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4197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单元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撰稿人:建晓敏审验人:席贯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并由此分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通过九一八事变,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明确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明确聂耳及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亡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起到的推动作用。把握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发生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最后和平解决这一基本线索。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重新融入那民族危亡的时刻,加深学生对“不朽的民族战歌”的认识。模拟表演,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学生分组讨论,分别站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内亲美派、亲日派的不同立场分析西安事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形成历史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以形成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讨论,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感情。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站在全民族立场上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的过程,感受他们强烈、浓厚的爱国情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从而形成民族大义重于一切、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二、教学重点了解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三、教学难点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从影音像、模拟表演等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五、课时安排一节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影像资料:譬如,九一八事变及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相关的资料。音乐资料: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收集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资料。学生准备排演历史滑稽剧、小品张学良、杨虎城劝谏蒋介石联共抗日。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教师设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脱离家乡”“流浪”?由此导入新课。(设计说明:音乐的使用起到设置历史情境的作用,使学生在授课之初,进入特定的历史情景中。承上启下。承上:曲调的旋律悲戚,很贴切地将本课内容的线索,主调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认识,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启下:由此导出九一八事变,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歌曲有很多,选用此曲的原因在于此曲通过前后对照的方式,将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后人民的生活变化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战争的侵略本质有初步的认识)二、预习提示:1每年的9月18日晚,东北 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2中国开始局部抗战的事件是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采取 ,命令东北边防军司令 把部队撤到 。不到半年, 、 、 三省全部沦陷敌手。4 抗战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抗击侵略的精神。5“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向 地区。6人民音乐家 ,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 。7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影响8“ 西安事变 ”的解决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 主张,蒋介石被迫接受 、 的主张。三、讲授新课具体操作建议:(一)学生表演历史滑稽剧剧情简介:一日,主人在家中看电视,突然邻居破门而入,将主人家的电视机举起砸坏,然后声称是主人将电视机砸坏,二话不说上前把主人打了一顿,把主人赶了出去,趁机霸占了主人的家。(二)模拟案情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剧情内容,模拟警官进行案情分析。主人在自己的家中即使砸了电视机,与邻居有没有关系?在什么情况下,邻居是有理由到主人家里质问的?(提示:主人跑到邻居家砸了邻居家的电视机)从案情的真相看,到底是谁砸了主人家的电视机,在此事件中经过一番预谋进行挑衅的案犯应该是谁?(三)剧中的事件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经过进行对比,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实质事件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者。历史假设:在什么情况下,日本军方攻击我方是有理由的?由此导出一种结论:如果我们去日本炸了铁路,双方是有开战的理由的。教师进一步设疑,这种假设有没有出现的可能?揭示事实真相:到底是谁炸了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由此导出是日本关东军炸毁了铁路。(多媒体展示)“日本关东军密令”。教师总结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有蓄谋的侵华战争。(设计说明:鉴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虑到此环节如果设置历史小品,困难较大,也很难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原貌,因此进行了历史滑稽剧的设计,它虽然不是历史原貌的反映,但它的故事情节却深刻地蕴涵了九一八事变中日军攻击我方的无耻嘴脸,它以一种幽默诙谐的形式,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续演滑稽剧。教师进一步假设、设疑:假设剧中的主人就是蒋介石,遇到“邻居”如此野蛮的对待时,他应该怎样做?而事实上他是怎样做的?由此导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为加深学生的形象认识,教师可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令。(设计说明:通过假设,使学生认识到“应该”与“事实”的差距,从而对“不抵抗政策”的卖国实质加以认识)滑稽剧的结局。剧情介绍:在被邻居打了一顿后,主人奉行不抵抗政策,从家中搬了出去。由此导出,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部队撤到山海关内。教师提问:日本是在多长时间内吞并了东北三省的?假设:如果到东北三省旅游,在半年之内,能否将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全部旅游完?日本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吞并整个东北三省。此设计在于突出表现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纵容下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教师进一步设疑。()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那么此时蒋介石将政策的重心放在哪里?由此导出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的围剿。此设计的目的是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东北沦陷后,谁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设计说明:承上,使学生再次体味松花江上歌曲意境。启下,导出东北抗日联军和未撤走的部队留下来继续抗日的史实,并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进行对比,同时为下一框题“不朽的民族战歌”中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一简单的铺垫)()张学良及其所属部队都是哪儿的人?