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论.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1484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略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略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摘 要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基石。在中国,有了文字,便有了识字教学,识字是掌握各种知识的基础,也是开展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问题也是小学语文教育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小学识字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常常将识写分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识字量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只注重课堂内的教学而忽视了课堂外的教学,只注重机械识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极大的阻滞着我国小学生识字教育的有效进行。因此,语文识字教学亟待好的新的方法。关键词 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 问题 方法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积淀了民族文化,同时又为民族文化注入了更加深刻的内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而识字是教育的开始,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小学教学的基础。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识字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一年级上册会认329个,会写154个;一年级下册会认128个,回写263个;二年级上册会认字428个,会写263个;二年级下册会认424个,会写286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课程改革的管理者还是实施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从理念到行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的识字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教学观念、方法未转变新课标对现在学生的要求是多识少写,据调查,现在不少教师仍习惯先教拼音,再逐个分析字的笔画笔顺,学生基本不理解字的基本意义,然后给每个生字组几个词语,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练习。也有让学生读拼音、分析字形、组词语或按照一些资料读词。只是字字如此、课课如此、期期如此学生日复一日,简单的复制、粘贴,周而复始地被动思考、被动学习,创新意识几乎扼杀。 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字、在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在实际课文识字”中,一些教师仍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结合讲读课文的同时教学生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还有就是课堂中生字还没有学好就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如一字组多词,换偏旁组词等。生字卡片只是在学生眼前一晃而过,就转入课文的讲授,要求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这样课堂教学本末倒置,没有轻重,看不出识字、读书的重点,结果字没学会,书没读好。什么都没有做好。二、.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识字的方法不够多样,学生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部首的加减,替换,形近字辨析,一字组多词等寻常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单一,缺少新鲜感,以致对学习生字失去兴趣。而且小学生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缺少情节,缺乏情趣,内容枯燥,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一般采用读、认、写这三种方法去接触汉字。同时完成识字任务耗费时间长,需要极大的耐心,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学生不感兴趣,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不高,识字教学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如何科学有效开展识字教学,成为一线教师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困惑。 语文课程标准需要我们确立正确观念,改变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传统师生观的影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其作用是在教学目标的总框架要求下,通过课堂的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学习、研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获取、自主建构、自主发展,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学生的识字能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地发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不当第一类是老师在教学中本来是想强调的问题,反而造成学生的混淆。如教授汉字时常常会这样说:今天我们来学“初”字,然后一点点的教完后,他会反复的强调大家不要把把“初”字的偏旁的两点写成一点,而且有的老师还会把错误的字写在黑板上以提醒大家注意,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呢?但是当老师在反复不断地重复错误的汉字时,学生反而会产生记忆上的混乱,他本来没有把两个偏旁联系起来,而由于老师的提醒,造成了这两个偏旁的错用。第二类是老师还常常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语文识字教学,他会把有相近读音、相近外形的汉字或是正确与错误的汉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本来是想让学生注意不要把字写错,但是学生反而容易把错误的汉字记住,或是记不清那两个形近字的细微的区别在哪,所以当他们使用这两个字的时候就会造成误用的错误出现。比如老师会强调“火”字的第二笔一定要写点,千万不要写成撇,但是经过老师的这种“提醒”后,很多同学都会把第二笔记成撇,这样看来只是对学生进行汉字正误的提示,对学生很好的记忆字形帮助是不大的。第三类是现在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更快的学好汉字,很多老师就想到了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从而降低识字的难度,他们创编很多的儿歌、顺口溜、字谜等,来对汉字进行解释,如“碧”字有老师就将这个字解释成为“王老头,白老头,坐上大石头”又如“春”字则被解释成“三人去看日”诸如此类的很多很多的顺口溜和儿歌,但是这些真的与汉字的意义、形态有关系吗?这样子会不会曲解了汉字本身的意义呢?就如这个“碧”字,虽然感觉他的这个顺口溜有趣、押韵、又好记,但是这与“碧”字的本义没有关系啊!学生通过这个顺口溜只能记住这个汉字的形,但是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义,就容易在使用时出现错误。小学生语文识字教学中出现如此多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简要谈一下:一、教学方法的转变利用多媒体、图画等现代化,新鲜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如森和林二字,先出示一片树林画面,让学生观察、思考、感受森林的意思是树木众多,大片生长的树木。然后分解森林为五个部件,引导学生念儿歌三木是森,两木是林,森林已成荫,请去大自然中行。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了森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而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小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二、讲授故事法汉字数量繁多,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不少,很难彻底地将一些字分清。如果单纯地只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来讲,未免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让识字变得有趣,就成为让学生爱上识字的关键。小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心,喜欢听故事。故事的趣味性,能够增加孩子们对汉字的兴趣程度。通过故事的辅助,也能让孩子们对许多字的字形、读音和释义等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比枯燥的讲解有效很多。 例如,在教授“银行”时,可以给学生们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中国旅行的外国友人颇有感触地对一个中国人说:怪不得中国发展这么迅速,原来连中国的钞票上都印着标语:中国人民很行。这个中国人愣了一下,忽然明白过来了,原来他把钞票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读成了中国人民很行。”通过这个故事,就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把“很”字和“银”字区分开来,同时,也借机强调“行”字是多音字,在什么情况下读“xn g,什么情况下读“hn g,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一则小小的故事当中,蕴藏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可以使学生获得许多额外的收获,真是一举多得。三、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先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慢慢的,学习中的积累加上和学生个体的经验,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但是随着年龄与学习能力的增强,学生学习就应将重点逐渐转移到阅读和写作中去,这也是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做法。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着力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孩子们自主识字的原动力;打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生活的通道,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探索识字教学的最佳方式,达到质量兼备的效果,同时也为儿童的进一步学习、开拓视野以及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