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语文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1546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好语文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好语文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好语文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好语文的几点体会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教好语文这样的话题?我深感迷茫也感到责任重大。在这漫漫摸索前进中,我想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有关语文教学的些许体会,有不当之处尽请指正。1、 从学生角度谈教语文。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语文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细思考,求精熟,有个性,课内法,课外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读者学人文关怀,从百家讲坛等栏目,还有大量的语文学习网站,学去粗取精之法,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二,从教师创设课堂模式谈教语文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积极引导大家开发想象,试想一下于勒暴富后菲利普夫妇的反映,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激发兴趣,注重实践,探索教改之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也勤于探索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能力,我积极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探索滚动快速作文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编创了一整套滚动快速作文学案式教材,重实效,激兴趣,提能力。实践证明:滚动快速作文实践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会继续秉持前行。 三、从教师自身素质谈教语文我认为,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人的体温,有灵魂的冒险,有对语言独特的敏感,它既是对文本世界的阐释和发现,也是对自我、对存在的反复追问和深刻印证。我一直都在进行着一种探索: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我力求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这样一种例证:一堂好课需要教师倾注整个灵魂的力量来进行,一堂好课在教学过程后面活跃着一个丰富、有力的灵魂。抽离了这个灵魂现场,语文教学是单调的、僵死的,它所创造的,也必定是一个没有智慧和生命的干枯世界。一堂有语文味的好课背后应该站着语文教师这个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语文教师都不仅仅是讲课文,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是在讲自己。一句话,课即人,好课都是从胸襟中来,好课中有教师自己,有语文教师这个我。在一个语文课堂里,看不到语文教师的存在(仅仅在讲课不是我们所说的 存在),便不是好课,至少不是上好的语文课。好课都不仅仅是用口,而是用心教出来的。要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 首先,语文课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 其次,语文课堂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在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都全身心投入,这时课堂上就会出现“庄周梦蝶”般的情景: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教师,不知道是学生变成了教师,还是教师变成了学生,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环境之间融为一体(而不是四张皮),就会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句)的优美意境,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在教学中的最佳体现。在这里,语文教学也就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教学,而且也是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即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 再次,要教(学)出个性美。教师不要跪着教书,学生也不要跪着读书。教师要教出自己的教学个性,就要敢于根据自己的理解教课文,要敢于 “玩教材”,敢于把自己在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中的情感冲动、情感体验告诉学生。 第四是要教(学)出幽默美。语文课堂要有笑声。除了特殊内容的语文课以外,一般说来,没有笑声的语文课不能说是美的课,也不能说是有语文味的课。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学会有魅力的哭,也要让学生学会有魅力的笑。我觉得要做一个语文老师就要做这样的有内涵有功底的实力派教师,尽管我距离这个目标很远,但我依然会朝既定目标努力。力争做文人语文教师而不做匠人语文教师,做一个实力派有文学功底的语文教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教学心得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议论文。它是以说理为主,针对客观事物阐明自己的观点、主张。议论文的特征是以理服人,即通过阐述观点使读者受到教育。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怎样阅读分析议论文?第一,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弄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掌握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辨识、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第二,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第三,把握议论文准确、鲜明、概括、生动的语言。在中考中,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主要是:1能辨析、判断、提取和归纳论点;2能认识分析论据的类型;3能辨识、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4。理清、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5分析、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6体味、理解词、句的合义;7体味、理解准确、鲜明、概括、生动的语言; 大纲规定,初中生阅读议论文,要“理解文章的思路”。具体地说,知识与能力训练点是: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2能正确划分议论文的层次,概括层意。口复习指路一、如何理清作者思路,掌握议论文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段或句构成的整体。各个段或句是怎样联系、组合而构成一个整体的呢?这是阅读时经常要考虑的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就是对文章思路的分析。对此,叶圣陶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要这样走。譬如一篇议论文,开头提出问题,然后从几个方面来说,而着重说的是菜一个方面。其余几个方面只说了一点儿。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一定有道理。读的时候就得揣摩这个道理。再往细处说,第二句跟头一句是怎样连接的,第三句跟第二句是怎样连接的,第二段跟第一段有什么关系,第三段跟第二段有什么关系,诸如此类,都要搞清楚。”我们读议论文时,应按照叶老先生指点的去做。了解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议论文的最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以分为两大类:1“横式”。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展开的,就是“横式”结构。“横式”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如理想的阶梯;“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如“友邦惊诧”论;“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2“纵式”。在论述中,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有两种类型:“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如从三到万;“起承转合”式,如读孟尝君传。二、怎样划分议论文的层次?这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结构来划分。例如从三到万,全文共八段,可分为三层。一、二段为第一层,从提出学习有无捷径的问题入手,经过初步分析说理,提出论点:学习应该一点一滴地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宜要求过急。三至七段为第二层,引述古代故事并紧密结合故事内容展开论述,引出“学习应当谦虚谨慎,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论点。八段为第三层,提出希望:正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从三到万”的故事为例,举一反三,更好的学习。另一种是按文章论述问题的不同角度来划分层次。例如理想的阶梯共八段,可分为三层,一至三段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四至七段是主体部分,又分三小层从三个方面分别设立分论点展开论述:“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最后一段紧扣中心,总结全文:“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