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9269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基础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统计学基础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统计学基础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1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一、填空题1现代统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和。2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3总体是由许多具有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的组成单位。4统计总体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和。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和两种。6统计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和。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2某地区有80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全部工业企业 B每一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3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 )。A50名学生 B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4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5某工人月工资为550元,工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6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 B指标 C变量值 D指标值7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这三个数字是(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连续型变量 B离散型变量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9某学院2009级新生的平均年龄是18.56岁,这是( )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品质标志10对某财会班新生的家庭状况进行调查,下列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是( ) A年龄 B专业 C入学成绩 D身高三、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 BCD)。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2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E就业人口数3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CE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C全国总人口数D投资效果系数E工程成本降低程度(%)4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BE)。A工资 B所有制 C旷课次数D耕地面积 E产品质量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BCD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四、判断题1总体的差异性是指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2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 )3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 )4数量指标是指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5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 ( )6品质标志不能转变为统计指标数值。 ( )7社会经济现象都是有限总体。 ( )8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是户。 ( )9所有总体单位与总体之间都存在相互转换关系。 ( )10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度量的现象。 ( )11统计指标是客观事实的具体反映,不具有抽象性。 ( )12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 )13统计指标及其数值可以当做总体。 ( )14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 ( )五、简答题1如何理解统计的含义?2如何理解统计的研究对象?试述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3什么是统计总体?其基本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总体单位?4举例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5什么是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六、应用技能训练1试将下列标志区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性别 民族 轮胎寿命 GDP增长率 教育水平 型号 功率 人口增长率2试将下列指标区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销售收入 人口数 增长速度投入产出比 销售额 人口密度 计划完成程度3我国进行农业经济普查时常用的指标有:总户数、总人数、土地总面积、耕地总面积、果园面积、粮食总产量、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牛奶总产量、烟叶总产量、汽车总数量、农用汽车总数量、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农业总产值、农业总收入等。(1)把上述指标按时间属性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2)把上述指标按内容属性分为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3)把上述指标分为总量指标、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答案:一、填空题1.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计学2. 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3.共同属性 总体4.同质性 差异性 大量性 客观性5.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6.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二、1B 2B 3A 4D 5B 6A 7D 8 D 9B 10 B 四、判断题正确的判断题:1、3、6、12、14其余错误项目2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一、填空1统计调查的要求是:准确性、和系统性。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和。3统计调查按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和。4是专门组织的不连续型全面调查。5普查的主要特点是:。6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依据的方式方法是:。7调查表的格式一般有两种,分别是:单一表和。二、单项选择1调查表有三部分构成,分别是:( )。A表头、表体、表脚 B标题、表格、表注C表头、表格、表脚 D表头、表体、表注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C典型调查和非典型调查 D时间调查和时期调查3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依据的方式方法是:( )。A典型调查 B连续调查 C抽样调查 D时间调查4普查的主要特点是:( )。A全面性 B科学性 C不连续性 D时限性5“您最喜欢的电视机品牌是( )”,这种提问方式属于( )。A封闭性提问 B填空式提问C不定式提问 D开放式提问三、多项选择1调查时间有三方面的含义,分别是( )。A调查资料所属时间B调查期限C调查工作规定时间D问卷回答时间2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包含四部分,分别是( )。A前言B主体C编码D结束语3开放式提问的优点是( )。A比较灵活 B没有限制答案C能得到比较深入的观点和看法 D答案不唯一4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问题清楚明了B通俗易懂C易于回答 D体现调查目的5调查问卷的前言部分具体内容包括( )。