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 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896424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9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地旅游 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山地旅游 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山地旅游 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地旅游 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标准编制说明编制说明1、 标准编制的意义和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养生日益关注,催生了康养这一朝阳产业,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1月份正式颁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并确定了首批5个“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正式将“康养旅游”确立为新的旅游方式,并纳入我国旅游发展战略,拉开了康养产业的大幕。贵州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孕育了多样的山地景观和动植物资源以及民族文化,非常适合康养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森林康养地方标准出台,并建设了一批示范基地。基于康养种类的多样化,在发展康养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无标准可依,各自为政,建设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无监督、约束和评价机制等。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针对贵州地方特色的康养基地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使各种康养基地建设更为规范,从而全面提升康养产业的整体质量。制定本标准目的是针对贵州的山地特色,寻找各种康养模式的共性问题,制定一套康养基地的建设、验收、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为康养产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2、 标准编制过程工作过程的时间节点(立项时间、成立编制小组、标准工作稿、征求意见稿的完成时间);应包含成立起草小组,明确起草小组人员分工与任务;收集并学习与编制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国行地标内容,确定标准结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完善的情况。本标准立项时间为:2018.9.26成立编制小组时间:2018.10.1标准工作稿完成时间:2018.11.7征求意见稿完成时间:2019.9.9起草小组成员:黄娅、杨炯蠡、李云冀、张李楠、张英佳、王喆。工作分工:杨炯蠡负责统筹,黄娅主持编写,李云冀进行文献综述,张李楠负责查阅相关标准、张英佳负责与文化有关内容编写;王喆负责与环境有关的内容的编写。收集到的相关法规、地方标准等主要包括: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10001.3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3部分:客运与货运GB/T10001.4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GB/T10001.5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5部分:购物符号GB/T10001.9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HJ 63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LB/T012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LB/T021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LB/T034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LB/T047-2015旅游休闲示范城市LB/T 051-2016 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行业规范DB52/T 11982017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3、 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旅游者的舒适感是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也是制定本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本标准贯彻的主要原则。(2)科学性、政策性原则标准中指标值的确定,要以科学研究的结果为依据。如康养环境质量标准,要以环境质量基准为基础。制定控制标准的技术措施和指标,要考虑它们的成熟程度、可行性及预期效果等。同时,标准还需体现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标准的依据和采用的技术措施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3)可证实性原则标准中所规范的内容都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同时应该是可以被证实的。标准的要求应尽可能定量,少用或不用定性要求。定性要求通常是原则性的。(4)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应该相互协调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5)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家标准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家标准,用国家标准为指引,结合贵州省发展实际,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在国家上位标准指引下,符合贵州省省情的地方标准。4、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要求,标准适用范围具体,标准所涉及的技术内容与国家或行业标准一致,能够满足既定的需求,与现有法律法规、相关标准之间不冲突。标准从实际需要出发,无过高性能和指标要求。 符合我省省情。5、 专利及涉及知识产权情况本标准所列内容除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外,皆为编制团队的科研成果,不涉及第三方知识产权。6、 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发生意见分歧时均以开现场会议的形式进行研究讨论,研究讨论还不能确定的下来继续查找文献、实地走访或者向相关部门咨询,形成最终意见。7、 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地方标准的建议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洁净的空气、适宜的气候、便捷的交通以及背靠成渝经济区、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在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方面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我省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制定的各种旅游优惠等措施,已使旅游业的发展呈井喷态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无序、服务质量不高、虚假宣传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游客的体验,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制定这样一个标准。