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理综-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12400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理综-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理综-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理综-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理综-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一、 单项选择題(每小题1分,共10分) (共10题;共10分)1. (1分)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错误的是( ) A . 发展太阳能开发清洁能源B . 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C . 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D . 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2. (1分)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 生命的形成及功能B .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C . 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环境D . 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3. (1分)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 . 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 .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的D . 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4. (1分)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 A . 一氧化碳B . 二氧化氮C . 二氧化碳D . 可吸入颗粒物5. (1分)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6. (1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7. (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 (1分)如图所示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1:1:1B . 该反应的是化合反应C . 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D . 反应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9. (1分)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 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10. (1分)氧气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实验现象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 . 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气泡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共3题;共10分)11. (4分) (1)实验室里的药品许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为了保证安全,应做到 “三个不能”: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特别是气体);不能_;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_ (填序号);A . 用嘴吹灭B . 用书扇灭C . 用灯帽盖灭D . 用湿抹布扑灭(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 (填序号); A . 把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槽内装满水C . 试剂用完后,将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D . 用药匙取用氯酸钾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二氧化锰粉末12. (3.0分)在东莞夏季,一般情况下,一棵荔枝树每天大约放出1500g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为1.29g/L)请计算 (1)一棵荔枝树夏季每天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下同) (2)每天产生的这些氧气相当于多少升空气中的氧气? 13. (3分)现有六种物质:小苏打、干冰、熟石灰、酒精、二氧化硫、活性炭,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 (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 (4)可做净水吸附剂的是_; (5)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 (6)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 三、 简答题(每空1分,共12分) (共4题;共12分)14. (3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1)该工艺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 (2)写出变化中N2、H2反应生成NH3的符号表达式:_。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本流程中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的最适宜的温度是33.35。则根据下表判断,变化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时最适宜的温度是_。变化属于_变化。 物质H2N2O2NH3沸点/252195.818333.3515. (3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什么_? (2)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_。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常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_。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是将混合气通入_溶液中。 (3)请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 (4)下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_(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 16. (3分)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现象是_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的颜色为_色,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原因是_。 17. (3分)蜡烛(石蜡)和酒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 (1)蜡烛燃烧时,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 (2)石蜡和酒精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判定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点燃酒精灯,检验酒精燃烧生成水的方法是_。 四、 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共3题;共18分)18. (8.0分)结合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标号,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在加完药品后,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若该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写一点即可)。适合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_。 (2)实验室若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和_。 (3)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的“湿化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标号)。 A . 导管a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 .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C . 通过该装置可以控制输出氧气的速度(4)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混合制取氢气。氢气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标号,下同),若收集较干燥氢气,则收集装置是_。 19. (6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氯气( )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1)(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 ;猜想二:该气体为_,猜想三:该气体为 和 的混合物。(2)(实验探究) 序号操作现象结论方案I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猜想_成立方案II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_,淀粉碘化钾试纸为_色猜想三成立(3)(反思评价)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同学:方案I结论错误,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4)(拓展应用) 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 与浓盐酸共热制取 ,同时生成 价的锰的氯化物和另一种常见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0. (4.0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试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2)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室检验CO2常用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3)已知甲烷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实验室收集少量甲烷装置是_或_(填字母编号)。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題(每小题1分,共10分) (共10题;共1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共3题;共10分)11-1、11-2、11-3、12-1、12-2、13-1、13-2、13-3、13-4、13-5、13-6、三、 简答题(每空1分,共12分) (共4题;共12分)14-1、14-2、14-3、15-1、15-2、15-3、15-4、16-1、16-2、17-1、17-2、四、 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共3题;共18分)18-1、18-2、18-3、18-4、19-1、19-2、19-3、19-4、20-1、20-2、2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