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的应用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3838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的应用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的应用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的应用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生活走进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的应用 钱 霞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0) 摘 要:从古至今,数学及其发展都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三大理念: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二.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三.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这一理念体现在“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一目标中,我认为: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就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若数学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么,就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会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更会激励学生更热爱数学,主动地学习数学。关键词:感悟数学;回归生活;引入新知;用于生活1.引 言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你若亲近数学,便会觉得它可亲可爱,甚至还会发觉数学与现实是如此接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可用上数学,有时数学回为您帮上大忙,培养学生的“用数学意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例如:随处可见的黄金分割比:在现代,黄金矩形的造型已深入到家家户户;在自然界,树的一枝上各叶片按螺旋行上升的距离刚好按黄金比排列,因为这种排列叶片受光效果最好,从而启发了建筑师设计出使房间接受阳光最充足的新颖高楼大厦; 足球射门,选定高架桥位置,台球桌游戏等等中无不体现着几何的应用。2.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的应用2.1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力。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玲玲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玲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学习“接近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中,有这样一题:118-97=118-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们可以以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小明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1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7元的玩具赛车准备送给小明。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一百元钞(应把118元减去100),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念(简便运算方法),学生更易理解且不易忘记。从以下几个片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片段一 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厘米、分米、米。 生:还有毫米。 师:你能用手势(或者用实物)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分别是多少长吗? 生1:1厘米大约跟我们的指甲那么宽。 生2:1分米就是10厘米。大概是一虎口那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生3:1米大约走两步那么长。(让学生上前走了两步) 生4:1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双臂平举) 生5:1毫米与这根笔芯的粗细差不多。(学生拿出笔芯) 师:新桥到上海人民广场的距离是多少? 生:30多千米。 师: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 生1:新桥到上海人民广场比较远。 生2:新桥到上海人民广场坐车要近1个小时。 师:千米是用来计量较长的距离。 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引出新知识,初步感知“千米”是计量长度的一个比较大的单位。 片段二 师:上次春游去浦东国际机场参观,路上看到这样一块路牌。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显示:路牌) 生1:我知道这表示离浦东国际机场还有40公里。 生2:应该是离浦东国际机场还有40千米。 生3:公里和千米是一样的。 师:“km”表示什么意思? 生:千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从数学书上看到的。 生2:爸爸告诉我的。 师:谁来说说对千米的认识? 生:(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千米有多长吗?(许多学生一边笑一边直摇头,有的学生则一脸茫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之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数学知识。 片段三 1、屏幕出示:400米跑道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我们学校的跑道。 师:你知道它有多少长吗? 生:绕跑道一周400米。 (显示:学校跑道400米) 师:走400米长的路你体验过吗?你走400米用了多少时间?(课前要求学生沿跑道走一圈) 生1:400米我大约要走5分钟。 生2:我走了4分多一点。 生3:我走得慢花了6分钟。 师:沿跑道走一圈感觉如何? 生1:有点累。 生2:脚有点酸。 师:1千米=1000米,也就是沿跑道跑2圈半那么长,你现在知道1千米大概有多少长了吗? 生(略) 生(齐):1000米=1千米。 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片段四 师: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共学到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安顺序说出来吗? 生1:从大到小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生2:从小到大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请在下面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张长2( )的床,身高125( )的我,睡上去可舒服了。每天放学后,我都在宽约8( )的书桌上看书、写字。早上,我坐在爸爸开的摩托车上,赶往3( )外的学校去上课。 生:(略)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长度单位返回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自然而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2.2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个角硬币,又给了小明张元钱纸币。