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传统文化特征.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908694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传统文化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江苏传统文化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江苏传统文化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 江苏具有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传统 灿烂的现代文明 可谓物华天宝 地灵人杰 因此 江苏的历史与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 文化的定义 往往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众说纷坛 难以定论 中国古代将文化正式作为专门名词使用的是西汉文学家刘向 他在 说苑 指武 中说 凡武之兴 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 西晋文人束皙在 补亡诗 由仪 中也讲 文化内辑 武功外悠 南朝萧齐诗人王融在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中认为 敷文化以柔远 泽普祀而无私 以上所述 古代文化的涵义均指封建王朝的 文治教化 即用诗 书 礼 乐的儒家思想文化去教化世人 与所谓的 武功 相对而言 大体上说 中国古代文化概念 基本上是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与没有教化的野蛮形成反照 近代以来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影响 人们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探讨 在其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变化 著名学者梁启超说 文化者 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 著名学者梁漱溟也认为 文化是生活的样法 根据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统计 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先后有160多种 以上的分析说明 文化是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词汇 又在近代汲取西方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赋予了新的涵义 为探讨文化的特征 力求古今贯通 中西汇合 应该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深入的分析 一 文化的层面特征1 物态层面的文化特征 或称物质文化 所谓 物态文化 是由 物化的知识力量 所构成 包括人类加工创制的各种器具 是可以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 也就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例如人们的衣 食 住 行所凭借的物质条件 各种饮食 服饰 各类交通工具 风格各异的建筑物都是 物化的知识力量 都称之 物态文化 当然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民族 物态文化 的风貌也各不相同 物态文化 是文化整体的物质基础 一定时代的 物态文化 往往与这个时代其他层面的文化发展相互协调 2 制度层面的文化特征所谓 制度文化 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成的各种行为规范 准则以及各种组织形式所构成的 制度文化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度 包括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文化制度 教育制度 军事制度 法律制度 婚姻制度等 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制 铨选制 田制 兵制 刑制 爵制 勋制及姓氏制度等一系列典章制度 当然 不同时代和地区 制度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如中国古代的铨选制度 春秋为世袭制 战国又以客卿制度作为补充 两汉盛行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明清则推行科举制度 从社会制度方面来说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了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当今时代 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 3 行为层面的文化特征所谓 行为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实践 尤其在人际交往中约定成俗的行为习惯 往往是以礼俗 民俗 风俗等形态出现的行为规范 例如我国传统节日习俗中 除夕夜吃 团圆饭 元宵节赏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裹粽子和划龙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赏菊花等 登高与赏菊 都反映了人们辟邪消灾 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宋代人就给菊花起了一个雅号 延寿客 应该说 行为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三纲五常 等伦理纲常严重束缚并扭曲了人们的行为习惯 但是 在我国传统的行为方式中还有许多良风美俗 诸如 敬父母 尊师长 爱兄弟 重朋友等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其不仅不会消亡 而且还应发扬光大 如孔子在择友方面曾告诫弟子 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 这 三益 和 三损 交友原则 