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高级中学自评说明.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2349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市高级中学自评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潮州市高级中学自评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潮州市高级中学自评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潮州市高级中学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得分一览表一级指标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内容分值自评得分教学管理1教学理念442管理制度663课程规划334课程组织76.55管理人员55教学保障6教学专业发展12127教学研究668教学设施及应用43.59专项经费33教学过程10德育工作4411教学实施1312.512教学评价87.5教学效果13学业负担4414公民素质5515学业水平10916体育与健康43.517社会声誉22总计10096.5潮州市高级中学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说明说明:本方案评分最小单位为0.5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管理1教学理念4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本校实际。(2分)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学校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2分)每项标准2分。4自评说明: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我校的教学理念为:“以生为本、和谐互动、合作探究、全面发展。”该教学理念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本校实际。“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和谐互动、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实现彻底转换。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彻底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必须以合作为平台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师生与媒体的合作等。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并引导学生努力学会合作。在此基础上,切磋学问、质疑问题、共同商讨。而“全面发展”是学校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反映了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体现了新型教学质量观。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养成,努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善于动手、敢于创新的“四有”新人。我们认为,只有“以生为本”,借助“和谐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确立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制定并实施了潮州市高级中学实施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指导意见、潮州市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方案,将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程度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学校还制定了潮州市高级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个性特长与创新精神。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管理2管理制度6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并逐步实现电子文档管理。(2分)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选课指导和管理制度。(1分)按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要求,建立学分认定和学籍管理制度。(2分)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科学考核评价制度,注重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评价体系。(1分)第、标准各2分;第、标准各1分。6自评说明: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为适应管理模式的变化,更好规范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确立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的前提下,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和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手对教学上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潮州市高级中学管理文化、潮州市高级中学教学工作规程、潮州市高级中学教师量化评价方案及其它一系列管理制度,对教师的师德、教学常规、科组建设、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规范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管理提供了必要而有效的依据;与此同时,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分科教研、分线督查”的教学管理模式,即既分年级管理,又重视学科组的建设,做到“两组”(年级组、学科组)并重、“双轨”并行,条块结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分级协调,体现了管理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同时,学校在学籍管理、图书管理、学生考勤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跟踪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了电子文档管理。学校根据新课程要求,建立了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选课指导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关于模块选修计划与实施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设计方案等,对学生选课与课程实施进行指导与管理。按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要求,我校建立了潮州市高级中学学生修习模块学分认定意见与潮州市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制度,相关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就出台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和调整。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重新定位,出台了包括学校评价、级组评价、教师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在内的潮州市高级中学教师量化考核评价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教师量化评价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方案,制定潮州市高级中学对教师工作的问卷调查方法,潮州市高级中学学生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意见、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常规检查信息反馈表、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反馈表、学生对学科教育现状评价表、学生对学科学习状况及水平的评价表等,定期对教师工作进行不同层次的问卷调查,并量化统计,及时反馈,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觉加强自身修养,端正师德师风,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管理3课程规划3学校的课程发展规划定位恰当,有近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包含课程改革、建设发展规划及具体实施步骤,有可靠的保障措施。