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生存之术》word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1261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记本生存之术》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笔记本生存之术》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笔记本生存之术》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笔记本基础知识笔记本芯片组大全(主板篇)笔记本硬盘介绍基础知识尺寸: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硬盘一般是2.5英寸,而台式机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是笔记本电脑中为数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笔记本电脑硬盘都是可以通用的。厚度:但是笔记本电脑硬盘有个台式机硬盘没有的参数,就是厚度,标准的笔记本电脑硬盘有9.5,12.5,17.5mm三种厚度。9.5mm的硬盘是为超轻超薄机型设计的,12.5mm的硬盘主要用于厚度较大光软互换和全内置机型,至于17.5mm的硬盘是以前单碟容量较小时的产物,现在已经基本没有机型采用了。 转数: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最快的是5400转2M Cache,支持DMA100(主流型号只有4200转512K Cache,支持DMA66),但其速度和现在台式机最慢的5400转512K Cache硬盘比较起来也相差甚远,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采用的是2.5英寸盘片,即使转速相同时,外圈的线速度也无法和3.5英寸盘片的台式机硬盘相比,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已经是笔记本电脑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颈。 接口类型:笔记本电脑硬盘一般采用3种形式和主板相连:用硬盘针脚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用特殊的硬盘线和主板相连,或者采用转接口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效果都是一样的,只是取决于厂家的设计。 容量及采用技术:由于应用程序越来越庞大,硬盘容量也有愈来愈高的趋势,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来说,不但要求其容量大,还要求其体积小。为解决这个矛盾,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普遍采用了磁阻磁头(MR)技术或扩展磁阻磁头(MRX)技术,MR磁头以极高的密度记录数据,从而增加了磁盘容量、提高数据吞吐率,同时还能减少磁头数目和磁盘空间,提高磁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震动性能。它还采用了诸如增强型自适应电池寿命扩展器、PRML数字通道、新型平滑磁头加载/卸载等高新技术。笔记本硬盘优化技巧虽然前段时间流传着DIY笔记本(好像外壳还是使用的全木质材料),但是没引起什么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笔记本的配件大多是各大厂商定制的,另一方面也和笔记本体积小巧,不容易拆卸组装有关。虽然我们没有什么机会接触或者更换内在配件,但是却可以通过很多优化设置来提升笔记本的综合使用性能。拿笔记本的硬盘来说,其盘片直径大多是2.5英寸,5400rpm转速的,当然,很大一部分的轻薄笔记本使用的还是1.8英寸4200rpm。如果采用优化,即使后者在性能上仍然会比前者略有逊色,但是却算是已经挖掘出了笔记本的潜力,发挥了最大性能。笔记本硬盘合理分区 在笔记本电脑上要讲究硬盘分区的格式和容量的规划。合理的分区对笔记本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笔记本硬盘,现在主流笔记本都在20G以上,一些高端产品达到了60G甚至更高,如何划分好这几十个G的硬盘空间? 要保证操作系统 先要保证操作系统正常的运行,为操作系统划分出合理的使用空间,并预留足够的使用空间。如果硬盘容量不是很大的话,如只有20G,安装的是Windows 2000或者XP系统,系统分区至少要预留5G左右的空间。笔者建议用户把笔记本硬盘划分出4个空间,也就是C、D、E、F盘,C盘安装操作系统,按硬盘大小设置成5G-10G,D盘安装软件(10G-20G),E盘放一些资料备份、音乐和电影文件等,喜欢玩游戏的朋友可以把游戏放F盘。D、E、F盘的大小可以用户按需分配,可以看用户自己的需求。 采用合适的分区格式 就目前而言,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分区方式主要有FAT16分区格式、FAT32分区格式和NTFS分区格式。对于使用Win95/ Win98/ Win98se/ WinME版本的操作系统,基于Win9X内核,只能支持用FAT16或者FAT32分区的硬盘格式。建议使用FAT32格式分区,这种分区格式磁盘空间的浪费比较小,而且在笔记本电脑上的运行速度更快,即使遇到系统崩溃不能进入时,也可以在DOS下面挽救数据。FAT32分区还可以兼容Liunx等操作系统。 虽然FAT32分区是多数笔记本电脑所采用的分区形式,但它也有自己的缺点。FAT32分区在DOS下可以访问所有的文件,并且无法控制每一个用户的使用空间和对文件/文件夹加密,所以它的主要问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NTFS分区只有在WinNT、Win2000、WinXP以及Win2003中能得到支持。