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2970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在2010年全国统计设计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李强(2010年9月19日 西安)同志们:一年一度的统计设计管理工作会议今天在西安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研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设计管理工作。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设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和主体,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行动规范。全国基层统计人员、政府综合统计工作者、政府部门统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就是贯彻、执行、实施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方法制度关系到为何统计、如何统计的问题,关系到统计数据质量高低,关系到能否为宏观经济管理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是统计部门的看家本领和工作本钱。今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全面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发现目前实施的统计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改进,尽快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下面我就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新中国统计至今60余年,经过几代统计人的努力,在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从范围上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二是中央各部门统计调查制度,三是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从内容上讲,包括统计标准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和统计制度管理体系。这五个体系既是单独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庞大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一)统计标准体系统计标准是从质上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区别的分类和分组。统计工作的实质是通过统计调查、分析的手段,找出社会经济发展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联系,这些都离不开统计分类和分组。随着现代化的进行,统计标准成为统计工作必须加强的重要方面。根据统计法的要求,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标准方面负有领导和主要制定的责任。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相关部门在国家统计局指导下,经过国家统计局批准制定部门统计标准。60年来,经大量的工作,我们基本上改变了以前统计标准不全,各专业统计、各部门统计分类标准不统一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的统计标准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等为基础的比较完整的统计标准体系,共包括32个统计标准,这是非常大的基本建设和基础建设,全国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的统计工作都是围绕这些统计标准进行的。(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宏观调控和省市级中观调控管理的需要。从上一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联合国推荐的SNA体系,结合中国的MPS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双轨制的核算体系。80年代初到1992年这一阶段的双轨制核算体系,满足了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下改革发展的需要。统计一方面要观察计划经济的指令性指标,同时也要观察计划以外市场经济调节的指标,双轨制满足了中国在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在邓小平南巡讲话鼓舞下,我国学术界和统计界也解放思想,打破了理论上的桎梏,推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和建立。1992年以后结合联合国SNA,依据我国的国情,建立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为全面观察和核算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社会管理、行业竞争、国际竞争,提供了大量数据,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确立了统计部门的地位,这是一项重大的统计革命。截至目前,我们还未找到更好的指标来替代GDP,这是我们改革的一大成果。(三)统计指标体系社会公众是从统计指标及其数据来认识统计工作的,因此,统计指标体系是统计调查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主线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具体包括行业指标体系和专业指标体系,包括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包括从资源到管理的各个领域。现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共46套,583种报表,11310个指标,这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国务院各部门、高检院、高法院、人大财经委、全国性行业协会、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等一百多个部门,共有232套制度,4300种报表,近两万个统计指标,共同组成了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体制发展变化促使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进行了大的改革,由单一的全面报表、逐级汇总,转变为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必要的全面报表、重点调查、科学估算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一是确立了普查的主体地位,1990-2000年,10年间我们做了5项6次普查,2001-2010年,我们要做3项4次普查。二是大力推行抽样调查方法,从农村的农产量抽样和住户调查到城市的住户调查和物价调查,再到工业、商业、劳动力调查等,全面推进抽样调查方法,为满足新形势下体制改革和社会多元化需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五)统计制度管理体系国家、地方和部门共同构成了庞大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统计部门不仅是统计数据的生产部门,更重要的是统计项目和统计工作的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全国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规范统计调查,维护政府统计制度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统计调查的质量,我们依法对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陆续制定了相对完整的统计管理办法。1999年出台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出台了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工作流程(试行),去年制定和完善了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项目内部管理流程。统计调查项目和统计制度的管理至关重要,现在,我们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回顾我国统计工作几十年的历程,从三大方面和五个体系来看,我国统计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统计制度,作为统计日常工作的规范,促进了中国统计健康、持续的发展。二、现行统计方法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的来看,我国初步建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为统计工作持续开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证。(一)主要特点1、全面性。