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连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与评分标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2329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大连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与评分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沈阳-大连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与评分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沈阳-大连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与评分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沈阳大连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A2. C3. 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 B5. D6. C7.(1)(5分)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为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命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素”1分,“为所”被动句式1分, “以”1分,“领”1分,句意1分。)(2)(5分)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国都。(朝廷)在集市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过”1分,省略句1分,“枭”1分,“复”1分,句意1分。)8. (5分)上阕寓情于景。(1分)诗人远眺秋水长空,芙蓉于暮霭中朦胧凄迷,近观丹枫尽老,景物中蕴含一派愁苦的心绪。(2分)残月平沙,西风断雁,动静结合,描摹了寒风萧飒败落之境,寄予无限伤感愁情。(2分)9. (6分)在赋诗饮酒中消磨时光、虚度年华,词人表达了对蹉跎岁月的感慨。(2分)词人回忆以前与友人相处的情景,不知何时再相逢,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2分)最后以梅花相赠,表达出词人不慕荣华、不畏冰霜的高洁品格。(2分)10. (6分)(1)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EC(E3分,C2分,B1分) (2)(6分)通过开篇时间、地点、人物的简介,交待了小说的环境与背景。 从老妇人与德国战俘的矛盾着眼,为下文大家对待战俘的态度以及费多尔对待汉斯的态度提供依据。 从巴甫洛夫娜安慰老妇人的情节入手,为刻画巴甫洛夫娜慈爱、善良、宽容的性格做铺垫。(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3)(6分) 写汉斯意在从侧面间接表现巴甫洛夫娜的慈爱、善良,使俄罗斯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 汉斯的所为是对巴甫洛夫娜善举的回应,正是人性中的善感动了汉斯,从而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巴甫洛夫娜对汉斯的关爱提供依据,也为后文对他的想念等情节做铺垫。(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4)(8分)观点一:“小凳子”线索起的作用大。“小凳子”几乎贯穿小说的全部情节,如守卫欲没收小凳子,战俘们帮助藏小凳子,汉斯送小凳子,俄罗斯妈妈用小凳子,使情节浑然一体。形式方面,“小凳子”不仅起到结构情节的作用,还能发挥以物寓情的作用,寄托汉斯及战俘与俄罗斯妈妈之间的深厚情谊。观点二:“送吃的”线索起的作用大。“送吃的”是小说中的主线索,“小凳子”所贯穿的情节是由“送吃的”这条主线派生出来,是对俄罗斯妈妈善举的回应。形式方面,“送吃的”是直接描写,直接表现俄罗斯妈妈的善良与慈爱的人性美。观点三:两条线索起的作用都大。两条线索相呼应,既表现俄罗斯妈妈的善良和慈爱,又表现汉斯的感激与回报,两条线索贯穿的情节共同表达了化仇恨为大爱的主题。形式方面,“送吃的”贯穿的情节直接表现主人公俄罗斯妈妈,“小凳子”贯穿的情节则从侧面间接表现她的美德。(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5分)EB(E 3分, B 2分, D 1分)(2)(6分)其贡献体现在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具体而有实效的作为两个方面。(2分)见解: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实业;保护大清国国家主权;打开国门,开展双边贸易。(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作为:创办军工、运输、通讯等实业。 支持并参与洋务派创办铁路及各种工厂、学校。(2分) (3)(6分)朝野不知外事及国力之详情却极力主战,李鸿章不得已应战,最后战败。李鸿章两害相权取其轻,却使其由功臣成为举国之“公敌”。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疆土被分割,在慈禧的授意与逼迫下,李鸿章做了替罪羊。(每点2分) (4)(8分)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故“敬李鸿章之才”。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我们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少有人共鸣,故“惜李鸿章之识”。每当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均要他承担“人情所最难堪”之事。