NTFS分区管理功能要比FAT32和FAT16更好,用户可以对任何数据加密,限制其他用户使用的空间。而且NTFS分区有良好的稳定性,也能够自动维持较好的优化。NTFS分区的空间占用比起FAT32还要少。而且NTFS分区也没有FAT32最大单个文件和分区大小的限制,适合巨型文件的存储。另外,NTFS分区还允许压缩分区来节约硬盘空间,并且支持编制索引来减少文件的搜索时间。 NTFS分区的主要问题是,在笔记本电脑硬盘上面没有性能优势,在实际操作中采用NTFS分区总是比采用FAT32分区慢一点。而且它与其它分区的文件不能互相访问,在数据崩溃后,无法从DOS下面挽救。不过基于NTFS分区的优势,如果想节约硬盘空间的话可以考虑划分成NTFS分区格式。 当然,也可以两种分区格式并存,比如系统盘C盘采用NTFS分区格式,其他盘采用FAT32格式。磁盘优化 虚拟内存、硬盘缓存优化设置 对硬盘合理地进行了分区之后,就需要磁盘优化了。现在一般主流笔记本都是标配256M的内存,采用WinXP系统,如果Windows执行的进程越多,物理内存的消耗就越多,以至于内存会消耗殆尽。为了解决这类问题,Windows使用了虚拟内存(即交换文件),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使用,不过由此而来的是速度要慢些,因为硬盘存取速度比内存要慢得多,所以合理设置虚拟内存,可以为系统提速。 方法是:打开Windows的“控制面板”“系统”“高级”“性能”“虚拟内存”,调整虚拟内存的设定值,决定虚拟内存的位置(在哪个硬盘分区上),容量的大小建议选择“让Windows自行管理”,这样Windows会根据内存的使用情况自动改变交换文件的大小。建议大家最好把虚拟内存设置到非系统分区上,比如系统安装在C盘,那么请改变虚拟内存所在区域,到其他盘上,这样不至于让系统内存不足的时候狂读硬盘让系统死机甚至崩溃。 还要注意两点:交换文件分区必须有足够的剩余空间,越多越好,至少需要200MB以上的剩余硬盘空间,否则Windows容易出现内存不足的错误;还有要经常整理虚拟内存所在的分区,如果该分区有太多的碎片,会影响虚拟内存的速度。 养成经常清理和整理硬盘的好习惯 随着安装的软件越来越多,硬盘中的“垃圾文件”与磁盘碎片也积攒过多,使得系统整体性能有所下降。因此,就要养成经常清理和整理硬盘的好习惯。所谓的硬盘“垃圾文件”,其实就是那些在安装、删除、运行程序中产生的各种临时的、重复的、无用的文件,比如系统默认的临时目录“Temp”中的文件、上网时产生的临时文件、后缀为.tmp等文件以及注册表中无用的动态链接dll文件等。除了手工清除这些“垃圾”外,还可借助Norton、CleanSweep、SafeClean等专门的工具软件,既快速方便又安全保险。当然也可以用虽然Windows中附带了磁盘碎片整理工具,但速度实在有些缓慢。使用相关软件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软件可以帮助完成系统的整理和优化,比如超级兔子、Windows优化大师等都可以软件来轻松设置硬盘的缓存,提高硬盘的性能。就Windows优化大师来说,在“系统性能优化”中的“磁盘缓存优化”中根据用户的系统的具体配置(如:内存,硬盘大小等)对硬盘进行优化设置,详细设置可以根据软件上的提示和用户具体配置进行优化。 软件最好不要安装到系统盘,也就是与Windows在同一目录,这样的好处是系统使用软件的时候不会反复读取系统盘上的文件,造成系统运行缓慢,并产生大量硬盘中的“垃圾文件”与磁盘碎片。不过,笔者一定要强调一点,在使用优化大师等软件的时候,如果专业实力不是很强的用户,轻易不要对“注册表”进行修改,以免系统重起后出现严重的系统错误。笔记本硬盘的保养 硬盘是电脑中较容易损坏的配件,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用户操作不当所致。其实,只要在日常使用中注意一些小技巧,便可以减少硬盘出故障的可能性,从而延长其正常的使用寿命。 1. 读写忌断电 现时硬盘的转速大都是7200转,在进行读写时,整个盘片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中,如果忽然切断电源,将使得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从而导致硬盘出现坏道甚至损坏。所以在关机时,一定要注意机箱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没有闪烁,即硬盘已经完成读写操作之后才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关闭电脑。 2. 防止受震动 硬盘是十分精密的存储设备,进行读写操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即使在不工作的时候,磁头与盘片也是接触的。硬盘在工作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容易造成磁头与资料区相撞击,导致盘片资料区损坏或刮伤磁盘,丢失硬盘内所储存的文件数据。因此,在工作时或关机后主轴电机尚未停顿之前,千万不要搬动电脑或移动硬盘,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 此外,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也要加倍小心,防止过分摇晃或与机箱铁板剧烈碰撞。 3. 远离磁场 磁场是损毁硬盘数据的隐形杀手,因此要尽可能地使硬盘不靠近强磁场,如音箱、手机、电台等,以免硬盘里所记录的资料因磁化而受到破坏。 4. 减少频繁操作 如果长时间运行一个程序(如大型软件或玩游戏),这时就要注意了,这样磁头会长时间频繁读写同一个硬盘位置(即程序所在的扇区),而使硬盘产生坏道。 另外,如果长时间使用一个操作系统,也会使系统文件所在的硬盘扇区(不可移动)处于长期读取状态,从而加快该扇区的损坏速度。当然,最好是安装有两个或以上的操作系统交替使用,以避免对硬盘某个扇区做长期的读写操作。 5. 恰当的使用时间 在一天中,最好不要让硬盘的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而且不要连续工作超过8个小时,应该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关闭电脑,让硬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6. 