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XX分公司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V.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1319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XX分公司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中国移动XX分公司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中国移动XX分公司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绵阳分公司 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 V1 0 颁布部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绵阳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 施行日期 2011 年 7 月 27 日 前言 为满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绵阳分公司室内分布系统网络建设和工程验收的 需要 规范验收流程和验收内容 特制定本验收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工程的施工 验收 扩建 改建室内分布 系统工程也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绵阳分公司颁布 解释或修订 本规范用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目录 1 总则 1 2 验收原则及范围 2 2 1 验收原则和依据 2 2 2 验收内容和范围 3 3 系统组成 4 4 工程验收前检查 6 4 1 环境检查 6 4 2 设备及器材检查 6 4 3 信号源设备安装 6 4 4 安装电缆走道 或槽道 8 4 5 线缆布放 8 4 6 有源器件安装 14 4 7 无源器件安装 14 4 8 天线安装 15 4 9 GPS 天馈系统安装 16 4 10 电源检查 18 4 11 防雷接地 18 4 12 标签 19 5 工程初验 20 5 1 初验要求 20 5 2 信号源设备检查测试 20 5 3 室内分布系统检查测试 24 5 4 GSM 室内覆盖系统检查测试 25 5 5 TD SCDMA 室内覆盖系统检查测试 26 5 6 技术文件和备件的移交 28 6 工程终验 29 6 1 竣工技术文件 29 6 2 验收要求和内容 29 附件 31 附件 1 信号源设备检查测试方法 31 1 1 直放站设备检查测试 31 附件 2 GSM 室内覆盖系统检查测试方法 38 2 1 信号优先级 38 2 2 接通率 38 2 3 掉话率 39 2 4 话音质量 39 2 5 平均呼叫建立时延 39 附件 3 TD SCDMA 室内覆盖系统检查测试方法 40 3 1 无线覆盖边缘场强 40 3 2 误块率 BLER 40 3 3 移动台最大发射功率 41 3 4 上行噪声电平 41 3 5 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 41 3 6 MCL 的测试 41 附录 A 本规范用词说明 42 附录 B 工程竣工检验项目表 43 1 硬件检验项目表 43 1 1 信号源设备安装检验表 43 1 2 安装电缆走道 或槽道 检验表 46 1 3 线缆布放检验表 47 1 4 有源器件安装检验表 52 1 5 无源器件安装检验表 53 1 6 天线安装检验表 54 1 7 GPS 天馈系统安装检验表 56 1 8 电源检查检验表 57 1 9 防雷接地检验表 58 2 直放站检验项目表 59 2 1 直 放 站 性 能 测 试 记 录 59 2 2 GRRU 设备直放站性能测试记录 60 2 3 直放站驻波比测试表 61 2 4 室外直放站覆盖效果测试表 62 3 标签检验项目表 63 3 1 标签工艺检验表 63 3 2 标签规格检验表 64 条文说明 68 参考文献 69 1 总则 1 1 1 为了统一中国移动绵阳分公司室内综合分布系统 以下简称室内分布 系统 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检查 随工检验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 制定本规范 1 1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工程的施工 验收 扩建 改建室内 分布系统工程也参照本规范执行 1 1 3 室内分布系统安装工程的安装方式 要求及各种设备规格型号应按工 程设计要求执行 1 1 4 工程建设中 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本规范 加强施工质量检查工作 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程监理 或建设单位的随工代表 依 据本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 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监督工作 并组织随工 检验 1 1 5 施工单位制定的设备安装工艺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要求 其技术规 定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 出现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 1 1 6 本规范与国家标准 规范相抵触时 应按国家标准 规范的规定办理 1 1 7 本规范所列的各项测试 其相关测试方法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 标准的规定 1 1 8 本规范未尽事宜参照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 1 9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绵阳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颁布 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中国移动绵阳分公司 2 验收原则及范围 2 1 验收原则和依据 2 1 1 验收原则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遵守国家 行业以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有相关标准 3 本规范验收组织与流程遵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有制度 4 在满足基本验收项目前提下 重点验收项目选择的原则 1 对后期网络运行影响大的指标 2 侧重新业务 新功能 3 有利于后期运行维护 4 本期工程的特殊场景 5 省公司在进行实际验收时 可采取资料复核 现场检查测试 记录检 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现场不具备测试条件的项目 原则上可直接利用厂验报 告 