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一、二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2422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一、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一、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一、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少先队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课前预学:让我们荡起双桨预习单 班级: 姓名: 。 认真完成预习内容,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 我会读 ( )1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我能够读准并记住生字(特别是加点字)的读音双桨 白塔 四周 飘洒 凉爽环绕 轻轻 飘荡 悄悄 愉快 安排 倒映 3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百度百科”解决。 二、 我会写(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习字册描红,然后再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拍照上传。三、 我动脑( )1、用“百度”搜索,了解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北海公园以及作者乔羽,上传平台。2、有什么不懂的,请写下来。 1、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_1_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难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课中导学: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2、小组汇报了解的“北海公园”和“乔羽”。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桨”。二、学习板块(一)(一)认读生字词小组学习任务单一: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交流容易读错的生字字音。3、 通过联系课文或“百度百科”,理解了哪些词语? 全班交流:小组认为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字音,提醒大家注意。(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小组学习任务单二:1、小组里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组内检查朗读情况,及时正音。2、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1、请1-3组的3号组员分小节朗读课文,全班正音。2、全班齐读诗歌,读通顺、流利,教师正音。3、交流这篇诗歌写了什么?4、共同探讨组内不理解的地方。三、学习板块(二)1、小组里读准字音,交流你已经记住的字以及记字方法。2、全班交流组内最好的记字方法。3、指导“墙”笔顺。4、学生描红,临写,组内互相评价。课后探究: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唱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你一定会很开心。2、“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3、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4、你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困惑?1、 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_2_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小组内检查。 2、男女生读全文。 二、学习板块今天,宋老师将带同学们到北海公园游览一番!(一)学习第一小节1、看图,再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 2、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3、从文中找出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景物,体会色彩美。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5、练习加动作表演读、背第一小节。(二)学习第二小节小组学习任务单:1、组内用喜欢的方式读第二小节。2、这一小节又描写了哪些景物?联系我们生活,思考:“红领巾”和“阳光”分别指什么?3、你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吗?全班交流:1、“红领巾”和“阳光”分别指什么?“红领巾”指我们少先队员。“阳光”指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哺育。2、课文三、四两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为什么这样感觉?3、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体会快乐心情。(三)学习第三小节1、同桌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2、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的时间?3、问句中的“谁”指什么?4、指导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三、总结全文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这在歌词中叫做副歌,在写法上称为反复。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齐读诗歌,可以加上动作。4、一起来唱一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四、课后探究:1、把让我们荡起双桨有感情地读背或唱给爸爸妈妈听。2、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如妈妈的脸是一本书等,赶快找来读一读吧! 2、学会查“无字词典”学习目标1、 通过小组齐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生字。3、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4、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领会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感受是一条有效的学习途。重点: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课前预习单1、 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查词典、聪明、突然、惊涛拍岸、山崩地裂、岩石、声音、暑假、太阳帽、一蹦一跳、似的、骄阳似火、解释、晒蔫、不断、撞裂、嚷起来、不仅自我评价:我真棒( )继续加油( )2、 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一蹦一跳:骄阳似火:山崩地裂:意味深长:3、 读完课文,跟爸爸妈妈或者运用QQ和你的小伙伴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中导学单: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会了查字典,通过查字典,理解了许多词语。