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诗歌鉴赏部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9207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诗歌鉴赏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高考诗歌鉴赏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高考诗歌鉴赏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部分(30篇)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6分)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5分)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3春天是令人欣喜的季节,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4有人说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江上别柳中庸李端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注释: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巴陵:今指岳阳。5“握手便沾衣”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6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7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海旅次曹 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8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归思为什么“不易裁”? (3分)9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10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6分)乐府杨柳枝白居易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11这首诗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2诗中第三、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 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3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5分)14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5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16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6分)八、阅读元曲,回答小题。【商调】梧叶儿春日 张可久长空雁,老树鸦,离思满烟沙。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何处游人驻马?17“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18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6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 夔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注】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笠泽:指太湖。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19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20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6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虚堂 寇准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21本诗一、二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4分)22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千秋岁 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23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24“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茶陵道中萧立之山深迷落日,一径窅无涯。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注】南宋灭亡后,诗人归隐江西老家,这首诗就写于归家途中。竹,六十年一花,花后则枯,以为荒年之兆。25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首联“迷”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分)26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27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十三、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28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析。(5分)29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5分)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7分)听 筝(唐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注】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30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31颈联中有两个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是哪两个字?为什么?(4分)十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32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4分)33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十六、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小题。送允晖沈周陆郎几宿春山去,山鸟山花尽有情。白李红桃塞行路,黄鹂留客两三声。【注】此诗为春日送友而作,诗中所称之陆郎,即作者所送之允晖,“郎”为少年之美称。34诗歌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35诗歌主要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秋宿湘江遇雨(唐)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36请选择本诗中较为突出的艺术手法加以赏析。(5分)3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小题。(8分)狂 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年)夏,杜甫49岁,地点为成都草堂。.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38历代评论家多认为第三句中“含”字精炼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39“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狂夫”形象的?(4分)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天涯:极边远的地方。当时诗人被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冻雷:春天的雷声。物华:自然美景。诗人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40一、二两联写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环境,请简要概括其特点。(2分)41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42关于这首诗的情感,有人认为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精神,有人则认为充满了无奈和凄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43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4分)44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45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二十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访益上人兰若严 羽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注】上人:对和尚的敬称兰若:指寺庙。首句的“青莲宇”也是这个意思。46诗的第二联写出了益上人怎样的生活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47诗人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诗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合使诗的最后一联谈谈你的理解(4分)二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点绛唇陆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注】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遮回,掩饰。48这首词上下两阕所写内容有什么明显不同?(5分)49有人说“做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九 江 闻 雁陈 均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本诗首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4分)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山路见梅,感而有作钱 起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51就诗歌表达主旨而言,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分)52清代纪昀评价这首诗:“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有人说,第六句中的“蜂”字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妙用。(4分)二十五、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与歌者米嘉荣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注:米嘉荣是中唐著名的歌唱家。凉州 是具有奇特之调的曲子。53概括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分析。(5分)5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二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55词的上阕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56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二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57请赏析“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的的妙处。(3分)58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二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7分)和李上舍冬日书事韩 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59试分析“倦”字的炼字效果。(2分)60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5分)二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初冬夜饮 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注淮阳,指西汉汲黯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做此诗时,被久放为黄州刺史。