A问题填写说明B调查目的C调查意义D调查编号四、思考题1统计调查的意义是什么?2统计调查的要求是什么?3问卷设计的程序是什么?4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有哪些?5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哪几部分?6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五、应用能力训练1请根据你所在学校或单位设计一个大学生就业观念情况调查问卷。2请对你所在班级或学院学生的生活费用支出情况进行调查。一、填空1.及时性、全面性 2.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3.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普查 5. 不连续性 6. 抽样调查 7. 一览表二、单项选择1. A 2. B 3. C 4. C 5. D三、多项选择1. ABC 2. ABCD 3. ABC 4. ABCD 5. ABCD项目3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一、填空题1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2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有分组和分组。3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4已知一个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和。5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和两部分组成。6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的工作过程。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2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度3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 B215 C230 D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复合分组表 D汇总表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 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的构成情况 C各组标志值的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标志 B总体单位 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15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曲线图 D折线图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 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2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属性分组(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宾馆按星级分组3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D横行标题 E宾词4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5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 )。A经济成分分组 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D三次产业分类E机构部门分类6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五个组。这一分组( )。A是等距分组 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C末组组中值为800 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E某职工工资600元,应计在“600800”元组内7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A各组频率大于1 B各组频率大于0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四、判断题1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2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点决定的。(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4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5单项式频数分布的组数等于变量所包含的变量值的种数。( )6凡是分组表都是次数分布表。( )7次数密度表示单位组距上分布的次数。( )8异距数列是各组组距不都相等的组距数列。( )9统计表的主词是说明总体的各种指标。( )10品质分布数列是一种单项数列。( )11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的分布是一致的。( )12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13年代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代排列各种指标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14统计数据的整理就是对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 )15圆形图是以圆的面积或圆内各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或总体内部结构的统计图。( )五、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数据整理?简述统计数据整理的原则和步骤。2统计数据分组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正确选择分组标志?4简要说明单项数列、组距数列的适用范围。5编制组距数列时怎样确定组数和组距?六、应用技能训练1有一个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898876997460826093999482777997788784796598675972568l77736566836389869592848579707879898166847846根据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分以上为优。试把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分配数列。2某酒店2009年1月份职工工资分布见表3-9:表3-9 某酒店2009年1月份职工工资情况按工资分组(元)频 数(人)频 率(%)向上累计向下累计人数(人)比率(%)人数(人)比率(%)700以下7008008001 1001 1001 5001 5002 0002 000以上 3 23152 45 18 8合 计要求:根据表3-9资料,在空格内填上相应的数字或符号,并说明各指标的意义。 3某地区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008年的增加值资料如下:(单位:万元)企业编号工业增加值企业编号工业增加值ABCDE 46 68118 33 79FGHIJ 50 89 27127 99(续 表)企业编号工业增加值企业编号工业增加值KLMNO2478925740PQRST6072586674要求: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编制组距数列。4已知1998年某地区45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情况(%):959697881201021031139910310510713511411610710811513312910010110713112210611112510610312110797104130122117115118121114108123101108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并绘制产值完成情况统计图。答案:一、填空题1、单项式数列 变量所包含的变量值的种数2、品质。,数量。,3、组限 组中值4、1000 950 5、总标题 横行标题 纵栏标题 指标值6、原始资料 统计指标二、单选1、A 2.D 3.A 4.C 5.B 6.C 7.D 8.C 9.A 10.C11.A 12.B 13.B 14.C 15.D三、多选1.ABE 2.AD 3.ACD 4.ABCE 5.ABCDE6.BDE 7.BC四、判断题正确的判断题:2、3、5、7、8、11、15其余错误项目4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一、填空题1几何平均数是,它是计算和平均速度指标的最适用的一种方法。2当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的一方;当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靠近于标志值较的一方。3中位数是位于变量数列的那个标志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的那个标志值。4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它是的算术平均数的。