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个角硬币换张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我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个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个角就是元,个角就是元,所以个角和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元和角相等,个角就是元,元等于个角,元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这样能看得出哪种颜色积木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哪种颜色积木搭得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在一次数学课中有这样一题:“小华有两块同样的积木,每块积木都有6个面,分别标有16六个数字。小华用这两块积木在桌上掷一次,然后将积木上面的两个数相乘,积可能是几?”我发现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马上可以动笔写了,可一些反应较慢的同学却愣在那儿了,可不一会儿,好几个学生打开了学具盒,拿出两个小正方体,在上面编了号码,在桌上掷了起来,边动手边记录,学生的反映令人欣慰,一年来的实践有所收获。虽然能主动寻找学具的学生还不是很多,但相信只要教师持之以恒的鼓励和培养,会有更多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请学具来帮忙。这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体现。但大多学生在寻求学具帮助时仅仅为了解决当前问题,很少通过学具的操作来归纳总结。因此,在课堂上便要重视操作后规律的总结。如当学生遇到这样一题:“有一些幸运星,按“红黄蓝绿紫”的顺序排列,当第21颗时是什么颜色?”马上有同学拿出纸笔画草图,也有利用学具摆一摆的,因此很快有了正确答案。再加了一问:52颗时是什么颜色?较大的数据使不少学生停下了手在挠头,于是老师说:“学具的使用只是帮助我们解决暂时的困难,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但它不能代替我们思考,要揭开难题的面纱还需要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探索。譬如,根据这题你们可以多举一些例子,然后找出规律呀?独立思考后再与小组同学探讨交流”。在老师的启发后,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中,同学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总结出:5种颜色是一个周期,52中有10个这样的周期还多2颗,因此第52颗是黄色。又有同学想到:52颗中有红、黄各11颗;蓝、绿、紫各10颗。说到这里我知道我的学生已完全明白了其中原理,是真正掌握了。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时间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去银行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而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疑问了“利息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老师先不要回答,并且要表扬他们观察的很仔细,然后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就养成了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又如:美国四年级“小数”这单元的引言是这样的:珍妮在一个体操队,她每周大约要训练15个小时。珍妮最出色的项目是平衡木。平衡木的宽度大约有2厘米。最初珍妮是在地上面的一条“平衡木”上开始联系一套新的动作,然后再到一个很低的平衡木上做这套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她就准备好了在标准的平衡木上做那套动作。标准平衡木的高度大约是1.19米。珍妮平时训练得很辛苦,时常累得筋疲力尽,甚至她有时怀疑这样辛苦是不是值得。但所取得的成绩告诉她,她的努力没有白费。一次,珍妮所在的那个对得了冠军。她的平衡木得了9.35分,自由体操得了7.95分。这时珍妮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了。这是一个小故事,这样设计独具匠心,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体操方面的知识,而且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孜孜以求的顽强意志,对学生的学习又能起到启迪,激励的作用,同时从这可以让学生衍出多个数学问题,如“平衡木有多宽?”“画一条与平衡木宽度相等的线段”“珍妮的平衡木得了9.35分,自由体操得了7095分,珍妮哪项得分高?”“珍妮两项比赛的总得分是多少?”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2.3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一节好的数学课还需要一个好的开头。在小学微格教学中,导入技能尤其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引起学生的关注。不过导入技能需要:1.针对性;2.趣味性和启发性;3.灵活性和新颖性;4.直观性和形象性能感。要达到以上要求并不容易。新课导入对中高年纪的学生可以采取直接导入的方法,而对低年纪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问题,游戏,故事,试验等方法进行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学教交流园:f0B d&k_M|_B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学教交流园.%o#n_E r_g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例如: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生:七个小矮人。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生: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2.4回归生活空间,经历社会真实,是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写照 所谓回归生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借助现实生活并指向学生未来理想生活的教育,其核心就是:“教育向人的回归,向人生世界的回归。”具体表现在:1、例题生活化。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让数学内容回归生活,实现从理想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焕发出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试着把本课的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即没有直接按照课本设计的例题进行,而是根据学生生活中的超市购物设计习题进行本课新知的教学,学生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新知掌握顺利迅速,效果很好。基本环节如下:一、师生对话。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去超市购物,对吗?那老师请同学来说说你最喜欢买什么?每件东西的价钱是多少?一般你会买几件?要付多少钱?(把以上几个量在黑板上写出,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情况在对应的量下写出数字)以此引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式。二、情景导入。师说: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龙洲超市为了促销,门口挂了一块“超市大减价”的牌子(黑板出示),、2盒咸饼干只卖20元;、3瓶伊利牌牛奶只卖6元;、2包“心相印”抽纸只卖4元;、3块纳爱斯香皂只卖8元。