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进化理论练习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1996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进化理论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进化理论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进化理论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 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 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2.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 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3.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年份AA()Aa()aa()13040302255025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人们也利用该原理来人为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突变”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实现了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6. 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7. 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种群中若A的基因频率在一段时间后由0.4增加到0.6,a的基因频率由0.6下降到0.4,因为无新基因产生,可认为该种群没进化B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的基因组有13条染色体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D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过程中,二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是三个物种9.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10.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11.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 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12. 环境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13.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基因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 D细胞多样性15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16能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 隔离A B C D1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18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2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22海龟中连趾(ww)和分趾(WW、Ww)两种类型,开始时,连趾(w)和分趾(W)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和0.6。当海龟数量增加导致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缺少食物的特殊环境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B海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C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的进化D海龟基因频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海龟已经进化形成一个新的物种2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B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C研究历程主要依据进化理论的构建D生物多样性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25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二、非选择题 1、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一)、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 A变异生物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二)、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灰色(s)是显性。19世纪中叶,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很低。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桦尺蠖中S的基因频率提高了很多,如下表。基因基因频率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S5%95%s95%5%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_产生的。(2)从1850年到189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_。(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选择优势。这表明,_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_的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4)上述事实表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经过长期的_,使种群的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_决定的。答案一、1. C2. C3. B4. B6. C7. C9. D10. A11. D12. D13. D15.解析首先计算出甲种群Aa72%,乙种群AA36%;然后分别计算出甲种群A(24%36%)60%,乙种群A(36%24%)60%,。即甲乙两种群基因频率不变,说明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没有进化。答案D16.答案D17.解析本题考查对进化的理解。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变异的个体不一定都能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新物种的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故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18.解析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20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由于基因频率已经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已经进化;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22.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的进化;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答案:C24.答案:D25.解析本题以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判断、分析能力。“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中的突变是广义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属基因突变,C、D属染色体变异。A中绿色的出现属隐性基因的纯合,不属于突变。答案A二 4.(一)B (2分)(二)(1)突变(2)定向改变(3)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4)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