(2分)有三级课程实施规划,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求。(1分)第标准2分;第标准1分。3自评说明:从2004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为使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课程委员会,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组员包括学校全体行政领导以及各教研组长。委员会成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按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制订了潮州市高级中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课程规划、潮州市高级中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学生修习模块学分认定意见、潮州市高级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等,课程规划有近期发展目标和中远期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程改革,已形成了完整的新课程管理体系,为实施新课程提供可靠的保障措施。我校有三级课程实施规划,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现在学校已做到了开齐开足三级课程共八个领域十五门必修、选修及校本课程。我们课改的总体思路是“开齐开足新课程,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强调必修课的主导性,注重选修课的实效性,突出校本课程的特色性,拓展活动课的多样性”。为顺利推动课改,我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根据学校和本地实际,开发并开设了潮州民间美术、我们的编年体、学作之路、海滨邹鲁 潮州名城等校本课程,充分体现本地和学校文化特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校本课程的开设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了重要作用;制订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和校本课程开设方案,认真扎实地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探究性实践,力争形成具有潮州特色的校本研究性学习课程,并将学校的各项活动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搞好各项活动与课程的整合,确保每一个学生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能在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同时,初步具备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基本素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管理4课程组织7*学校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开齐课程,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选修二开足课时。(3分)课程领导和实施组织机构健全,行政服务有利于新课程实施;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具有科学民主的课程决策机制。(1分)必修课按课程计划开足,选修课充分开设,达到课程方案要求,有计划、有过程、有检测、有成果展示。开设的选修模块基本满足学生要求、开设质量高。(1分)课程资源开发充分,能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设计、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有计划,有项目,有实践基地(或联系点)和社区服务场所。(1分)学校为全体学生提供充分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机会,研究性学习、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1分)第标准必达,3分;其余四项标准各1分。6.5自评说明:学校按照国家和省要求积极、稳妥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视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尽最大努力多开、开好选修课,利用学校优势与特色,开设多门校本选修课,如心理教育课、环境保护课、党团教育课、潮州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取得了一批成果,已出版了书籍研学文本4册。、从2004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为使课改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课程委员会,全面部署了课程改革工作。学校行政成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按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及时制定了潮州市高级中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相继出台了潮州市高级中学课程规划、潮州市高级中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学生修习模块学分认定意见、潮州市高级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等.组织教师、学生参与课程建设、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宣传新课程,,新课程建设科学民主,课程领导和实施组织机构健全,行政服务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家长及社会各界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仍有不足。学校按课程计划重视基础开足必修,挖掘潜力尽可能多的开设选修,并保证开设质量,达到了课程要求,基本满足了学生的选修需求。现已做到了开齐开足三级课程共八个领域十五门必修、选修及校本课程。在课程开设中有计划、有过程、有评价、有成效。并加强过程管理,有计划地进行阶段检测与成果展示。如:阶段学业水平考核、举办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通用技术设计成果展等。我校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制定了潮州市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从2004年开始,我校先后开设了环境保护、心理健康教育、党团教育、潮州文化等校本课程。编辑出版了环境教育、卫生与健康、砚边稚语、潮音妙韵、陶瓷与装饰、入党读本、团校教材、潮州文化、学作之路、潮州民间美术、数学之旅、英语同步阅读、我们的编年体、海滨邹鲁,潮州名城、潮州牌坊街导游指南、化学元素学与练、中学作文疑难解析与辅导(高一)、中学作文疑难解析与辅导(高二)、中学古诗文疑难词释译、关注我们的家园、四体千字文等20多册。综合实践活动有计划、有项目、有过程、有评价,实践基地有75220部队、潮州牌坊街,社区服务场所有滨江长廊、潮州敬老院等。学校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资源为全体学生提供充分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学校有专门的社团活动区、研究性学习功能室(十多个)、舞蹈室、语音室、听力播放室、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定期进行,参加人数有2200多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管理5管理人员5*执行国家课程政策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努力贯彻新课程方案,熟悉各科目课程目标和课程安排,了解各领域课程功能、各科目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一模块。每学期对学校执行课程方案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改进。(2分)根据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积极创新,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取得明显成效。