定期整理碎片 硬盘工作时会频繁地进行读写操作,同时程序的增加、删除也会产生大量的不连续的磁盘空间与磁盘碎片。当不连续磁盘空间与磁盘碎片数量不断增多时,就会影响到硬盘的读取效能。如果数据的增删操作较为频繁或经常更换软件,则应该每隔一定的时间(如一个月)就运行Windows系统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进行磁盘碎片和不连续空间的重组工作,将硬盘的性能发挥至最佳。 7. 增加内存与良好供电 如果经常使用一些内存需求很大的软件(如图像处理、模型设计等软件),就应该增加内存,来减少大量的文件交换时在硬盘上进行的读写操作,从而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 另外,一定要使用性能稳定的电源,如果电源的供电不纯或功率不足,很容易就会造成资料丢失甚至硬盘损坏。 笔记本硬盘升级须知随着笔记本的价格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到了本本一族。笔记本由当初商务专用逐步走向民用娱乐,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有限的磁盘空间不能满足用户应用的需求,于是增加容量是大多数用户的第一需要。而大多数笔记本型电脑本身不能安装第二块硬盘的特性使扩充本身容量的办法只能购买并更换一块新的硬盘。容量为先80GB-100GB容量产品是目前非常不错的一种选择,这虽然是笔记本硬盘目前的最高容量,对应的具体产品却是容量/价格比最好的。拥有较老型号笔记本的用户有时候倾向于购买40GB和更低容量的产品,但除非非常在意价格,否则笔者还是建议购买笔记本能够支持的尽可能大容量的硬盘,毕竟和需求相比,即使100GB也并不算宽裕。安全至上数据的安全性是存储设备需要重点保障的方面,对于经常要移动环境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可靠性设计更为重要。目前所有的2.5英寸以下尺寸硬盘驱动器都已经在抗震等可靠性方面作了强化,其中最典型的是磁头的停泊区设计防止磁头和盘片的意外接触。非工作状态的笔记本电脑硬盘的磁头是停泊在盘片外的专用停泊区,并有阻止机构固定住磁头臂,此状态下硬盘能够承受相当强度的震动而不受损坏,典型抗震指标超过900G/ms。在其他方面改进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主流的思路是降低硬盘的运行温度来改善电子/机械部件的寿命来提高可靠性。同时在具体也存在些非常有创意的做法,比如西部数据公司就是用钢制造2.5英寸硬盘的外壳而不是传统的铝,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外壳刚性。事实上很多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在整体设计上也重点考虑了硬盘可靠性,其中最出名的是IBM ThinkPad的APS硬盘保护技术。如果你追求极速跟大容量类似,高速度也是硬盘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一些较少的场合,高速度的微型硬盘也被笔记本电脑用户所需要。在应用最广泛的2.5英寸ATA硬盘领域,我们能够见到4200RPM、5400RPM和7200RPM三种主轴转速的产品。4200RPM主轴转速的硬盘已经逐步淡出市场主流位置,目前被用在低端笔记本电脑产品和部分轻薄上;5400RPM产品是最多的选择,在大多数商用、娱乐笔记本中配置;7200RPM的高速产品则是高性能/准工作站型笔记本电脑的专属装备。7200RPM主轴转速2.5英寸硬盘比同尺寸5400RPM产品有快得多的寻道速度和明显高出的数据传输率,虽然单碟容量落后,但总体性能无疑是三种硬盘中的王者。这种硬盘的最大缺点是价格昂贵,同容量型号的价格接近5400RPM产品两倍,并且能提供的最大容量不及5400RPM产品;此外7200RPM硬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更高发热和较大功耗,这对于超轻薄型笔记本电脑是几乎不能接受的,此类产品通常散热环境一般、并且电池续航力也相对有限,不过只要你有这样的计划,在目前绝大多数笔记本中换装7200RPM硬盘都不会遇到什么麻烦,它也确实会让你的电脑快上一些,尤其是系统内存较小的电脑。另一个对硬盘性能有影响的是硬盘驱动器的缓存容量。2MB缓存容量的目前主流产品较以前512KB型号性能提升不小,8MB缓存也正在新一代硬盘中普及,不过2MB到8MB跨度给硬盘本身带来的性能提升并不像512KB到2MB那么明显。最新的SATA硬盘的接口速率比PATA高很多,但这并没给内部传输率远低于接口速率的微型硬盘带来任何性能提升,关注实际应用效果的用户并不用过多考虑接口差距的问题。尺寸与接口笔记本硬盘的尺寸与台式机硬盘相比要小很多,种类也稍多。2.5英寸电脑硬盘有9.5mm、12.5mm和17.5mm(后两种已经被淘汰)三种厚度规格,一些超轻薄机型则使用更小的1.8英寸硬盘。读者需要首先了解所要升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硬盘的详细状况才能去选择替换它的产品。绝大多数市售和早先的笔记本电脑使用PATA接口硬盘,它们接口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遵循同一标准,更换时方便而安全。随着Intel第二代迅驰平台的推出,我们已经能够接触到一些配置了SATA借口硬盘的笔记本电脑,但这类硬盘还没有出现在零售市场上,如果对其容量不满意则暂时只能寻求厂商的客服部门协助解决了。如何操作作为笔记本电脑最易升级的两个部分(硬盘和内存)之一,硬盘组件在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中都可以直接取下,无须拆开整机,更换很方便。例如笔者所使用的BTO笔记本电脑的硬盘,硬盘模块几乎不用工具即可拆卸。标准模块硬盘更换 某些超薄型笔记本的硬盘拆卸相对麻烦,往往需要取掉键盘后才能进行操作。基本步骤是首先解决所有的相关螺丝 ,然后小心翘开键盘 ,注意连线,动作不能过大。