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2970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学概论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学概论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分,共分)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是()。 相互对立的 相互同一的 相互独立的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理论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分析原则,综合原则和抽象概括原则心理学是一门()的科学。 古老 年轻 新兴 既古老又年轻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 一切物质的属性 无机物的属性 有机物的属性 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 自然环境 人的大脑 个体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注意的功能有()。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监督功能 稳定性注意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是()。 适应性运动 定向反射 无关运动的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状态因素之一是()。 有明确的目的 直接兴趣 意志努力 间接兴趣 感觉的对比现象可分为()。 同时对比 短时对比 长时对比 继时对比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是()。 相互作用的 相互转换的 彼此无关的 固定不变的“国际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辨别它,这是由于知觉的()。 理解性 恒常性 选择性 整体性知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外部属性 个别属性 整体属性 本质属性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选择性 理解性 整体性 恒常性 记忆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有意识记是()的识记。 有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明确了识记目的 需要运用一定方法 具有巨大选择所谓“潜移默化”是通过()。 无意识记而接受的 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有意回忆而接受的“触景生情”是()。 有意回忆 无意回忆 间接回忆 机械回忆标准化考试中常用问答题方式测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巩固程度,这是利用记忆中的()。 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 再认 回忆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记忆 想象 注意 思维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思维的重要特征是()。 间接性 直接性 形象性 概括性语言之所以能成为思维的武器、交际的工具,这决定于语言本身具有()。 直接性 间接性 概括性 社会性能说出某一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集中思维 分散思维要使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就应该保持()动机。 较低强度 中等强度 较高强度 最高强度学会按风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感到容易些,这是由于()。 定势的作用 原型启发的作用 迁移的作用 注意的转移同一事物与人的需要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就会产生()。 相同的情感 相近的情感 不同的情感 相似的情感“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的表现。 复杂性和矛盾性 稳定性 可变性 生理性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或不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 肯定的情感 否定的情感 复杂的情感 相同的情感情绪是()。 人所特有的 动物和人所共有的 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诗句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是()。 美感 理智感 道德感 激情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冯特 桑代克 马斯洛 艾宾浩斯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顽固、执拗 放任、不羁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的()。 速度 内容 深度 巩固程度能力在量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不同的特殊能力上 能力的类型差异上 完成活动的速度上 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上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智商在之间表示()。 智力超常 智力优秀 智力中等 智力低下通常鉴定性格的方法主要有()。 交谈法 联想法 行为观察法 测验法个性意识倾向性主要包括()。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气质、能力、兴趣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从理论上描述人的心理现象。()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顶叶。()当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叫做有意后注意。()红、绿、蓝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白色和灰色。()深度知觉的主要条件是眼睛的调节。()俗话说:“一遭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这是形象记忆。()在思维活动中,对刺激能灵活地作出多种反应的能力,称为思维的流畅性。()当人们仰望天空,不由自主地将朵朵白云看成起伏的山峦时,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再认。()一个岁的儿童,经过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的测验,他完成了岁儿童的全部测验项目,他的智商为。()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分,共分)心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自我意识四、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表象与感知觉有什么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什么不同?简要回答意志行动包括哪些心理过程?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论述题(分) 为什么说情绪和情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并举例说明之。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是 () A.知觉理解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选择性 D.知觉恒常性 2.在心理学中,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集中注意 3.“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主义 4.有一种记忆系统的特点是:保持时间为几十至几百毫秒,存储形式为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此种记忆系统是() A.瞬时记忆 B.工作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5.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此种学习称为()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6.在认知心理学中,表征是指() A.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B.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 C.形象代码 D.语义代码 7.心理学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首创这一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 A.赫尔 B.詹姆士 C.梅耶 D.吉尔福特 8.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倒摄干扰 D.前摄干扰 9.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且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的能力是 () A.流体能力 B.晶体能力 C.模仿能力 D.创造能力 10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A.80 B.100 C.120 D.125 11.当活动难度较大时,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的动机强度为() A.低 B.中等偏低 C.中等偏高 D.高 12.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层次为()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3.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表明人格具有() A.独特性 B.复杂性 C.稳定性 D.综合性 14.反应慢、但精确性高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5.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特质,属于() A.共性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16.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A.反向 B.投射 C.转移 D.退行 17.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群体极化 B.社会惰化 C.从众性 D.匿名性 18.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19.儿童知觉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是在() A.儿童前期 B.婴幼儿期 C.儿童后期 D.青少年早期 20.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有时他人在场不但不能促进个体行为效率的提高,反而会使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A.从众 B.群体思维 C.去个体化 D.社会干扰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道德感 22.实验法 23.聚合思维 24.关键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简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26.简述社会认知的过程。 27.简述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 28.简述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29.简述动机的功能。 30.简述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需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 31.试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8分) 32.试述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培养提出建议。(8分) 33.试述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