5较常使用的离中趋势指标有、。6极差是总体单位的与之差,在组距分组资料中,其近似值是。7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8标准差系数是与之比。9已知某数列的平均数是200,标准差系数是30%,则该数列的方差是。二、单项选择题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f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最大C只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 D受各组次数f和各组标志值X的共同影响2平均数反映了(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中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C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标志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A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 B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 C不受权数的影响 D无法判断4根据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递增 B各组次数大致相等 C各组次数相等 D各组次数不相等5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6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7计算平均数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数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差异的 D少量的8某公司下属5个企业,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求计算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C工人数 D企业数9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代表值 B常见值C典型值 D实际值10由组距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标志值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各组标志值必须相等C各组标志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11离散趋势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12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A指标意义不同 B计算条件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 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13已知某班40名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该班学生性别成数方差为( )。A25% B30% C40% D50%14方差是数据中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 )。A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 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 D离差平均数的绝对值三、多项选择题1在各种平均数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 E众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受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3众数是( )。A位置平均数B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D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 E处于变量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4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标志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变量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5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 )。A标志值的代数和等于标志值总量的情况B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情况C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情况D具有等比关系的变量数列 E求平均比率时6中位数是( )。A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7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简单进行对比,是因为( )。A平均数不一致 B标准差不一致 C计量单位不一致 D总体单位数不一致E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不一致8不同数据组间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 )。A消除了不同数据组各标志值的计量单位的影响 B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C消除了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 D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差异水平无关E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平均数大小无关 四、判断题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权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 )2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可以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4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5分位数都属于数值平均数。( )6在资料已分组时,形成变量数列的条件下,计算算术平均数或调和平均数时,应采用简单式;反之,采用加权式。( )7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8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9未知计算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的分子资料时,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 )10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11变量数列的分布呈右偏分布时,算术平均数的值最小。 ( )12若数据组的均值是450,标准差为20,则所有观察值都在45020的范围内。( )13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中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 )14总体中各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标准差系数就越小。 ( )15同一数列,同时计算平均差、标准差,二者必然相等。( )16如果两个数列的极差相同,那么,它们的离中程度就相同。( )17离中趋势指标既反映了数据组中各标志值的共性,又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18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均相同,则其分布也是相同的。( )19在对称分布的条件下,高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与低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必然相等,全部的离差之和一定等于0。( )20数据组中各个数值大小相当接近时,它们的离差就相对小,数据组的标准差就相对小。( )五、简答题1反映总体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几种?集中趋势指标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简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3什么是离中趋势指标?它有哪些作用?4离中趋势指标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区别?5如何对任意两个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进行比较?