取下键盘后,如果能看到硬盘即可很容易的取出,否则可能还需要继续拆卸。 还有极少数品牌笔记本电脑的硬盘需要拆开整机才可以更换,对这种机器的硬盘升级建议不要自己进行升级操作,最好到专业服务部门处理,以免造成损失。笔记本显卡介绍ATI阵营现在登场的便是大名鼎鼎的ATI。ATI在笔记本显卡中的地位曾经一如Intel般的不可动摇,但正如AMD借Turion64之锋向着Intel开刀一样,ATI也正在受到来自NVIDIA、Intel等诸多对手的强大挑战。但老大就是老大,产品线丰富的ATI阵营的确是群雄济济:基于AGP的Mobility Radeon 9系:9200、9600、9700、9800,基于PCI-E的Mobility Radeon X系:X300、X600、X700、X800、X1300、X1600和集成的XPress200都是各有千秋。下面就来沙场点兵吧:Mobility Radeon 9000/9200,特性支持DX8在“镭”和7500之后,继承着镭家族的辉煌,2002年,ATI推出了世所期待的Mobility Radeon 9000和9200两款。其中Mobility Radeon 9000基于桌面Radeon 9000芯片内核开发而来,核心频率为250MHz,显存频率为460MHz,还专门为CAD/CAM、DCC进行了优化,并且这也是全球第一款完全支持Direct X 8.1的专业移动图形芯片,也是Quadro4 Go GL的强劲竞争对手。在节能技术方面,Mobility Radeon 9000还采用了改进后的第三代“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9200代号为M9+,是9000的改进版本,和桌面级的Radeon9200一样,最大的改进就是增加了对于AGP 8x的支持。此外,9200还相应地提高了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其核心频率为270MHz,显存频率为540MHz DDR,同样采用了第三代的“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 虽说是02年发布的产品,可直到今天,在许多本本当中,我们还能看到Mobility Radeon 9000/9200的存在。还记得那句“4880!笔记本电脑提回家!”的著名口号吗?这个笔记本就是神舟承龙A220E,它配备的就是64M ATI R9000独立显卡,搭配移动版AMD Athlon XP-M处理器2200+,3DMark01得分有5000多分,玩3D游戏,如魔兽、CS基本都没有问题,堪称为游戏友度身打造的最低标准装备。Mobility Radeon 9600/9600pro,特性支持DX9由于Mobility Radeon 9000/9200不支持DX9,ATI紧接着就在2003年3月正式发布了Mobility Radeon 9600系列,工程代号为M10。它的推出同时也开创了Mobility Radeon 系列的几个第一:第一块支持DX9的移动显示芯片;第一次采取0.13m工艺;第一块最高能支持128MB显存的显示芯片。9600/9600pro都是基于桌面级Radeon 9600(代号RV350)开发的,在硬件架构上几乎是一样的,而且也采用了改进的显存控制器,并在内部整合了新版本的Hyper-Z压缩技术。主要的区别依然是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它们是当时ATI最高端的移动3D显示芯片,均采用了四条像素通道、四个顶点引擎,可以支持微软的DirectX 9.0和最新的OpenGL,提供更高级的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功能,可以提供电影效果的图象和优秀的3D性能,从评测结果来看,9600的3Dmark01得分有8000-9000分的水准。9600最高能支持到128M显存,至少在数量上应该能应付如今的主流游戏,不过,使用此款芯片的本本却往往最多只配到64M。再者,显示芯片、显存频率都上不去,另外,9600似乎也有让ATI变成发热大户的倾向,加上架构上本身的局限,这样9600注定很快被抛入历史。Mobility Radeon 9700/9700SEATI最成功的产品Mobility Radeon 9700是目前笔记本中采用得最多的笔记本独立显卡,在桌面图形芯片上,9700帮助ATI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首次领先了nVidia。不过,Mobility Radeon 9700却并不是桌面9700的移动版。Mobility Radeon 9700其实是采取4条渲染管线设计的Radeon 9600XT的RV360,采用9700的命名,其实就是借助辉煌的桌面9700的鼎鼎大名。2004年初,ATI推出了Mobility Radeon 9700显示芯片,工程代号为M11。在工艺上,Mobility Radeon 9700使用了0.13m Low-k(低介电常数绝缘体)工艺生产,这使得M11在与M10相比,在同频率工作时发热量更少,或是说在相同发热量情况下能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上。有了Low-k技术,使得Mobility Radeon 9700的核心频率进一步提高,到达450MHz,而显存频率则达到520MHz。相对于Mobility Radeon 9600Pro,它的性能有了相当的进步,3DMark01分数可以突破一万大关。可以让你在1024x768的分辨率下流畅的运行Halo(光晕)和细胞分裂。至于Mobility Radeon 9700SE(又称为Mobility Radeon 9500),其实是Mobility Radeon 9700的降频版本,核心频率从450MHz降到250MHz,显存频率也从520MHz降到400MHz。这两款产品在节能技术方面,采用了第四代的“PowerPlay”技术。在相同频率下,9700比9600发热控制更出色。根据评测,在实际使用中,9600在350MHz运行时的最大耗电量大约在7-8W,而在同样的耗电量下,9700则可以运行在400MHz,而且在待机情况下的耗电量也大幅降低到1W。配置了64MB显存的ATi Mobility Radeon 9700显示芯片,在应付FIFIA 2005、CS、魔兽争霸等游戏游刃有余,即便是运行极品飞车之地下狂飙也不在话下。