产品出厂检验报告 随工验收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有标准测试 报告 全网联调结果记录以及集团统一组织的测试等相关结论 如果省公司在 网优等部门参加的情况下以及按照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现行的验收规范进行 了验收 可以引用该验收结论 2 1 2 验收依据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包括 1 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2 原邮电部 原信息产业部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有关文件 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程建设 管理 验收等相关文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验收规范 YD T5160 2007 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发的 3G TD SCDMA 网络工程室内分布系 统建设指导原则 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发的 直放站及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质量验收 细则 v 02 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发的 中国移动 GSM 室内覆盖测试规范 试 行 V 1 0 0 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发的 中国移动 GSM 室内覆盖优化指南 试 行 V 1 0 0 2 2 验收内容和范围 2 2 1 本验收规范主要对无线网分布系统的有源器件 无源器件 天线 缆 线等的施工工艺情况及整个分布系统性能指标进行验收 以宏基站做信源的室 内分布系统 其信源部分的验收参考宏基站验收规范 2 2 2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施工工艺质量 系统功能及系统性能等的测试 对工程档案 工程建设程序规范化情况 工程决算 资源资料等方面内容的检 查 2 2 3 现场验收时根据文中的第四章 第五章的内容进行逐项检查验收 并 在逐项验收时填写附录 B 中提供的对应正文各项内容的竣工检验项目表 3 系统组成 3 1 1 室内覆盖系统由信号源和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组成 3 1 2 信号源主要分为射频拉远设备 微蜂窝设备 直放站设备 3 1 3 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主要包括有源器件 干放等 无源器件 天线 馈线等 3 1 4 各通信制式室内覆盖系统可单独建设 也可共用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 建设 多制式合路 多制式合路时 各制式应满足各自的网络指标要求 并保 证各制式间隔离度满足要求 3 1 5 GSM 室内分布系统 GSM 系统一般采取宏基站 微蜂窝 直放站或分布式基站作为信源 系统示 意图如下 1 GSM 系统采取宏基站 微蜂窝 直放站作为信源 系统示意图如下 图 3 1 信源为宏基站 微蜂窝 直放站的 GSM 室内分布系统示意图 2 GSM 系统采取分布式基站作为信源 系统示意图如下 图 3 2 信源为分布式基站的 GSM 室内分布系统示意图 3 1 6 TD SCDMA 室内分布系统 TD SCDMA 系统一般采取分布式基站作为信源 系统示意图如下 图 3 3 TD SCDMA 室内分布系统示意图 3 1 7 三网合一室内分布系统 这里的三网合一指的是 2G 3G WLAN 这 3 种不同制式的系统共用室分系统 的天馈部分 也可以是其中两种制式间共用天馈系统 系统示意图如下 图 3 4 三网合一室内分布系统示意图 4 工程验收前检查 4 1 环境检查 4 1 1 基站设备或直放站设备工作环境及设备安装机房环境应满足工程设计 要求 4 1 2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使用的器件及材料安装环境应保持干燥 少尘 通风 严禁出现渗水 滴漏 结露现象 4 1 3 建筑物楼内电源系统和防雷接地设施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 1 4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防火要求应满足 YD5002 2005 邮电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 要求 4 2 设备及器材检查 4 2 1 开工前监理单位 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共同对工程使用的设备 材 料和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 4 2 2 设备 材料和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的检查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设备规格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无受潮 破损和变形现象 2 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 器件的电气性能应进行抽样测试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进网技术要求 4 工程建设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和器材 当器材型号不符合原工程设 计要求而需作较大改变时 必须征得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 续 5 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器件应由建设单位 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鉴 定 并作好记录 由相关责任单位及时解决 4 3 信号源设备安装 4 3 1 射频拉远设备安装 RRU 的安装方式较为灵活 主要有抱杆安装 挂墙安装 盲插式三种安装 方式 其中 抱杆安装又可细分为独立抱杆安装和共抱杆安装两种方式 独立抱 杆安装即在一根抱杆上只安装一个 RRU 共抱杆安装则在一根抱杆上安装两个 RRU 抱杆安装应用于楼顶支撑杆 增高架 铁塔 拉线塔 通信杆等多种情况 挂墙安装则可应用于受现场条件制约无法立杆或室内等场景 盲插式安装主要应 用于 RRU 与一体化天线集成安装 室内分布系统主要采用挂墙安装方式 规范要求如下 1 设备挂墙安装时 安装墙体应为水泥墙或砖 非空心砖 墙 墙体厚 度应不小于 240mm 且具有足够的强度方可进行安装 2 设备安装位置应选于方便施工安装 线缆连接和维护操作 且不影响 建筑物整体美观的楼面墙体位置 3 设备下沿距楼面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500mm 4 设备安装时涉及的挂墙安装件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设备供应商的安装及 