今天我 们要学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1板书课题:学会查“无字词典” 2学生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字词。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查词典、聪明、突然、岩石、声音、意味深长、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山崩地裂、惊涛拍岸(1)指名读。(2)齐读。(3)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2.检查课文朗读。A自由读。B指名分自然段读。3问题导读,理清脉络。 A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B文章那些内容告诉我们爸爸帮助聪聪理解“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1-5) 文章那些内容告诉我们爸爸帮助聪聪理解“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6-8)那些内容告诉我们爸爸最后对聪聪说了什么话?(9)三、小组自主学习生字。任务单1、 我提醒: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2、我会记:我用这样的方法记住它。3、我会用:我会用这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四、课后拓展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用啪啪发在平台上。在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朗读下点赞。第二课时:今天,我们继续和“无字词典”交朋友,这个新朋友要来考一考大家。a) 第一关:“望文生义”我能行1、出示一组词语,说一说看了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再猜猜意思?含苞待放、桃红柳绿、一碧千里、水平如镜、碧空如洗、风和日丽2、小朋友说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等到学完课文再来解答。 二、学习课文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文章用无字词典告诉我们哪两个词语的意思?(骄阳似火、惊涛拍岸)2、教师小结课文2到5小结告诉我们骄阳似火的意思,6到8小结向我们解释了惊涛拍岸的意思。3、读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再说说爸爸是怎样解释这两个词语的。(爸爸是通过联系胜过实际,根据眼前见到的景色来理解这两个词语的。) 第二关:读懂课文我最棒任务单一:1、 小组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词语,并阅读相关段落。2、 浏览图片,说一说爸爸和聪聪的解释你更喜欢哪一个,并说说理由。3、 说说你对“无字词典”的理解。预设:我更喜欢爸爸的理解,聪聪的理解虽然很准确,但是没有联系生活实际,太死板。爸爸联系眼前的景色,来解释成语,更形象、生动。“无字词典”就是生活中的景色,在大自然中学习词语的意思。理解了无字词典还不行,还要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 第三关:联系生活我会用任务单二:1、 连一连:把图片和相应成语连起来,再说一说这样连线的理由。2、 小游戏:成语大PK。根据出示的图片,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把它写下来,比一比哪组写得又多又准确。3、 运用写到的成语,每人说一句话,并把它组织成一段话。课后拓展三星级:我能用啪啪软件拍一张喜欢的照片,配上一个成语。四星级:我能用啪啪软件拍一张喜欢的照片,配上一组成语。五星级:我能用啪啪软件拍一张喜欢的照片,并用成语围绕图片说一段话。3、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8个生字,并且理解“坐”和“泊”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反复吟诵古诗,读懂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景色,感受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截然不同的情感。 3、学习运用对比、抓住诗眼、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古诗。 4、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诵古诗,读懂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景色,感受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截然不同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抓住诗眼、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古诗。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1、查找描写张继作诗的背景的小故事,制作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课前预学: 3、古诗两首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读写生字词练习。书写生字词语(用习字册),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然后读正确。二、读书练习。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三、思考1、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这两首诗是写什么季节的?写了那些景色?想一想,在书上画一画。 2、请你也来搜集写这个季节的古诗,写下来,读一读。 3、收集有关张继在什么情况下写得这首诗,并读一读。4、结合诗句的意思或查工具书理解的词语:坐 于 泊 ( ) 课中导学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秋色(一)初读古诗,感知秋色1、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古诗两首,板书:山行枫桥夜泊2、自由读诗,做到读正确。3、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A、“姑苏城外寒山寺”一句中的平翘舌。B、纠正“斜xie(二声)”的读音。4、引导读出诗的节奏。(如下标示)采取指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读好两首古诗。5、逐句默读古诗,思考古诗大意:每句诗描写了什么景物,整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不理解的词句用问号标出。6、小组合作学习。每首诗由一位同学说说每句诗的大意,描写了哪些景物,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长记录下来。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品味秋意这两首都是写秋天景色的诗,诗人都是通过描写一个个景物,在读者眼前展现一幅秋景图,这两首是各具特色在张继和杜牧的眼中这又是怎样的秋景图?分别寄托着他们的什么情感?让我们再读古诗,品味诗中的秋意。(二)诵读山行,感受枫林美景1、理解山行第一句指名读山行第一句,说说诗句意思及诗句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结合学生质疑,重点理解“寒山、斜、生处”的意思。结合教材插图,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山中秋景。2、品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感受“爱”字。指名读山行第二句,说说诗句意思。