0-910-1920-2930-3940-4950-60人数7382141555132全卷分数段0-1920-3940-4950-5960-6970-7980-89人数422394517790-99100-109110-119120-129130-139140-15047767041611040【试题分析】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蜷伏/卷曲 禁止/禁受 怅惘/为虎作伥 抨击/怦然B.拼搏/渊博 徘徊/低徊 戛然/叽叽嘎嘎 娇媚/门楣C.惦记/掂量 蹊跷/蹊径 踱步/气度非凡 馄饨/混沌D.箴言/诤言 穿着/着急 大概/慷慨大方 婆娑/摩挲答案C。(A项“抨”与“怦”读音相同,均为“pn”。B项“搏”与“博”读音相同,均为“b”。D项“娑”与“挲”读音相同,均为“su”)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抽样显示:考生解答本题,正确率41.69%,平均分为1.25,难度0.42,区分度0.2,标准差1.48。考生错选A项的有18.08%,错选B项的有1.25%,错选D项的有38.72%,错选原因在于对常见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识记不准确。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面队一波又一波来访的受害人,以及在现场了解事实真相的数十家媒体记者,三鹿集团对毒奶粉事件却讳莫如深,三缄其口。 B考虑到山峰险峻,山顶气候瞬息万变等恶劣条件,即将冲顶的队员,心有余悸地联想到前辈登山家在这座大山上所经历的惨痛失败。C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D2009至2010年,云南遭遇了秋、冬、春连旱,旱情严重,堪称百年一遇。“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的观念路人皆知,全省人民奋起抗旱。 答案A。“讳莫如深”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C句对加点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从善如流”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从善如流意为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B句不明词义。“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心有余悸”意为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D句对加点成语的使用犯了不明褒贬的错误。“路人皆知”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抽样显示:考生解答本题,正确率38.46%,平均分1.15,难度0.38,区分度0.31,标准差1.46。考生错选B项的16.73%,错选C项的25.01%,错选D项的19.59%,错选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和所适用的对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让援建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20多名外国专家观赏了当地“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气氛。B上海市闽行区人民法院对“莲花河畔景苑”倒楼案作出一审判决,以重大责任事故分别判处六名被告三至五年有期徒刑。C在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向记者表示,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们的责任。D自由地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和天然权利,而现在,一句“要赢在起跑线上”的话语把这种天性和天然权利无情地吞噬了。答案D。(A句,“观赏”与“喜庆与祥和气氛”之间动宾搭配不当。B句,介词宾语“以重大责任事故”中心词不当,“事故”应为“事故罪”。C句“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们的责任”表意不明,应为“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民赋予的责任”)本题考查学生判断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抽样显示:考生解答本题,正确率75.09%,平均分2.25,难度0.75,区分度0.29,标准差1.3。考生错选A项的1.98%,错选B项的19.33%,错选C项的3.39%,错选的原因在于对词语的语义关系、句子结构的理解和把握出现错误。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A B C D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抽样显示:考生解答本题,正确率70.14%,平均分2.1,难度0.7,区分度0.34,标准差1.38。考生错选A项的24.7%,错选C项的2.66%,错选D项的2.29%。【教学建议】第一大题为语言知识题。本试卷依次考查了汉语拼音、成语使用、语病辨析、句子衔接。正确识读现代汉语汉字字音,关键在于平时积累。汉字字音,与词语环境密切相关,同一个汉字的字音,词语环境不同,读音就可能两样。要进一步提高正确识读汉字字音的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积累,一方面还应针对那些常用而又容易读错的汉字进行训练。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这是高考语文题多年来的传统题目,作为教师,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归纳并明确误用词语(多为成语)的类型,分析误用的原因。对误用成语的常见类型要作特别的分类总结,如: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不分对象,张冠李戴;褒贬颠倒,感情失当。作为学生,在最后复习阶段,解答这一类题,除做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外,更要注重方法和规律的总结。考查学生判析病句的能力,也是高考语文试卷多年来的“保留节目”。考纲中所列的病句类型包括“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属于结构性语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属于语义性语病。