固定技术要求 5 设备的水平和竖直方向偏差应小于 1 6 跳线 供电 接地和防水等安装要求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 4 3 2 微蜂窝设备安装 对于微蜂窝设备 安装规范要求如下 1 安装位置无强电 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2 安装位置保证在微蜂窝设备的上 下 左 右方 0 5 米的范围内 前 方 1 米的范围内没有其他设备阻挡 以便于调测 维护和散热需要 3 安装地点必须预留传输设备的安放位置 4 安装位置必须便于接地 布线以及提供交流电源 5 主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安装在室内 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 应做 防雨 防晒 防破坏的措施 6 对于室内安装的微蜂窝设备 室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室内的温度 湿度不能超过微蜂窝设备正常工作温度 湿度的范围 7 微蜂窝设备的固定方式有两种 挂墙和挂杆固定 挂墙固定要求墙面 平坦光滑 挂杆固定要求安装杆的直径在 60 114mm 之间 8 当有两个以上微蜂窝设备需要安装时 设备的间距应大于 0 5 米 并 整齐安装在同一水平线 或垂直线 上 4 3 3 直放站设备安装 1 设备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文件 方案 的要求 2 设备安装位置无强电 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3 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设备的调测 维护和散热需要 4 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 须做防雨水溅湿主机箱体底部 防晒 防破坏 的措施 对于室内安装的主机 室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室内的温度 湿度不 能超过主机正常工作温度 湿度的范围 4 4 安装电缆走道 或槽道 4 4 1 电缆走道 或槽道 的位置 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4 4 2 安装电缆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安装电缆走道应平直 无明显起伏或歪斜现象 2 电缆走道与墙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 3 安装电缆走道吊挂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吊挂安装应垂直 整齐 牢 固 吊挂构件与电缆走道漆色一致 4 沿墙水平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 垂直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垂直 无倾 斜现象 5 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洞或墙洞处应加装保护框 保护框应采用非燃烧 材料并刷漆 其颜色应与地板或墙壁一致 当电缆放绑完毕应用非燃烧材料封 洞口 6 槽道安装应平直 端正 牢固 列槽道应成一直线 7 机房内电缆走道 吊挂铁架等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做保护地 保护地引 线截面积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 5 线缆布放 4 5 1 线缆布放的一般要求 1 线缆的规格 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 所放线缆应顺直 整齐 线缆拐弯应均匀 圆滑一致 下线按顺序 3 线缆两段应有明确的标志 4 5 2 射频同轴电缆的布放和电缆头的安装 1 射频同轴电缆的布放应牢固 美观 不得有交叉 扭曲 裂损等情况 2 需要弯曲布放时 弯曲角应保持圆滑均匀 其弯曲曲率半径在常温 20 60 下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电缆名称 最小弯曲半径 单次弯曲的半径 最小弯曲半径 多次弯曲的半径 1 4 超柔 12mm 25mm 1 4 馈线 40mm 80mm 3 8 超柔 15mm 50mm 3 8 馈线 30mm 100mm 1 2 超柔 17mm 55mm 1 2 馈线 80mm 125mm 5 8 馈线 100mm 200mm 7 8 软馈线 90mm 130mm 7 8 馈线 140mm 250mm 7 8 低损馈线 150mm 275mm 5 4 馈线 200mm 380mm 13 8 馈线 280mm 500mm 3 射频同轴电缆所经过的线井应为电气管井 不得使用风管或水管管井 4 射频同轴电缆应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 确保 无强电 强磁的干扰 5 射频同轴电缆应尽量在线井和吊顶内布放 并用扎带进行牢固固定 严禁馈线沿建筑物避雷线捆扎 6 与设备相连的射频同轴电缆应用线码或馈线夹进行牢固固定 7 射频同轴电缆布放时不能强行拉直 以免扭曲内导体 8 射频同轴电缆的连接头必须牢固安装 接触良好 并做防水密封处理 9 射频同轴电缆在天花板吊顶或井道里通过时 如果已经做接头需把接 头封好 以免有污物进入接头 10 射频同轴电缆绑扎固定的间隔要求如下表所示 1 2 线径 1 2 线径 水平布放时 1 0 米 1 5 米 垂直布放时 0 8 米 1 0 米 11 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射频同轴电缆相吻合 12 电缆冗余长度应适度 各层的开剥尺寸应与电缆头相适合 13 电缆头的组装必须保证电缆头口面平整 无损伤 变形 各配件完整 无损 电缆头与电缆的组合良好 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 电气性能 良好 14 芯线为焊接式的电缆头 焊接质量应牢固端正 焊点光滑 无虚焊 无气泡 不损伤电缆绝缘层 焊剂宜用松香酒精溶液 严禁使用焊油 15 芯线为插接式的电缆头 组装前应将电缆芯线 或铜管 和电缆头芯 子的接触面清洁干净 并涂防氧化剂后再进行组装 16 电缆施工时应注意端头的保护 不能进水 受潮 暴露在室外的端头 必须用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 已受潮 进水的端头应锯掉 17 连接头在使用之前 严禁拆封 安装后必须做好绝缘防水密封 18 现场制作电缆接头或其它与电缆相接的器件时 应有完工后的驻波比 测试记录 组装好电缆头的电缆反射衰减 在工作频段内 应满足设备和工程 设计要求 19 所有 7 8 的射频同轴电缆要用粗扎带捆扎 没有用 PVC 管的地方要用 黑色扎带 有白色 PVC 管的地方用白色扎带 两条以上的射频同轴电缆要平行 放置 每条线单独捆扎 20 射频同轴电缆接头与主机 分机 天线 耦合器 功分器连接时 距离 射频同轴电缆接头必须保持 50mm 长的射频同轴电缆为直出 方可转弯 21 杜绝因线太长而盘踞在器件周围 必须做到在确定好射频同轴电缆长 度后再锯掉 做到一次成功 较短的连线要先量好以后再做 不要因为不易连 接而打急弯 22 室外馈线进入室内应有 滴水弯 或斜向上走线 进出口的墙孔应 用防水 