对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仍然有这借鉴意义 4 心态层面的文化特征 精神文化 所谓 心态文化 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 道德情操 审美情趣 思维方式 宗教情感 民族性格等 这些都是文化整体中的核心部分 如儒家 道家 墨家等哲学思想 诗经 楚辞 汉乐府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 佛教 道教 基督教等宗教思想 作为 心态文化 重要特征之一的思维方式 东西方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往往将世界看成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 有所谓 天人合一 说 他们认为 天与地 人与世界是一个整体 二者之间相互协调 和谐一致 因而往往侧重内向的 亲和的 协调的而又直觉的思维 与此相反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较多地强调人与物 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因而侧重外向的 个人的 功利的而又是逻辑的理性思维 心态文化 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而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 如唐朝和明朝各有一首 早朝 诗 则反映了两个不同王朝的庙堂文化与士人的心态 其一是反映唐代 心态文化 的诗歌 绛帻鸡人报晓筹 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阖闾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 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裙 佩声归到凤池头 唐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其二是反映明代 心态文化 的诗歌 火城渐簇大明宫 随例高呼岁岁同 残雪在帘如落月 轻烟半树信柔风 金支缥缈春阴外 碧落参差夜气中 却忆庚寅元日事 廿年天语不曾通 明钟惺 辛亥元日早朝 综上所述 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等各个层面各有侧重 同时又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 相互推动 构成了完整的文化结构 二 江苏文化的界定江苏 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 简称 苏 江苏在春秋时期 分属吴 越 楚 宋等国 战国时为楚 越 齐国的一部分 秦始皇统一后 分属东海 泗水 会稽等郡 西汉时分属徐州刺史部和扬州刺史部 三国时 苏南属吴 苏北归魏 唐朝由河南道 淮南道和江南道分管 宋代属京东路 淮南路 两浙路 江南东路 元朝时 苏北属河南行省 苏南属江浙行省 明朝建应天府 镇江府 常州府 苏州府 扬州府 淮安府等 直隶南京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的一部分 康熙六年 公元 年 分江南省为江苏 安徽二省 江苏省辖淮安府 扬州府 徐州府 江宁府 苏州府 常州府 镇江府 松江府 海州 通州 太仓州等 其范围大致与现在相同 省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 年 月 日 江苏全境解放 分设苏南 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 年 月 两署一市合并 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 既是一个行政区域 又是一个文化区域 江苏文化 是一个区域文化概念 而区域文化的划分 往往以自然环境 社会结构的不同乃至民俗 语言的差异为参照 还有某些历史渊源 如与吴文化 越文化 徽州文化 齐文化 鲁文化有渊源 江苏文化是由其境内若干区域文化所组成 1 吴文化是以太湖中三山遗址等旧石器文化为源头 以 太伯奔吴 与当地荆蛮族相结合为契机 以春秋时建都 姑苏 的吴国为基本型制 以吴侬软语为语言文化特征 以今紧靠太湖的苏 锡 常为中心地带 2 金陵文化或者称 宁镇文化 是以北阴阳营文化 湖熟文化等为源头 以迤逦于长江南岸的宁镇山脉为地理背景 以三国时孙权先建都京口后移都建业为契机 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相互并存乃至相互交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 以南京 镇江为中心地带 3 徐淮文化或者称之楚文化 它是以青莲岗文化 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源头 泛指存在于徐州 淮阴 宿迁以及连云港 盐城的部分地区的文化 徐淮文化是以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和刘邦建立西汉帝国体现的巍巍雄风为标志的区域性文化 4 维扬文化 尚书 禹贡 有云 淮海惟扬州 惟 通 维 庾信 哀江南赋 中写道 淮海维扬 三千余里 后截取二字为名 明初曾经设立维扬府 后改为扬州府 维扬文化是以享有 淮左名都 的扬州及泰州 明代亦属于扬州府 为中心的区域文化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5 苏东海洋文化江苏是一个重要的海洋省份 有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 拥有广阔的海洋资源 海岸线不断向大海延伸 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海洋文化区 江苏传统的海洋文化区主要是指南通 盐城 连云港的海岸区域 大致在江苏东部地区 因此 也称之为苏东海洋文化 显然 由吴文化 金陵文化 徐淮文化 维扬文化 苏东海洋文化等不同的区域文化所组成的江苏文化 既有丰富的内涵 又有鲜明的特征 三 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分析探讨江苏传统文化特征 首先要弄清江苏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定位问题 学者认为在中华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大文化圈 一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 大陆文化圈 一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 