统计方法制度覆盖从资源、生产、流通、分配到管理的各个领域,涉及三次产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从社会经济各方面来看,它全面反映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科技文明、环境文明等诸多方面。2、系统性。从管理方面来看,我国统计方法制度包括国家、地方、部门统计方法制度;从时间上看,包括定报和年报;从标准上看,已形成一系列统计标准;从管理来看,基本形成一套系列的管理模式。3、可比性。纵向来看,我国的统计制度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可比性,统计制度之所以成为长期制度就是它能够反映社会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才能发现社会经济运行轨迹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律。从计算方法来看,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比性。(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统计方法制度体系虽然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但是客观地讲,还有许多方面不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如统计调查内容还不能较好地反映科学发展的要求;统计调查过分依赖于全面报表,调查内容多、信息量小,整体效率低;调查项目过多,基层负担过重;统计调查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重复调查时有发生,分工合作关系需进一步理顺等。具体来讲,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常规统计的范围和内容存在一定缺口。我国常规年度的统计调查制度的统计范围和内容还有缺口,覆盖面不全,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常规服务业统计缺口较大;价格统计制度不健全;一些专业统计范围不全。2、专业统计制度之间协调性差。主要体现在普查与年报之间的矛盾;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之间的矛盾;综合统计制度与部门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专业统计制度与核算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统计制度还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协调的整体。3、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善。集中体现在:反映经济增长数量的指标较多,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较少,特别是反映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的需求的统计项目少,反映价值量的指标多,反映物量的指标少,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激烈竞争条件下社会行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反映供给的指标多,反映需求的指标少,不利于引导市场发展的方向;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多,反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政治文明和环保文明的指标少,不能满足当前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要求。指标设置不合理与指标交叉重复的问题同时存在。4、统计标准化程度还不适应现代统计的需要。当前,统计标准的制、修订主要围绕与国际标准相关联的分类标准开展,而结合统计实际,配合统计自身发展和方法制度改革研制的分类标准较少。特别是当前制约统计制度改革的统计调查单位、配合城乡住户一体化的住户调查支出分类、以及反映我国所有制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等标准都急需进行研究、改进或者制定。5、重复调查多,基层负担重,但统计信息浪费严重。由于缺乏对制度的整体设计和平衡,造成专业制度内部、各专业之间、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的重复性调查,加大了基层工作量,一方面造成了基层统计数据不高,另一方面造成了数出多门、一门多数和数据打架的情况出现。同时,大量的统计信息被湮没,可用信息少,浪费严重。6、对方法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纠偏不够。任何统计制度方法从设计起就要考虑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由于受时间、能力和水平的限制,统计制度存在瑕疵,同时我们在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纠偏方面做得还不够。7、对统计方法制度执行结果没有评估检验。统计方法制度的科学与否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要靠数据来证明。但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对统计方法制度的事后评估机制和制度,不能及时根据基层调查对象和数据用户反映的问题,对统计方法制度进行修订。三、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原则(一)充分认识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从事统计方法制度工作的同志确实对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统计方法制度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变,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中有些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要看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工作提出的严重挑战。当前社会公众对工作非常关注,出现“热议”,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对统计工作的热议?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对于统计的需求增多了,要求提高了,从过去大家不重视统计到目前的“热议”,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第二,个人、企业、社会的发展及其利益与统计密切相关了。第三,社会热议给统计增加了压力,但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从反映的情况来看,有“三多”的特点:第一,肯定的居多,大多数还是认可政府统计数据;第二,不理解的多;第三,误解的多。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解释工作做得不够,我们没有把统计数据生产的流程告诉大家,没有把方法制度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给社会公众。对此,我们要客观的分析,进一步改进统计工作,对于公众的不理解,要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去宣传统计;对于误解,我们要更好的解释统计方法制度,改进我们的工作。从政府层面来看,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和谐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寄予了厚望期待。(二)改革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深化统计改革、服务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核算体系,充分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和组织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实用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国际统计标准和一般规则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统计方法制度体系。1、要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通过改革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不断发现和捕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通过保留当前适用的,去掉陈旧过时的,充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统计指标,改进和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使整个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客观实际,适应社会各方面的统计需求。