他们面对东北的沦陷,会在心理上有什么反应?此设计的作用重在启下,为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理原因做一事先的铺垫。教师比喻:一只贪婪的恶狼得到一块肉后,它会不会就此满足?它会怎样做?由此导出日军在吞并东北三省后,入侵华北。多媒体展台出示恶狼扑食图(恶狼寓意日军,图中的恶狼在霸占了东北三省后,又贪婪地扑向了华北)(设计说明:此图的设计在于形象直观地再现日本侵略者贪婪、无耻的嘴脸)(四)音乐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前景展望:如果拿下了华北,这只“恶狼”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由此导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再次点题。联系东北三省人民自发组织的抗日联军,分析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爱国的民众会怎样做,由此导出“不朽的民族战歌”,教师指出“不朽的民族战歌”实际上是寓意双关,一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汇成了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二是聂耳所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不朽的民族战歌,激励着一代热血青年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成为一面抗日的旗帜。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相关材料,说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简介作者聂耳。要求学生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观看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像剪辑资料。(设计说明:学生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中,都会听到这首国歌,如果在课上仅仅是播放这首乐曲,很难再次引起学生的共鸣。剪辑资料的播放,实际上是起到设置特定情境的作用。影、音资料的双重使用,从视觉、听觉多角度强烈地烘托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个特定的历史情境,加深了学生对“不朽的民族战歌”的认识)(五)情境再现教师设疑:你们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在一个班级中多少会有一些男生想当兵,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部分学生,作为军人的职责是什么?在国家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而此时身为军人的张学良、杨虎城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在做些什么?(设计说明:此设计的目的是试图从心理上把握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的线索,并从另一角度再次揭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实质上是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卖国政策)教师分析: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民族大义为先发动了西安事变。学生表演历史小品张学良、杨虎城劝谏蒋介石联共抗日。(设计说明:小品的表演在于展现双方由于截然不同的立场引发的强烈的矛盾冲突必然是不可调和的,为张学良、杨虎城无奈下发动西安事变做了铺垫)讨论:教师指出,西安事变发生后,震惊全国,不同个人、不同国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代表英、美、日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内亲美派宋美龄与宋子文、国民党内亲日派何应钦四方力量,要求学生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分析、讨论四方力量在西安事变发生后所能产生的反应、表现。教师引导: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究竟哪一方的决定是站在全民族利益的基础上考虑的?究竟西安事变应该怎样解决?由此导出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小循环反馈。讨论西安事变爆发后,许多人主张杀死蒋介石,而中共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张学良兵谏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再次扭转中国历史的走向,成为民族英雄。然而也有另一种观点,有人说“成也张学良,败也张学良”,甚至说他是“千古罪人”,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观点。(设计说明:通过这两个讨论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对西安事变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先烈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捍卫了自己爱国的信念,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置自身的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先,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他们都是爱国的。而在和平时代的今天,爱国可以包含哪些新的内容?我们又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五、课堂反馈1每年的9月18日晚,东北 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2中国开始局部抗战的事件是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采取 ,命令东北边防军司令 把部队撤到 。不到半年, 、 、 三省全部沦陷敌手。4 抗战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抗击侵略的精神。5“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向 地区。6人民音乐家 ,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 。7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影响8“ 西安事变 ”的解决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 主张,蒋介石被迫接受 、 的主张。9西安事变爆发后,许多人主张杀死蒋介石,而中共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是为什么?10有人认为张学良兵谏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再次扭转中国历史的走向,成为民族英雄。然而也有另一种观点,有人说“成也张学良,败也张学良”,甚至说他是“千古罪人”,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观点。六、板书设计一、九一八事变事件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者。历史假设:在什么情况下,日本军方攻击我方是有理由的?由此导出一种结论:如果我们去日本炸了铁路,双方是有开战的理由的。教师进一步设疑,这种假设有没有出现的可能?揭示事实真相:到底是谁炸了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由此导出是日本关东军炸毁了铁路。(多媒体展示)“日本关东军密令”。教师总结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有蓄谋的侵华战争4、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那么此时蒋介石将政策的重心放在哪里?由此导出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的围剿。此设计的目的是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5、东北沦陷后,谁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二、不朽的民族战歌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相关材料,说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简介作者聂耳。要求学生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观看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像剪辑资料。三、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许多人主张杀死蒋介石,而中共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张学良兵谏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再次扭转中国历史的走向,成为民族英雄。然而也有另一种观点,有人说“成也张学良,败也张学良”,甚至说他是“千古罪人”,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