海洋文化圈 江苏区域位置正处于这两大传统文化圈的交汇点上 又根据传统的观点 中华文化以长江为界限 分为南北两大文化 江苏的地理位置同样处于其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 正由于江苏传统文化处于这两大文化交汇点上 从而形成了江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交融性 互补性 开放性 和创造性 1 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是 水文化 其特征是 以柔克刚 刚柔相济 处事善于发挥所长 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所谓江苏传统的 水文化 分而论之 一是吴地有 水乡泽国 之称 所谓 吴东有三江五湖之利 太湖 包孕吴越 其中也孕育着吴地传统文化 吴地人的传统是 饭稻羹鱼 其饮食与稻作文化 鱼文化息息相关 吴地的太湖流域适宜农桑 其服饰与蚕桑文化 丝绸文化相互促进 吴地人的传统往往是临水而居 其民居有 小桥流水人家 的特色 吴地人的出行传统往往是 以船为车 以桥为马 其行旅有水上交通的特色 二是金陵地区虽然有宁镇山脉迤逦其中 但是 此地有气势磅礴的长江 流贯江南的古运河 而且秦淮河也是以湖熟文化为源头的金陵文化的摇篮 三是维扬地区处在江 淮中心 位于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上 扬州也是一座著名的水城 尤其是大运河沟通了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系 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特别是维扬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所谓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四是徐淮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辽阔的黄淮平原 它是黄河 淮河及其支流沂 沭 泗诸河冲积平原和洪泽湖盆地而组成的 向上追溯 徐淮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古老的淮夷文化 它以淮河而得名 依赖淮河而生成 发展 壮大 合而论之 江苏地处水乡 真所谓水网纵横交错 湖荡星罗棋布 因此 江苏区域文化富有 水 性 依赖水的浸润与滋养 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是 水文化 所谓 水文化 既有物态层面的内容 由此而形成的稻作文化 鱼文化 建筑文化等 同时 也具有心态层面的内容 我们可以对古代哲人孔子和老子 论语 和 老子 中的有关论述进行心态层面的分析 子曰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论语 雍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老子 七十八章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老子 八章 由此可见水文化具有多种特性 一是 知者乐水 知 同 智 即聪明的人乐于水 水文化是与儒家 仁者文化 对立互补的道家 智者文化 具有聪颖灵慧的特性 二是 老子 以水为例 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 水有柔性 但并非柔弱 水滴石穿 水文化的柔性之中蕴藏着坚忍不拔的性格 三是 上善若水 道家认为上善的人好象水一样 心胸善于保持沉静 处事善于发挥所长 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以上三个方面正反映了江苏传统水文化在心态文化层面上的特征 当然 江苏区域内南北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 处于苏北的徐淮文化偏于刚劲 但也长于智谋 善于把握时机 刘邦 善将将 是一位 韬略 型的皇帝 淮阴侯韩信早年受 胯下之辱 却能忍小辱 谋大事 在楚汉之争中拜将封侯 建功立业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 运筹帷幄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这些都说明 楚汉雄风 中蕴涵着智者文化和刚柔相济等因素 处于苏南的吴文化偏于柔和 但是也不乏刚劲等因素 在 汉书 地理志 中记载 吴 粤之君皆好勇 故其民至今好用剑 轻死易发 综上所述 江苏各个文化区域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环境 水文化 由此而形成了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 聪颖灵慧 以柔克刚 处事善于发挥所长 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至于历史上金陵地区孙吴 东晋和南朝 南唐等君主的偏安心态 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亦是受到水文化负面 即柔弱 的影响 2 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二是 海洋文化 其特征是 眼界开阔 思维敏捷 富有活力 心理开放 江苏处于中华大陆文化圈和海洋文化圈的交汇点上 而且江苏历史上海岸线的变迁相当大 并有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 拥有广阔的海洋资源 历史上海洋盐业 海洋渔业 海上漕运 远洋航海等相对比较发达 为 海上丝绸之路 的开通与拓展作出了贡献 也为江苏传统的海洋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海洋文化的心态文化层面 西汉文学家枚乘在 七发 广陵观潮 中曾描写到 秉意乎南山 通望乎东海 虹洞兮苍天 极虑乎崖俟 似神而非者三 疾雷闻百里 江水逆流 海水上潮 山出内云 日夜不止 衍溢漂疾 波涌而涛起 其始起也 洪淋淋焉 若白鹭之下翔 其少进也 浩浩恺恺 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其波涌而云乱 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其旁作而奔起也 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作者奇思妙想 巧用比喻 令人心驰神往 心胸开阔 作者笔下由长江之水和东海之潮撞击而成的 广陵潮 气势不凡 惊心动魄 充满活力 催人奋起 这些都形象地展现了长江文化和海洋文化相互交织的精神 从物态文化 