结合学生质疑,重点理解“坐、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结合教材插图,展开想象,山中枫林的美景,在朗读中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象。诗人对于这番美景是怎样的感受?诗句中哪一个字表达了他这种情感?(爱)默读整首诗,体会诗人对傍晚枫林的喜爱之情。(重点引导学生感知在山中行走,以至傍晚,作者还是停车观赏,留恋不舍)3、创设情境,感情诵读。在傍晚夕阳的映衬下,那枫树林越发显得火红,不由的使杜牧驻足欣赏,久久不愿离去,不仅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这千古绝句。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播放课件)面对这一派迷人的景色,我们和诗人一样喜爱枫叶,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表达这种喜爱之情。请生读诗。个别读,合作读(这么美的风景,如果请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感觉是否会更好呢?)男女生赛读。(看谁感受到的更美。)课后探究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你和杜爷爷一起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第二课时环节一、精读古诗,品味秋意复习回顾:背诵山行,领略山中美景,体会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一)诵读枫桥夜泊,感受离乡之愁1、抓住诗题,整体感知诗意。“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结合学生理解,重点理解“泊”的意思,说明“枫桥夜泊”其实理解为“夜泊枫桥”)结合诗题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感知,许多古诗的题目就会告诉我们诗的内容)2、理解枫桥夜泊第一句指名读第一句,说说诗句意思及诗句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结合学生质疑,重点理解“对愁眠”的意思。结合教材插图,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江边凄清的秋景。3、品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感受“愁”字。指名读第二句,说说诗句意思。结合学生质疑,重点理解“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的意思。结合教材插图,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诗人听到“夜半钟声到客船”思乡之愁。补入故事: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收拾行囊,返回家乡。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得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得着吗?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在诗中哪一个字集中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愁)是的,他整夜无眠,满腹愁绪,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在他的眼中也格外的凄清。朗读诗句,体会诗人内心的愁绪。创设情境,感情诵读。A.默读全诗,作者在描写秋夜景物时,哪些用字表达了他满腹的愁绪?(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流露的愁绪)B.引读全诗,张继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夜晚,他睡在江边的小船上,听着寒山寺传来的钟声,他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眼前的一切更加凄清(齐读古诗)C.张继一生漂泊,当时的社会战争不断,许多地方一片荒凉,经过战乱,许多人都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这让他不由得想到,何年何月才可以回到家乡,这阵阵钟声带给他无尽的思念,再读(齐读古诗)D. 这首诗通过描写伤感的凄美秋景,表达了作者幽怨浓浓的愁绪,成为千古佳作。在苏州,离寒山寺不远的枫桥也因此成为游人争相前去的景点,大家漫步桥畔,似乎还能听到张继当年的吟诵(齐读古诗)(二)钟声叩心,释放愁怀学生练习写话:在这幽冷清透、万籁俱寂的时刻,在诗人愁上复愁,夜深未眠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紧着水面,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着诗人的心坎。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_ 环节二、回归整体,对比两首诗,初步感受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秋景。1、让我们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读一读。同样是秋天,杜牧喜爱不已,张继却愁绪万千,他们眼中的秋景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心情不同,而使景物也就蒙上了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2、请再读这两首诗,体会两大诗人的不同心境。(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带来的不同感受。)3、拓展。今天我们跟着两位诗人去感受了截然不同的秋景图,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或文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课后探究:1、背诵古诗。2、继续搜集阅读写秋天的诗和文章,想一想他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秋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4、做一片美的叶子学习目标:1、通过自由朗读、合作朗读的方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理解生字词。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生字。4、在阅读探究中理解叶子的外在美和内在美。5、在人与叶子的比较中内化情感,懂得做人要立足本职、乐于奉献。重点、难点:在阅读探究中理解叶子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在人与叶子的比较中内化情感,懂得做人要立足本职、乐于奉献。课前预习单:1、读准字音我能行:在你朗读正确的词语后打钩做一片叶子 ( ) 发现( ) 形态各异( ) 乳汁( ) 奉献( )整体( ) 位置( ) 输送( ) 茁壮( ) 葱翠( )飘零( ) 肥美( ) 嫩绿( ) 回归( )把你读得最好的几句话用啪啪录下来,传到班级空间,在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啪啪下点赞。2、理解词意我最棒你喜欢的方式,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形态各异、奉献、飘零、茁壮、肥美、葱翠再写一写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4、积累词句我爱学:抄一抄你最喜欢的一句句子或几个词语。 课中导学单:第一课时:一、 检查预习、交流预习单任务单一:1、 小组内按节轮读课文2、 说一说你理解了哪几个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小组交流3、 说一说你喜欢哪句句子,说说理由,推荐代表发言。