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10679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衰竭,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其中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 . CO2B . SO2C . NO2D . CO2. (2分)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B . 属于同种元素C .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 .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3. (2分)下列叙述I和II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叙述叙述A碳具有还原性焦炭可以还原四氧化三铁B分子之间有间隔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C人体碘元素摄入量不足易患有骨质疏松症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 AB . BC . CD . D4. (2分)关于反应C+2H2SO4(浓) CO2+2X+2H2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说明了碳具有还原性B . X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为1:2C . 反应产生的气体排放在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D . 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5. (2分)市场上销售的高钙牛奶、补铁酱油、富硒康里的钙、铁、硒是指( )A . 离子B . 分子C . 原子D . 元素6. (2分)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 A . 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 . 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 . 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D . 蜡烛越烧越短7. (2分)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Na+的是( ) A . B . C . D . 8. (2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探究水的组成B . 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 探究分子运动D . 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9. (2分)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 . S+O2SO2 B . 2CO+O22CO2C . 2H2+ O22H2OD . CH4+ 2O2CO2+2H2O10. (2分)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 . 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 . 20,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C . 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D . 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11. (2分)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 .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C .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 . 实验室常用加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12. (2分)本市公共场所已全面实施禁烟。香烟烟雾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A . 水蒸气B . 二氧化碳C . 一氧化碳D . 二氧化硫13. (2分)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 选项着火情况灭火措施理由A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B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C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后断开电源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D林区发生火灾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移走可燃物A . AB . BC . CD . D14. (2分)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15. (2分)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 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B .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 .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 . 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不同,则现象不同二、 填空题 (共5题;共31分)16. (7分)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和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猜想】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实验探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 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小红猜想另一种物质可能是Na2CO3 , 请你写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了证实小红的猜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生成物中有Na2CO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小明认为不做上述实验也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小红的猜想是错误的,请你说出小明的理由:_17. (10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请你与他们合作 (1)写出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作为制取装置如果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与_装置连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实验室选用B(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和C装置可制取氧气,其反应药品应该是_和_,判断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_装置和_装置连接,其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 18. (3分)某天然矿泉水标签中有如下文字叙述:水质主要成分(mg/L):钾离子:0.623.25,钠离子:18.7529.8,钙离子:17.826.2,氯离子:l4.230.8,硫酸根离子:41.670.2,碳酸氢根离子:l84261,碱性(1)小红用pH试纸测得该矿泉水的pH可能为_(填字母);A.7.3 B.13 C.8 D.6(2)要鉴别矿泉水是硬还是软水,可用_(3)生产过程中,将矿泉水通过活性炭层,活性炭的作用是_19. (8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试管口堵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 (3)实验室里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选择F,收集装选择G 与B装置相比,选用F作为氢气发生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G装置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氢气,瓶内先装满水,氢气应从_端(选填“a”或“b”)通入(4)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选填字母);如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若制取二氧化碳8.8g,至少需要含碳酸钙多少克的石灰石(写出计算过程) 20. (3分)图中AE是操作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分析回答: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中的产物B通常用_检验;(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_(答一条即可)三、 探究题 (共1题;共3分)21. (3分)如下图所示,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探究燃烧的条件。(1)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31分)16-1、16-2、17-1、17-2、17-3、17-4、18-1、19-1、19-2、19-3、19-4、20-1、20-2、20-3、三、 探究题 (共1题;共3分)21-1、21-2、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