6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6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十、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金陵怀古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63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64颈联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中的两处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颔联(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1分),“孤灯无焰”,闻声才知道“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夜行,由此表现出深夜的静谧凄清(2分),刻画出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1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2诗人早年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希望能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2分);晚年羡慕黄初平“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2分);就产生了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归隐之心,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激愤和无奈(2分)【解析】1这首诗比较通俗易懂,作者先写了“孤灯无焰”的静,又写了窸窸窣窣的“鼠”的动,这很显然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而在这寂静的夜里作者的听觉变得意外的敏锐,又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如此夜不能寐,正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2作者年轻的时候像孟博一样充满豪情壮志,晚年却有归隐之心。像这样的情况大多都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3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2分)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4三、四两句因内心之情感受外物,以环境景物体现人物心情。(2分)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啁哳难闻。【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什么样的心情眼里的景物就会是什么色彩的。诗人因被贬内心乱,而眼中的景也凄清,虽是春天却看到的是花落。鸟啼叫的声音本是动听的,但诗人听感觉乱,其实是心乱。5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两手相握,落泪沾湿衣裳(1分),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1分)。【小题2】颔联:表明自己把柳中庸当作相知,以“相知少”和“亲故稀”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2分)颈联:“何处去”表达了作者不忍心分别之情,“几时归”表达了盼望朋友尽早归来之情。【小题3】想像。(2分)作者想像朋友离别之后夜宿巴陵(岳阳),不忍听大雁北飞的叫声;(1分)以想像朋友的思乡来表达自己的不忍离别之情,含蓄委婉,曲折动人。【解析】5情形、情景类考题是一类简单的再现题,只要读懂意思,结合自己的语言还原画面即可,但是注意分析情景中寓含的深意(情感,营造的某种意境,或者渲染了某种气氛)6根据题目和首联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颔联和颈联的主要内容:首联握手泣下,则知友情深厚;颔联写往日亲友渐疏,近来知音更少,则衬托友情的弥足珍贵;颈联“何处去”对友人远去的担忧和牵挂,“几时归”则更见依依惜别和未别先盼归的关切之情。这些情感都是离别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小题3】试题分析:尾联手法分析也属于常规的分析题,根据离别诗歌一般的 结构,对友人的远去应该有一个虚写想象的结束。也表达对友人的万分牵挂。8登高望乡,归思难收;客居南海,远寓故乡;家书断绝,音信不通。【小题2】清晨城头上号角吹响,寒霜消散;城外渐渐消退的潮水中荡漾着月影。营造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小题3】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解析】8一、读诗先看标题,题目显示,作者在南海暂住,颔联又说是“为客”显然的,作者漂泊天涯,羁旅之愁不免;首联中“上台忆归”显然是“归思难收”,盼归之情顿生;颔联又说,谁道故园有书来?没有书信,音书阻绝,倍感孤独。9是一道考查诗歌形象的常规题。学生只要正常展开诗句描写的内容即可。在展开时注意层次。第二问也是常规问法,景色描写的作用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两点:一、营造一种意境(气氛),隐含作者的某种情感。【答案】11叠词。(1分)好处:增强诗句的音乐性,(1分)突出了柳条婀娜多姿、茂密清翠的特点。(1分)【小题2】描绘了柳絮洁白轻盈、洒满大地,柳条柔嫩细软、禁不住落鸟的景象,(2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杨柳的怜爱(喜爱)之情。(1分)【解析】1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要求明确,就是答出用字的特点。首句除“复”外,其余三词都是叠词,可见首句用字特点很鲜明,即叠词。叠词,也是一种修辞,可从它的修辞功能与内容两方面考虑。【小题2】三四句诗人用雪来喻柳絮,形象地表现出柳絮的洁白轻盈,用绿丝来喻柳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条的柔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杨柳的喜爱之情。13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小题2】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解析】13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令人读来回肠荡气。点评:雨霖铃是典型的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写实,下片写虚。其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本题即是对课本内容的转移。扣教材较紧,虚实手法也是常考的一个考点。【小题2】此诗作于作者外放江西任职之时。