全班交流:1、 每组2号同学按节朗读课文2、 说一说你们小组最喜欢的句子,再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二、 学习生字、梳理文脉1、 说一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预设:异:上半部分是个巳。奉:下面不是丰。输:右半部分不能少一横。2、我们刚刚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可是时间过得太快了,它们想回家了。请你们把它们带回到课文中去,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大树美?(1-2)哪几个自然段写叶子?(4-8)哪几个自然段由物及人,由叶子想到人?(9-11) 三、课后拓展研究1、 用啪啪朗读课文,上传平台,在你认为最好的朗读下点赞。2、 观察各种形态的叶子,查阅资料,了解叶子的功能。第二课时:一、 分享朗读二、 精读课文一)、朗读感悟树的美1、指名朗读12小节,其他同学思考哪句话写出了树的美?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写?预设: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因为大树长得很茂盛,而且是绿色的,所以把大树比喻成绿色的云。2、齐读1、2小节,读出大树的美。二)感受叶子的内在美和外在美。1、为什么大树会这么美呢?请大家完成任务单一任务单一:1、 自由朗读3-8小节。2、 划出相关句子,说一说叶子美在哪3、 结合你查到的资料和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绿叶为大树而生”的理解。预设:(2)外在美:叶子的外形很美,每一片都形态各异。内在美:叶子给大树生命为大树提供养料。(3)叶子一年四季都在装扮大树,把大树打扮得美美的;枯黄了都不忘为大树输送营养,落到树根,化作肥料;叶子的一生是短暂的,可他们却在短暂的一生里为大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三)内化感悟,争做最美的叶子1、叶子美在外形,美在内心,这么美的叶子,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呢?任务单二:1、生活的大树指的是什么。2、人和叶子有哪些共同点。3、你的身边有没有像叶子一样的人。预设:1、生活的大树指的是我们的集体,班级、社会、祖国。2、(1)叶子形态各异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你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2)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叶子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就像人一生的成长过程。(4)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联系家庭、班级、或学校等说明,大家组成了一个集体,集体中有大家每个人的位置。(5)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欣赏每一个人。三、联系生活,升华主题我想每一个小朋友都愿意做一片美的叶子了,那么就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作为那一片小小、的美美的叶子,能为生活的大树做些什么?家是一棵树。我是这棵树上美的叶子班级是一棵树。我是这棵树上一片美的叶子祖国是一棵树。我是这棵树上一片美的叶子四、课后拓展研究1、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在本子上写一写,注意语句通顺流利哦!5、 北大荒的秋天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观看视频、浏览图片和对文章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初步了解写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并尝试在写话中运用。5、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初步了解写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并能在写话中运用。课前预习单:1、 读准字音我最棒 银灰 橘黄 绛紫 抖动 锦缎 明镜 顿时 原野 北大荒 哗啦啦 清澈见底 大豆 演唱 燃烧 摇铃 山岭 茫茫 波纹 映照 转眼间 沉甸甸 一碧如洗自我评价:我真棒( )继续加油( )2、 理解词意我能行: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下列词语。 五彩斑斓:热闹非凡:一碧如洗:草甸子:流云:锦缎:3、 积累词句我爱学:在横线上把文中你最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并背一背。 4、课外搜集我勤学:搜集关于北大荒的资料。课中导学单: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节了?(秋天)说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叶子变黄,掉下来;庄稼成熟了;)今天让我们到千里之外的北大荒,去看一看那里的秋景。板书:5、北大荒的秋天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交流后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的正确朗读北大荒是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那里美丽的字词吧!出示生字词语:个人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指名朗读齐读2、这么多的生字,得想些好方法才能把他们记住(1)给生字找朋友,小组完成(2)重点讲解几个难写的生字 荒草木死亡,水流枯竭,上“草”下“川”中间“亡”燃烧左形右声,左窄右宽师指导书写,生用手空写。(3)钢笔描红,边朗读边描写。三、初读感知,走近北大荒 学会了北大荒美丽的生字词,让我们走近北大荒,看看它美在哪?任务单:1、 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 打开地图,找一找北大荒的位置。3、 观看北大荒图集,结合你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用几句话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北大荒。预设:1、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赞美了北大荒美丽的秋天。 2、北大荒处在中国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注意语言通顺有条理,可以从北大荒的景色、特点等入手。四、课外拓展1、完成课后的钢笔描红。2、找秋天观察当地的秋天美景。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北大荒的秋天已经来了。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丽的字词吧!1、 出示词语:一碧如洗 五彩斑斓 热闹非凡 银灰橘黄血红 绛紫 挺拔 燃烧小组自由朗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2、你能说说北大荒的天空、流云和小河都有哪些特点吗?(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斓;小河:清澈见底)二、精读课文,深入原野一)感受北大荒的景美1、读读第一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北大荒的秋天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片树叶落地一叶知秋)2、任务单一:北大荒的秋天到了,带来了怎样的美景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小节,划出最喜爱的字、词、句,说说为什么? 预设:1“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用“转眼间”,“一道一道一道一道”五彩斑斓的锦缎”来说明流云的美。