(1分)校长有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普任教学工作并承担课题研究,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重视并带头开展教改和教学科研,每年撰写有关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论文、总结材料。(1分)参加相应业务培训,符合岗位资格要求,持证上岗,事业心强,群众威信高;熟悉高中教育规律和教学业务,掌握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应用于管理和教学。(1分)第标准必达,2 分;其余三项标准各项工作分。5自评说明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认真贯彻新课程方案,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制定了潮州市高级中学课程规划、潮州市高级中学“课程设置与实施” 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学生修习模块学分认定意见等一系列措施。管理人员都能坚持理论学习,并积极参加了各类新课程的培训,熟悉科目课程目标和安排,了解课程功能和必修、选修模块科目设置情况。学校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督促检查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和阶段性评价,注重调查、分析、调整、改进。同时,鼓励教师勇于实践、发现问题、集体攻关、整体提升。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门的课改研讨会,及时对学校执行课程方案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评估、调整改进。我校从2004年起,就依据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积极创新,推出一系列有关新课程实施方案,如潮州市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等.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着力探索教学新模式、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出“分层设标、分类要求、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坚持标准、综合评价”的教学新路子,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并且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如对教师出台了潮州市高级中学教师量化考核评价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教师量化评价方案、潮州市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方案,制定潮州市高级中学对教师工作的问卷调查方法,潮州市高级中学学生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意见、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常规检查信息反馈表、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反馈表、学生对学科教育现状评价表、学生对学科学习状况及水平的评价表。对学生出台了潮州市高级中学学生修习模块学分认定意见、潮州市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编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表,出台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法,力求对师生的评价达到客观、全面;黄敏川校长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教学管理人员兼任教学工作并承担课题研究,主管教学的叶阳副校长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 叶阳副校长每年都兼任一个班的语文课。黄敏川校长主持开展了广东省规划课题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防治研究的研究。该科研成果获潮州市教育成果二等奖,论文新课程下如何践行素质教育发表在广东教育上,叶阳副校长有让国旗下讲话成为情理相融的教育空间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教务处和教研室的正副主任每周的课时任务都在5节以上并参与多个课题的研究,每人每学期听课的节数都在20节以上,他们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校长、副校长均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培训,其中黄敏川校长参加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名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和省教育厅组织广东省中学名校长到英国培训学习,均具备任职资格。正副校长都有20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教务处、教研室正副主任均参加广东省新课程改革培训。他们爱岗敬业,事业心强,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群众威信高;他们均来自教学第一线,精通教育教学和管理业务,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他们均有电脑中级以上培训证书和普通话考试合格证书,并能应用于管理和教学中。我校教学管理人员都参加过多轮新课程省市培训,持证上岗,事业心重,群众威信高,熟悉高中教育规律和教学业务,掌握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应用于管理和教学。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保障6教师专业发展12*教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校风良好。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没有弄虚作假行为,无体罚学生现象;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高尚。(4分)*有健全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制度,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化,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健全、落实。(3分)*重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有在当地享有声誉的学科带头人并能开设较好的示范研究课。(3分)所有教师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授课占15%以上。(2分)第、标准必达,第标准4分。第、标准各3分,第标准2分;12自评说明: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把其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常抓不懈。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制定了潮州市高级中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和教职工职业道德评价量化表。在教师中反复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教育和“四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责任)教育。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自查活动,撰写自查报告并填写自查表。学校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定期学习政治理论、先进教师事迹和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把师德建设与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现阶段,我校广大教师能热爱自己的事业,任劳任怨,以生为本,教书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职工无违法犯罪行为。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学校管理严格,校风良好。涌现了一批师风端正、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南粤教坛新秀和南粤优秀教师5人,市优秀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31人。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校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我校健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与政治业务学习制度。