同年8月份,ATI发布了Mobility Radeon 9800,它与9700工艺相同,但配备了8条渲染管线和4个顶点着色器,256bit显存带宽的256MB显存,频率为350MHz/600MHz。其工程代号为M18,是基于桌面的Radeon 9800显示芯片,具有其全部特性,包括Displacement mapping等技术。此外,9800采用了0.13m Low-k工艺生产,以及第五代的“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在功耗的控制上比较出色,能为终端用户提供顶级的图形效能。虽然名为Mobility Radeon9800,但确是采用X800的核心架构,因为Mobility Radeon X系列移动图形芯片将留给PCI Express接口,所以ATI将Mobility Radeon9800给了这颗核心。和X800系列显卡一样,Mobility Radeon9800也采用Long Shader 2.0指令和3Dc纹理压缩技术。对于笔记本来说,X800核心的9800似乎在大材小用,因为,即使以Dothan的能力,也无法完全发挥出9800的实力?Turion64能更出色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快的速度吗?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倾向于选择X800的。就笔者所知,真正用到这款显卡的笔记本好像没有的卖。9700系列是ATI在AGP时代的巨大成功与最后辉煌。但9800则是命运多舛了,就目前来看,这只是一款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的显卡。至今,我们再也没有看到ATI在AGP上的其他动作。AGP时代真的就这么结束了?Mobility Radeon X300 探索PCI-E时代随着Intel迅驰二代的出现,自然而然地PCI Express总线被引入了移动平台,ATI的反应可称灵敏,再次率先将自己的移动芯片搭配在Sonoma平台上。这就是ATI推出的入门级PCI-E移动显卡Mobility Radeon X300了。其工程代号为M22,是基于Mobility Radeon9200(M9+)建立的,采用了RV370核心构架和0.13m制造工艺。在技术上全面支持DirectX 9.0b和OpenGL 2.0,具备4条3D渲染管线、2个顶点着色引擎,支持LCD增强引擎技术,支持 HyperMemory技术,能使显示芯片通过PCI Express高速架构借用系统内存作为显存使用,同时支持的SMOOTHVISION 2.1,可以消除物体的锯齿状边缘,改善图像质量。在节能上,X300已经采用到ATi的第五代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可以看出,X300的基本构架(M9+)并不先进,也没有采用0.13m Low-k工艺,但得益于技术的发展,Mobility Radeon X300的核心频率依然达到了350MHz,已经与Mobility Radeon 9600 Pro持平,而显存的频率则达到了600MHz,更是几乎达到了Mobility Radeon 9800的水平。因此虽然Mobility Radeon X300是入门级移动显示芯片,但性能依然强劲,有些技术在后来的X600上都没有应用,一出手其表现已接近9600了。PCI-E的魅力或许就在这里?在一次对IBM T42 2378FVU(64MB Mobility Radeon 9600)和T43 266846U(64MB Mobility Radeon X300)的测试中,3DMarks05测试结果:T43 710,T42 68;而3DMark01测试结果则是:T42 9751,T43 7021。从测试结果不难发现,在新一代采用DX9引擎设计的3D应用中,Mobility Radeon X300的实际性能要略高于Mobility Radeon 9600一筹,但是在相对古旧的3D引擎(DX8标准)环境中,Mobility Radeon X300却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反倒是给Mobility Radeon 9600踩到脚下。X300是ATI在PCI-E上的开端之作,虽然从上面的测试中可以看出X300的不足,但PCI-E的确潜力惊人,是发展方向没错的。这也就是为何ATI在9800后没有继续AGP系产品的原因。X300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其独具的FullStream让人在没有块状影像的困扰下离线观赏流媒体文件,VideoShader则能以最高级的视频质量和最优化的功耗来播放 DVD 光盘片,另外“自动显示器配置”(ADC)、Vari-Bright都有功效。对于那些寻求稳定的二维和先进的三维图形性能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X300 图形加速器可谓再理想不过的解决方案。求稳吗?想想,大佬IBM都在其最重要的T系列上选用了,能错的了吗?Mobility Radeon X600/X700打造PCI-E中坚既然X300不能强过9600,但PCI-E又是发展方向,在X300上尝到了甜头的ATI就于04年9月发布了工程代号为M24的Mobility Radeon X600,意图取代Mobility Radeon 9600/9700,定位于中端。X600是完全基于PCI Express技术,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图形芯片,其硬件支持Direct X 9.0。考虑到笔记本的特殊性,Mobility Radeon X600与其他ATI笔记本专用图形芯片一样,使用了PowerPlay 5.0省电技术,同时在Mobility Radeon X600中,ATI还引入了最新的开发的Vari-Bright技术,功能是可以让显卡直接控制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的亮度,更进一步省电。不过,要注意的是,X600并不支持在X300应用的HyperMemory技术,于是就有了支持该技术Mobility Radeon X600SE,在3Dmrak03下得分也能达到3000。