这是一个比喻句,用各种色彩变幻的流云比作五彩斑斓的锦缎)预设2: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河水是清清的,一眼能看到水下的小鱼和水草,整条小河狭长而幽蓝,水缓缓地流动着,看上去像条蓝色的丝绸一般。小河很平静,像个熟睡了的小宝宝安逸而贪婪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3、有感情地朗读23小节。二)感受北大荒的物丰。1、北大荒的秋天不仅美在景色,更美在它的物产丰饶。任务单二:1、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4-5小节。2、观看图片再结合文章内容,你知道了什么。3、假如你是大豆、高粱、榛树或其他农作物,你会对人们说什么呢?预设1:我知道原野很热闹,因为大豆、高粱成熟了、榛树叶子火红火红的。教师相机点拨这一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向学生渗透构段方式。预设2:我知道大豆成熟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摆起来,熟透了的豆子从豆荚里弹下来,和其他农作物都散落在地上,放眼望去,满地金黄,像一地的黄金亮闪闪的。丰收的喜悦挂在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的脸上,人们欢呼雀跃,凉爽的秋风吹起来了,大豆摇啊摇农作物丰收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预设3:我知道丰收的喜悦遍布了整个原野,到处是丰收的壮观景象。预设:我是大豆,我要为人类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把大豆磨成豆浆、做豆腐、豆腐干。我是高粱,看我多神气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好高兴啊!2、齐读4-5小节。三)总结梳理1、引读第六小节: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迷人,而且物产丰富,怪不得文章结尾说“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2、渗透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3、总结:北大荒是块荒地吗?(不荒)那你能给题目换个词吗?说说理由。(北大仓。景美物丰)三、欣赏佳句,指导背诵北大荒的秋天美,作者描写得也很美。1、出示句子: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想一想,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写?榛树叶子真的能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吗?(不能,红红的榛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兴奋极了,榛树叶恨不能马上把成熟的喜悦也告诉人们,让人们也一起分享快乐)2、找找文中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说美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背诵文中美丽的词句。小组齐读边说边想自然成诵4、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怎样的美景?指名说指名背诵章节四、课外作业1、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词、句、诗、文等。2、把你观察到的秋天画下来,把它写成一段话。6、西湖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前预学单 班级: 姓名: 。 学习目标自学生字,写好规范楷体汉字。初读课文,积累词语,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资料分享,上传相关的“西湖”的资料至平台。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读书感受。认真完成预习内容,并自我评价一、 我会写(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习字册描红,然后再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确、规范。拍照上传。二、 我会读 ( )1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3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百度百科”解决。 4收集一些你感兴趣的“西湖的资料”,上到到平台上跟同学们分享。 三、 我动脑( ) 1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西湖美景的?自己说一说,与同学互动交流。2写下你读书时留下的疑问! 课中导学单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二、教学重点: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三、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教学过程:一、诵读古诗,情趣导入:1、春景诗(词):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林升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请同学们根据任务单分小组学习课文,完成适合自己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在相应的级别后打钩。学习任务级别选项我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1级我能边读边思,理解文中的词语。2级我能跟上范读,节奏一致。3级2、分享交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完成情况:(看调查结果)(字词教学放入任务单)(1)小组汇报,音形义。第一自然段:素有、镶嵌第二自然段:连绵起伏、浓淡、犹如(解释)、掠过(学生演示、看图理解)第三自然段:、掩映、漂浮、心旷神怡(解释)、倒影(画图理解,多音字ying)第四自然段:熔化(解释)、初(读音翘舌音)(2)指名一起跟上画面的节奏来读,各自说说配乐朗读的窍门和方法。(3)同学们读书任务完成得不错,奖励大家一起跟着老师欣赏美丽的西湖去吧。(发布游戏)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3、每组2号同学按小节朗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9、齐声朗读全文。六、指导书写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素 令(上下结构)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陶冶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描绘了西湖的主要景点。 三、教学难点:具体分析描绘西湖的主要景点的内容。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说句练习)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只表示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示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一)学习第2小节1.过渡: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西湖哪儿的景色?(西湖边远山和湖面的景色) 2.任务驱动。【学习单一】读第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句子。读读你认为美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美景。