行为文化等方面来看江苏传统的海洋文化 可以说是更为蔚为壮观 江苏历史上很早就注意利用海洋资源 一是海洋渔业丰富 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长江口外渔场 吕泗渔场 海州湾渔场等 二是潮田灌溉 早在三国时代 孙权就在建业开潮沟 引江潮 灌溉潮田 根据史书和方志记载 南朝 唐宋 明清时期 就在吴郡 常熟 靖江 泰州 通州等地有相当数量的潮田 这是江苏古代海洋农业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三是盐业生产 这是江苏古代海洋农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吴国就 东有海盐之饶 汉初吴王刘濞在广陵 煮海为盐 以后 江苏沿海地区成为传统的海盐生产区 明代设立两淮转运盐使司 所产海盐供应南京 江西 湖广 河南 云贵等地 清代 江苏海盐生产持续发展 行销江苏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河南六省 四是江苏历史上海上漕运和远洋航行也相对比较发达 尤其是唐代鉴真东渡日本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 在江苏海上航运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五是在海外贸易方面 唐代时扬州就是四大对外贸易口岸 广州 泉州 明州 宋代在苏州 华亭 江阴等处设立 市舶司 元代又在上海等处设立 市舶司 由此可见 在观念上放眼世界 在经济文化上对外开放 是江苏传统海洋文化的重要特征 3 江苏传统文化特征之三是 儒商文化 其特征是 士 农 工 商同道 义利相互兼容 经济和文化重心同步推进 传统儒家思想重农抑商 重义轻利 所谓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其实 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还有强调儒商同道 义利相容的另一面 如孔子的学生子贡就善于经商 孔子评价其说 赐不受命 而货殖焉 臆则屡中 可见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商 有善于猜测市场行情和善于经商的才能 孔子在提倡 君子义以为上 的同时 也强调义利相互兼容 他曾经说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江苏传统文化较多地继承和弘扬了先秦儒家思想中义利相容 经商求富的精神 三国和西晋时期 今江苏境内的建业 京口 吴郡 广陵等城市的商业就逐渐的发展起来了 建业城的工商业相当兴盛 水浮陆行 方舟结驷 唱棹转毂 昧旦永日 混品物而同廛 并都鄙而为一 士女伫眙 商贾并跸 隋唐时 扬州是当时富甲天下的商业大城这里是中外 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 谓天下之盛 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当时的苏州也是商贾云集 市场繁荣 吴郡志 记载 苏之繁雄 固为浙右第一矣 明代中叶以后 江苏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何良俊在 四友斋丛说 中曾经分析明正德 1506 1521 前后的社会发展和变化的情况 余谓正德以前 百姓十一在官 十九在田 盖因四民各有定业 百姓安于田亩 无有他志 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 三倍于前矣 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种弃农经商 活跃商品经济的趋势 在江苏境内发展较快 苏州府吴县人善于经商 人生十七八 即扶资出商楚 卫 齐 鲁 靡远不到 有数年不归者 苏州手工业也相当发达 特别是丝绸生产 而今三吴以机杼致富者甚众 在这种环境中 苏州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势必促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 至今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 从而打破了 重义轻利 的传统观念 涌现了一批亦儒亦商的人物 如著名学者王阳明就借助对苏州亦儒亦商典型人物方麟的评价 亦对士 农 工 商的作用给予新的评论 士以修治 农以具养 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进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 则一而已 故曰 四民异业而同道 对于这种士 农 工 商同道 义利相互兼顾的观念 吴地文士也同声相应 吴中四才子 之一的唐寅就以商人子弟的身份 在 阊门即事 诗中描写了苏州商业中心阊门一带的繁荣景象 世间乐土是吴中 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 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买何曾绝 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 画师应道画难工 由此可见 士 农 工 商同道 义利相互兼顾的观念 已经深入到江苏先民的文化心态之中 成为江苏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 东南财赋地 江左人文薮 经过南北经济与文化的多次交流 至北宋末年以后 中国经济 文化的重心南移 江苏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心之一 究其原因 士 农 工 商同道 义利相互兼顾的文化心态与 东南财赋地 江左人文薮 的社会现实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是互为表里的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 实例之一是吴文化区域中的苏州在北宋时 苏州是 望郡 经济发展与杭州齐名 但在杭州之上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就说明当时苏州经济地位高于杭州 就农业经济而言 苏州和常州在全国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南宋年间就出现了 苏常熟 天下足 的谚语 明代中叶以后 苏州在农业 手工业 商业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出现了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 洞庭商帮 