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 4 5 3 泄露电缆的布放 1 泄漏电缆的布放除了满足射频同轴电缆布放要求外 安装位置 安装 方式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如安装位置需要变更 必须征得方案设计负责方 和建设单位的同意 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2 泄漏电缆的布放的最小弯曲半径 最大张力和固定夹最小间隔等要求 应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 3 泄漏电缆布放时 不应从锋利的边或角上划过 如果不得不将泄漏电 缆长距离的从地面或小的障碍物上拉过 应使用落地滚筒 4 5 4 光纤的布放 1 光纤的布放 光纤连接线的路由走向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 方案 的规定 且应整齐 美观 不得有交叉 扭曲 空中飞线等情况 2 光纤连接线二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符合工艺要求 3 尾纤的布放 必须采用阻燃塑料软管 PVC 管或尾纤槽加以保护 并用 扎带固定 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 扎带不宜扎得过紧 4 当光纤需要弯曲布放时 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 其曲率半径不小于 40mm 5 编扎后的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顺直 无明显扭绞 6 爬梯及走线架上的光纤应绑扎牢固 光纤在垂直上升段绑扎点间隔应 不大于 1 米 室内光纤在每楼层间 光纤拐点及直线段每隔 5 米均应挂置标识 牌 7 室内光纤敷设完成后 对于光纤进线穿越的楼板洞 墙洞需用防火材 料封堵 8 室内光纤敷设必须防雷 防强电 防机械损伤 防鼠 防潮 防火 9 光纤距离限制 1000BASE 使用多模光纤直径为 62 5um 时 两站点间最大距离 275 米 多模光纤直径为 50um 时 两站点间最大距离 550 米 使用单模光纤直径为 9um 时 两站点间最大距离 3 公里 最长支持 10km 10 光纤必须保证无老化现象 阻燃 并符合环保要求 11 光缆经过的孔洞要进行密封 设备端必须采用终端盒 单台设备光纤 芯数至少 8 芯 所有光纤必须熔接尾纤接入法兰盘 利用尾纤跳纤接入设备 并且需有光纤路由标识 4 5 5 电源线的敷设 1 电源线的敷设路由及截面应符合设计规定 直流电源线和交流电源线 宜分开敷设 避免绑在同一线束内 2 敷设电源线应平直 整齐 不得有急剧弯曲和凹凸不平现象 电源线 转弯时 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 3 电源线的布放在同一平面上可采用并联复接的方式走线 4 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 时 用 500V 兆欧表测试芯线间和芯线与地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M 欧 5 电源线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穿铁管或 PVC 管后布放 铁管和 PVC 管的质 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管口应光滑 管内清洁 干燥 接头紧密 不得使 用螺丝接头 穿入管内的电源线不得有接头 6 电源线与设备连接应可靠牢固 电气性能良好 7 电源插座的两芯和三芯插孔内部必须事先连接完后才可实际安装 8 电源插座必须牢固固定 如需使用电源插板 电源插板需放置于不易 触摸到的安全位置 9 电源线与同轴电缆平行敷设时 应满足下表隔离要求 条件 最小净距 mm 同轴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 13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70 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注 注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且平行长度小于 10 米时 最小间距可为 10mm 表中电缆采用屏蔽电缆时 最小净距离可以适当减小 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4 5 6 接地线的敷设 1 机房接地线的布放路由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 接地线的规 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机房接地母线的布放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 机房接地母线宜用紫铜带或铜编织带 每隔 1 米左右和电缆走道固定 一处 4 接地母线和设备机壳之间的保护地线采用不小于 16mm2的多股铜芯线 或紫铜带 连接 并要求接地线的弯曲角度大于 90 度 曲率半径大于 130 mm 5 当接线端子与线料为不同材料时 其接触面应涂防氧化剂 6 接地线应连接至大楼综合接地排 走线槽已经与综合接地排相连的 可连接至走线槽 7 电源地线和保护地线与交流中线应分开敷设 不能相碰 更不能合用 交流中线应在电力室单独接地 4 6 有源器件安装 4 6 1 安装位置 设备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4 6 2 安装位置应便于调测 维护和散热 4 6 3 安装位置附近确保无强电 强磁 强腐蚀性设备 4 6 4 安装时用相应安装件牢固固定 4 6 5 所有设备单元应安装正确 牢固 无损伤 掉漆现象 4 6 6 光纤 有源系统主机单元各模块安装数量符合设计方案 4 6 7 设备电源插板应放置于不易触摸到的安全位置 4 6 8 设备必须接保护地 4 6 9 有源设备不允许空载加电 4 6 10 设备安装场所需清洁 无灰尘 4 6 11 所有外部电缆连接要求良好 不能有松动现象 4 6 12 基站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开布放 4 6 13 基站空余端口安装匹配负载 4 6 14 每个有源器件应有清晰明确的标识 4 7 无源器件安装 4 7 1 安装位置 设备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4 7 2 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固定 并且垂直 牢固 不允许悬空放 置 不应放置室外 如特殊情况需室外放置 必须做好防水处理 4 7 3 接头牢固可靠 电气性能良好 两端应固定牢固 4 7 4 设备严禁接触液体 并防止端口进入灰尘 4 7 5 设备空置端口必须接匹配负载 4 7 6 应安装在易维护位置 4 7 7 每个无源器件应有清晰明确的标识 4 7 8 负载安装 1 对设计图纸的要求 负载的使用需要科学合理 避免滥用大功率负载 负载的功率预算要在设计图纸中反映 2 负载需要保留 25 的功率余量 以满足实际话务变动对器件的承受要求 3 负载关于三阶互调指标的要求 区分宏基站为信源和微蜂窝为信源的两 种场景 前者的三阶互调要求不小于 150dbc 后者要求不小于 140dbc 4 8 天线安装 4 8 1 室内天线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天线安装必须牢固 