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校本教研和培训,保证老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通过科研促教,在抓好校本培训的同时,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997年以来,学校确立了抓常规,保质量;抓科研,上档次的教育科研思路,逐步树立起三大科研观念:一是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二是向科研要质量,靠科研上档次;三是科研素质是教师的必备素质,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我校的教学研究,历来重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即课题来自教学实践,研究回归教学实践,结果服务教学实践,真正体现科研促教。1997年我校提出了一个求知与修德相结合的省级科研课题“当代中学生学习品德的研究”,该课题结题论文德业互隆,和谐发展作为潮州市素质教育的典型材料在2000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交流,获2001年广东省吴汉良教学管理奖二等奖,该课题辐射广东省内11市、30多所普通中学,影响范围广。此后的2002年12月,学校又申报省级课题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防治研究,目前已完成绝大部分研究工作。2002年11月学校还申报并启动了11项市级科研课题,现已全部圆满结题,其中,高中教学新教材教与学的探索和实践、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开放性问题教学、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探索和创建绿色校园和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等四项研究成果获潮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我校在顺利完成“九五”、“十五”课题研究之后,结合新课程实施,在2006年、2007年又申报市级“十一五”科研课题33项,做到人人参与,全员行动,营造了浓烈的科研气氛。2008年5月,我校申报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当代高中生不自觉行为现象研究。校本培训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专题研讨式”、“行动研究式”和“案例分析式”等三种方式进行,突出针对性,强调实效性,重点是解决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全体教师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在新课程理念和实践中架起一座桥梁。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全员新课程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为参加学习的教师提供方便,并给予一定的补助;全员定期参加由市人事局、教育局举办的各种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的学科培训或骨干培训。学校从2006年秋季开始成立教学督导组,聘请一批有经验的退休名教师担任督导员,通过听课、评课、谈心的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指导、帮助、督促,有效地促进教师端正师徳师风,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使整个教师群体的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为稳定和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师资保证。从最近两次进行的学生问卷调查看,任课教师的评价得分普遍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评价得分提高较明显,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督导工程”培养出一批在本地享有声誉的学科带头人,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通过开展“四职”教育,选送培训、业务竞赛、示范课、教学方法评比、年度考核等多种途径,发现有潜质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加以培养、推荐,使一批教师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目前,我校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6人;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及骨干教师22人;省“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3人;潮州市首届名教师3人。他们不仅在师生及家长中有着较高的威望,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针对青年教师人数多、学历高、经验少的实际情况,学校实施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向青年教师提出“一三五”成才目标,即“一年适应,三年过关,五年达标”的目标,使之迅速成长。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做到:办班培训,学习提高;师徒结对,帮助提高;课题研究,促进提高;参观考察,拓宽提高。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专题研究课、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评比、教学开放周活动课等实践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快速成长。由于上下重视,措施得力,使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从2004年全面实施新课程至今,代表我校参加全市高中青年教师各个学科教学观摩比赛及远程教学评比的青年教师均进入决赛,并夺得政治、化学、语文、英语、历史、音乐、美术等科的一等奖,其余都获得二等奖,这是我校高效实施培养青年教师工程的有力见证。学校从2006年秋季开始成立教学督导组,聘请一批有经验的退休名教师担任督导员,通过听课、评课、谈心的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指导、帮助、督促,有效地促进教师端正师徳师风,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使整个教师群体的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为稳定和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师资保证。从最近两次进行的学生问卷调查看,任课教师的评价得分普遍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评价得分提高较明显,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近年来,学校校长及特级教师、“名师工程”培养对象多次应邀到潮安、饶平、湘桥、枫溪等地讲学,到省内外的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受市教育局聘请参与对市新任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现已建成覆盖全校范围的20兆光纤局域网,多媒体平台和大屏幕投影进入全部课室。学校每年都组织老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校本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老师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能力和网络应用水平。80%以上的老师做到了会使用教学软件,会制作教学课件,会利用网络搜集教学资源,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我校老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课时数达到总课时数的42.8%。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保障7教学研究6教学研究制度完善,有多种层次的研究课题,并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有过程记录和具体成果。(1分)有1个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立项课题:科研课题的提出能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1分)教师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经常写教学札记,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具体的教学效果。