亦是我国最早出现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之一 苏州地区士 农 工 商四业并举 经济和文化相互推进 不仅是我国赋甲天下之府 而且也是人文荟萃之地 在明代89科考试中 仅苏州一地被录取进士为1075人 约占全国进士总数的4 3 清代112次科举考试 苏州出了25名状元 约占全国总数的22 3 还有658名进士 江苏清代出了49名状元 26名榜眼 42名探花 在我国各省中人数最多 实例之二是维扬文化区域的扬州明清时期的盐商云集于此 扬州等地的盐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 亦儒亦商 贾为厚利 儒为名高 他们大多是 商而兼士 并著有诗文集 他们不仅追求商贾之厚利 又崇尚儒家诗书礼义 明清两代盐商中出的进士达160多名 其中清代产生的进士为139名 仅扬州一府 清代产生的进士为348名 其中有一甲进士为11名 成为全国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实例之三是出现了南通张謇 常州盛宣怀等士 农 工 商同道 义利相互兼顾的典型人物张謇 南通人 1894年中状元 曾经任翰林院修撰 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 他提倡 实业救国 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后又陆续开办垦牧 轮船 面粉等公司及实业银行 他还提倡 教育救国 先后创办通州师范 女子师范 南通学院 南通博物苑 南通图书馆等文教事业 常州人盛宣怀 秀才出身 近代买办官僚 先后在天津开办电报总局 华盛纺织总厂 汉阳制铁厂 萍乡煤矿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又分别在天津 上海创办北洋大学堂 南洋公学等 由此可见 士 农 工 商同道 义利相互兼容 经济和文化重心同步推进 是江苏传统儒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4 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之四是 创新文化 其特征是 善于 通变 富有 日新其业 的创造精神 周易 系辞下 云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江苏传统文化中较多的继承并发扬了这种 通变 的观念 南朝齐 梁年间移居京口的文学批评家刘勰 首先将 通变 的思想运用于文学领域 他在 文心雕龙 通变 中说 文律运周 日新其业 变则其久 通则不乏 趋时必果 乘机无怯 望今制奇 参古定法 他十分强调学术研究中 要在继承中创新 即所谓的 日新其业 正是由于刘勰具有这种 通变 的观念 在文学领域总结了先秦至南朝等时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丰富经验 开创性地完成了一部体大精深 空前的文学批评巨著 文心雕龙 清代常州人赵翼在 论诗 中写道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苏人不仅在文坛上富有创新的精神 各领风骚 而且在政治 经济 科技 学术等诸多领域也 代有才人出 春秋时期 吴人干将和其妻子莫邪铸剑 干将之剑身呈龟裂纹 莫邪之剑身呈水波纹 当代专家认为 这些花纹只有钢才能铸成 从而推断出干将和莫邪铸的是钢剑 这为我国炼钢史揭开了最早的一页 唐代彭城人刘知己对唐初以前的史学编撰加以概括和总结 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 史通 宋代晚期隐居润州梦溪园的科学家沈括 潜心研究 所著 梦溪笔谈 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他在物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地学 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 明代江阴人徐霞客 开创了实地考察自然的新路 他的足迹遍于祖国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 对各地的地貌 地质 水文 气候 植物等科学问题 都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 并且逐日写成考察记录 后经人整理成 徐霞客游记 这既是一部科学著作 又是一部生动的文学游记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 江苏昆山人顾炎武 继承了明季学者反理学的思想 以 经世致用 的鲜明旨趣 以朴实的考据方法 创辟新路的探索精神 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 其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精神 亦对我国爱国主义的升华 起了引领的作用 由此可见 这种善于 通变 富有 日新其业 的创造精神 也是江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5 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五是 多元文化 其特征是 文化的区域性 互补性和交融性 江苏作为一个行政区域 从时间上看 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从空间上来看 其传统文化是多元的 互补的 是多区域性的 江苏文化区域之一是吴文化 吴 字是从以水为生的 鱼 字演化而来的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 吴 字的形状宛如 鱼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吴文化是水文化 具有清新水的气息 柔美水的风格 鲜活水的灵性 形成了聪颖灵慧 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 乐于创新等文化特征 江苏文化区域之二是金陵文化 江南佳丽地 金陵帝王州 金陵作为 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 虽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其庙堂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 但是在江苏文化区域内 庙堂文化与市井文化 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 雅文化与俗文化是相互并存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 形胜争夸天下壮 可见 