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标点符号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2767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常考标点符号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常考标点符号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常考标点符号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常考标点符号归纳总结 沂源一中 徐颖(一)问号运用的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但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解析这是一个陈述句,带疑问词“什么”、“如何”的部分是“使他们懂得”的宾语。因此,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第一个问号正确,是有疑而问,想寻求回答。“是还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勇气可嘉”与“什么都敢画”是一个意思,即属同一问,因此,第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第四个问号正确。“或者只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因此第五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正确。引号内是一个句子,只不过采用了倒置形式,而作为句末点号的问号应用在句末;因此,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前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 引号的运用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1、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全国) 解析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因为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 2、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 例: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要清: 例: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全国) 解析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第二个冒号去掉,后一个单引号移到“怪”字后;改后的后半句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4、引语末标点位置的确定:A、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B、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C、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 例:罗伯特 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解析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引文独立),第二个句号移到引号外(引文不独立)。(三) 顿号的运用的难点: 1、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 2、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 3、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4、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不用顿号,用逗号。 5、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而作主语、谓语、补语等表强调时,并列的介宾短语用作状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6、并列的短语之间带有语气词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这篇文章至少有三、四个病句。 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者们的过细考虑、切实执行和检查执行程度的工作之中。 他的准确,清新,形象的语言,使球迷们感到仿佛自己就坐在体育馆里亲眼目睹这场比赛。 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争、尽快致富。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解析去掉顿号(规律2)。“三”“四”之间加顿号(规律1)。第一、第二、第四个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3)。除最后一个顿号外,其余的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4)。前两个逗号分别改为顿号(规律5,作定语时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四个逗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5,这五个并列的短语作“农民”的谓语)三个顿号分别改为逗号(规律6)。 (四) 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运用的难点:1、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句子中的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局部)时,括号用在点号前;不需停顿时括号后不用点号。 2、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前面整个句子(全局)时,括号用在点号后面。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他读的哲学书籍大约有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第二类是中外哲学史家的著作。(包括介绍他们哲学思想的读物) (16)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就无法绘画(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页)。 解析括号移到句号前(规律1)。括号移到句号后(规律2)。 (五) 并列分句间的停顿是用逗号还是用分号:1、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 2、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分号改为逗号(规律1)。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规律2),另还要去掉引号(不是强调的对象)。 (六) 省略号运用的难点:1、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 2、用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用了“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例: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都爱读。 解析去掉引号后的句号(规律)。去掉省略号(规律2)。 (七) 冒号的运用:1 冒号一管到底,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 例:(21)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解析 冒号应一管到底,可是这里只能管到三位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却不能管到最后一句“在一起畅谈往事”。所以,冒号改为破折号,起局部解释作用。 2 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 例:(22)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 解析 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3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 。 例:(2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解析 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4同一人话语未完不用冒号。 例:(24)“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04天津) 解析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前部分话还没说完,“二字”后不能用句号,改为逗号。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这里如果用了冒号,只能管后面的话,却不能管前面的话,故不能用冒号,改为逗号。 (八) 书名号运用的难点: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 例:(25)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26)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27)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28)红旗飘飘画丛出版前后 (29)在人间指南杂志社里有6位编辑。 解析(25)、(26)、(27)、(28)中的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29)的“社”指单位,书名号应去掉。 2009年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回扣 一、考点回顾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辨析病句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多用单项选择的方式;修改病句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这种主观题,一般是结合实用文来命题,病句材料多来源于报刊杂志,侧重热点、焦点,病句中的文字既有书面语,又有口语。“搭配不当”题是每年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特别是动宾搭配不当最多,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也不容忽视。修改病句在高考试卷中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其他考点(简明、连贯、得体、标点、修辞等)合并考查。示例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05江苏卷)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 会。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答案】A【解析】B项有歧义。“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让老师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说服老师让他答应我和你一起去”。C项不合逻辑,“满堂灌”不是角色。D不合逻辑,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示例2 .(年高考全国卷)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将改为;()将改为; ()将改为;()将改为。 【解析】此题既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又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主要考查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得体”。解题时,要考虑到对象、称谓等方面的问题,准确恰当地选用词语。修改时则要联系实际,如根据上网的实际情况,把“惠顾”改为“浏览”。因为是求职信,措辞上要谦恭、恳切,注意语体风格,如“你”改为“贵”,“可”改为“请”,“洽谈”改为“联系”。 【答案】()“惠顾”改为“浏览”,()“你”改为“贵”,()“可”改为“请”,()“洽谈”改为“联系”。 二、回顾辨析方法(一)、抓谓语,审主宾,顾枝叶。 1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多少话说,感到很不自然。这个句子中的第二、第四分句从“还是”“感到”两个动词谓语看,缺主语,可补上“我”“我”。 2领导指出那位大肆铺张的副经理一定要全部退回多收的礼金和少付给宾馆的食宿费。这句话从“退回”这个谓语看,与“多收的礼金”搭配,与“少付给宾馆的食宿费”就不能搭配,“少付给宾馆的食宿费”缺谓语,应补上“付足”之类的词语。3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20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12名优秀选手组成的。筑材料,那么,语法就是语言的建筑结构。要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动词,“挑选”和“组成”。从“组成”看,应为“由12名优秀选手”“组成”;那么“挑选”的对象“20名集训队员中”前面就缺一个介词,应补出“从”。4城市用电负荷较往年陡增是造成今年用电紧缺的主要因素。此句主谓宾即“城市用电负荷较往年陡增是主要因素”在搭配上没有语病。那么,就应该检查一下“枝叶”,即“造成今年用电紧缺”,不难发现,“用电紧缺”主谓搭配不当,“用电”是行为,而“紧缺”的只能是物资,应将“用电”改为“电力”。 (二)、抓中心,查修补,看主干。“中心”即中心词,“修补”指修饰语、补语,“主干”指主谓宾。如: 1除此而外,据我的愚见,集子里许多诗句的形式也很受了古典诗歌传统的影响。句中“愚见”是中心词,“愚”是谦称,称自己,与修饰语“我”重复,将“我”删除。2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书摘月刊,是献给爱书的众多朋友们的一道精美的“图书套餐”。 句子中“朋友们”是中心词,“们”表复数,与前面修饰语“众多”重复,删除“众多”。3预备铃响过后,教室里才比较安静下来。句子谓语中心词是“安静”,前有修饰语“比较”,是说“安静”的情况稍好一些,但还不是很“安静”;后有补语“下来”,“安静下来”是说全部安静了。这样就造成句子结构混乱,表义矛盾。将“比较”或“下来”删除一个。 4近日下水的大型画舫的外形与颐和园的石舫极为酷似。这个句子的谓语中心词是“似”前面有两个修饰语“极为”“酷”,语义重复,删除“极为”。5“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此句中的谓语动词是“称”,前面有两个修饰语,“可以”或“堪”,将“可以”删除。6庆祝国际劳动节的到来。句中“庆祝”的宾语应该是“国际劳动节”,现在却突然又在后面添加个中心词“到来”,将“国际劳动节”变成了修饰语,显然,不可能“庆祝”行为“到来”,因此,将“的到来”删除。 7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这个句子,谓语动词是“想”,“起来了”作补语,“起来”可以表达两个意思:忘记的东西又回忆起来了;起身,起床。与“想”搭配,造成歧义。或将“想”换成“回忆”或将“起来”换成“起床”。 (三)、看关键,记典型,速判断。 A、七个“词”1、介词:(1)是否滥用介词造成淹没主语。(2)介词是否错用。