诗人离家已久,客居旅馆,没有知音,家书传递也很困难,在凄清的夜晚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家乡。诗歌前几联的关键词“旅馆”“旧事”“断雁”“家书”已明确指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描绘了现幅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优美宁静祥和风光图。面对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点评:本题命题角度不错,既考了思想情感也考了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而且与天净沙秋思结合的很紧密。但本题答案个人认为有一处值得商榷,“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有点牵强。应该是以家乡美丽的风景、闲适的生活引起长期在外任职的诗人对家乡的思念。15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5分)16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6分)【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鉴赏艺术手法的角度来把握诗歌情感。从二句和三四句都能看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将柳和黄莺人格化,通过二者对诗人的留恋来表达他对此地的不舍。【小题2】本题以品味关键字词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二句写柳条的动作,因其长而软,故能“系”,四句主要是黄莺的叫声,因其叫声婉转,故作者感到离情依依。17描绘了一幅万物披绿、柳条依依摇摆、百花盛开的春意盎然的画面。(3分)主要由柳条、桃花构成。(2分)【小题2】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春天繁花似锦、盎然生机来反衬主人公愁思满怀(思乡之情)。(3分)用典,“陶令家”“武陵花”分别运用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的典故来描写春天美好的景色。(3分)【解析】17此题较为简单,抓住句中的“墨”、“画”、“柳”、“花”几个关键的词语,说明了在这幅画中的景象,而“疏疏”、“ 脉脉”即可以勾勒出春意盎然、大地披绿、万物复苏、桃花盛开的景色。19本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冷清、空濛淡远的冬夜行舟图。(2分)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舟等景物组成的。(3分)【小题2】 同意。(1分)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与作者的孤独漂泊之情正好契合,这里的孤雁也就成了作者的化身。(2分)作者把自己比作孤雁 (1分),表达了其淡泊、清冷、落寞的心境。(2分)【解析】19可以根据每句话的大体含义来总结:首联写茫茫无际的湖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一只大雁,颔联写远处的青山层层叠叠,云雾缈缈,颈联写长桥“寂寞”,尾联中诗人驾一叶扁舟轻扬。全诗通过写孤雁、层叠的青山、寂寞的长桥等意象,可以想到凄冷、孤寂、渺茫等词语,然后再注明时间,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即可。意象就是每句当中作者描写的物象即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船等。【小题2】根据注释可以知道是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作者是孤独的,和雁影所传达出的意蕴相符合,根据当时的意境,作者是借孤雁来表达淡泊、清冷、落寞的心情的。21首句用草虫鸣之动来反衬夜静,正因“寂寂”才能听见虫鸣;起笔的“虚”字语涉双关,一是空堂之分外空寂,一是诗人心灵的孤寂。(“以动衬静、“双关”或“寓情于景”各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22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的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暮年迁谪,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景物描写2分,作者情感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解析】21“寂”与“鸣”相对,可见使用的是反衬(或对比),第二句寓情(旧情)于景,“虚堂”双关,既指堂空,也指诗人的心空。22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第一小问就是描写画面,第二小问就是结合前两句分析诗人情感,再结合注释中作者两次罢相的经历不难理解作者的心情。23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小题2】“春去也”运用双关。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6分。)【解析】23:对于第一问,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翻译重组词句。只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把描写的景象有次序的重现出来就可以了,最后不忘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一般是季节+时令+物象(人物)活动+画面(图卷);第二问,开头的景色描写,一般有三个作用:一,创设(营造)一个意境(氛围);二、为抒情主人公(诗词中人物)出场提供背景(时间、地点);三、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又细分为景中含情和乐景衬哀(哀景写乐)【小题2】春去也,使用的双关手法比较难于辨析,其作用的简析是很简单的,双关也是古典诗歌中常涉及的手法,在定风波.莫听一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典型双关修辞,既有谐音双关,也有语意双关。语意双关的识别有赖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对诗词的深层理解能力。后一句“飞红万点愁如海”比喻、夸张容易答出。但是,借代就比较隐含了。这其实也是个积累问题。平时接触到很多的“落红”“飞红”“乱红”“残红”其实都是借代。25着一“迷”字,形象地写出了丛山交叠,遮天蔽日,夕照惨淡的景象,隐寓了诗人对宋朝灭亡的无比痛惜,表达了作者一种心中无主,不知身归何处的迷惘心境。26首联、颔联写景,近景、远景结合,画面富有层次,意象苍茫,凝重含蓄,使人顿生茫然若失的沉重感,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人民的悲惨生活。此两联写景为下半篇因景生情,表现亡国遗民无家可归的主旨作了渲染和铺垫。颈联由眼前景过渡到写心中事,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进退两难的困境。尾联总摄全诗,表达诗人无处安身立命的悲怆愁苦。