可靠 美观 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 4 8 2 室内天线安装时应保证天线的清洁干净 4 8 3 对于全向吸顶天线或壁挂天线均要求用天线固定件牢固安装在天花板 或墙壁上 电梯内的天线必须用膨胀螺栓牢固固定于电梯井壁 并确认所装天 线附近无直接遮挡物存在 尽量远离消防喷淋头 4 8 4 室内定向板状天线采用壁挂安装方式或利用定向天线支架安装方式 要求天线周围无直接遮挡物 天线主瓣方向正对目标覆盖区 4 8 5 室内天线使用的天线吊挂高度应略低于梁 通风管道 消防管道等障 碍物 保证天线的辐射特性 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 整齐牢固 无倾斜 现象 4 8 6 吸顶天线不允许与金属天花板吊顶直接接触 需要与金属天花板吊顶 接触安装时 接触面间必须加绝缘垫片 天线安装在天花板吊顶内时 仍需通 过吊架或支架进行固定 不得随意摆放 并应预留维护口 4 8 7 天线与吊顶内的射频馈线连接良好 并用扎带固定 4 8 8 天线的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接馈线 连接天线的馈线接头必须用手拧 紧 最后用扳手拧动的范围不能大于 1 圈 但必须保证拧紧 4 8 9 需要固定件的天线 固定件捆绑所用扎带不可少于 4 条 要做到布局 合理美观 安装天线的接头必须使用防水胶带做好防水 然后用塑料黑胶带缠 好 胶带做到平整 少皱 美观 4 8 10 直放站施主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天线防雷保 护接地系统应良好 接地电阻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天线应处于避雷针下 45 角的保护范围内 4 8 11 室外天线各类天线支撑件牢固 铁杆垂直 横担水平 铁件材料做防 氧化处理 4 8 12 室外天线与跳线接头做防水处理 连接天线的跳线要求做一个 滴水 弯 4 9 GPS 天馈系统安装 4 9 1 GPS 天线安装角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且误差不超过 2 4 9 2 GPS 天线安装稳固 天线安装位置要求天线竖直向上视角不小于 90 的视野内无遮挡 天线和避雷针除外 条件允许时 建议视角扩充到 120 4 9 3 GPS 天线在屋顶上安装时 应在避雷针 45 保护范围之内 4 9 4 当 GPS 天线安装在支架上时 其天线底部应高出抱杆顶部 4 9 5 GPS 天馈线缆与抱杆进行固定 采用黑色防紫外线扎带 扎带头的朝 向一致 扎带的间距均匀 所有线扣必须齐根剪平不拉尖 4 9 6 为避免反射波的影响 建议 GPS 天线应避免附近存在较大的反射面 4 9 7 应确保 GPS 天线周边不存在大功率的微波发射天线 高压输电电缆以 及电视发射塔的发射天线等电磁干扰源 干扰功率不应超过 90dBm 4 9 8 GPS 接收机的信号必须保证同时稳定接收 4 颗星 含 以上并且每颗 星的信噪比大于 40 4 9 9 GPS 不宜安装于铁塔上 其安装位置与铁塔中心距离应大于 5 米 4 9 10 GPS 1 2 超柔馈线长度超过 120 米时 建议增加 RF 放大器 并根据放 大器的插损适当减少馈线长度 场景 场景描述 建议使用 备注 馈线长度 1 1 50 米 使用 RG 8U 馈线 馈线长度 2 51 120 米 使用 1 2 超柔馈线场景一 一个 BBU 单独使 用一套 GPS 天馈 系统时 不需要 使用分路器 馈线长度 3 121 250 米 使用 1 2 超柔 一个 GPS 放大器 馈线长度 1 1 100 米 使用 1 2 超柔馈线 2 功分器 场景二 两个 BBU 共享使 用一套 GPS 天馈 系统时 需要使 用一个 2 功分器 功分器位于 BBU 侧避雷器之后 馈线长度 2 101 230 米 使用 1 2 超柔馈线 一个 GPS 放大器 2 功分器 该场景具体使 用方法 放大 器放置于第一 根馈线和第二 根馈线之间 第一根馈线的 长度在满足 50 150 米范 围内时 注明 不能够超过场 景应用长度 第二根馈线长 度为场景应用 长度与第一根 场景 场景描述 建议使用 备注 馈线长度之差 馈线长度 1 1 80 米 使用 1 2 馈线 4 功分器 场景三 三个或者四个 BBU 共享使用一 套 GPS 天馈系统 时 需要使用一 个 4 功分器 功 分器位于 BBU 侧 避雷器之后 馈线长度 2 81 210 米 使用 1 2 超柔馈线 一个 GPS 放大器 4 功分器 该场景具体使 用方法 放大 器放置于第一 根馈线和第二 根馈线之间 第一根馈线的 长度在满足 50 150 米范 围内时 注明 不能够超过场 景应用长度 第二根馈线长 度为场景应用 长度与第一根 馈线长度之差 4 10 电源检查 4 10 1 电源线 主机相线 零线相对应 不能反接 相线 红色 零线 蓝 色或黑色 地线 黄绿色 4 10 2 交流供电电缆不小于 2 5mm2 电缆上要贴好标签 4 10 3 设备负载低于 500W 或供电线缆长度在 50 米以内 供电电缆线径大于 2 5 mm2 设备负载超过 500W 或供电线缆超过 50 米的 供电电缆线径大于 4 mm2 设备负载大于 1000W 或供电长度超过 200 米 供电电缆线径大于 6 mm2 设备引接的漏电保护器的容量与负载及线径匹配 4 10 4 设备工作电压应满足设备标称值要求 4 10 5 每台设备采用单独供电线路 并考虑后期多系统接入用电需求 设备 供电建议采用自动重合闸漏电保护器 具体要求参见省公司相关文件 4 10 6 电表箱安装要安全可靠 易于读数 4 10 7 电表的标签上应反映电流互感器倍数倍数 4 10 8 电源线要套铁管或 PVC 管 电源线应牢固绑扎 走线时应尽可能避开 高压管道 消防管道 强腐蚀设备 4 10 9 电源线应连接可靠牢固 电气接触良好 电源线外皮无破损 且接头 漏铜不大于 2mm 4 10 10 埋地敷设的电缆 要套镀锌钢管 4 10 11 所有光纤近端机 BBU 等机房内设备都需接入基站后备电源系统 后 备时间 5 小时以上 并匹配相应空开及电源线 4 10 12 采用高压直流远供方案进行供电的站点应参考省公司下发的相关规范 4 11 防雷接地 4 11 1 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有源器件 设备必须与建筑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 相接 如果无法接入建筑的防雷保护地系统或者建筑的防雷保护地系统不符合 要求 则新建简易地网及室内地线排 室内地线排通过 40mmx4mm 热镀锌扁 铁 10 12mm 或截面积不小于 35mm2 的铜芯导线连接到简易地网 室内分布 系统室内所有器件 设备必须与室内地线排连接 4 11 2 室内分布系统中所须设置的基站的防雷接地 须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信行业标准 YD5098 2005 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中的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部分 进行施工现场的处理和实施 4 11 3 天线支撑件 室外馈线等室外设施用接地件和截面积为不小于 16mm2 的接地线接入近端接地点 接地点通过 40mmx4mm 热镀锌扁铁 10 12mm 或截面积不小于 35mm2 的铜芯导线连接到建筑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或新建的室 内地线排 必须确保与已有的联合接地 基站等电位连接 4 11 4 主机保护地 室外馈线 天线支撑件的接地点应分开 