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三:化学方程式及简单计算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07236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三:化学方程式及简单计算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三:化学方程式及简单计算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三:化学方程式及简单计算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2020年中考化学备考专题三:化学方程式及简单计算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加热31.6g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 1.6 gB . 0.8 gC . 2.4 gD . 3.2 g2. (2分)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 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 . 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D . 1gCH4和2g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3. (2分)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像是( )A . B . C . D . 4. (2分)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各加入5g镁和5g铁,镁和铁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A . 偏向加铁的一边B . 偏向加镁的一边C . 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D . 无法确定5. (2分)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与4.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元素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 . 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C . 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 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6. (2分)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X 的化学式是 Ag2SB . H2S 中 S 元素为-2 价C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 . H2S 是无毒的7. (2分)已知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需8%的氢氧化钾溶液100g,若改用100g 8%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A . 大于7B . 小于7C . 等于7D . 无法确定8.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B .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P+O2 P2O5C . 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D .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NaOHCuOH+NaSO49. (2分)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CO+X+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H2OB . H2O2C . CH4D . H210. (2分)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 . 反应的快慢C .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11. (2分)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Na2CO3+2HCl2NaCl+H2O+CO2B . Mg+O2=2 MgOC . 4Fe+3O2 2FeO3D . C+CuO Cu+CO212. (2分)钠、镁、铝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若生成等质量的H2 , 则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数目之比为A . 123B . 321C . 632D . 42113. (2分)某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O2B . COC . CO2D . H214. (2分)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只等质量的铁球,将杠杆调平衡后,将球分别浸没在等质量、等密度的稀H2SO4和CuSO4溶液里(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 . 左端上翘B . 右端上翘C . 仍然平衡D . 无法判断15.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 )A . 酸雨的形成:CO2+H2O=H2CO3B . 中和反应:H2SO4+MgO=MgSO4+H2OC . Fe和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D . 研究水的组成:2H2O2H2+O2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4分)16. (6分)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 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_。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H4NO3固体瞬间分解成N2O气体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反应方程式是_。 17. (2分)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772年,英国科学家普利特里将铜与稀硝酸作用,得到一种微溶于水的无色气体,该气体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空气混合后,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黄棕色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_;_。(写两点即可) (2)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18. (3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以_的事实为依据; (2)以_为根据。 19. (2分)一定条件下,24g CH4和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4g H2O、22g CO2和 28g X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CO2和 H2O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若增加_g O2 , 甲烷能燃烧充分 20. (1分)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这些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Cu和Cu2O请回答有关问题:(1)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假设 成立;若看到溶液变成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则能否支持假设三?_(选填“能”或“不能”)(2)现将3克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称得烘干后的滤渣质量为1.4克,则原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_ 三、 综合题 (共5题;共24分)21. (6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并标出基本反应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2)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_(3)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_ 22. (4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 (1)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若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_(填“”“”或“=”)10mL (2)熄灭酒精灯时的正确做法是_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回答下列问题: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防止装置_;(4)伸入制氧气的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 (5)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 (6)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_;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时再开始收集; (8)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_,_放在实验桌上 23. (2分)水是生命之源,“爱惜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1)海水淡化是获取淡水的方法之一,用如图方法获得淡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变化_(填写“物理”或“化学”); (2)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地震,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灾区饮用水的净化,制备K2Fe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H)3+3Cl2+10KOH2K2FeO4+6KCl+8X,X的化学式为_,K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_。 24. (6分)(2016西宁)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是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20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A . 20%B . 25%C . 26.5%D . 30%25. (6分)氯化铁常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等。现以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流程如下图所示:(1)已知“焙烧”阶段就是硫铁矿的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 2Fe2O3+8X,则X的化学式为_,硫铁矿进行熔烧前要将其粉碎,其目的是_。(2)在“酸溶”时不用硫酸代替盐酸的原因是_。 (3)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SO2(SO2+2NaOH= Na2SO3+H2O),则吸收64g二氧化硫至少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4分)16-1、17-1、17-2、18-1、18-2、19-1、20-1、三、 综合题 (共5题;共24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3-1、23-2、24-1、24-2、24-3、25-1、25-2、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