当然,X600并不是唯一,05年初,ATI又发布了基于Radeon X800构架的Mobility Radeon X700,工程代号为M26,核心构架为RV410,全面支持DX 9.0b。首次采用了台积电0.11m制造工艺,能够大大地降低了芯片在全速运行时的功耗,同时还使得X700显示芯片的晶体管数目达到了1.2亿之多,超越了9800的水平,具备8条3D渲染管线、6个顶点着色引擎,象素填充率也达到了惊人的2.8GPixel/s,高出之前介绍Mobility Radeon X600 的75%之多。值得一提的是,X700采用了动态更改PCI Express Lanes连接数量的Dynamic Lane Count Switching(DLCS)技术,以求更加省电。DLCS技术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供电从电源适配器转向电池供电时,将PCI Express 16接口变更到PCI Express 4、2乃至1,以节省电池电量。ATi表示,DLCS技术最多可以节省30%的电量。另外,Mobility Radeon X700还支持ATi移动图形芯片升级技术AXIOM。由于没有采用Low-K技术,Mobility Radeon X700的核心频率仅为350MHz,不过显存则使用了价格不菲的GDDR3,支持64MB到128MB,频率达到了700MHz。使用了Smoothvision、Smartshader等技术,实际性能上几乎是Mobility Radeon X600的两倍,同样支持ATi的PowerPlay 5.0省电技术。总体上与9800在伯仲之间,一时间,X700有舍我其谁的态势。尽管PCI-E是由Intel引入,但我们这里要介绍的却是采用了AMD芯片的产品。也就是说,PCI-E是个好东东,岂能让Intel独美了呢?那就是岛内强者宏碁的Ferrari 4002WLMi配置了AMD Turion 64 ML-30(1.6G)/512M/DDR333/5400转/80G硬盘/内置DVD-SuperMulit/15.4寸显示屏/WXGA/独立的128M ATI Mobility Radeon X700显卡/56K V.92/内置10-100-1000M网卡/802.11b/g无线网卡,IrDA红外模组,Bluetooch蓝牙模组/约2.86Kg/Windows XP HOME/1年国际联保。X600不错,是ATI从X300的转型。但采用X600的笔记本并不多,因为其性能与9700相差不大,厂家通常推9700的;同时,X700基本上成为笔记本显卡性能的代名词,很多厂商要么不推独显笔记本,要推就推X700的。而X700则表明ATI真正理解了PCI-E的内涵?走向了成熟。这或许也就是为何ATI在推出X800后还要推出性能更低的X700的原因。为何要重点提出DLCS?用户是要更高的性能还是更低的温度?_另外,宏基的法拉利系列本本很有特色,在欧洲卖得特别火,这Ferrari 4000更是AMD与ATI双“A”携手的经典之作。哦?怎么与双“B”那么像呢?看着那个法拉利的车标啊,Smart真是口水in呵呵。面对超过16K的售价,可惜还是没米啊!Mobility Radeon X800强大到没有成品机可以说,X800是被逼出来的。由于Nvidia在04年底发布了一款移动芯片Geforce GO 6800,并且在性能上完全超越了ATI当时性能最强的Mobility Radeon 9800。不得已,ATI就推出了Mobility Radeon X800来应对,甚至跳过了原来的R400直接到了R420,由于没有对X800的R420核心进行任何的缩水,因此X800在性能上首次超越了桌面显示芯片。其X800工程代号为M28,由于发布时间早于Mobility Radeon X700,因此没有采用最新的0.11m制造工艺,但却采用了Low-K技术,降低发热量,晶体管数目达到ATI移动显示芯片颠峰的1.6亿!核心频率高达400MHz,兼之采用频率高达800MHz的GDDR-3的256bit显存,在实际性能上高出Mobility Radeon X700近一倍,同样的支持ATi的第五代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最后是X800PRO/X800XT了,除了增加4条3D渲染管线使总数达到16条以外,还提高了显示核心以及显存的频率,其中旗舰X800XT显示核心的频率和显存的频率双双达到480MHz/1100MHz的新高。X800太强大了,强大到市面上几乎没有装配它的成品机。当初在在CES 2005上,AIT展出了两台X800笔记本,即使在17英寸的大屏幕上也可以流畅的运行FarCry。工程样机D700W甚至没能使用Sonoma平台,而是桌面准系统,难怪实现了超过5Kg的重量了。它采用Intel Pentium4 Prescott 3.2GHz,桌面版Intel 915P芯片组,DDR 1G(512M+512M构建双通道平台)内存,15.4UWXAG(1680x1050)的宽大高分屏幕,256M PCI-E架构ATI MOBILITY RADEON X800显示卡,80GB5400转SATA硬盘,双模式DVD刻录机,6600mAh电池。整体配置比台式机有过之而无不及:1024分辩率下3DMark2001检测达到18919!3DMark2005也达到惊人的4298,Half live II高达55.27fps。MCJ公司11月24日发布GW760使用了奔腾M 2GHz处理器,2GB内存,分辨率高达1,6801,050的17英寸宽屏显示器,显卡则使用了PCI Express x16接口的MOBILITY RADEON X800XT,显存达到256MB,100GB硬盘,Intel 915PM Express芯片组,性能可谓凶猛无比。国外售价折合人民币即超过¥16K。什么叫强大到无以复加?从X800身上可以略知一二,现在你能买到采用这款显卡的本本吗?这里来解释一下X800中X的含义。“X”有两重含义:第一,“X”取自在英文中“extreme”,来用代表无与伦比的性能;第二,“X”的发音有点象罗马数字中的“10”,它是接替此前ATI绘图显示芯片等比数列系:RADEON 9xxx,毕竟如果新一代显卡以“Radeon10800”命名的话有点别扭。从技术上,R420核心看来只是R3XX的一些改良与最佳化。相比之下,NVIDIA的NV40支持新的DirectX9.0C及Shader 3.0技术,R420只是在原R3XX基础上改良Vertex shader、Pixel shader和FSAA功能。