(1分)80%以上的教学人员参与各种教学课题的研究,研究的课题有过程记录、阶段总结或论文、课件等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能在省级以上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公开发表或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奖励。(2分)各学科开展具体实用的教学研究,每个学科每年在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召开的会议上介绍经验或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成果获得上级教育部门或学术团体的奖励。(1分)第标准2分;其余标准各1分。6自评说明:教育科研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从97年就制定了有关教育科研的管理办法、学校教师论文评比制度,鼓励和要求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从“九五”“十五”“十一五”学校总共申报了33个省市级的科研课题并顺利结题,有些课题还获得省市级的科研成果奖,教师论文100多篇发表或获奖。学校每年都出版教师论文集。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制度化,每周一次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每次活动都定内容、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有过程记录。由黄敏川校长主持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防治研究课题是广东省十五规划的立项课题;我校是具有优良科研传统的学校,从九十年代开始我校就承担了省的九五规划课题关于当代中学生学习品德培养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德业互隆,和谐发展获广东省二等奖。到了二十一世纪我校又先后承担了市的十五规划课题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共三十多个,这些课题都是围绕着学校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实用性强,是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我校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和督导工程等三大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校教师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全体教师写教学札记、教学反思,每学期篇数不少于10篇,学校定期举行教学反思交流,举行高级教师示范课,每年都举行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教学开放周,请离退休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督导。因此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以来我校青年教师参加潮州市现场教学观摩比赛和远程教学比赛均进入决赛,并夺得政治、化学、语文、英语、历史、音乐、美术等科的一等奖,其余都获得二等奖。科研课题研究方面,我校提出的目标是:人人参与,全员行动。学校形成了课题由教研室牵头,科组定题,成员参与研究,科组活动汇报,科研成果(论文)评奖的科研体系。几年来,我校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3项,90%以上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其中有省级课题关于当代中学生学习品德培养的研究顺利结题,其成果德业互隆,和谐发展获省二等奖,省级课题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防治研究获市科研成果二等奖,市三等奖有4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成果(论文)67篇。我校鼓励教师开展具体实用的教学研究,学校有专门的奖励科研成果(论文)的基金。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参加各科教学比赛或评比,取得较好成绩:有14人次获国家级奖励,29人次获省级奖励,110人次获市级奖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成果(论文)67篇。承担的省、市级课题均顺利结题并有部分获奖。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保障8教学设施及使用4按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配置符合省规定标准的实验室、专用室等教学设施,并得到充分使用,突出以探究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开足实验课,实验开出率:演示100%,分组100%。(1分)体育场所和设施有足够的开放时间提供给学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分)学校图书资料生均比执行省定标准,生均图书不少于50册(II类地区40册)、年递增1册、年借书15册(次)以上,报刊资料不少于150种,阅览室对学生开放不少于40小时/周。(1分)计算机网络教室使用不低于4学时/天,并对学生开放上网使用(包括电子阅览室);校园网有宽带联通广东省基础教育网,并能充分进行教学应用(含教学管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1分)每项标准各1分。第标准分组实验开出率低于90%,该项评0分。第标准生均图书少于40册/生,或学生阅览室对学生开放少于30小时/周,该项评0分。3.5自评说明:我校实验室、专用室等教学设施均按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配置,符合或超过省规定标准,我校现有10个物理实验室、1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化探究实验室、5个生物实验室、3个音乐室、2个美术室、1个心理咨询室和3个通用技术实验室;地理、历史专用教室各1个。各个室都得到充分使用,突出以探究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预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开足实验课,实验开出率:演示100%,分组100%。我校有乒乓球馆、艺体多功能室、舞蹈室各1个、标准篮球场8个、标准排球场4个、标准羽毛球场3个,体育场所和设施有足够的开放时间提供给学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建有科技图书大楼,一至三层为图书馆,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128023册,生均40册以上;电子读物10万册,生均30册以上。另有报纸29种、刊物135种,各科教参、工具书共306种。阅览室周一至周五对师生开放,开放时间达45小时每周。学校每年根据师生对图书、信息资料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及时补充更新图书和资料的配置,年递增图书1.2册,科学管理,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学生每人每年借书在15册(次)以上。校园网与互联网相通,教师、学生可在图书馆、电脑室、办公室的计算机上直接上网,从网上查询各种信息资料,计算机互联网络完善,教师、教辅室及办公室都与主控室联网。计算机室使用不少于4学时/天。全校教学班和教学专用室都拥有多媒体电教平台,满足多媒体电化教学的需要。建有1000兆主干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和现代办公管理系统完备。平均每10位教师拥有8台办公用计算机,平均每10位学生拥有1.5台计算机,电脑室5个,软件制作室1个,全校共有535台计算机,电子阅览室1个,专供师生上网阅读的电脑台数60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保障9专项经费3学校经费使用计划中,图书、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的购置费应在公用经费中按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日常维修维护费用的开支。(1.5分)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含实验教师)培训、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教学研究等经费,保证专款专用。(1.5分)每项标准各1.5分。第标准经费比例低于5%,该项评0分3自评说明:我校的教育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学校基本建设、大型设备添置等专项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安排,近三年来潮州市财政共下拨基建资金共2247.2万元。