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故“悲李鸿章之遇”。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所以“才不真”。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被朝廷支使,所以“识不透”。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有其自身屈从朝廷这一重要的原因,所以“遇不值得悲”。看法三:要辩证地分析。李鸿章有才识,但是没能冲破时代的束缚,其才识仅服务于朝廷,故可认不可敬。李鸿章有关于国家主权等的远见卓识,但这是纸上谈兵,难以实行,故可佩不可惜。李鸿章不是“误国者”,但也不是卫国者,故其遭遇可同情不可悲伤。(每点2分;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2分。必须围绕梁启超的三方面评价概括分析,搬用第二题答案不给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C14D15A16(5分)结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决定着世界经济的增长。(3分)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1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较慢。(1分)17. (6分) 庄周的庄子,是清亮通透的河,可以摆渡迷惑的众生,能够觅得源于道家经典的人生微笑。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纯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能够听见来自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内容合理2分,比喻贴切2分,句式相同2分。)六、写作(60分)18【写作提示】本题是新材料作文,核心内容是通过钱小华和师兄不同做法的对比揭示钱小华成功的原因。因此,可以围绕钱小华和师兄的不同做法的对比角度立意。可选取的参考立意角度有:竞争能促进发展和创新,竞争能不断地提升自我,竞争能形成良性效应并共同获利,竞争者需要宽广的胸襟等。此外,学生如果从竞争的方式或空谈竞争等角度立意,则显片面与肤浅,没有挖掘到材料的根本点。具体评分标准参照2011年辽宁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参考译文】罗艺字子延,本是襄阳人。寄居在京兆的云阳。父亲名叫罗荣,曾做过隋朝的监门将军。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倔强固执,不讲仁义,在攻伐争战方面勇猛,擅长射箭。大业年间,(罗艺)屡次凭借战功,官做到了虎贲郎将。隋炀帝下令授予他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使北平督军一职。罗艺少年时谙习兵事,统帅部队纪律严明,可是放任意气。(罗艺)每每凌侮李景,(可是)频频被李景凌侮,罗艺对他怀有很深的怨恨。后来遇到天下大乱,涿郡物阜民丰,加上有值得夸耀的历史悠久的兵器,粮仓充盈,多据财宝,屯兵数万,众多贼子竟然前来侵扰掠夺。留守的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罗艺独自出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赵十住等人非常忌恨罗艺。罗艺私下得知他们将要作乱的消息,于是向众人宣布说:“我们这些人讨伐贼子非常有功效,城中的仓库里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君命(处理东西的权利)在留守官员的手里,但他们无心救济贫困百姓。这难道是慰问体恤之心吗?”用这些话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不久,罗艺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罗艺。罗艺趁机拿下郡丞,摆开阵势,赵十住等人害怕都前来听命。于是罗艺分发府库财物,来赐给将士,打开粮仓赈济穷困之人,境内军民都十分高兴。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回到京都,(皇帝)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加入太宗宗正属籍。太宗攻打刘黑闼,罗艺带兵数万,在徐河攻破刘黑闼弟刘什善的军队,俘获和斩首的共有八千人。第二年,刘黑闼协同突厥军队前来侵犯,罗艺再一次带兵与太子(谥号“隐”)建成在洺州会师,于是请求入朝拜见高祖,(高祖)厚待他。不久,拜为左翊卫大将军。太宗的亲信曾到他的营中,罗艺无缘无故殴打太宗的亲信。高祖大怒,把他交给手下的官吏,很长时间才释放,待他像以前一样。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为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命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太宗即位,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可是罗艺因害怕内心不安,于是到泾州欺骗说检阅队伍,矫诏奉密旨带兵入朝,(于是)率众军士到了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道罗艺谋反,骑马出城迎拜罗艺。罗艺于是入主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王师未到,赵慈皓与统军杨岌私下谋划攻击罗艺,事情泄露。罗艺拿下赵慈皓关进监狱,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匆忙带兵攻打罗艺。罗艺大败,丢弃妻子、孩子和数百随从,投奔到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国都。(朝廷)在集市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