271.对宋朝灭亡的无比痛惜;2.不知身归何处的迷惘; 3对国破家亡后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4.生死两难,进退失据的无奈; 5无处安身立命的悲怆愁苦。【解析】25本诗中的“炼字”,根据注释所给的创作背景,可知,落日、家、老屋等等意象都有很强的象征含义。故此,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其内在的深意。26试题分析:一般的,诗歌和词的结构思路都表现为景和情的处理关系。大部分诗歌和词作采用的是先写景后抒情的办法,当然,也有一些纯然写景,毕竟这些诗歌是少数。从情感的产生原因上看,我们也好理解,人总是要受到外界的某些刺激或者影响才能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至于写什么样的景,表什么样的情,那就看诗人、词人自己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生际遇,生活经历了。结合本诗创作的大背景,我们可以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理出构思的脉络。点评:难度较大,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诗歌架构的基本认识水平和对本诗创作背景的理解程度。27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核心是逐句梳理分析:首联空阔苍茫的景象迷惘;颔联穷苦悲惨同情;颈联进退失所无奈,悲凉;尾联国破家亡悲怆、痛心、孤苦28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重感情、思念朋友,边散步边想朋友的谦谦君子形象。(2分)作者通过写秋夜、凉天,渲染一种空寂、清凉的氛围,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自己的孤寂之情。(2分)【小题2】“空”是空寂,“山空”属无声静景;“落”松子落地是有声动景。在此以动衬静,烘托了一种空寂的氛围,既写出了友人居住环境的清幽,暗点友人的身份是隐者,又引出下一句。(2分)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从朋友的角度写起,形象地写出了友人之间相互思念、夜不能寐的孤寂。(2分)(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28试题分析:分析时要从诗句的关键句入手,怀君说明他想念朋友,散步想念朋友。幽人应未眠中的幽人应是朋友吧。从秋夜、凉天、山空等词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朋友不在,更显得孤寂。点评:本题较难。诗人的形象与思想感情都要从本诗的关键词中提取,表达思念与孤寂之情有难度。【小题2】本题要求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表现手法不同于修辞手法,如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等属于表现手法,而比喻、拟人、比拟等属于修辞手法。山空松子落,诗人能听天松子落的声音,可见周围环境之静。幽人应未眠,一个应字表示这是一种推测,能过想像朋友应像我一样未眠吧。分析了表现手法,还要写出其作用。30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1分),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分)。【小题2】“独”和“空”(1分)。“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1分)。【解析】30“似逐”“如随”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声音写成“春风知柳态”“ 啼鸟识花情”状,这是把声音描摹成看的见的,运用通感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从最后一联可以看出是写的离愁别绪。【小题2】:全词表现的是一种羁旅的孤独的心情,颈联中最能体现这种心情的就是“独”“空”分别是孤独、空无所依的意思,正好印证诗人当时的心情。先找出是哪些词,然后分析这些次所表的出的情感。32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小题2】一: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或: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解析】32试题分析:(1)根据全词的意思来看,作者自己一人被阻隔在江西,既是身体被阻隔,也是心被阻隔,一语双关,先解释“隔“的意思,再分析,最后落到情感上。【小题2】首先明白实虚的内涵,所谓实是实实在在的状写,虚是指那些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想象的、梦中的、夸张的事物。很明显上阕写眼前之景是实,梦中回江东是虚,下阕中的写信是实,希望大雁送信是虚。然后结合诗句归结到表达的情感上即可。34承上启下(1分)承上句“春”字,点出春天“山鸟山花”的景象,(2分)“有情”二字引出后两句要写的内容,详尽叙述花鸟之情(2分)。【小题2】拟人(移情于物或托物寄情或借物抒情),(2分)山鸟曼声歌唱,山花吐艳含芳,都含无限情意,相留佳客;芳馨洁白的李花,嫣红浅笑的桃花,牵挽行客,堵塞着客人行进的山路,可谓有情;“黄鹂”,是山鸟的代表,黄鹂在花树间好语留客,呖呖清音,三声两声,倍觉有情。(三句话能任选一句加以分析即可得2分)它们在为作者代致殷殷惜别之意,作者真挚相留之意不言而喻。(2分)【解析】34试题分析:上一句提到“春山”,下一句句提到“李桃花”可见根据第二句得得内容应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景,启下抒情。【小题2】很明显“黄鹂留客两三声”等是运用的拟人的手法。花(堵塞着客人行进的山路,相留佳客)鸟(黄鹂在花树间好语留客)的表现,都是为了挽留友人。挽留含有惜别之意。36化用典故(1分)“刘琨”之典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1分)“橘柚”之典是说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渔人”之典强调自己境遇尚且不如流放的屈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理。(3分)(若选择“借景抒情”等其它手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小题2】志向高远的豪放。学刘琨闻鸡舞剑,济世为民。(2分)思念故乡的悲苦。以“橘柚”自况,客居他乡。(2分)壮志未酬的惆怅。无人问津,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注意每点答案联系诗句赏析)【解析】36读题可知,题目要求分析艺术手法,并且选择突出的。结合注翻译可知,用典最突出。用典的作用一般为借此抒发感慨。一般人们借用屈原表达怀才不遇的愁闷心情。【小题2】通过上一题可了解到作者用刘琨闻鸡舞和屈原的典故来抒发感情,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句如:乡思不堪悲橘柚来表达思乡之情。所以多种感情混杂在一起,因此要分条阐述。38同意。