教师要准确掌握考纲列举的六种语病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教会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识别语病。根据病句“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的类型特点,判识一个句子是否为病句,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先提取主干(主、谓、宾),再根据主干理清枝叶(定、状、补),然后分析语义。考查学生衔接句子的能力,是近年高考的考点之一。作为考生,解答句子衔接题,首先要通读所有语句,从而了解语段大意,把握大致层次;其次是要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联,从而正确解题。而要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联,又离不了抓关键句子、关键词语。通过抓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的上下勾连或前后呼应关系,句子之间的衔接往往就清晰可见了。就抓关键句子而言,确定首句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把握文句的表达方式特点,对确定文句首句具有很好的指向作用。一般来说,叙述性的语句要表现过程逻辑,首句往往有总领作用,或体现过程顺序特征;描摹性、说明性的语句,首句表现的往往是中心对象;议论性的语句表现事理逻辑,首句往往是文句中心。至于抓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的上下勾连或前后呼应关系,则对解题产生直接的影响。以本次统测的衔接题为例,在确定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为首句后,“以形感人”的“形”与句中的“这种形象”相勾连,而句中的“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可具体体现在句的各诗句中,句紧接句,作了一个小结,而句句则转换角度,另作一个小结。【试题分析】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在史前时代,龙神的形象,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交、结缘、团结,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帐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诗人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绳结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并伴随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活空间的拓展,生命意义的增加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而世代相传。诗经中有关于结的诗句: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结缡”这一婚礼上的仪式,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屈原在哀郢中写道: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作者用“圭结而不解”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而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表达男女情爱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5下列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结的外形一看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B中国结的“结”字具有力量、和谐等含义,充满情感。C“结”与“吉”谐音,寄寓着中华民族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追求。D不同的“结”,不仅有各自的造型和色彩之美,而且都具有不同的寓意。答案 A。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词句(主题词)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考题注重的是学生整体阅读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完整含意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并针对“文化内涵”作答。A项“一看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是中国结的观感,不是其文化内涵。抽样显示:选择正确占80.09%。选错最高的D项达6.88%,说明考生没有注意到选项句子在原文中对应信息的逻辑关系。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源于中国先民在文化形成时期对绳子的崇拜。B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C中国人往往用“同心结”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爱意。D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是借“结”来表达相思和别情。答案 A。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以及考生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能力层级为C级。B项误读原文,“长命缕”是端午节挂在小孩脖子上的用五彩丝线编织成的绳;C项“直率”应为“委婉、隐晦”;D项,梁武帝诗“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写的是相思,林逋“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写的是别情。抽样显示:选择正确占57.48%。