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英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0061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硕士英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翻译硕士英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翻译硕士英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英国国家概况英国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以法国北部诺曼底公爵威廉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诺曼征服加速英国封建化的进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萨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通过这种土地分封建立起封建土地的等级所有制。威廉一世还极力摆脱教皇对英国教会的干涉,把英国教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在统治机构、法律上仍沿用英王旧制。诺曼征服后,在英国出现了封建庄园,封建领主是庄园最高统治者,大部分农民丧失人身自由,沦为农奴。引进法国文化,语言,建筑。大宪章(Great Charter),1215年6月15日(一说1213)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文件。其宗旨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又称自由大宪章或1215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原因: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黑死病1348 人口400锐减到200万蔷薇战争(又称玫瑰战争;英语: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5年)是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而发生断续的内战。两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次子的后裔、兰开斯特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的后裔。 “玫瑰战争”一名并未使用于当时,而是在16世纪,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以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后才成为普遍用语。此名称源于两个家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蔷薇和约克的白蔷薇。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联姻结束了战争,也结束了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新的威尔士人都铎王朝的统治。 也标记着在英格兰中世纪时期的结束并走向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英格兰以玫瑰为国花,并把皇室徽章改为红白玫瑰。英国内战(英语:English Civil War),查尔斯“君权神授”,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查尔斯被处死;英国辉格党称之为清教徒革命(英语:Puritan Revolution)。此事件对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将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内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权之间的大搏斗。通过战争,封建腐朽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专制王权被推翻,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确立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光荣革命, Glorious Revolution,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迎接其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到英国来,尊为英国女王及国王,即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君主制。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 )在新工党执政前主宰英国政坛近20余年的是撒切尔主义。“所谓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撒切尔主义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不平等现象的漠视,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支持。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女男爵8日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美国1620年五月花号,他们中间除了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之外,还有着种种原因必须马上离开不列颠的人们,包括破产者、流浪者等因各种原因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中找不到自己定位或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人。船出发了,一共102人,经过65天与风暴、饥饿、疾病、绝望的搏斗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新大陆的海岸线。最后,他们决定共同签署一份公约,名为五月花号公约,内容是:为了国王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我们这些在此签名的人扬帆出海,并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开拓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美国独立战争(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称美国革命战争,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在战争中,英国能够利用他们在海军上的优势以占领殖民地的临海城市,但如何控制乡村地区却使他们困惑。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783年巴黎和约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场战争同时也为了日后加拿大的建立做准备。波士顿倾茶事件(The Boston Tea Party)是发生在1773年12月16日的政治示威,因北美人民不满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当地居民塞缪尔亚当斯率领60名自由之子化妆成印第安人潜入商船,把船上价值约1.5万英镑的342箱(约为18,000磅)茶叶全部倒入大海,来对抗英国国会,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人。许多人认为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美国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为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于费城批准,这一天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当中。此独立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争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第四部分,也就是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1777年9月26日萨拉托加大捷,英军依靠海上优势,从海上发起进攻,占领了大陆会议所在地、美国当时最大的城市费城,华盛顿率军迎战,连遭挫折,被迫率领大陆军退往费城西北20英里的福吉谷过冬整训。在这一有利形势下,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乔治杰曼决心加快实施打通尚普兰湖和哈得逊河谷,切断新英格兰的战略计划。是美国革命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这一胜利标志着英国战略计划的彻底破产。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美国联邦党政治家,美国首任总统,被美国称为“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7年主持了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现在实施的美国宪法。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华盛顿由于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通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国宪法(U.S. Constitution)。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5月,美国各州(当时为13个)代表在费城(Philadelphia)召开制宪会议,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直到1789年,独立战争胜利后的6年,法定建国日的13年后,美国宪法的前一部分才被通过、美国政府才开始进行工作。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为原则的资产阶级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最高法院有权利宣布总统法令违宪。