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研究生考试《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7880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大研究生考试《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东北师大研究生考试《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东北师大研究生考试《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110=10分) 1诗经的“六义”是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 气也。”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 建安文学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 拟行路难18首 。5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 司空图 。7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 杨亿、刘筠、钱惟演 。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 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评论的是 关汉卿 。10“陈叙百年,该括万事。”评论的是 三国演义 。二、解释名词术语(54=20分) 1赋、比。兴 答: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2永明体 答:“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3变文 答: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4桐城派 答: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桐城文化圈包括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部分地区),故名。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三、简答题(102=20分) 1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内容与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答: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其中著名的有无题、锦瑟等。他的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多抒写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有的则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体验,有的则抒写怀才不遇的失意。他的无题诗朦胧缅邈、旨意隐秘,善于摄入仙道形象,使无题诗蕴蓄着一层仙道情韵。艺术上表现为一种深情缅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2儒林外史一书的讽刺特点。答:儒林外史一书的讽刺特点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考试题(共50分)一、 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2分,共10分)1、小篆 小篆又叫篆书,本来也是战国文字的一种,但是它被延用到秦汉时代。 2、隶书 隶书出现于战国晚期的秦国,秦汉时期延用下来,汉代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主要书体。 3、形训汉语训诂学术语,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 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4、战国文字五系说 将战国文字按照地域与国别的不同分为齐国题铭”、“燕国题铭”、“三晋题铭”、“楚国题铭”、“秦国题铭”,五个部分进行分类和研究的学说。 5、右文说训诂学上一种主张从声符推求字义的学说。宋人王圣美首倡。这种学说认为,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具有共同的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义符只决定该字所表示的一般事类范围。因为声符大多居于字的右侧,所以人们称这一学说为右文说。右文说偏失研究方向,内容颇多舛误,但对于形声字起源研究,有一定研究价值。二、 说一说“隶变”发生的时代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10分)答:秦代。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三、 从记载文字的材料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哪些种类?(10分)答:二十世纪初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两部分:西土文字与东土文字。后来, 唐兰先生表达了相同的主张,将战国文字分为秦文字和六国文字。战国文字二分法使人们对战国文字的认识得到深化,直到今天仍有它的应用价值。五十年代末, 李学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以一个国家代表。这种划分方法后来被学术界接受并改进,形成“战国文字五系说”:秦系、楚系、齐系、晋系、燕系。比起“二分法”来,“五系说”对战国文字的分析更为精密科学。“五系说”的提出,不仅为战国文字的考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战国时期文化分布的认识。四、 “六书”中的“造字之法”和“用字之法”是怎样提出来的?(10分)答:“六书”中的每一种以八个字为定义,并举二字为例,精炼、工整,但有些方面表述并不是很明确。后代学者关于“六书”有很多的解释,其中争论最多的是“转注”,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但是,有一点学者们达成了共识。从宋元到清代,文字学家们对“六书”进行研究,逐渐认识到,“六书”中前四书的运用产生新的字形,被称为“造字法”,后二书的运用不产生新的字形,被称为“用字之法”,这就是所谓的“四体二用”说。五、 形声字有两个怎样的不同来源?(10分)答:形声字从结构上来看都是一形一声,仔细考察起来,却有两个不同的来源。 (1) 同音假借字附加形旁形成的形声字 这里说的假借,是指在早期的文字使用中,语言中有了这个词,而文字中没有这个字,就借用同音的字来写这个词,这就是“六书”中的假借。假借在古代的某个时期十分盛行。但假借虽然解决了有词无字的问题,用得多了,却容易造成表达上的混淆。例如: (2) 记录同源词的字附加形旁形成的形声字 词汇在语言中不断地使用,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便造成了词义的引申,一个词的词义不断引申,发展,便形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同一词兼有的词义太多,在表达时不能确指哪一词义,也存在不清晰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个弱点,人们也采取了在原有的字上附加形旁分化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