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练习题.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9318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末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期末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期末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末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默写(1)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 不霁何虹 ?(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6)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8)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 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子装 比得软脚病 近来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或者,还是 月落庭空影许长 这样的,如此的 内外不一 统一 作而言曰 神情激动 凡死刑狱上 呈报 田父绐曰:“左”。 欺骗 我欲因之梦吴越 依据 (11)亲朋无一字 书信 (12)望影倏不见 疾速,忽然 (13)骓不逝兮可奈何 奔驰 (14)洎牧以谗诛 等到,及 (15)愿为诸君快战 痛快地 (16)吾生若 你,你们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你的 (1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遭受 (19)将进酒 请 (20)呼儿将出换美酒 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皆利系者之多”中的“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B辇来于秦C予我千金,吾生若。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栗深林兮惊层巅 项王则夜起 马童面之 六王毕,四海一未云何龙 廊腰缦回 族秦者秦也 长吾女与汝女以至于剑拔十寻 牖其前以通明A/ B/C/ D/5下列句子中“然”的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B )A实不然也 B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C予不能然也 D其然乎?其不然乎?6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B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举天下之豪杰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可往求之 与可之教予如此 此天之亡我 以故汉追及之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A/ B/C/ D/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技盖至此乎8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 )A汉骑追者数千人 B使负栋之柱,多与南亩之农夫C请其矢,盛以锦囊 D农人告余以春及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敛不凭其棺 B暴霜露C善刀而藏之 D杰然特起1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 A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事不目见耳闻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 (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 B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1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问题。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一个“梅 ”字,但通篇透露着梅花 报春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答: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注:“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对称旨 对称:回答符合 B籍为羡余 籍:没收(应为“登记”)C坐丁谓党 坐:犯罪 D再迁兵部侍郎致仕 致仕:退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兵且深入,粮有继乎 B 太宗因问以边策存者且偷生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C 彼以急难投我 D 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A将/暂且;B趁机,顺便/根据;C因为/连词,表目的,来;D的,所字结构)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胡则果敢有才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凭借其回答而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进了中书省。B.胡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认为不能像马援那样重罚犯错者,因此他对于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C.胡则担任广西路转运使时,对落难求助的外国商人,不顾手下官吏的反对,借给了他们三百万钱,表现出了急人之困的品格。D.胡则为官有才干,屡受重用,但“喜交结,尚风义”的性格也曾使他犯了不少错误,致使他一生仕途坎坷。(马援并没有重罚犯错者,他是可怜重罪囚犯而放了他们的,“并没有加以追查”也有误,应该为“追查却不定罪”。)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微子几败我事。 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 如今因为胡则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三、经典阅读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飱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 “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注:陈相:许行的农家学说的奉行者。饔飱:饔,早餐;飱:晚餐。厉:虐害、欺压。附译文: 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种地又兼着干。” 孟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发视频 综合 博文 博主 图片 音乐 视频 播主 群组1下列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许行的农家学说主张无须社会分工,统治者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观点的确也有一定意义。B农家学说认为,社会分工使社会充满了尖锐斗争,充满了暴力和邪恶。这段文字是孟子驳斥农家学说的,可以把它看作是孟子对于社会分工问题的论述。C“或劳心,或劳力”是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的概括,而又被孟子引申到“被管理的人养活别人,管理别人的人被别人养活,这是全天下都通行的道理”这一结论。2简要谈谈你对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解。 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是讲社会分工问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在孟子的时代早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加以概括,而在“或劳心,或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理论依据。文言文参考译文: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办事果断坚决有才干。凭进士踏入仕途,先是补任为许田县的县尉。当时朝廷正对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胡则一部运送粮草,给他一个月筹办。胡则说道:“给一百天准备,尚且恐怕不够,怎么就给一个月呢?”索湘害怕没有什么可用来供给,就派胡则入朝上奏。宋太宗顺便拿安边之策询问他,他的回答很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太宗看着左右的侍从说:“州县中怎么会缺乏人才呢?”于是命侍从把胡则的名字记录在中书省。后来李继隆讨伐叛贼,很长时间未能取胜,索湘就对胡则说:“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一日,李继隆发文到转运司说:“军队将要向前深入,粮草还有后续的吗?”胡则告诉索湘曰:“他的军队长时间在外想要回来,只不过想拿粮草缺乏为借口罢了,我们姑且拿粮草有余回复他。”不久果然被胡则料中。后来胡则被授任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查获了当时官吏私自藏起来的数万斤铜,官吏们害怕得要死,胡则说:“伏波将军马援可怜重罪囚犯而放了他们,我难道能看重财物而轻视好几个人的性命吗?”最后登记为铜场的盈余,没有给他们定罪。后来胡则又改任为江、淮制置发运使,逐步至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当初,丁谓考取进士后,曾经客居许田县,胡则十分优待他,(后来)丁谓显贵为宰相,所以胡则一下子受到了提拔重用。到如今,丁谓被罢去参知政事(即宰相)一职,朝廷就将胡则调出京城担任京西转运使,后又升至礼部郎中。调任广西路转运使。有一艘外国商船遭遇台风飘泊到了海南,并且说缺粮,不能离去。胡就则下令借给他们三百万钱,手下官吏禀告说外国人生性狡诈,又说海上风波不可预料。胡则曰:“他们因为以急难投奔我们,怎可拒绝而不给他们呢?”后来这些外国人如期偿还了借贷。任职期间,胡则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 乾兴初年,由于牵连到丁谓党一案,胡则被降职担任信州知府,后调任福州又升任太常少卿、任池州知府。没有前往,又升任谏议大夫,调任河北都转运使。当初,胡则在河北任职时,殿中侍御史王沿曾经到胡则处借官船贩盐,又以他儿子为名义请求买酒场。到如今,张宗诲检举揭发了这些事情,朝廷查究属实,就把他调去任陈州知府。一个月后,授任为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大臣刘随上疏说道:“胡则邪贪滥名闻天下,最近命他任池州知府,不肯前去,如今因为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后调任到杭州,再升任至兵部侍郎直到退休而死。 胡则没有廉洁的名声,他喜欢交结朋友,崇尚侠义。在福州时,前任太守陈绛曾请蜀人龙昌期给众人讲授易经,两人从中谋利十万钱。陈绛犯罪暴露后,于是龙昌期就从成都被押送到福州。胡则亲自为他打开镣铐,并且以贵宾之礼招待他,又拿出自己的俸禄替他偿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