自学时间:5分钟。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5.导学。(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2)根据学生回答,朗读重点词句。“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画出山峦,帮助学生理解。“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结合插图,感受山峦的多彩秀美。“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你在读这两句话时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如果你就在这幅画中,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3)多美呀!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感受那独特迷人的景色。(二)学习第3小节。 1.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2.任务驱动。【学习单二】读一读第三小节,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点出。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自学时间:6分钟。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5.导学。(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2)交流最喜欢的一个景点。A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绿色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坐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C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3)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小节,感受西湖景点的旖旎风光。第三板块:学习第4自然段。1.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月光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2.“又是一番景象”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3.听课文录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4.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5.指名朗读最后一句。6.配乐朗读第4小节。7.这么美的西湖,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 第四板块:课堂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第五板块:课外拓展:三星级:我能用读书笔记的方法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四星级:我能用啪啪软件上传西湖的照片。五星级:诵读关于西湖的古诗和文章。板书西湖湖水静如银镜一闪一闪景点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月光明月东升华灯倒映7.拉萨的天空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描写天空的语言。2.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3.在朗读中,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比喻、夸张等写法的生动,感受作者对拉萨天空的赞美之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么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景,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只读不讲,学生就会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述缺乏真切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拉萨的资料。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拉萨的天空课前预习单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识字、写字练习。1、借助拼音正确识读生字词语(课后生字表和课后第三题),并与同位互相检查。2、练习书写生字,先读贴,再描红临写,争取做到写正确、工整。对照课本自查,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二、朗读练习。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把拼音标注在课文中,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位听,也可以读给家长听,请他们评价。正确 流利 还要练习 三、读书思考。1.边读边理解词句,在不明白意思的词句旁画“?”,借助字典尝试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也可以和家长或同学讨论。2.边读边想,课文中描绘的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把具体的语句用横线在下面画出来。四、搜集材料。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拉萨以及拉萨天空的资料,和同学交流。课中导学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3能通过对课文文字的朗读,感悟,初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第一板块:歌曲引入、走近课文。1、播放青藏高原。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3、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描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小组内两两过关。 预习作业2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2.点评。(1)“妙、纯、线”均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线”与“浅”比较。(2)“忍、晶、圣、窗、帘”上下结构。提醒“窗”中最后第二笔的笔画是点,不能忘。(3)“建”和“健”比较,先里后外的笔顺。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4.集体闭眼书空。 预习作业3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预习作业4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评价、纠正。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课文写得很美,主要写了什么?总共有几小节?每一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引导学生先看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示范归纳。)2.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第四板块: 精读课文,感悟拉萨天空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