选错最高的D项达31.79%,说明考生对词语含义的比照理解存在问题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了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吉祥结、蝴蝶结、如意结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产生更多的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新的“结”。B中国结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古到今未曾改变。C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绳结的文化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D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的文化将会因现代人的重视而再次复兴和繁荣。答案D。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能力层级主要为C级。D项推论绝对化。抽样显示:选择正确占80.41%。选错最高的B项达10.89%,说明考生对文中的推断前提的寻找存在缺漏 。【备考建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有强烈的文本意识。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选项都源自试卷提供的文本,文本与选项的不同点只在于内容的表述,因此,我们做题的第一要旨是准确地找出与选项对位的文本信息。不能脱离文本,想当然答题。而要提高“对文中重要句子理解”的能力,必须首先训练筛选甄别重要信息的能力。通过整体阅读,找出关键句段,然后体会其在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建议复习备考时,在重视整体阅读的同时,进一步重视语境阅读能力的培养。社科文、科技文阅读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答题时需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要对“对位的文本信息”与“选项内容”进行仔细的比照,二者的不同点往往就是设题点。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际上是概括能力的一种表现。对于文意的概括,考生需要找到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而不能只看某一处。复习备考时应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中加强精读,将重要的信息(关键词句)辨别和筛选出来,这样正确判断就不难了。当然,最重要的依然是在阅读答题时不能脱离文本凭印象答题。考生备考时应注意总结设题者设置错误的方式。常见的错误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1)以偏概全。包括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2)无中生有。把没有的事情说成事实。(3)偷换概念。在解释概念、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4)因果混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颠倒,另一种是强加因果。(5)主次颠倒。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加以颠倒。(6)混淆时间。把尚未确定或尚未发生的事情说成既定事实。(7)信息遗漏。漏掉必不可少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全面。(8)指代不明。代词指代的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指代错误。【教学建议】 一、继续坚持阅读基本能力训练1走出一个误区重做题轻阅读。2养成一种习惯逐句清逐段结。3训练一种能力转述判断概括。4突破一个难点文本推断想象。 二、加强社科类文本的解题训练1把握中心论点,领会观点与材料的关系。2梳理文章脉络,把握结构方式,理清文章思路框架。3揣摩语言含意,依托文本,推测作者写作意图。【试题分析】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狱轻刑。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江表传曰:权常令中书郎诣雍,有所咨访。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与相反覆,究而论之,为设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无所施设,即退告。权曰:“顾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其见敬信如此。军国得失,行事可不,自非面见,口未尝言之。权嫁从女,女顾氏甥,故请雍父子及孙谭,谭时为选曹尚书,见任贵重。是日,权极欢。谭醉酒,三起舞,舞不知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诃责之。因背向壁卧,谭立过一时,乃见遣。雍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乌六年卒。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都尉。雍闻,悲曰:“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见济拜也。”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 (选自三国志卷五二吴书七,有删节)【注释】榷酤,亦作“榷沽”。酿酒专卖制度,管制酒业取得酒利,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障管,开关隘征税。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郡表荐 表:上表B拜侯还寺 寺:寺庙C毁短大臣 短:诋毁D面詈辱壹 面:当面答案B。(“寺”为“大理寺”)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意,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和文言语感的能力。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正确项的同学比例较大,错误比较明显。