只有富兰克林和路德马丁两名民主派参加会议。最后通过了联邦宪法。这部宪法基本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后在群众压力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斗争下,于1789年7月又通过(宪法前十条)10条宪法修正案,1791年12月15日正式生效,即著名的人权法案(Bill of Rights)美国内战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最终以联邦(即北方)胜利告终。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葛底斯堡战役(Battle of Gettysburg)为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所发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属于葛底斯堡会战(Gettysburg Campaign)的最后阶段,经常被引以为美国内战的转折点。亚伯拉罕林肯(英语:Abraham Lincoln,1809.2.121865.4.15),美国政治家、思想家,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第16任美国总统,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但南北战争之后北方有几个支持联邦政府的州却仍被林肯允许可继续保有奴隶制度。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曾位列最伟大总统排名第一位。1862解放奴隶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是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联邦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镀金时代1873年,马克吐温出版了小说镀金时代。从此,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从南北战争结束到20世纪初的那一段美国历史。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加上不断涌入的移民和西部新发现的矿藏,这一切使得美国的工业化极速发展,国家财富迅速增长。到20世纪初,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了。历史学家认为,在这一历史时期,商业上的投机风气猖獗,政治上腐败严重,不少人以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并以炫耀财富为荣,有些人口中的这个“黄金时代”不过是“镀金时代”罢了(GOLD RUSH,英语里意为对金子的向往)对美国18-19世纪的经济开发,农业扩张交通革命,工商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淘金热是由于西进运动的发展引发的人口迁移为开端的。在人口第三次大规模的浪潮来临之际,一八四八年美国移民萨特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附近发现了金矿,并有冒险商人、操纵者、土地投机家布兰那使金矿发现的消息扩大到全世界。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世纪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所谓“迷惘”,即厌恶战争,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内心感到失落、惆怅、空虚。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在涂料、涂装行业蒙太奇也是独树一帜的艺术手法和自由式涂装的含义。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写作时采用这种方法写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也被称为三R新政。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措施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三届(第四届任期未满)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齐名。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还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欧洲国家。它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一战中后期,美国、日本、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还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欧洲国家。它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一战中后期,美国、日本、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二战轴心国(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同盟国the Allies又称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台湾称为衣索比亚)等数十个国家。同盟国集团最终打败了轴心国集团,取得了胜利。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三次会晤德黑兰会议(Tehran Conferenc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Crimea Conference)。会议时间为1945年2月411日。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决定建立联合国组织。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1945年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 )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约19490404为主的资本主义集团,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Truman doctrine)”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二战后的大国主义典型。)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走向“一超多强”的多极化)。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3年,马丁路德金觐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后,被人刺杀,年仅39岁。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19461961美历史生育高峰期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事件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文化The Associated Press (AP)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简称美联社,英语直接称为“联合通讯社”。汉语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加上其所属国家之名称,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英文简称AP。曼哈顿计划(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计划)A (Manhattan Project)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在工程执行过程中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大大缩短了工程所耗时间。这一工程的成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系统工程的发展。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又称阿波罗工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当时选择以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命名此计划。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4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冷战(Cold War)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集团,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走向“一超多强”的多极化)。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BWASP,即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的简称,意为新教徒的盎格鲁撒克逊裔美国人,现在可以泛指信奉新教的欧裔美国人。三K党(Ku Klux Klan,缩写为K.K.K.),是美国历史上和现在的一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运动和基督教恐怖主义的民间仇恨团体,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三K党是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三K党于1866年由南北战争中被击败的南方联邦军队的退伍老兵组成。在其发展初期,三K党的目标是在美国南部恢复民主党的势力,并反对由联邦军队在南方强制实行的改善旧有黑人奴隶待遇的政策。这个组织经常通过暴力来达成目的。1871年,尤里西斯格兰特总统签发了三K党和执行法案,强行取缔了这个政治组织,可此后仍有不少此类暴行发生。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