R420唯一支持新的功能就是新型Normal Map压缩技术-3Dc技术,而最大创新就是4X4像素渲染管线组合。所以笔者在这里表示一种忧虑,或许X800有可能夭折?因为新的、更好的R520、RV530已经出现了。下面我们就将谈到。或许是杞人忧天,谁知道?Mobility Radeon X1600:ATI的新一代天使?ATI推出的移动显卡Radeon X1600,跟桌面版相比,由于采用采用了90纳米的生产工艺,因此在功耗控制上也使人相当满意。它将会拥有12条渲染管线以及5个顶点着色单元,并基于RV530显示核心,支持128bit的显存,正式提供对Shader Model 3.0的支持。将会包括Radeon X1600 XT Crossfire 版本,Radeon X1600 XT版本以及Radeon X1600 Pro版本。在ATI发布的R520、RV530和RV515中,运用中档核心的RV530恐怕是用户最关心的产品:便宜、新功能和达到与标准X800一样的12条管线:X1600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并启用了ATI第一代90nm工艺生产,整合了1.57亿个晶体管,具备12条像素流水线和5个vertex Shader单元,4个纹理单元、4个Render Back Ends和8个Z Compare单元和单周期最高执行128个线程的能力。这比原先ATI针对中档市场的RV410的的8条像素管道要多了4条。传承了R520的众多优秀设计,因此相比原先的核心实在是要先进了许多,启用了全新的Shader架构,提供对SM 3.0的支持、采用新的内存控制器结构、更高的图像品质(支持HDR,具备128FP运算能力,提供新的抗锯齿功能)、支持AVIVO平台。还有个Render Back End(RBE)值得一提,它类似于NVIDIA显示卡中的ROP(Raster Operation Processor光栅操作处理器)功能,而且在执行FP16操作的时候还可以实现多重采样抗锯齿,也就是说在执行诸如HDR这样的操作的时候,RV530还可以实现AA采样或者抗锯齿。这是优于目前任何NVIDIA显示卡的。虽然,在RBE数量上来说,RV530仅有4个,这比R520的16个实在是少了太多!况且上一代RV410都拥有完整的8个RBE单元和8个纹理单元。Mobility Radeon X1800 视觉速率的世界 ATI 的 Mobility Radeon X1800 XT 是专门为游戏爱好者和高性能笔记本计算机设计的采用世界最顶尖的便携式图形技术的处理单元,它融合了尖端的 3D 图形性能、高质量视频重放功能以及卓越的图像质量。16条渲染管线以及8个顶点着色单元,支持256bit的显存,难怪ATI会称之为提供令人兴奋的。如果说X1300是X300的替换产品,那么X1800无疑就是X700的继承者。Mobility Radeon XPress200集成X300的ATI整合方案自从ATi发布Radeon Xpress 200系列芯片组以后,便成为业界速度最快的绘图整合解决方案。Radeon Xpress 200 系列集成了Radeon X300显示核心,全面支持DirectX 9.0 技术,不仅可满足日常多媒体应用和3D游戏,还具备了极大提升图形性能的HYPERMEMORY 技术。Radeon Xpress 200系列包括RS400和RS480两组主板芯片,两者基本规格一样,只是前者支持Intel平台,后者支持AMD 平台。使用XPress200的基本上可以把它看作X300显卡本本。当然,他并不能真正达到X300的水平,否则X300还能卖得掉?在3Dmark01的测试中,集成的X300显卡得分勉强接近ATI9200显卡;不过在3Dmark03测试下,集成的X300显卡发挥出强劲的性能,得分几乎是ATI9200显卡的两倍(也几乎是915GM集成显卡的2倍)。这里要提到的就是著名的HP ze2202ap了,你说这惠普也真是可爱,最近特喜欢操作低端本本。ze2202ap就是其中之一,采用了AMD mobile sempron 2800+、ATI xpress200芯片组 集成X300se显卡、256MB DDR内存、40G硬盘、combo光驱,内置802.11 b/g无线网卡、并且采用15寸TFT-XGA显示屏。这款热销的惠普ze2202ap在北京国美电器的售价为5700元,便宜吧。不过,要是你知道在国外,惠普却和沃尔玛联手推出了售价仅378美元(约合3288元人民币)的HP ze2203wm,你会怎么想?。这两款笔记本的配置和模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ze2203wm比ze2202ap少了一个USB接口和一个N合一读卡器而已。老外可是为抢这款笔记本打了架的。呵呵。整合芯片对于许多人使用的笔记本来说已经足够,笔记本厂商显然不能忽视这一点,这也就是英明的Intel能够取代ATI成为新霸主的原因。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XPress200的成功就是一例。不过,笔者担心的是,Intel整合图形功能不过是一小部分,而ATI、nVidia等要做的可就多多了,一条磁盘性能上的BUG或许就能毁掉他们在整合上的所有成绩。笔记本内存介绍内存条的参数很多都是缩写,比如DDR、PC2100、CL,衡量内存条性能要看它们,明白它们的含义我们就容易识别和比较内存条了。先拿一条Hynix现代的256M的DDR333笔记本内存条的图片举例说明,是从电脑城里买来的,有点代表性,如下图一:图中标签上最上面是生产厂家Hynix的标志,也就是从现代公司分离单独成立的Hynix半导体公司。最下面是表示内存条容量为256M,是DDR333的,CL值为2.5。中间PC2700表示内存带宽是2700MB/s,HY开头一行需要对照Hynix的DDR内存条的参数说明来讲解,后面会提到的。再来看图二的另一条MT的条子,很容易看出这条内存是MT也就是Micron公司的512M的DDR333内存条,CL值为2.5。那么就从基本的几个参数开始了。 DDR的含义。DDR 是Double Data Rate (双倍数据传输速率)的缩写。目前有DDR266、DDR333和DDR400等规格。DDR的原理上和普通的SDRAM不同之处在于,由原来一个脉冲读取一次资料改为在一个脉冲之内可以读取两次资料,也就是原来一个读写脉冲到来只触发一次读写,改为脉冲的上升缘 和下降缘通道都触发一次读写,从而实现双倍的数据传输速率。