选C的比例稍高,“毁短”为同义合成词,部分学生以为“毁”就有“诋毁”之意,想当然的判断为错项。此种用法较多,譬如“赞誉”之类也为同义合成词。抽样显示:平均分2.47分,难度值0.82。选A的比例为2.61%,选B的比例为82.39%,选C的比例为12.04%,选D的比例为2.7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顾雍“举动时当”的一组是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不用,终不宣泄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明日,召谭,诃责之A BC D答案C。 这是一题信息筛选组合题(说的是顾雍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不泄露内情,不让皇帝难堪,符合题干要求;说的是吕壹等人,主体不对;怀叙行为太过激,顾雍责备他,适时得当,符合题干要求;不同意就不说话,也不让对方难堪,符合题干要求;没有当着孙权的面训斥孙子,第二天再严加斥责,举动得当,符合题干要求)抽样显示:平均分1.36分,难度值0.45。选A的比例为23.14%,选B的比例为9.54%,选C的比例为45.23%,选D的比例为21.83%。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雍理政有道,孙权封他为侯,但是这样大的事,他的家人事后才知道,可见顾雍不喜炫耀自己的地位。B孙权遇有重要举措,常派中书郎向顾雍咨询。如赞成,顾雍就请中书郎吃饭,把问题研究透彻;如不赞成,则沉默不语,以示意孙权重新考虑。C顾雍心胸广阔,气量宏大。吕壹获罪,顾雍审案,面对这位曾经迫害自己的犯人,顾雍显得心平气和,还问吕壹还有什么地方要为自己辩护。D顾雍教子有方。在孙权嫁侄女的婚宴上,顾雍儿子顾谭醉酒起舞,有失礼仪。顾雍虽然内心生气,却没有当面发作,到第二天才对其严加诃责。答案D。(顾谭不是顾雍的儿子而是孙子)抽样显示:平均分1.82分,难度值0.61。选A的比例为8.44%,选B的比例为20.22%,选C的比例为10.27%,选D的比例为60.76%。【教学建议】复习中要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要学会从语境中推测字义因文求义。还要学会从结构上推求词义。从做题角度说,可以把每个词语的解释带进原文中验证一下,看是否通顺,通顺的、符合情理的肯定就是对的。第9题得分较低,实在出乎意外。选D项的比例那么高,可看出学生未能读懂原文。最简单的方法应该看叙述主题是谁。还有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不喝酒不爱说话怎么就一定是“举动时当”呢?一些同学包括部分老师以为这类题目的选项就是把原文中某段文字进行直译,这是错误的认识。题干说的是对原文的“分析概括”,而并非复述。【试题分析】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2)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见济拜也。答案:(1)孙权兼任会稽太守,并未到郡履行职务,而是让顾雍为郡丞,代理太守处理一切事务。 (2)赵泉是最善于看出生死的,我肯定不行了,所以皇上想在我还能看得到的时候任命顾济啊。此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基本的文言实词的辨析的能力、文言句式和古代文化史知识,而这种知识和能力是文言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个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不知道说什么的通病。抽样显示:平均分5.54分,及格率54.35%,难度值0.55。翻译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学习文言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古今差异的地方,翻译的句子一定是在词性活用、文言句式、省略等方面和现代汉语有显著差异,通过这样的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命题当中不可能选择那种和现代汉语句子结构完全一样的句子作为考查的材料如果这样,就无从考查。二、翻译理解文句脱离语境。人物关系不明,前面才说孙权派赵泉去给顾雍看病和孙权任命雇雍的小儿子顾济做骑都尉,一些同学翻译的时候就用了“黄泉路上”、“拜见赵济”之类不着边的文字。三、古代文化史知识的欠缺,导致了理解的障碍。如不理解“郡丞”,因此很多学生翻译为:“丞相”。“领”是文言传记作品中出现比较多的一个词,也是此次考试中错得最多的地方。建议高三老师把古代史传作品中常见的一些词语,比如职务升降变化、父母亡故、守孝期满、重新启用、谥号追赠等常见说法做一梳理,或许可收临时抱佛脚之效。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译文中不要加括号把文意强行隔断,省略的内容必须补出来融进句子中去。【教学建议】鉴于高考评分细则中找点给分的要求,复习时还是要注重一些关键词的理解。纵观历年的高考题,所给的翻译句子,都有着和现代汉语明显差异的地方,翻译时要直译,落实字词,如果是对话,要揣摩说话人的情景、气氛、对象、情感、语气,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情理。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归绝句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日奉召回京,感叹之余,满怀欣喜。途中收到朋友来信,此又一喜。 (2)展现了一幅洋溢着作者欢快心情的清新美好画面:诗人满怀喜悦,临水展读友人书信,正值岸上满山桃花盛开,嫣红灿烂,此情此景,生动明快,别具情趣。作用: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的美好,自然生动地表达作者激动、舒畅之情。或:以欢快之境写喜悦之情,寓情于景。这道题的设置,考查点集中在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形式的鉴赏方面。抽样显示:平均分5.63分,难度值0.7,及格率87.7%,满分率2.45%。从答题情况看,第一小题丢分太多,不少学生都只能回答奉召还京所以高兴一个方面,答出途中喜得朋友信的非常少,因此只能得一半分。据和部分学生交流,没有认真读注释,所以“两纸京书”在绝大多数同学的眼中就成了朝廷的诏书,已经奉召还京了,不少学生还说展现了一幅“凄凉冷清的景象”和“被贬的心情”。【教学建议】应考时要注意:一是通读全诗,借助于标题、关键词句、注释、题目提示等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比如诗人的某种感情(乡情、伤情、怀古、吟边、忧思等),或诗人对生命、人生、社会的某种见解。