金陵文化的主流是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的进取精神 争胜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江苏文化区域之三是徐淮文化 项羽曾以彭城为都 自立为西楚霸王 夫淮北 陈 汝南 南郡 此西楚也 其俗剽轻 易发怒 项羽就是 剽疾 型的英雄人物 其 垓下歌 中有云 力拔山兮气盖势 此地还有既有韬略又有英雄气概的汉高祖刘邦 其 大风歌 云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显然 徐淮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英雄主义为主流的 楚汉雄风 江苏文化区域之四是维扬文化 宋代词人秦观在词中是这样描写扬州的 星分牛斗 疆连淮海 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 莺啼人起 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 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 画桥南北翠烟中 维扬地区河水多 船多桥多 呈现出古 文 水 绿 秀的地域风貌 又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形成了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的文化特征 江苏文化区域之五是苏东海洋文化 这是充满年轻活力的文化 较多的体现了海洋文化的开放意识 其中历史上属江苏的上海 本来是江苏传统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地区 它将江苏传统的海洋文化和现代意识以及西方文化相融合 成为今天彰显个性的 海派文化 的发源地 江苏传统文化不仅是多元的 由各个区域文化所组成 而且也是南北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 最早的范例是 太伯奔吴 这是中原文化与当时荆蛮文化的重要结合 吴国公子季扎作为吴国的使者出访了鲁 齐 郑 卫 晋等国 他在鲁国观周乐 论述了诗与乐的中和之美 这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又一个典范 历史上 江苏传统文化又经历了四次南北文化的大交流 其一是永嘉之乱与晋室南迁所谓 洛京倾覆 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晋室南迁并在建康定都 王 谢 袁 萧等北方世家大族与大批百姓南渡并在江苏境内侨居 大大改变了江苏政治 经济 文化 风俗乃至语言等风貌 其二是在唐代安史之乱后不仅使唐帝国从封建社会的顶峰跌落下来 而且也使北方人如潮水般地涌向包括今江苏在内的江南地区 旧唐书 地理志 记载 自至德 公元756年 公元758年 后 中原多故 襄 邓百姓 两京衣冠 尽投江 湘 人口南移 也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唐代文学家韩愈就说 当今赋出于天下 江南居十九 其三是在两宋之交 靖康之变 引起又一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 使包括今苏南在内的江南人口在数量上首次超过北方 其四是在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之时当时 朱元璋将相当数量的原金陵居民迁徙到云南边疆 又将大量移民 填实京师 史籍记载 高皇帝定鼎金陵 驱其旧民而置之云南之墟 乃于洪武十三等年起取苏 浙等处上户四万五千家填实京师 这四万五千户移民 如果以每户五口人计算 就有二十几万人 而1391年 南京人口为四十七万人 可见 当时外来移民已占南京城市人口的一半 这四次文化的大交流 究其原因 或者是社会的动乱 或者是外来的侵略 或者是帝王的强权政治 但是 其实际效果却使全国经济和文化重心南移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因而也促使江苏成为全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江苏传统文化的交融性还表现在与周边区域文化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上 其一是与越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吴 越在地域上互为近邻 在族属上同属 百越 可谓 同俗共气 两者具有许多相同的文化特征 如早年 断发纹身 的习俗 太伯奔吴时就曾说 吾之吴越 吴越之俗 断发纹身 其二是与齐鲁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史前文化的角度来看 徐淮文化属于徐夷文化和淮夷文化 而徐夷文化和淮夷文化则是夷文化的两个分支 东夷文化发源于齐鲁 也就是说徐淮区域的史前文化与齐鲁区域的史前文化同属于一个文化系统 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渊源 隋书 地理志 指出 大抵徐 兖同俗 故其余诸郡 皆得齐鲁之所尚 其三是与徽州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徽州文化与江苏各个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 尤其是徽商对维扬地区商业文化的影响更是巨大 近代学者陈去病就说 徽人在扬州最早 当在明中叶 故扬州之盛 实徽商开之 由此可见 江苏境内的文化 吴文化 金陵文化 徐淮文化 维扬文化 苏东海洋文化之间 江苏各个区域文化与越文化 齐鲁文化 徽州文化之间 是相互交流 相互补充 在这种相互交流 相互补充中 既保持各个区域文化的特色 又往往孕育出新的文化因素 新的文化特征 如金陵文化正是在南北文化的多次交流之中 从政治 经济 文化 风俗 语言等多方面改变着原有的吴文化的传统 而成为带有更多皇家文化 都市文化 商业文化乃至消费文化的色彩 并且是儒 道 佛相互兼容的新型区域文化 中华文化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又有不同的奇异特色 江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区域文化鲜明的个性 美不美 乡中水 亲不亲 故乡人 学习江苏传统文化 可以使我们更为具体的 生动的 亲切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与基本精神 学习江苏传统文化 更能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也更加有利于培养我们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