(1分)“含”字使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写出了风的轻微,有爱怜之意,富有情趣。39这首诗刻画了一位穷困潦倒却放达乐观的“狂夫”形象。(2分,关键词“穷困潦倒”和“放达乐观”各1分)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优美宜人的草堂环境,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为下文写“狂”作铺垫;五六句诗人强调世态炎凉和“恒饥”的贫困处境,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而七八句直接表达心志,突出狂夫贫困不移的高贵品质。(能答出用环境烘托人物和用生活处境反衬人物就可给2分)显示出诗人清静愉悦的心境。(若答显示诗人达观心态也可)【解析】38风含翠篠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本句为写景句,含为动词,是人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风,可见是拟人,而拟人的表达作用一般为生动形象,可结合诗句分析。最后要点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些之可爱之景,可见诗人的心情不错。【小题2】本题要通过分析诗词的关键字词来探究其形象,如对景物的描写,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抓住重点词狂。附鉴赏: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40严酷(恶劣、酷寒荒僻)而不失生机。【小题2】触景生情。(1分)诗人夜里听到归雁的鸣叫,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拖着病躯进入新年看到春景又至不由感慨一年时光又逝。作者因耳中所闻之声眼前所见之景的触发而不由生出一种思念家乡、时光易逝的感慨,从而表达出谪居僻地的沉痛之情。41(3)示例一:我认为体现了豁达超脱的精神。虽然诗人被贬谪到荒僻之地,以抱病之躯而又无奈度过一年,但从颔联和尾联来看,作者仍不失积极的心态。颔联写景不失生机,尾联则直说自己曾经在洛阳欣赏过牡丹花,虽然夷陵的野花开放较晚,不如洛阳的牡丹花,但是也不必嗟叹。这就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精神。示例二:我认为体现了诗人的无奈和凄凉之情。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是故作豁达,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而且这种无奈何凄凉是与前面思乡、时光易逝的感受一脉相承的。【解析】40从第一联和第二联可知,那个地方极远,连春风都吹不到,可见环境恶劣。但雪下有橘,冻雷惊笋。所以虽恶劣还是有生机的。因此答题时从第一联和第二联中概括环境特点即可。【小题2】答此题要结合注释及原句。第三联为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物华就是时光。从归雁和生乡思等意象和词汇中可知诗人的思乡之情。结合上题,在那样的环境中,拖着病躯,过了一年又一年,更加思念家乡,不禁感慨时光无情。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抒情手法好确定,思念家乡之情也好找出来,但要学会读注释,只有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才能把题答全。【小题3】无论赞成哪种观点都要结合诗句来具体分析。赞成第一种观点可重点分析颔联和尾联,从生机中可看出诗人豁达超脱的精神。赞成第二种观点可结合分析第三联和尾联。43“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1分);“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1分);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分)【小题2】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1分)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1分)。【小题3】写法:以景结情(1分),寓情于景(1分);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1分)。“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1分)【解析】43送别诗一般都与离情有关,本题要求分析写景的作用。可找出写景的词汇从用词色彩和感情色彩两方面来分析。点评:本题不难。写景一般都是为抒情服务的,猿啼一般因叫声凄惨,常引发人的伤感,暮色也易引发人的离情。所以平时注意分辨不同的意象所表达的含义,如柳表留,雁与思念有关等。【小题2】炼字就是分析某个字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因此分析时可联系当时情感分析此字的作用。自的本意是自己或自我。诗人自己伤心,是有情,而水自己流自己的,是无情。两者相融合别是一番情趣。【小题3】最后一句都是写景的句子,很明显是寓情于景。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后者比前者要含蓄,更有味道。具体分析时可按照用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的思路简要分析。46益上人生活在数峰之中的寺庙里,这里生长着青松,覆盖着白雪,曲径通幽、静谧深僻,给人一种冷寂清幽之感。诗人用这样的环境渲染了静谧的气氛,烘托了益上人的超凡脱俗(答出环境2分,答出作用2分。)【小题2】诗人与益上人一起吟诗作赋,结束便拂衣而去,告辞归去时,听到的只有飘扬于云天之外的钟声,这是从诗的语言上表达出来的。(2分)而诗中那种二人唱和、欣然忘情的情意和借钟声表达出来的对僧友的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却是无穷的。(2分)【解析】46题目指向是生活环境,所以,筛选的信息应该是描写部分的内容:白沙滩,白雪压着轻松,几座山峰,寺院等等,整理一下即可。第二问指向描写的目的,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表现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读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义,就是指的诗歌最后一联的表层和内涵的关系。表面上已经结束,可是诗句的内涵却耐人咀嚼。明白这一层,也就明白出题者的意图在于考查学生理解描写的形象与内在情感的关系。48上阙侧重叙事和描写,写采药、饮酒以及眼前所见暮山千叠之景,听得渔舟唱晚,声声在耳,下阙萌生醉弄扁舟的兴致,无所顾忌更不怕连天波浪,最后两句以心理活动为主,侧重抒情。【小题2】前文以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解析】48要明白词的一般特点,上阕一般写景,下却一般抒情,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雨霖铃等,但是回答是要结合原词去作答,写了哪些景(概括)抒发的什么情(结合作者的特点)。