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9344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者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文学常识填空。(1)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2)孟子是记录 孟轲及其弟子 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3)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 仁政 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 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二、通假字 1、故患有有所不辟也 辟 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激 与 同“欤”,语气词,吗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原来,从前三、古今异义词 1、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义:豆子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这,这样 今义:对;正确3、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古代的量器 今义:指用于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古义:益处 今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4、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停止,放弃 今义:已经5、行道之人弗受 古义:过路的饥民 今义:在路上走的人6、则凡可以得生者 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表许可;能够7、故患有所不辟也 古义:祸患,灾难 今义:忧虑四、词类活用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2、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激五、一词多义1、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样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看来2、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了 接受 由是则可以辟患者而有不为也 做3、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 得道多助 施行4、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益处 弗敢加也 虚报 而山不加增 增加5、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欤”,语气词,吗 呼尔而与之 给予6、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7、则 得之则生 就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六、重点实词 1、鱼我所欲也(想要,喜欢 ) 2、二者不可得兼(同时获得 ) 3、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4、死亦我所恶(厌恶)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 ) 6、非独贤者(不单,不仅 )7、贤者能勿丧耳(不丧失) 8、一箪食(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9、呼尔而与之(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10、乞人不屑也(不愿意接受) 11、万钟与我何加焉(丰厚的俸禄 )(有什么益处)12、妻妾之奉(侍奉)13、失其本心(本来的思想)七、划分朗读节奏(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八、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一个人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反问句)(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脚踢着给人家,乞丐也不愿意接受。(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做苟且偷生的事。(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如果你轻蔑的,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8)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就接受了。九、走进文本 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正义)。2、本文反复论证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1)舍生而取义者也(2)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的是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此”指什么?“是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义),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 “此”指“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5、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 义 ”比 “ 生 ”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6、本文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7、(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是为了:(2)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8、文中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请你指出“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1)正义(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2)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9、分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比喻论证 用“鱼”喻“生”,用“熊掌”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10、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1、孟子提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要珍爱生命,同时更应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鲁迅先生用100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12、孟子怎样论述“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的?你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理解吗?(1)孟子通过“鱼和熊掌“的关系引出论点,通过列举行道之人和乞人的正面例子与不辩礼义之人的反面例子,正反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2)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泄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13、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道理 论证和举例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陈毅梅岭三章一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