六、应用技能训练1某产品第一季度的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月 份一 月二 月三 月合 计单位成本(元/个)360300280产量比重(%)203644100已知一月份的总成本为180万元。计算:(1)第一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2)第一季度的总产量和各月份的产量。22008年12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表:品 种价格(元/kg)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千克)土 豆黄 瓜西红柿1.21.82.21.22.81.5211合 计5.5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3某银行连续10年的贷款利率分别为:第13年为7%,第45年为9%,第68年为11%,第910年为10%。试分别计算在单利和复利情况下的平均年利率。4已知某地区30家企业今年的经营情况资料如下:计划完成百分比(%)企业个数(家)实际产值(万元)809090100100110110120261664566889671 082计算该地区30家企业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5某大学经管学院男生的体重资料如下表:按体重分组(kg)学生人数(人)50以下5055556060656570707575以上28726841931114783合 计1 317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学生体重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分析三者的关系。6对成年组和幼儿组共500人身高资料分组,分组资料列表如下:成年组幼儿组按身高分组(cm)人数(人)按身高分组(cm)人数(人)150155155160160165165170170以上30120904020707575808085859090以上2080403030合 计300合计200根据资料:(1)分别计算成年组和幼儿组身高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2)说明成年组和幼儿组平均身高的代表性哪个大?为什么?7某市五年计划规定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85万平方米,用来解决部分城镇住房困难的家庭,实际完成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平方米):时 间20042005200620072008四个季度一二三四建设面积181920226866根据资料计算该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的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答案:一、填空题1.n个标志值连成绩的n次方根;平均比例2.大 小3中间位置 最多4.标志值倒数 倒数5.全距 平均差 方差 标准差 离散系数6.最大标志值 最小标志值 最大组的上限-最小组的下限7.成数(p) p(1-p)8.标准差与算术平均数9.3600二、单选题1-5 DBBCA 6-10 CBBAC 11-14 ADAB三、多选题1.CE 2.ABC 3.ABCD 4.ADE 5.BCE 6.ADE 7.AC 8.AB四、判断题陈述正确的有:3、7、9、13、19、20其余陈述错误项目5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一、填空题1动态数列有两个构成要素,一个是,一个是,后者又叫发展水平。2发展速度是与的比值,由于基期的选择不同,它有和两种。3平均发展速度是的序时平均数,它有和两种计算方法,其中,侧重于考察计算期末年的水平。4分析现象变动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和三种。5绝对数动态数列按指标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和。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历年招生人数数列 B历年增加在校生人数数列C历年在校生人数数列 D历年毕业生人数数列2对等间隔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应采用( )法。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序时平均法C首末折半法 D半数平均法3报告期水平与前期水平之差称为( )。A逐期增长量B累计增长量C环比增长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4在时点数列中,称为“间隔”的是( )。A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差 B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间的时间距离C两个相邻指标在时间上的距离 D两个相邻指标数值之间的距离5已知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各环比增长速度相乘B各环比增长速度相加C各环比增长速度相除D各环比增长速度还原为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后减去16已知某企业前4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0%,后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计算这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BC D三、多项选择题1季节变动可以是现象( )。A在一个月份内的周期性变动B在一个季度内的周期性变动C在一个年度内的周期性变动D在若干年内的周期性变动2平均增长量是( )。A各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B各累计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C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的项数D累计增长量之和除以累计增长量的项数3平均指标与速度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A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B增长速度=增长量报告期水平C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D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4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A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B各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5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A侧重考察现象最末一期的发展水平B侧重考察现象各个时期的发展水平C可以反映中间水平的发展变化D不能反映中间水平的发展变化四、判断题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都是通过连续登记的方式取得统计资料的。( )2增长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3相邻两个时期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4累计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 )5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而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6增长1%的绝对值可以用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求得,也可以用基期水平除以100求得。( )7利润指标是总量指标,而当发生亏损时,指标数值相加不仅未增加反而减少,可见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无关。( )8平均增长量不是序时平均数,而属于静态平均数的范畴,因为它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求得的。( )9循环变动是指现象的周期在一年内的变动。( )10现象的不规则变动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引起的有周期、无规律的变动。( )五、问答题1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何异同?2简述时间数列的种类。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六、应用技能训练1某商店上半年有关资料如下:日 期上年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销售额(万元)245250272271.42323.08374.07372.96月末职工人数1850205019502150221621902250要求:计算月平均每人销售额。