每个接地点要 求接触良好 不得有松动现象 并作防氧化处理 加涂防锈漆 银粉 黄油等 4 12 标签 4 12 1 室内分布系统中每一个设备 如微蜂窝 RRU 直放站 功分器和天 线 合路器 干线放大器 耦合器等 以及挂墙箱 电表箱都要贴上明显的标 签 方便以后的管理和维护 标签粘贴在设备 器材正面可视的地方 每根线 缆 如馈线 电源线 保护地线 2M 电缆线等 的标签在首尾两端均贴于距 线头 20mm 处 以方便阅读 并方便以后的管理和维护 标签的标注应工整 清晰 并且标注方法要与竣工图纸上的标注一致 4 12 2 标签材质 室外标签统一采用铝质标签牌 标签上面的字需用 蚀印 将字刻在铝片上面 工艺 大小参考基站标签规范 室内材质不做规定 室内 所有标签都采用黄底黑字 4 12 3 设备的标签应贴在设备的显眼处 且不影响整体环境的统一协调性 以保持整体美观 主机 电源必须加挂警示牌 4 12 4 馈线的标签尽量用扎带牢固固定在馈线上 不宜直接贴在馈线上 4 12 5 在并排有多个设备或多条走线时 标签必须贴在同一水平线上 4 12 6 以信号源为界 采用两种不同格式的标签 5 工程初验 5 1 初验要求 5 1 1 测试环境 测试工具及测试方法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5 1 2 测试过程应有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或建设单位的随工代表 施工 单位 供货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5 1 3 初验测试由施工单位负责 5 2 信号源设备检查测试 5 2 1 信源调测在分布系统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信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 系统性能 信号源设备的性能指标测试 应选择相对应系统的测试项目和方法 进行验收测试 并要求各项测试结果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5 2 2 基站系统信源设备检查测试 信源设备的输出功率 容量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 方案 的要求 信源设备的测试项目包括硬件 软件及相关参数 工作状态 载波的工作 频率 发射功率 告警等 测试 5 2 3 直放站设备检查测试 测试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工作频带 带内平坦度 接收信号功率 输出信号功率 增益 收发信隔离度 驻波比 噪声电平 互调干扰产物 带 外杂散波 带外抑制度 1 基本工作频带 GSM900 直放站的工作频带应满足以下要求 上行 890 909MHz 下行 935 954MHz DCS1800 直放站的工作频带应满足以下要求 上行 1710 1720MHz 下行 1805 1815MHz 为适应部分站点的特殊需要 如抑制联通信号或抑制干扰 要求宽带直放 站的带宽在 2 19MHz 范围内可调 具体工作频带的设置按设计文件 方案 的要求 测试方法详见附件 1 中的 1 1 1 章节 2 带内平坦度 在直放站输入信号和增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在直放站输出端测试在直 放站有效工作带宽内的不同频率上最大和最小输出信号的差值 峰峰值 要 求直放站的带内平坦度 峰峰值 小于 3dB 测试方法详见附件 1 中的 1 1 2 章节 3 接收信号功率 测试现场直放站下行接收信号功率 测得的接收信号电平不能超过直放站 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 并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或与竣工文件相符 测试方法详见附件 1 中的 1 1 3 章节 4 输出信号功率 测试现场直放站下行的输出信号功率 测得的输出信号功率不能超过直放 站的最大输出功率 ALC 起控功率 并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或与竣工文件相 符 测试方法详见附件 1 中的 1 1 4 章节 5 增益 测试现场直放站的实际上下行增益 输出信号功率 输入信号功率 并与 直放站标注的增益值比较是否一致 误差范围在 10 内 6 收发信隔离度 测试室外无线直放站收发信两端的隔离度 直放站收发信隔离度的要求如 下 隔离度 I 直放站实际工作增益 G 10dB 测试方法详见附件 1 中的 1 1 5 章节 7 驻波比 驻波比要求小于 1 5 测试方法详见附件 1 中的 1 1 6 章节 8 噪声电平 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小于 36dBm 而且到达施主基站 CDU 端 的上行噪 声电平小于 120dBm 设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为 PNR 从施主基站 CDU 端 到 直放站输入端的信号损耗为 LP 则要求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 PNR 120dBm LP 测试方法详见附件 1 中的 1 1 7 章节 9 互调干扰产物 在 900MHz 频段带内所有互调均小于 36dBm 1800MHz 频段小于 30dBm 测试方法详见附件 1 中的 1 1 8 章节 10 带外杂散波 测试工作频带外杂散辐射信号的强度 带外杂散波在 900MHz 频段要求小 于 36dBm 1800MHz 频段要求小于 30dBm 11 带外抑制度 测试直放站对工作带宽外所获得的信号增益的抑制程度 1 对于宽带直放站 带外抑制度要求如下 设 f1 f0 f2 分别为滤波器带宽的下限 中心频率和上限 当直放站最 大增益 80dB 时 则上下行必须满足 频率 增益衰减 f1 2MHz 60dB f1 1MHz 50dB f1 600KHz 40dB f1 400KHz 25dB f1 2dB f0 0dB f2 2dB f2 600KHz 25dB f2 600KHz 40dB f2 1MHz 50dB 当直放站最大增益 80dB 时 则上下行必须满足 频率 增益衰减 f1 2MHz 50dB f1 1MHz 35dB f1 600KHz 25dB f1 2dB f0 0dB 频率 增益衰减 f2 2dB f2 600KHz 25dB f2 1MHz 35dB 2 对于载波选频直放站 带外抑制要求如下 设 f0 为滤波器中心频率 直放站增益为 85dB 则上下行必须满足 频率 增益衰减 f0 1MHz 50dB f0 600KHz 45dB f0 400KHz 3dB f0 0dB f0 100KHz 3dB f0 400KHz 35dB f0 600KHz 45dB f0 1MHz 50dB f0 5MHz 5dB 2 有可视电话业务需求区域 95 以上的位置 P CCPCH 电平 RSCP 85dBm C I 3dB 3 只有语音需求的区域 95 以上的位置 P CCPCH 电平 RSCP 90dBm C I 0dB 测试方法详见附件 3 中的 3 1 章节 5 5 4 误块率 BLER 指标要求 1 对于 12 2kbps 的语音业务 BLER 1 2 对于 64kbps 的 CS 数据业务 BLER 0 1 3 对于 PS 数据业务 BLER 75dBm 统计不同 P CCPCH 电平 RSCP 跨度范围所占的点数 得出各覆盖段比 例 并做出覆盖效果图 效果图中需同时记录导频信号强度 注 对室外基站信号干扰严重的区域 边缘场强值应根据室外信号情况和 信号优先级要求做适当调整 3 2 误块率 BLER 