二是审清题目要求,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按要求进行定向分析。三是明确答题要点,调整好思路,组织好语言按要求表达,几问几答,怎么问怎么答,答题力求准确、完整、流畅、书写规范,这是得分要领。四是要在做题之前先看两个小题分别问什么,不要把第二问的内容在第一小题里就抢先回答了,答了也不得分这叫认认真真写废话。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2) ,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 (韩愈师说)答案:(1)青青子衿 沉吟至今 我有嘉宾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2)空山新雨后 明月松间照 莲动下渔舟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从命题的角度说,两小题都顺应2009年全国卷的思路,五句置于两篇作品之中,题目的设置以理解记忆为出发点。抽样显示:选做第二小题的较多,平均分3.53分,难度值0.71,及格率74.52%,满分率56.12%。此题主要问题是不能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注意识记字形而导致错别字太多。从阅卷的标准来说,写错一个字就不能得分,虽然学生也背诵了,往往功亏一篑,有个别学生五句全写出来却得了0分。高考阅卷标准是如果两题都做,挑选得分最高的一题给分。因此,高三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两题都做。从抽样情况看,两题均做的学生极少。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空的问题:一是每个小题中顺序不能乱,严格对应空格;二是不能把第一小题的内容写在第二小题空格上。虽然全部都写对,也是得零分。从抽样情况看,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教学建议】从考生答题情况和抽样分析看出,名句名篇的默写问题十分突出,得分率太低,因为这只是识记能力层级,只要认真背诵就可以得分。因此,在复习中,一是明确背诵的范围,重点要背诵名句名篇,凡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一定要牢固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背诵的(有的篇目课本未选)也要背诵;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名句名篇。二是掌握识记的基本方法,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切忌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否则,背下来了,也写不对字形。所以识记要准确、认真、细致,避免出现错误的字词。识记要有计划性,识记的内容多,任务重,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复习。【试题分析】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昆仑的歌于文胜昆仑山是彩色的山。红色、黄色、白色、褐色一层层叠加、一块块点缀、一笔笔勾勒,把昆仑山打扮得五彩斑斓。也许因为与天近,也许因为与土亲,上苍把它所有的色彩都恩赐给了昆仑山,任意地挥洒。昆仑山就是天生丽质,无论它怎么涂抹,怎么随意点染,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绚丽,那么俏美,那么和谐。你看,一条小河从它脚下流过,仿佛是为它的花裙绣上了裙边;你看,一片庄稼种在它脚下,仿佛是为它穿上了绣鞋;你看,一头牦牛悠闲在雪峰下,仿佛是它在俏皮地玩耍昆仑山的色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赐予,是大自然最朴实的画语。昆仑山刚柔并具。无论峻峰,还是断坡,她的线条都是那么流畅:一笔勾出女人的眉,一笔勾出男人的肩。尤其是雨后的昆仑,云雾从大山的每个角落升腾起来这里的尖峰利岩,那里的刀脊斧崖,都有一团团云雾缠绕,若隐若现,好似泼墨山水画一般,人入其中,如进仙境。云雾中的山啊,一会儿是女人圆圆的脸蛋,一会儿是男人高挺的鼻梁昆仑山啊,有女人的温柔,有男人的倔强;是男人的伟岸,是女人的娇美。昆仑山是坚强的山。在海拔5200米的红其拉甫口岸,一道道城墙,它们肩靠着肩,手挽着手,高挺起胸,似一个个坚岩硬石筑就的战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草原、蓝天,炊烟下的每一个家园。这里的山,四季顶着皑皑的白雪,阳光下,熠熠发光。寒风呼啸时,树枝冻得咔咔作响。你问它,冷吗?它耸耸肩,把背挺得更直,把头昂得更高。大雪刷刷地下,把树枝压断。你问它,累吗?它抓一把积雪,挤出一溪浪花,把笑哈哈的回答,让溪水带给草地,让浪花捎给河流这是勇敢者的身躯,这是无畏者的铁掌,这是王者头上的冠冕啊!昆仑山是欢乐的山。在海拔3400米的地方,有一个几千人口的小城,这个名叫塔什库尔干的县城,全县只有3万多人。但就是在这个高原小城里,到处都洋溢着欢歌笑语。小城的集市上传来欢笑,小城的饭馆里传来欢笑,小城的花园里传来欢笑,小城人的脸上挂满欢笑就连小城边的草甸里,草甸里的小溪边,到处都能听到歌声和笑声。在雪山下的草地上,几个教师正带着一群孩子歌舞。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雪山是那么的近,笛声是那么的脆昆仑山上的塔吉克人,笑声是那么的甜。这是一个音乐的民族,他们用鹰骨制成笛子,用牦牛皮做成手鼓。悦耳的笛声在塔吉克男人的嘴边流淌,铿锵的鼓点在塔吉克女人手指间跳跃这美妙的音乐啊,世世代代把美好的生活传唱。这是一个舞蹈的民族,你看,老者的手脚是那么灵活,每一个动作都抖出生活的快乐;你看,孩子的腰肢是那么柔巧,每一次舞动都跳出幸福的理想。他们是昆仑山的儿女,他们是昆仑山的骄傲!他们的心灵,像雪一样纯净;他们的胸怀,像草原一样宽广;他们的思想,像大山一样厚重;他们的欢乐,像笛声一样悠扬(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11月16日第八版)14文章开头四段描写了昆仑山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简述作者写昆仑山的这些特点有什么用意?(4分)参考答案:第一问:昆仑山的绚丽多彩;昆仑山的刚柔并具。(2分)第二问:为描绘昆仑山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埋下伏笔;为下文歌颂昆仑山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作铺垫。(2分)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中开头四段描绘了昆仑山的绚丽多彩和昆仑山的刚柔并具。