(3)介词是否残缺;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4)“对”“对于”是否主客体倒置。误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缺少主语,主语被状语掩盖了,“对”字多余,应删掉,让“法律水平”作主语。) 例:“墨西哥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墨西哥的电影对我国的观众并不陌生”,这个句子正相反,应改为“我国观众对墨西哥电影并不陌生”。 例:“对于那些参与分裂活动的人,当然不能选进领导班子里”,这个句子由于滥用“对于”结果导致了缺主语。应删去了“对于”。 2、代词:句子若出现代词,如“这”、“此”、“他”、“自己”等,应注意代词的指代内容是否明确,有无歧义。误例: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方面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此”指代不明。) 3、数量词: (1)累计、至少、最多、最低、超过、达到、近、左右、大约、平均等词,后边要跟确数。(2)降低、减少、缩小不能用倍数。(3)船只、星斗、年华之类的集体名词不能用数量词修饰。(4)数量词如果修饰中心词往往容易产生歧义,应仔细辨别。(5)约数不能与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连用,如“五十岁上下左右”等。误例: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累计”是总计,累计的数是所有的人数,而且应该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可是后文却说“超过 100 万人次” ,不是一个具体数字,与“累计”矛盾。) 4、否定词:(1)奇数重否定为否定,偶数重否定为肯定。(2)特别要注意隐性否定词,如“阻止”、“避免”、“杜绝”“切忌”、 “难免”等,这类词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如果忽视这用法,就不易辨别语病。(3)反问句本身就相当与一重否定,不要误用多重否定。(4)特别注意 “无时无刻不”意为“时时刻刻”,不要误认为双重否定。误例: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例句不合逻辑,应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 5、两面词:句中出现正反意义的两面词,如“是否”、“能否”、“是不是”、“高低”、“成败”、“好坏”、“优劣”等词时,特别要注意前后句对应是否恰当。句子如果出现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就是病句;反之,句子前后都出现两面词(含可理解为正反意义两面的词),互相照应,则不是病句。误例:电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否则自相矛盾。) 6、关联词:(1)是否成套使用,是否搭配恰当,是否多余。(2)位置是否恰当,在复句中,如果分句主语一致,那么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关联词语就放在主语之前。误例: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不是”应移到“质量”一词之前,因为这个复句的前后分句主语一致。) 7、谦敬词:误例: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令尊”是敬词,用于称别人的父亲,此句用来指自己的父亲,不得体。)常见敬词:令尊、令堂、令郎、令嫒(称别人家的父、母、子、女)、 “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 “高”( 如高见,称对方见解)、 “拜”(如拜托,托人办事)、 “赐”(如赐教,请别人给予指教)、 “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等。常见谦词:家父、家母、家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兄、弟)、“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B、三个“字” 1、是:(1)主宾搭配是否恰当;(2)是否存在宾语残缺。辨析这类病句时,最好借助“去枝叶,理主干”的方法,简单易行。误例: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搭配不当,压缩一下为“乒乓球馆是团体”,显然不合逻辑,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2、的:(1)多用或少用“的”字极易造成表义不清;(2)多用或少用“的”字易把修饰词误用作动词而造成语病。误例: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避免”的应是“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这样一种在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这是由于滥用助词“的 ”字造成表义不清。如果将“不合法”之前的“的”字去掉,表意就清楚了。) 3、和:(1)能否并列;(2)语序是否恰当;(3)是否会因照应不周导致搭配不当。误例: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显然是两组并列短语照应不周,导致搭配不当,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三、病句修改方法回顾 病句除了辨析题外,还有修改题。修改要做到看题干,审材料,精修改,合逻辑。具体可以分两步走:(一)修改前要认真阅读所给的修改材料,根据题干上的要求查寻有毛病的句子,如:题干上要求是“结构、得体、连贯、标点等方面有毛病”,那么,就认真检查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就叫“看题干”。(二)修改时,要合乎语义,合乎语法,合乎情景,合乎身份,合理搭配,做到“简明、连贯、得体”,这就叫“合逻辑”。 修改病句,首先要查出句子的毛病所在,再进行妥善的处理。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 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删、 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如:王老师退休不久,就收到了学生易路歌的来信。但这封信在语体、语法、表述上有一些毛病,请找出来,加以修改。王老师: 您好!您于2007年12月退休。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课堂上,您循循善诱,抛砖引玉,开启着我们心灵的钥匙;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给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离我们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不才我一定永远牢记您的教导,发奋学习,争取早日成才。此致敬礼!学生:易路歌2007年12月30日 这道题的题干指出语段在“语体、语法、表述”等方面有毛病。文段中,“于2007年12月退休”是说明语体,可改为“您虽然退休了,但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抛砖引玉”不得体,此词是个谦词,指自己的发言,换为“言传身教”之类的词。“开启着我们心灵的钥匙”中“开启钥匙”搭配不当,改为“您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的心灵”。“着”表述不当,它是现在进行时,应改为“了”。“无所不至”是贬义词,应换为“无微不至”。“离我们而去”“音容宛在”表述不当,这些词是形容人逝世的,不能来形容离休,换为“离开了讲台”“您的音容笑貌如在目前”。“不才”是谦辞,与“我”重复,删除“不才”。“永远”与“牢记”的“牢”重复,删除“永远”。辨析与修改病句要做到“心中有语法,眼中有语境”。即心中要拿语法这把尺子来衡量、检验题中所给的句子和文段,认真对所给句子和文段加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