2某企业19901995年化肥产量资料如下: 时 间1990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11992199319941995化肥产量(万吨)300定基增长量(万吨)3550环比发展速度(%)11010595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结果保留1位小数); (2)按水平法计算该地区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化肥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31982年我国人口数为10.1亿人,1990年我国人口数为11.3亿人,试问在这期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为多少?如果按这个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则本世纪末我国人口数将达到多少亿?4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年 份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粮食产量(万斤)1344354156721028计算:(1)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平均增长量;(2)平均发展速度。5某车间某年各月产量资料(台)如下:一月份185、二月份190、三月份236、四月份240、五月份230、六月份255、七月份272、八月份270、九月份275、十月份280、十一月份278、十二月份285。计算:(1)各季度的平均每月产量;(2)全年的平均每月产量。 6某企业历年来的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年 份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工业总产值(万元)667732757779819计算该企业几年来的逐期和累计增长量,环比和定基发展速度,以及年平均增长量。一、填空题1.现象所属的时间 各个具体指标数值 2.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3各个时期单位环比发展速度 几何法 方程法4.时距扩大法 移动平均法 最小平方法 5.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二、单选题1-6 CCACDD三、多选题1.ABC 2.AC 3.ACD 4.AC 5.AD四、判断题陈述正确的有:2、3、4其余陈述错误项目6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一、填空题1.全及指标是反映 的综合指标。2.抽样推断是在 的基础上,利用样本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 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3.抽样误差是 与 之间的离差。抽样误差越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 ,抽样推断就越 。4.区间估计是根据 与 去推断总体指标所在的 。5.抽样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分为 和 两类。6.计算抽样平均误差,若未知总体标准差是,可用 来代替。7.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与 成反比,与 成正比。二、单项选择题1抽样推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灵活性原则B准确性原则C随机原则D可靠性原则2抽样误差是( )。A代表性误差B登记性误差C系统性误差D随机误差3抽样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的关系是( )。A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C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D抽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极限误差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 )。A扩大为原来的4倍B扩大为原来的2倍C缩小为原来的1/4倍D缩小为原来的1/2倍5一般来说,在抽样组织形式中,抽样误差较大的是( )。A简单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6根据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在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B二年级较大C相同D无法判断7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甲单位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单位为100,乙单位人数比甲单位多3倍,则抽样误差( )。A甲单位较大B无法判断C乙单位较大D相同8一个全及总体( )。A只能抽取一个样本B可以抽取多个样本C只能计算一个指标D只能抽取一个单位9最符合随机原则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A整群抽样B类型抽样C阶段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三、多项选择题1抽样估计的抽样平均误差( )。A是不可以避免的B是可以改进调查方法消除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的D只有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2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 )。A推断的可靠程度B抽样方式C抽样方法D允许误差的大小E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3抽样估计的特点是( )。A运用归纳推理B运用演绎推理C运用数学分析法D运用概率分析法E抽样误差和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有关4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扩大估计值的误差范围B缩小估计值的误差范围C增大概率度D降低概率度E增加样本容量5影响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总方差B组内方差C组间方差D总体群数E样本群数6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B随机性C一致性D有效性E代表性7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B样本容量C抽样方法D抽样组织形式E样本指标值的大小8抽样推断遵循随机原则的原因是( )。A样本客量有限B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有同等机会被抽中C能确定抽样方法D能确定推断的可靠程度E能计算抽样误差9和重复抽样相比,不重复抽样的特点是( )。A总体单位数在抽选过程中逐渐减少B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被重复抽中的可能C总体中每个单位没有被重复抽中的可能D样本可能数目要多些E样本可能数目要少些10总体标准差未知时,常用的替代办法有( )。A用过去调查的同类问题的经验数据B用样本的标准差C凭调查者经验确定D用总体方差E先组织试验性抽样,用试验样本的标准差11抽样推断的主要目的是( )。A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研究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的指标C计算和控制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E对总体进行科学的估计和判断12区间估计的基本要素是( )。A概率度B点估计C误差范围D抽样数目E总体单位数四、问答题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2抽样估计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类型抽样?有哪些方法?4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5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和概率度三者之间是何关系?五、应用技能训练1某企业生产一批零件共6000个,随机抽查300个,发现其中9个不合格,求合格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2某灯泡产生产一批灯泡共8000只,随机抽选400只进行试验,结果平均寿命5000小时,总体标准差为300小时。试用重复与不重复抽样方法计算抽样平均误差。3某地区种植小麦40000亩,随机抽取200亩进行实割实测,测得平均亩产量为300公斤,根据以往经验,抽样总体的标准差为6公斤。试求在概率为95.45%的保证程度下,该地区小麦平均亩产量的可能范围。4某公司生产某种电子元件,现从10000件电子元件随机抽取1%进行耐用性能检查,并规定电子元件耐用在9500小时以下为不合格,抽检结果如下表所示。耐用时间(小时)电子元件个数(个)9 000以下19 0009 5002一、填空题二、单选题1-5 CCDAC 6-9 BDBD三、多选题1.ADE 2.ABCDE 3.CDE 4.ACE 5、6删掉7.ABCD 8.BD 9.ACE 10.ABDE 11.BE 12 ACD 项目7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一、填空题1. 相关关系按变动方向分为和。2. 两变量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0.3到0.5之间,则称其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