写这些,主要为后文描绘昆仑山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埋下伏笔;为下文歌颂昆仑山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作铺垫。抽样显示:及格率79.36%,平均分3.17,满分率40.02%。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表述含糊,只有概念。许多考生答到了“铺垫”,但通常只写一句“为下文作铺垫”,为什么内容埋下伏笔,为什么内容作铺垫,均语焉不详。 2、没有理解,乱贴标签。答“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埋下伏笔”“托物言志”“深化中心”“丰富了文章内容”等的学生大有人在,说明一些学生对文章结构中材料的安排及意义知识欠缺。考查行文思路结构,应注意结合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回答,复习备考时,答题可从三方面思考训练: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因此,回答作用类题目,一要注意本身的内容作用,二要注意与上下文的作用,三要注意对思想主题的作用。 1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一道道城墙,它们肩靠着肩,手挽着手,高挺起胸,似一个个坚岩硬石筑就的战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草原、蓝天,炊烟下的每一个家园。(2)就连小城边的草甸里,草甸里的小溪边,到处都能听到歌声和笑声。参考答案:(1)句:正是因为国门的坚固,才有人民的安居乐业。(2分) (2)句:尽管地势险峻,但是过着和平宁静生活的人们内心总是快乐的。(2分)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1)句中应注意解读“一道道城墙”“肩靠着肩,手挽着手”“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含义;(2)句中应注意“城边的草甸里”“到处都能听到” 的含义。抽样显示:及格率79.36%,平均分3.03,满分率26.84%。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误解题干要求。不答“含意”,反说“作用”。答“文中的含义”为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拈连等,有些答题内容答在第17题就很恰当。 2、不顾语境,简单解说。不少学生忽视题干中的“文中”二字,只是简单地解释句子字面的意思。复习备考时,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首先抓住句子的修饰语、难于理解的词语进行分析理解;其次要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总起句,则在句子所涉及的范围提取关键词释义,是总结句则在上文寻找,是过渡句则在上下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再次,要看语境,找邻近句,结合文章中心理解。最后,要分析句子所反映的情感。语句的含义题大体思路是: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注意联系段落和全文中心)-揭示句子的双关意义。16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说昆仑山的儿女心灵纯净,胸怀宽广,思想厚重?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说昆仑山的儿女心灵纯净,因为他们的欢声笑语是发自内心的对美好生活的传唱;(2分); 说昆仑山的儿女胸怀宽广,因为他们对家乡山川民族的热爱就是对祖国的热爱;(2分)说昆仑山的儿女思想厚重,因为他们始终怀有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分)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抽样显示:及格率32.1%,平均分2.99,满分率0.99%。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误解题干,自拟要求。不答“含意”,反说“作用”。答“文中的含义”为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拈连等,有些答题内容答在第17题就很恰当。 2、脱离材料,胡乱分析。这种答题方式不就材料论材料,而只答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导致答案片面,甚至分析偏颇。复习备考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训练:文体特征意识。散文线索是主要信息。划段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答题时最好分类分条对比做答。答题时的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17纵观全文,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描绘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儿女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举两个例子简要分析。(8分)参考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排比、比喻、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描绘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儿女。(说出两种即可)(2分)第二问:示例(1):“你看,一条小河从它脚下流过,仿佛是为它的花裙绣上了裙边;你看,一片庄稼种在它脚下,仿佛是为它穿上了绣鞋;你看,一头牦牛悠闲在雪峰下,仿佛是它在俏皮地玩耍”通过排比和比喻,表达了对绚丽多姿的昆仑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3分)示例(2):“寒风呼啸时,树枝冻得咔咔作响。你问它,冷吗?它耸耸肩,把背挺得更直,把头昂得更高。大雪刷刷地下,把树枝压断。你问它,累吗?它抓一把积雪,挤出一溪浪花,把笑哈哈的回答,让溪水带给草地,让浪花捎带给河流”通过比拟(拟人)和想象,表现了对昆仑山儿女心灵纯净、胸怀宽广、乐观向上、执着刚强、爱国爱乡等美好情怀的赞颂和讴歌之情。