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要求及建议.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1578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要求及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要求及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要求及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要求及建议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负数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1. 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了解负数。注意强调正数、负数的读、写法及其区别。2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数学广角(抽屉原理)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1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在数学上,一般是用反证法对“抽屉原理”进行严格证明。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对某一具体现象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2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否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否从纷繁芜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抽屉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学时,不必过于追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更要允许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比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比例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1.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等。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也可让学生模拟进行实物分配,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法。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相关联的量及其变化情况,尝试探索、描述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用关系式表示。5.引导学生经历描点成线的过程,理解图像上的点都表示一组对应数值,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通过观察正比例图像中所描出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学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及其方法。6. 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正、反比例的判断,并验证结果的合理性。还可引导学生根据一组相关数据判断常见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强化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7.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组织开展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正、反比例,应用比例知识描述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有些教材安排用比例知识解答正、反比例的问题,关键是让学生能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然后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为第三学段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好准备。二、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圆柱和圆锥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经历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圆柱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看、滚、剪、切等多种方式探索并认识圆柱及其特征。2. 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认识圆柱展开图的形状。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因剪法不同而不同。进一步建立起立体图形与所对应的展开图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3. 让学生经历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圆锥的过程。利用学生学习圆柱的经验认识圆锥。通过观察圆锥体实物及圆锥的底面和高,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将圆锥和圆柱的进行对比,加深对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认识。4.让学生经历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与比较,认识“从面到体”的形成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评价时注意:不要求学生掌握球的特征;圆台可以不出名称,只要学生能连线对应,知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就可以了。5.在探索圆柱与圆锥特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操作、交流,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图形与变换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放大与缩小1. 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2.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1.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现象,如洗照片、放大镜、投影仪等,唤醒学生关于放大与缩小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研究图形变化前后各部分长度的关系,体会变化的规律(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长度的比相等),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实际意义。2.让学生经历按比例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并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对比,只是大小、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按一定的比发生了变化,但形状相似。考查时注意:对于所有放大和缩小的活动,只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放缩的图形仅限于直线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或三角形);含有弧线的图形不列入考查。三、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统计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统计图(扇形图、折线图等)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教学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重复旧知,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等。2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第一,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第二,对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要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不要被一些表面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则可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