你听了想去买点什么吗?买多少?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在有趣的“超市购物”情景中知道先要根据商品信息求单价,再计算所买东西要付的钱。三、教师设疑。师说:趁此促销机会,老师也想去超市买点东西。老师身边有40元钱,如果买伊利牌牛奶可以买几瓶,你们能帮老师算算吗?如果买纳爱斯香皂,可以买几块呢?四、完成例题。五、归纳总结。六、完成书本练习。这样的教学,教者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有机地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2、新知情境化。把数学知识的教学纳入人的动态生成之中,拓展和解放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让平面式的、沉寂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主体式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例如:我校一名优秀老师上的一节认识钟表研究课,教者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森林动物运动会这一故事情节。从早上7:00出发到晚上7:00回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活动过程。设计者巧妙地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科学地安排在一天活动的各个环节。老师:平时寂静的森林今天特别的热闹,因为,今天森林里开展动物运动会(多媒体展示热闹的场面)。小猴热情邀请我们去参加它们的运动会。你们想去吗?新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可爱的小动物们可是他们童话世界中的朋友呀(出示车和一个7时的钟面)。我们就在这个时间出发。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让学生认识7:00。接着就上车,嘀嘀车子出发了。在车上老师引导学生探索钟面的秘密(这里是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配合动感的课件演示。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了这些知识。随着一个刹车声。车子已到达了运动会门口,同学得到小猴子们热情欢迎。此时正是8时(出示8:00的钟面)让学生观察8时,并和7时这个钟面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如何认识整点钟面的办法。师:小猴想让我们给运动会当计时员。现在选来考考大家会不会拨钟。让学生进行拨针练习。比赛开始了,先进行龟兔赛跑(课件演示,比赛场面学生专心地注视着激烈的比赛场面,小兔先到达了山顶,并显示数学钟9:00。师:这是什么时间?你在哪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小乌龟不肯认输继续勇往直前。同学们为小乌龟的不懈努力的精神所感动。主动为之加油,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小乌龟也到达了山顶。露出惬意的微笑。此时是10:00(电子钟),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认识了数字钟,知道了数字钟是如何表示时间的。并小结表示时间可以用两种方法。接着进行小猪接力赛。时间是11点了。可是只来了六只小猪。原来还有一只还在睡懒觉。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同学们的教育下,小猪赶紧参加比赛。上午运动会结束,已经是这个时间了(出示12:00的钟面)。师:现在是几点,你发现了什么?为突破12时这个难点,进行11:0012:00过程演示。让学生经历1小时的过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使学生对12点时,两针重合留下深刻的印象。上午紧张的运动会结束了。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带领大家参观森林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各式各样的钟表。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美美地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称赞声。下午要进行颁奖仪式。教师通过一道练习:下面钟面再过一时是几时,让学生画出。在练习中选拔一位做得最好的学生为奖得冠军的小兔颁奖。获此殊荣的学生兴高采烈地走上去为小兔颁奖。全体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这是为小兔祝贺,同时也是为同学的出色表现而骄傲。愉快的一天就要结束了,这个时间(出示7时钟面)我们要回家了。师:这个7:00和来时的7“00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在亲身经历了一天的生活体验后,心领神会地明白了一个是早上的7时,一个是晚上的7点。所以说时间有时要用到“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这些词,这样才能让人听明白的。这个难点就在这样一个生活的情境中迎刃而解了。多妙的设计呀!在车上,同学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了解小明一天的学生生活情况。老师要求大家向小明学习,要珍惜时间,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一天。一节枯燥无味内容简单的课,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那么的丰富多彩、熠熠生辉。把学生带入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中,经历过程,体验生活,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能力得到了发展,思想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如此精妙的设计,就是因为知识溶入了生活,才能显示出她的魅力。使生活情节线和学习知识线交织在一起,两条线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所以,学习知识变得那么有趣,那么轻松愉悦,能引人入胜,能让人热情高涨。这样课堂成为了生活,生活即为课堂。使教学回归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运用于生活得到充分的体现。小 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用的数学,懂得数学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尝试中,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我们呼唤,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只有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取得成功,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将生活融于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只有让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乐学,会学,学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数学里。参考文献是书还是期刊参考格式重新修改:1.张景中.好玩的数学J.科学出版社,2009,10(11):2.2.作者,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教育理论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4.教育基础知识 光明日报出版社5数学新课程标准6. 王子兴主编,数学教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7.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 张楚廷著,数学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9. 朱仁宝、王荣德主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