【小题2】做好此题应该知道前文之境是什么样的(自由,无拘无束),然后在分析“做个闲人样”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反语,含愤恨之情),结合注释和作者的诗作风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思想内容)作答50诗首句在语言上应用了叠字。“渺渺”既是江水空阔的实写,也是诗人爱而不见、心情落寞的象征。“悠悠”诗人不只白日里思念故乡,而且在夜间也常在做思乡之梦,但即使在梦里,故乡也是悠悠难寻。叠字“渺渺”“悠悠”在字义和字音上正好表现了宣泄不尽的如水渺渺、似梦悠悠的乡情。(4分)【小题1】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诗中“新雁”暗示时令是在初秋,“一声”表明初秋伊始。诗人听到一声新雁,引起无限乡情。雁鸣不可能只一声,但唯有第一声最能触人乡思,那一片无边无际的秋色之中,无处不是秋色,也无处不是乡情。(4分)【解析】【小题1】烟波渺渺梦悠悠,诗句开始便告诉了我们叠词的使用,这是本首诗歌的语言特点。“渺渺”和“茫茫”两个重叠词,把“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这一意境渲染、烘托出来,使感情色彩显得更浓重,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小题1】这首绝句妙在头尾两句。首句七个字里景中含情,情中含景,语言简练,感情浓郁。而“渺渺”和“茫茫”两个重叠词,把“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这一意境渲染、烘托出来,使感情色彩显得更浓重,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末句眼望“枫叶荻花秋瑟瑟”,耳闻“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忍不住“却道天凉好个秋”。纯乎写景,尽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是绝唱。51衬托。梅花生长在偏僻的山路上,还有大风摧残;在山村的篱笆旁稀疏地开着,连行人经过都感到凄凉。写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其来反衬梅花品格的高洁。(4分)【小题1】晴天里,傍晚天气渐寒,清水照着梅花的影子,优美动人,淡淡的幽香吸引着蜜蜂飞舞。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仍然有蜂来光顾,“蜂”字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的美好和幽香,体现了梅花美好的品性和气质。(4分)【解析】51如果仅看前四句,我们仅仅看到梅花生长的地点,有的在大路上,有的在材篱旁,给人的感觉挺可怜的。可是从题目来看,诗人有感,这感是感动,感动于梅并没有因环境恶劣而放弃生长,所以根本还是赞梅的精神。越是恶劣的环境,越是衬托梅的精神。【小题1】本题通过重点字词来表现梅的精神。如照字,梅花照水显示其美好的姿态,数蜂来,显示其香。所以梅花美,梅花香,所以这属于侧面描写。用蜂来展示梅的品质。53米嘉荣是技艺高超出类拔萃却遭人冷落的老艺人形象。(2分) 用凉州曲调的不同寻常,衬托米嘉荣高超技艺。“旧人唯数”,又从正面突出米嘉荣,更能获得人们对他被冷落的同情。(3分)【小题1】表达诗人无限辛酸和愤世之情。【解析】53通过注释,我们了解到米嘉荣是什么人,他的作品是具有奇特之调的曲子。这样不寻常的作品,正突出了人的不同寻常。所以这里为侧面描写。但后两句则通过时人的看法,表达了他虽才高但不受重视的情境,诗人还劝他去染黑胡须对应对年轻人。分析时,还要通过重点词语来分析形象。当然要先概括再分析。【小题1】诗歌的前几句可看做是借米嘉荣的遭遇来反观自己,最后一句虽是劝他人之语,却也是自嘲之句。可见诗人心中的悲凉。答题时要联系诗人的身世与遭遇来理解才会更加全面。点评:本题比较难。无限辛酸比较好总结,愤世之情要联系诗人的身世与遭遇。所以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事,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的时代特征,有关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其次,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对于人物形象来说,要分析有关人物的动作或评价,对于物象,要分析作者的描绘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55写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2分)。【小题1】词的下阕运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手法2分,说明1分)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的情感。(答出其中任两点可得2分)其他说法符合词意亦可。【解析】55形象类鉴赏题是诗歌鉴赏常见的考点,本题设置很单纯,指向性很强,答题范围只在上阕,且只要答出画面就行,属于形象赏析中的物象类。物象类的答题格式是:时间+地点+事物活动(除人之外)氛围的特征。上阕中,灯火昏黄,云遮雾罩,鹧鸪声声,我们可以凭此概括。注意切不可根据鹧鸪声声概括出愁苦的特征,这里的鹧鸪声声只是为了衬托周围的宁静(寂静)【小题1】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作者的两帧画面:一少年,一老年。对比手法的运用体现的很明显;另外,同学只要稍微留意,就不难看到“招魂”二字,用典手法也能分析得出。至于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从下阕的字里行间可以窥见如下一些: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少年壮志满怀,老来鬓发徒白,结合上阕,我们还能看到作者的飘零憔悴,满腹哀怨。57“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小题1】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1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惆之情(1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解析】57赏析妙处就是分析它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或分析它的形象性。本诗中浸本义是浸染之意,有水,而且相对于泡来说还有一种逐渐渗入之感。一个字形象全出。所以答题时要仔细分析浸字的意境,再联系诗中所形容之景具体分析,可发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如在眼前。点评:本题比较容易,浸字好理解,而且何处断显示,水与天是相连的。只要把浸字分析透了,分析准了,此题不难得分。【小题1】怅望与无言是神态,层楼与寒日是环境,无论环境还是神态都给人以伤感。所以答题时要结合意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关键词是孤寂和无奈。点评:本题难度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