该测试宜在忙时进行 遍历不同室内环境进行上下行误块率测试 用便携 机通过串口连接测试手机 测试手机保持指标要求的各种业务在通话状态 便 携机通过前台测试软件完成下行信道误块率的采集 在系统中跟踪特定终端 测试手机 完成上行信道误块率的采集 测试点应均匀连续遍历目标覆盖区 测试完成后 检查各业务 BLER 是否满足指标要求 3 3 移动台最大发射功率 该测试宜在忙时进行 根据不同室内环境特点选择代表层进行移动台最大 发射功率 如分裙楼 标准层 地下室等 测试 用便携机通过串口连接测试 手机 测试手机保持语音或数据业务通话状态 便携机通过前台测试软件完成 移动台发射功率的采集 测试点应均匀连续 每个楼层每 20m2测试点不应少于 1 个 并且能够反映该楼层的覆盖情况 在楼层平面图上标出移动台发射功率 数值 统计不同发射功率范围所占的点数 得出各电平段覆盖比例 3 4 上行噪声电平 该测试应在小区时进行 上行噪声电平数值从网管 需要网管支持 读取 或通过在 Iub 口联接的信令分析仪记录 以 10 分钟为统计时间 对记录的数 值作平均 3 5 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 用路测工具在楼宇周围进行路测 过滤出室内基站的电平信号 做出室内 基站的路测电平覆盖图 得出被测室内基站在室外覆盖的强度 3 6 MCL 的测试 使用扫频仪或测试终端测量吸顶天线下 1 米处 PCCPCH 数值 基站输出口 PCCPCH 数值与吸顶天线下 1 米处 PCCPCH 数值差值大于 65 dB 附录 A 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 采用以下写法 1 表示很严格 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必须 反面词采用 严禁 2 表示严格 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应 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 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宜 反面词采用 不宜 4 表示允许有选择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 可 附录 B 工程竣工检验项目表 1 硬件检验项目表 1 1 信号源设备安装检验表 1 1 1 射频拉远设备安装检验表 施工单位 安装地点 验收结果项目 规范标准 合格 不合格 备注 设备挂墙安装时 安装墙体应为水泥墙或砖 非空心砖 墙 墙体 厚度应不小于 240mm 且具有足够的强度 设备安装位置应选于方便施工安装 线缆连接和维护操作 且不影 响建筑物整体美观的楼面墙体位置 设备下沿距楼面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500mm 设备安装时涉及的挂墙安装件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设备供应商的安装 及固定技术要求 设备的水平和竖直方向偏差应小于 1 射频拉远设备安装 跳线 供电 接地和防水等安装要求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 测 试 人 员 监 理 公 司 代 表 签 字 建 设 单 位 质 检 人 员 测 试 日 期 年 月 日 1 1 2 微蜂窝设备安装检验表 施工单位 安装地点 验收结果项目 规范标准 合格 不合格 备注 安装位置无强电 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安装位置保证在微蜂窝设备的上 下 左 右方 0 5 米的范围内 前方 1 米的范围内没有其他设备阻挡 安装地点必须预留传输设备的安放位置 安装位置必须便于接地 布线以及提供交流电源 主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安装在室内 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 应 做防雨 防晒 防破坏的措施 对于室内安装的微蜂窝设备 室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室内的温度 湿度不能超过微蜂窝设备正常工作温度 湿度的范围 微蜂窝设备的固定方式有两种 挂墙和挂杆固定 挂墙固定要求墙 面平坦光滑 挂杆固定要求安装杆的直径在 60 114mm 之间 微蜂窝设备安装 当有两个以上微蜂窝设备需要安装时 设备的间距应大于 0 5 米 并整齐安装在同一水平线 或垂直线 上 测 试 人 员 监 理 公 司 代 表 签 字 建 设 单 位 质 检 人 员 测 试 日 期 年 月 日 1 1 3 直放站设备安装安装检验表 施工单位 安装地点 验收结果项目 规范标准 合格 不合格 备注 设备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文件 方案 的要求 设备安装位置无强电 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设备的调测 维护和散热需要直放站设备安装 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 须做防雨水溅湿主机箱体底部 防晒 防破 坏的措施 对于室内安装的主机 室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室内的 温度 湿度不能超过主机正常工作温度 湿度的范围 测 试 人 员 监 理 公 司 代 表 签 字 建 设 单 位 质 检 人 员 测 试 日 期 年 月 日 1 2 安装电缆走道 或槽道 检验表 施工单位 安装地点 验收结果项目 规范标准 合格 不合格 备注 电缆走道 或槽道 的位置 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安装电缆走道应平直 无明显起伏或歪斜现象 电缆走道与墙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 安装电缆走道吊挂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吊挂安装应垂直 整齐 牢固 吊挂构件与电缆走道漆色一致 沿墙水平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 垂直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垂直 无 倾斜现象 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洞或墙洞处应加装保护框 保护框应采用非燃 烧材料并刷漆 其颜色应与地板或墙壁一致 当电缆放绑完毕应用 非燃烧材料封洞口 槽道安装应平直 端正 牢固 列槽道应成一直线 电缆走道 或槽道 安 装 机房内电缆走道 吊挂铁架等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做保护地 保护地 引线截面积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测 试 人 员 监 理 公 司 代 表 签 字 建 设 单 位 质 检 人 员 测 试 日 期 年 月 日 1 3 线缆布放检验表 施工单位 安装地点 验收结果 备注序号 项目 规范标准 合格 不合格 线缆的规格 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所放线缆应顺直 整齐 线缆拐弯应均匀 圆滑一致 下线按顺序1 一般要求 线缆两段应有明确的标志 射频同轴电缆的布放应牢固 美观 不得有交叉 扭曲 裂损等情况 