因为是双倍的数据传输速率,所以工作在133M的频率的DDR内存相当于266M的SDRAM。 带宽。带宽是另一个表示内存性能的重要参数。带宽也就是数据传输速率,如图中内存条的PC2700是指内存带宽为2700MB/s。带宽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带宽(Bandwidth)存储器运行频率(Frequency)X存储器数据线宽度(Digit)/8。PC2700就是333M X 64 /8 =2664 MB/s,约等于2700MB/s。这个333就是内存运行的频率,64是存储器的数据线宽度。同样的,DDR266的内存带宽为2100 MB/s,DDR400的内存带宽为3200 MB/s。 SPD的含义。SPD是Serial Presence Detect(串行存在检测)的缩写。是内存条上的一颗采用SOIC封装形式8针的EEPROM,容量为256字节。SPD芯片内记录了该内存的许多重要信息,诸如内存芯片及模组的生产厂商、工作频率、工作电压、速度、容量、电压与行、列地址带宽等参数。SPD信息一般都是在出厂前,由内存模组制造商根据内存芯片的实际参数写入到ROM芯片中。计算机通过识别SPD的信息,配置内存运行的参数,我们可以通过硬件检测软件比如CPU-Z等检测SPD信息,来了解一个内存条的参数。图中右上角的8脚的小芯片就是SPD芯片。由于标签JS很容易就可以造假,SPD的信息相对就难更改,用检测软件来对内存验明正身。 CL值。CL是CAS Latency的缩写,是内存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内存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当电脑需要向内存读取数据时,在实际读取之前一般都有一个“缓冲期”,而“缓冲期”的时间长度,就是这个CL了。内存的CL值越低越好,因此,缩短CAS的周期有助于加快内存在同一频率下的工作速度。这个CL值和内存运行的频率也有关系,同样的内存,比如图中的DDR333的内存这个CL值为2.5,如果运行在266的频率下,CL值可以设为2。 封装类型。常用的内存封装类型有TSOP(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薄型小尺寸封装和mBGA (micro Ball Grid Array)小型球栅阵列封装和CSP (Chip Scale Package)芯片级封装。TSOP工艺成熟,成本低,mBGA封装方式发热小,适合笔记本电脑,CSP封装能生产更高速的内存,缺点是容易损坏,需要保护盖。图中的内存是TSOP的封装形式。 接口类型。我们常说内存条是多少Pin的,这个Pin就是内存条的引脚,也就是常说的金手指,DDR笔记本内存是144Pin的,中间有一个防呆的缺口,如图中右下脚的那个缺口,这样在安装内存条时候不会将内存插反。看颗粒编号识内存samsung内存具体含义解释:例:samsungk4h280838b-tcb0主要含义:第1位芯片功能k,代表是内存芯片。第2位芯片类型4,代表dram。第3位芯片的更进一步的类型说明,s代表sdram、h代表ddr、g代表sgram。第4、5位容量和刷新速率,容量相同的内存采用不同的刷新速率,也会使用不同的编号。64、62、63、65、66、67、6a代表64mbit的容量;28、27、2a代表128mbit的容量;56、55、57、5a代表256mbit的容量;51代表512mbit的容量。第6、7位数据线引脚个数,08代表8位数据;16代表16位数据;32代表32位数据;64代表64位数据。第11位连线“-”。第14、15位芯片的速率,如60为6ns;70为7ns;7b为7.5ns(cl=3);7c为7.5ns(cl=2);80为8ns;10为10ns(66mhz)。知道了内存颗粒编码主要数位的含义,拿到一个内存条后就非常容易计算出它的容量。例如一条三星ddr内存,使用18片samsungk4h280838b-tcb0颗粒封装。颗粒编号第4、5位“28”代表该颗粒是128mbits,第6、7位“08”代表该颗粒是8位数据带宽,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该内存条的容量是128mbits(兆数位)16片/8bits=256mb(兆字节)。注:“bit”为“数位”,“b”即字节“byte”,一个字节为8位则计算时除以8。关于内存容量的计算,文中所举的例子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非ecc内存,每8片8位数据宽度的颗粒就可以组成一条内存;另一种ecc内存,在每64位数据之后,还增加了8位的ecc校验码。通过校验码,可以检测出内存数据中的两位错误,纠正一位错误。所以在实际计算容量的过程中,不计算校验位,具有ecc功能的18片颗粒的内存条实际容量按16乘。在购买时也可以据此判定18片或者9片内存颗粒贴片的内存条是ecc内存。hynix(hyundai)现代现代内存的含义:hy5dv641622at-36hyxxxxxxxxxxxxxxxx1234567891011121、hy代表是现代的产品2、内存芯片类型:(57=sdram,5d=ddrsdram);3、工作电压:空白=5v,v=3.3v,u=2.5v4、芯片容量和刷新速率:16=16mbits、4kref;64=64mbits、8kref;65=64mbits、4kref;128=128mbits、8kref;129=128mbits、4kref;256=256mbits、16kref;257=256mbits、8kref5、代表芯片输出的数据位宽:40、80、16、32分别代表4位、8位、16位和32位6、bank数量:1、2、3分别代表2个、4个和8个bank,是2的幂次关系7、i/o界面:1:sstl_3、2:sstl_28、芯片内核版本:可以为空白或a、b、c、d等字母,越往后代表内核越新9、代表功耗:l=低功耗芯片,空白=普通芯片10、内存芯片封装形式:jc=400milsoj,tc=400miltsop-,td=13mmtsop-,tg=16mmtsop-11、工作速度:55:183mhz、5:200mhz、45:22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