(3分) (文中可供选择的例句较多,举其它例句,只要例句与简析对应合理即可得分)本题重点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手法及作用和思想情感,答题的思路应该是: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答题的步骤可以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编制答案。抽样显示:及格率67.22%,平均分5.19,满分率10.84%。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不顾文体,泛化“方法”。题干说“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描绘”,不少学生不从散文的实际出发,回答为“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 2、脱离文本,笼统作答。不少学生不按要求“举例子”答题,而只看题目笼统作答,于是有答如何 “借景抒情”的,有答如何“细节刻画”的等等,就是不针对具体例句赏析。复习备考可从下面三方面着手:是什么文体,用了什么方法(手法)。要辨明所问语句语段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是什么语境,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举出具体例子,说明有何效果(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教学建议】一、强化文本阅读能力考生对文本阅读的粗疏,是解题时内容游离、言不及义的根本原因。因此,散文阅读的关键问题还是阅读方法问题,散文阅读效率取决于文本解读的训练质量。建议高三老师将散文阅读的训练重点由解题训练转移到文本解读上来,重点训练学生对文本思路和结构的剖析能力。在大致理解文章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去分析其结构安排的作用意义,把握材料与观点的关系,从而明了作者表达观点的思维过程。此外,在解题过程中,在相应信息区间如何进行细致的分析解读,也需要老师们进行细致的指导,到位的训练。 二、突破阅读难点问题在具体的题目解答方面,重点关注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材料作用题,语句理解题,信息筛选题,手法技巧题,中心主旨题等),寻找典型材料,反复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答题方法技巧。对于学生答题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尤其应该予以强化突破。比如:材料作用题中对材料缺乏具体分析,只会贴标签或者凭空作答的倾向;概括题不概括的现象;语句理解题不会解读不会表述的问题;信息筛选题不顾支撑关系的问题;等等。 三、规范答题思路和表述1、答题思路:不同类型的题目应该有相应的答题思路和步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2、答案表述:养成分点习惯。同质合并,异质分立。这次考试中大多数学生都不分点,导致内容零乱,逻辑混乱。表述简明扼要。以信息表述准确完整为标准,杜绝啰唆重复。表述规范合理。术语运用准确,语言逻辑清晰。书写清楚工整。 【试题分析】六、(15分)18请提取下面几句话的信息,用一个单句为“嫉妒”下定义。(4分) 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 嫉妒是人人都具有的。 嫉妒是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 嫉妒是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是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参考答案:嫉妒是一种人人都具有的,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是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缺陷心理。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内容和连贯表达的语言能力,能力层级D级。抽样显示:学生答题平均分3.12分,本题难度0.78,区分度0.48,标准差1.24,及格率73.94%,满分率58.1%,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19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有的存在问题,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表达规范。(4分)一个小女孩放学回家后长时间哭泣,样子很委屈。父亲问她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有一个同学说我长得很丑,跑步的姿势也很难看。”父亲听后,他只是微笑。突然,他说:“我站着就能摸到咱们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小女孩很惊奇,她不知道父亲想说什么?就问了一句:“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站着就能摸到咱们家的天花板。”小女孩仰头望着天花板,忘了哭泣:这可是将近四米高的天花板啊!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站着就能摸到它。父亲笑了,父亲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不要信那同学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话并不是事实。” 参考答案:句,删除“他”。 句,改问号为逗号。 句,删除“又”。 句,改“父亲”为他,或删除“父亲”。抽样显示:学生答题平均分1.61分,本题难度0.4,区分度0.44标准差1.06,及格率21.63%,满分率3.07%,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20请根据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并引用此对联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春天的赞美。(要求语言生动形象;除引用外,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7分) 东风吹出千少绿, 。