2、要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工作要根据新环境和实际情况,根据调查对象的特征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目前我们要大力贯彻和执行以普查为基础,推进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综合利用其他非全面调查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要以保证数据质量为基础,在不降低精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成本因素,以较小的力量、花较少的钱来达到统计的目的。当前调查方法体系方面一个大的问题是推进抽样调查方法与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下形成的分级考核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去统一协调和管理,需要我们认真并智慧地去研究和解决。3、要提升统计标准化水平。现代化的统计应该是标准、规范的“方法制度流”,统计工作要取得长足发展,要实现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统计标准化是关键。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借鉴国际经验的力度,强化我国统计标准的管理和应用。4、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进一步完善生产法和支出法核算,特别是支出法核算;第二,建立和完善季度GDP核算;第三,完善可比价核算;第四,做好GDP统一核算。(三)改革的主要原则1、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是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本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立足当前,就是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着重对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统计内容、统计范畴、调查方式等统计方法制度进行改革。兼顾长远,就是在进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体系这个长远目标出发,将当前的每一项改革作为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来设计,逐步实现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2、需要与可能的原则。现有的统计工作条件是有限的,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一定的统计工作地位。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社会发展阶段,社会更多的关注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部门,而统计所带来的长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只能是间接的,因此当前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统计部门不能包打天下,一定要量力而行。3、统一设计的原则。专业统计的设计与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必须改革创新,由专业进行初步设计,设计管理部门进行最后的综合协调的设计。要统一考虑普查与定期报表制度的衔接,考虑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之间的衔接,消除矛盾,进行连续性、周期性设计,将普查、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4、全程设计的原则。统计方法制度设计要在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中进行设计。事前要对方法制度进行进行科学的论证,保证方法制度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事中要制定管理办法,监督方法制度的执行过程。事后要进行评估,找出方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反过来进行优化设计。四、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几点要求为了顺利进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落实各项重大的统计改革任务,各级设计管理系统必须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推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具体提出四点要求:1、要加强新形势下对统计方法制度创新的研究。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要求我们加强研究,特别是要在全面性、系统性、可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的研究。要加强对统计方法制度本身的研究。过去我们对方法制度的贯彻执行下的力气比较大,但是对方法制度本身的研究是不够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统计方法制度的科学设计,就没有真实可信的统计成果。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加强对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和成果的应用,充分发挥统计方法制度在统计工作中的统领作用。2、要加强和优化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要精细化,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建立调查项目监督和检查制度,及时高效地管理好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服务好地方和部门统计调查工作,做到国家、地方、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相互完善、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常务会研究决定,对统计调查项目要进一步严格管理,各级统计局和国家各级调查队要确保国家最基本的统计调查项目的贯彻执行和数据质量。现在,一方面社会需要的,我们应该提供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而另一方面我们大包大揽,过多地承担了应该由部门和社会承担的调查任务。特别是各调查总队一定要完成好国家统计局下达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和调查任务,确保按时保质保量的上报,无关主体的调查项目原则上不再承接。3、要进一步完善方法制度的组织实施机制。再好的方法制度,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实施保障,才能认真贯彻执行,并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相对而言,我们的统计方法制度研究方案的多,对组织实施机制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特别是在现行的分工既有按行业划分、也有按城乡划分和按调查方式划分的组织实施机制下,如何配合是一个大学问。国家统计局正在推行的“企业一套表”是方法制度的新的探索。4、要建立对方法制度的评估制度。统计方法制度需要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并建立全过程的方法制度评估制度。今年7月底,国家统计局在北戴河召开了国家统计制度评估会,对国家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各地方、各部门也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统计制度方法评估制度和评估机制,对历史上的统计方法制度进行认真的理清,制定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今天的会议,我们做一个动员。对于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一部分是贯彻国家的统计调查制度,要评估贯彻的过程是否严格;另一部分是地方自己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要评估是否有重复、矛盾,是否有可以舍去和优化的部分。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工作的根本,统计工作者离开了统计方法制度就不能称为统计工作者,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核心工作和基础工作很好地加以研究、改革和完善,促进“三个提高”。同志们,当前中国统计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方法制度工作已经被推到了统计工作的最前沿,各级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都要有危机感,更要有历史责任感,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设计,优化管理,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为实现统计工作的“三个提高”、为开创中国统计工作的新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