学校优先保证图书、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的购置费,该项每年的实际支出占公用经费比例均超过10%。目前,我校崭新的实验楼设备先进、设施完备;图书和电教设备均已按示范性高中的要求配齐、配全,并已通过示范性高中的初期督导验收。各项设备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及时维修,运行正常,使用效率高,效果好。我校在推动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除了得到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大力支持外,还通过不同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学校的教育经费需求,近三年来,我校的教育经费剔除拨款后总投入分别是:1189.7万元、1597万元、2072.2万元,2007年比2005年增长74.18%。年生均教育经费从2005年的5764元增长到2007年的6560元,净增了796元,增长率为13.8%;年生均公用经费从2005年的2455元增长到2007年的2867元,净增了412元,增长率为16.78%。学校制定了潮州市高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并通过政府扶持、专款专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努力开发校本课程,编写了潮州文化时事集评潮州民间美术等多种校本教材;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按新课改的要求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近年来,我校用于上述系列教学教研活动的经费充足,并逐年增加。附:表(一) 单位:元年度电教经费图书实验仪器合计年公用经费比例0518989310000512350712243506700014.1%06243898190000333038766936722000010.6%0713105882005251607401671853905700018.5%合计1744379400525100612831510322134400014.8%附:表(二) 单位:元年度培训费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费合计0516248421521020729326250084748706404952742882980492520008648320716736109945268910291200686791合计219715599443774252805700239911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过程10德育工作4德育工作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各学科渗透德育,全员育人有措施,有考核评价,效果好。(1分)积极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结合机制并有明显成果。(1分)学校在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方面成果较为显著,建立起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1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1分)每项标准各1分。4自评说明: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认真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倡导全员德育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踪的德育工作思路。学校重视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各学科德育渗透有计划,有总结,有论文,保证各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开展。调动全校教职工,对全校各个学生点进行全面跟踪、检查、评分,有完善的全校教职工定点值日制度,有班级任课老师的跟班制度,有职工全方位服务的德育职责,保证了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形成了学校严谨的校风。学校加强常规管理,严格督促检查,实行全员管理;建立健全了科学、有效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和表彰制度。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活泼有特色,能结合时事定期开讲座,每学年举行一次时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时事评论,编辑出版时评集粹第一卷,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成为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阵地。我校强化学校社会家庭为要素的德育环境网络,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关工”小组,定期开会、协商,开展工作;每学期各年级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并经常进行电话家访,学校、教师与家长随时进行信息交流。学校常年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与市检察院、市区交警大队、驻潮75240部队等单位挂钩,成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从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了教育方式立体化,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互动联系,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近几年,我校德育科研成果丰硕:以服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思想核心,启动并完成了多项省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其中广东省普教系统九五规划课题“当代中学生学习品德的培养研究”结题论文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该课题幅射省内11市30多所普通中学,影响范围广;省级课题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防治研究进入结题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亮点,我校拥有专职心理教师,还先后选派了十多名教师参加C级以上心理教育培训,设立了功能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并每天专人值班负责心理辅导,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高一至高三年级定期举行心理辅导讲座。通过与学生个别谈心、电话热线、书信沟通、网上咨询,典型学生全程跟踪辅导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过程11教学实施13*各年级各学科有备课组,有固定的交流和研讨时间;全体教师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备学生、备教材、教法和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挖掘各种潜力充分发挥特长,形成个性和特色。(3分)学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具体的学法指导;教学环境良好,师生关系和谐。(2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优化,教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喜欢新课程,善于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规模考虑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能力的差异。(2分)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较熟练地制作各种教学课件,效果较好。(1分)教学有创意,师生、生生互动,评价反馈及时有效。(1分)课堂教学质量较高,听课评价优良课比例不少于60%,其中优秀课不少于10%(4分)第标准必达,3分;第、标准各2分;第、标准各1分。第标准4分,优良课比例低于40%,该项评0分。12.5自评说明:学校按各年级各学科成立了备课组,有固定的交流和研讨时间,重视抓好各学科备课组集体活动,集体备课做到“四定”“五备”“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课程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双基和能力要求、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课时安排和进度调整;课堂教学强调抓住三点:突出重点、讲好难点、说明疑点;教学方法做到“精讲精炼、讲练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学校图书馆有各科教参、工具书共306种,有报纸29种,刊物135种。