需要弯曲布放时 弯曲角应保持圆滑均匀 其弯曲曲率半径在常温 20 60 下不超过规范中的规定 射频同轴电缆所经过的线井应为电气管井 不得使用风管或水管管井 射频同轴电缆应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 确保无强 电 强磁的干扰 射频同轴电缆应尽量在线井和吊顶内布放 并用扎带进行牢固固定 严禁 馈线沿建筑物避雷线捆扎 与设备相连的射频同轴电缆应用线码或馈线夹进行牢固固定 射频同轴电缆布放时不能强行拉直 以免扭曲内导体 射频同轴电缆的连接头必须牢固安装 接触良好 并做防水密封处理 射频同轴电缆在天花板吊顶或井道里通过时 如果已经做接头需把接头封 好 以免有污物进入接头 射频同轴电缆绑扎固定的间隔要求满足规范要求 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射频同轴电缆相吻合 2 射频同轴电缆 的布放和电缆 头的安装 电缆冗余长度应适度 各层的开剥尺寸应与电缆头相适合 2 射频同轴电缆 电缆头的组装必须保证电缆头口面平整 无损伤 变形 各配件完整无损 序号 项目 规范标准 验收结果 备注合格 不合格 电缆头与电缆的组合良好 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 电气性能良 好 芯线为焊接式的电缆头 焊接质量应牢固端正 焊点光滑 无虚焊 无气 泡 不损伤电缆绝缘层 焊剂宜用松香酒精溶液 严禁使用焊油 芯线为插接式的电缆头 组装前应将电缆芯线 或铜管 和电缆头芯子的 接触面清洁干净 并涂防氧化剂后再进行组装 电缆施工时应注意端头的保护 不能进水 受潮 暴露在室外的端头必须 用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 已受潮 进水的端头应锯掉 连接头在使用之前 严禁拆封 安装后必须做好绝缘防水密封 现场制作电缆接头或其它与电缆相接的器件时 应有完工后的驻波比测试 记录 组装好电缆头的电缆反射衰减 在工作频段内 应满足设备和工程 设计要求 所有 7 8 的射频同轴电缆要用粗扎带捆扎 没有用 PVC 管的地方要用黑 色扎带 有白色 PVC 管的地方用白色扎带 两条以上的射频同轴电缆要平 行放置 每条线单独捆扎 射频同轴电缆接头与主机 分机 天线 耦合器 功分器连接时 距离射频 同轴电缆接头必须保持 50mm 长的射频同轴电缆为直出 方可转弯 杜绝因线太长而盘踞在器件周围 必须做到在确定好射频同轴电缆长度后 再锯掉 做到一次成功 较短的连线要先量好以后再做 不要因为不易连 接而打急弯 的布放和电缆 头的安装 室外馈线进入室内是否按要求 有 滴水弯 或斜向上走线 进出口 的墙孔是否按要求 用防水 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 3 泄露电缆的布 放 泄漏电缆的布放除了满足射频同轴电缆布放要求外 安装位置 安装方式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如安装位置需要变更 必须征得方案设计负责方 序号 项目 规范标准 验收结果 备注合格 不合格 和建设单位的同意 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泄漏电缆的布放的最小弯曲半径 最大张力和固定夹最小间隔等要求 应 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 泄漏电缆布放时 不应从锋利的边或角上划过 如果不得不将泄漏电缆长 距离的从地面或小的障碍物上拉过 应使用落地滚筒 光纤的布放 光纤连接线的路由走向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 方案 的 规定 且应整齐 美观 不得有交叉 扭曲 空中飞线等情况 光纤连接线二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符合工艺要求 尾纤的布放 必须采用阻燃塑料软管 PVC 管或尾纤槽加以保护 并用扎 带固定 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 扎带不宜扎得过紧 当光纤需要弯曲布放时 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 其曲率半径不小于 40mm 编扎后的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顺直 无明显扭绞 爬梯及走线架上的光纤应绑扎牢固 光纤在垂直上升段绑扎点间隔应不大 于 1 米 室内光纤在每楼层间 光纤拐点及直线段每隔 5 米均应挂置标识 牌 室内光纤敷设完成后 对于光纤进线穿越的楼板洞 墙洞需用防火材料封 堵 室内光纤敷设必须防雷 防强电 防机械损伤 防鼠 防潮 防火 光纤距离限制 1000BASE 使用多模光纤直径为 62 5um 时 两站点间最大 距离 275 米 多模光纤直径为 50um 时 两站点间最大距离 550 米 使用单 模光纤直径为 9um 时 两站点间最大距离 3 公里 最长支持 10km 5 光纤的布放 光纤必须保证无老化现象 阻燃 并符合环保要求 5 光纤的布放 光缆经过的孔洞要进行密封 设备端必须采用终端盒 单台设备光纤芯数 序号 项目 规范标准 验收结果 备注合格 不合格 至少 8 芯 所有光纤必须熔接尾纤接入法兰盘 利用尾纤跳纤接入设备 并且需有光纤路由标识 电源线的敷设路由及截面应符合设计规定 直流电源线和交流电源线宜分 开敷设 避免绑在同一线束内 敷设电源线应平直 整齐 不得有急剧弯曲和凹凸不平现象 电源线转弯 时 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 电源线的布放在同一平面上可采用并联复接的方式走线 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 用 500V 兆欧表测试芯线间和芯线与地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M 欧 电源线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穿铁管或 PVC 管后布放 铁管和 PVC 管的质量和 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管口应光滑 管内清洁 干燥 接头紧密 不得使 用螺丝接头 穿入管内的电源线不得有接头 电源线与设备连接应可靠牢固 电气性能良好 电源插座的两芯和三芯插孔内部必须事先连接完后才可实际安装 电源插座必须牢固固定 如需使用电源插板 电源插板需放置于不易触摸 到的安全位置 6 电源线的敷设 电源线与同轴电缆平行敷设时 隔离要求满足规范要求 机房接地线的布放路由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 接地线的规格应 符合设计要求 机房接地母线的布放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7 接地线的敷设 机房接地母线宜用紫铜带或铜编织带 每隔 1 米左右和电缆走道固定一处 7 接地线的敷设 接地母线和设备机壳之间的保护地线采用不小于 16mm2的多股铜芯线 或 紫铜带 连接 并要求接地线的弯曲角度大于 90 度 曲率半径大于 130 mm 序号 项目 规范标准 验收结果 备注合格 不合格 当接线端子与线料为不同材料时 其接触面应涂防氧化剂 接地线应连接至大楼综合接地排 走线槽已经与综合接地排相连的 可连 接至走线槽 电源地线和保护地线与交流中线应分开敷设 不能相碰 更不能合用 交 流中线应在电力室单独接地 测 试 人 员 监 理 公 司 代 表 签 字 建 设 单 位 质 检 人 员 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