参考答案:春雨洒来万象新抽样显示:学生答题平均分4.77分,本题难度0.68,区分度0.4,标准差1.52,及格率62.17%,满分率10.63%,最高分7分,最低分0分。【教学建议】高考语文试卷第六部分的试题,呈现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是语文高考试卷中最富有创意和活力的部分,但从根本上看,这部分的试题,其考查的中心还是关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和生动,因此对此部分的备考,一方面要多作训练,尽量多地见识一些题型形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全面强化基础。本次抽样,暴露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在最后的备考阶段加以解决。存在问题:1、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不扎实。学生这方面的问题在18题、19题、20题的解答中都有反映:在18题中不知道什么是单句,不知道什么是下定义;在19题中不明白简明、连贯是行文的基本要求,以致没能发现画线文字部分所存在的重复累赘的毛病,体现为以错改错(如改句中的问号为句号);在20题中少数学生所对的对联不符合要求,不少学生所写的赞美春天的文字里出现了不少的错别字和病句。2、全面、准确提取信息意识的能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答18题时,能用单句给“嫉妒”下定义,但遗漏信息的毛病非常明显,关于 “嫉妒”的特点,往往只点出二三点。3、审读题目、执行题目要求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例如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完成对联(第一个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对题目“引用该对联写一句话,赞美春天”中“引用该对联”的要求视若不见,撇开对联,写了一段赞美春天的话。4、解题思路狭窄。有不少学生在解答19题时,发现了“她不知道父亲想说什么?”中的问号使用错误,就以为其他需要指出的问题全都是标点符号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想当然,造成了失分。【试题分析】七、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象很调皮,但是力量小,驯兽员用绳子把它拴在木桩上,经过多次挣扎,它都无法将木桩拖出来,时间一久,小象也就放弃了。长大以后,大象粗壮有力的长鼻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吨多重的物品抬起。但马戏团的驯兽师只要用一根小木桩,就可以将它们安然拴住。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试题解读】云南省2010年第二次省统测语文试卷和第一次省统测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作文命题模式由第一次的命题作文变为第二次的材料作文,这是对2009年全国卷II的作文命题形式的一种回归。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在淡化文体的同时,材料作文受到特别的青睐。写好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是关键;要想准确立意,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基础。就本次省统测的作文试题来看,材料的核心指向是:只要你找到局限自己的思想之源,摆脱精神的枷锁,你的梦想将不再有边界;拔掉生命里的一些木桩,便能惬意地游走人生,实现价值。所以考生在审题时思考的感点应该落脚于小象由于一开始的身体束缚到后面养成习惯,直至这种习惯形成精神束缚不能自拔。事实上,身体束缚和习惯这个考点学生一般能写到,但到后面的精神束缚和对打破精神束缚的诉求,很多学生就没有考虑到,因此出现了容易得分,但难得高分的情况。【抽样分析】云南省2010年第二次统测共抽取样本1919份,其中最高分57分,平均分43.67分,及格人数为1857人,及格率为96.77。另外,132人的得分在50分以上,1555人得分在40-49分之间,214人得分在30-39分之间,8人得分在20-29,3人得分在40-49分之间,7人得分在0-9分之间。本次作文,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习作,例如:解开心灵的绳索、冲破牢笼、阴影、摆脱习惯的束缚、超越自我、不要画地为牢、告别思维定势、心中有一堵墙、越过栅栏就是春天、拖出生命的木桩、摆脱羁绊、打破熟悉的枷锁等。这些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立意准确,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当然,这次作文还是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审题失误,偏离题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部分学生立意完全违背命题意图。例如:成长的驿站;别放弃梦想;塑造人格;相信自己;直面困难;互相尊重。部分学生准确立意后又转换成概念。例如:从“习惯”转向“选择(习惯)”、“将努力进行到底”等;从“摆脱羁绊”转向“要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认识自己”等;从 “解脱心灵的绳索”等转向“人生的智慧”、“搏出人生的精彩”等。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缺乏见识和深度,见解平庸;或出语绝对,无节制地宣泄个人情绪。2、内容单薄,选材失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文章通观全篇,全是条条框框,没有细节,没有事实,没有引语,没有“形象”化的句子。有的文章素材少得可怜,全文证明观点的材料即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或只将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扩写;或作文材料再加一个寓言故事,不能充分论证观点或表现人物。有的文章运用素材虽然较多,但材料的角度和范畴没有分别,几个材料只能发挥一个材料的作用。3、结构混乱,中心不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有的文章没有一个完整的行文脉络,想到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