图书馆总藏书12万多册,供学生借阅。阅览室每周对学生开饭时间达45小时。另有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开放,有60台电脑专供师生上网阅读。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时间的安排与调整以及解题方法指导。另外通过学科讲座、学科专栏、学习园地等方式对学生加强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逐步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和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考虑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能力的差异。学生喜欢新课程。学校克服资金困难,多方面调集资金,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备。学校所有中青年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授课率占42.8%,95%以上教师能熟练使用电子计算机,80%以上的教师能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效果良好。教学有创意,师生、生生互动。通过听课、评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及时把评价意见反馈给教师,使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并加以改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深受好评。学校要求每一个教师每学期至少听15节课,鼓励多听课。主管教学校长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其它校级领导听课20节以上,学校定期进行优质课评比活动,学校有许多老师获得省市级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过程12教学评价8具有与新课程要求相符的评价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及不同发展需求,各学科教学评价按省制定的方案和标准进行。(2分)按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认定、评价过程清晰,操作规范。(2分)注重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学生学科课程学业评价方式多样。(2分)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较充实、具体。(1分)教师自觉完成自我评价。(1分)第、标准各2分;第、标准各1分。7.5自评说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建有与新课程要求相符的评价制度,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让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参与评价活动。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及不同发展要求,既重视终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各学科教学评价按省制定的方案和标准进行。我校按照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对学生的模块修习情况、基本素质、综合素质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清晰,操作规范。我校注重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学生学科课程学业评价方式多样。每个学科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程学业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测验与考查;书面作业和表现性评价(如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家庭实验等);学生学习态度和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的评价;考勤。终结性评价包括:纸质性考试(60%)、非纸质性考试(40%)。我校的学生都能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较充实、具体。我们从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学业成绩、合作精神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我校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家长反馈调查、常规教学检查等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教师自觉对自己的教学、师德、教研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效果13学业负担4学校规定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符合省有关文件规定。(1分)*学生课业负担合理,课外作业不超过相关规定;常规教学过程中的测试内容无超越学科课程标准。(2分)合理控制学生学业焦虑,教学过程中无公开按分数排队;无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1分)第标准必达,2分;第、标准各1分,存在所述现象,该项均评0分。4自评说明:我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符合省有关文件规定。我校制定潮州市高级中学各学科课外作业量的规定,使学生课业负担合理,学生每天作业量不超过2小时。在每个模块的常规教学过程中,我们举行学段测试和模块测试,测试内容无超越学科课程标准,测试难度控制在65%左右,测试题目注重基础性、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合理控制学生学业焦虑。教学过程中无公开按分数排队,无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考试内容为学分认定制试题,无超试超纲超标的现象。通过开办各种学校社团,如文学社、书画社、棋社、合唱团等,缓解学生在学业上的紧张与压抑情绪,营造轻松和谐的育人氛围,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从而达到缓解学生学业焦虑的目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 估 标 准评分操作方法得分自评他评教学效果14公民素养5学生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规守纪形成风气。(1分)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习惯。(1)分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0%以上。(1分)学生懂得基本交往礼仪,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有素。(1分)学生入团率高,优秀学生积极要求入党。(1分)每项标准各1分,第标准合格率低于95%或优良率低于80%,该项评0分。第标准毕业班学生入团率低于80%,该项评0分。5自评说明:学校实行年级德育目标管理制度,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法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前途与理想教育、环境保护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党团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了学校严谨的校风。学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通过分析案例,现身说法,互相讨论,专题教育,自我约束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习惯。学校通过学先进,争进步的活动,每月评选“流动红旗先进班”和“文明宿舍”;每学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学雷锋积极分子;评选“学月之星”、“校园十大歌手”、“校园节能之星”和开展如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等一系列活动,树立现代文明学生的典范,涌现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广东省优秀学生。我校还十分重视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采取“一帮一”活动,后进生转化效果显著,从而使我校学生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