建议将该标准作为推荐地方标准,经3-5年的试用后,修改完善后推荐为强制标准。8、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该标准为新制定标准,无相关旧标准需要废除。9、附录:贵州省山地旅游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标准研究报告贵州省山地旅游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标准研究报告目 录一、 基本术语8二、 我国康养旅游发展及研究现状9(一)国内康养旅游发展9(二)中国康养旅游研究综述91.康养旅游的定义92.康养旅游市场及产品研究103.山地特色康养旅游研究104.结论与讨论11三、 贵州省山地特色的康养旅游发展现状11(一)森林类贵州省康养旅游基地建设11(二)温泉类贵州省康养旅游区建设13(三)特色小镇类贵州省康养旅游区建设现状14(四)中医药类贵州省康养旅游区建设现状14四、 山地特色的康养旅游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5(一)山地特色康养旅游影响因素分析151.山地特色的康养环境资源152.山地特色的康养旅游资源153.山地特色的康养产品与服务水平16(二)山地特色康养旅游基地环境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71.地表水环境172.环境空气质量203.声环境质量234.土壤环境质量25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达标状况276.生活垃圾处理状况307.文化娱乐场所、游泳场所卫生状况328.餐饮场所卫生及油烟排放达标状况34(三)山地特色康养旅游基地旅游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51.旅游经济水平评价指标352.无障碍设施363.产业联动与融合404.旅游服务管理415.产品和服务426.服务质量447.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498.公共服务52五、山地旅游 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标准与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的区别86(一)范围不同86(二)侧重点不同871.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的基本内容872.山地旅游 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标准的基本内容873.侧重点88康养活动是以风景区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形成一个多元组合的商业综合体。它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创意,不仅符合国家关于推进全面经济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政策,而且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一、 基本术语康养旅游(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康养旅游核心区(core area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指一个或者几个特色明显的、有一定规模和体量的康养旅游实体组成的区域。康养旅游依托区(supporting area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指康养旅游核心区所在的具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中心县或城市建成区。依托区应具有旅游功能要素和主要吸引物,是实现健康、养生、旅游等产业融合的实验区域,也是核心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的支撑区域。森林康养(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材、森林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森林体验、修身养性、调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和教育等活动的统称。森林康养基地(Base of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以森林资源及其赋存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建设相关设施,提供多种形式森林康养服务,实现森林康养各种功能的森林康养综合服务体。森林康养资源(Resources of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森林环境中有利人类健康并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为森林康养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材等各种要素的总和。森林康养文化(Culture of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以森林为物理环境的一种长期形成的有关养护身体和生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 我国康养旅游发展及研究现状目前,我国人民生活从贫困步入全面小康和文明富裕阶段,亚健康人群比重增大、老龄化形势严峻,据预测,2020年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6%左右,2050年占比达到30%以上。现在,“亚健康”状态人口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在此背景下,幸福养生和健康养老,即康养,逐渐受到政府、社会、人民的关注。以健康为基本诉求,包含快乐、幸福等心理健康的康养旅游方式,成为我国新常态下健康产业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多种经济多元组合,相融共生的新业态,也是“十三五”国家国民健康发展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一)国内康养旅游发展我国康养旅游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四川攀枝花于2012年率先提出发展“康养旅游”,被视为康养旅游的开端。2016年第二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秦皇岛召开,标志着攀枝花与秦皇岛成为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此形势下,康养旅游成为旅游新热点。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1月份正式颁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051-2016)中,确定了首批5个“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正式将“康养旅游”确立为新的旅游方式,并纳入我国旅游发展战略。(二)中国康养旅游研究综述1.康养旅游的定义目前,随着康养旅游的兴起,国内学术界对康养旅游给予了多种界定。刘丽勤较早提出了“康养”一词,但未对其进行释义;王赵对“康养旅游”作出了初步界定,认为,康养旅游概括来讲即为健康旅游、养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康体、游乐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目的的旅游活动。任宣羽认为,康养旅游是以良好的物候条件为基础,以旅游的形式促进游客身心健康,给游客增加快乐,以达到幸福为目的的专项度假旅游;崔晓燕认为,康体养生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旅游六大要素既满足自身游览观光、休闲度假需要又能达到强身健体、陶冶心灵目的的一种专项旅游;国家旅游局将其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在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解读中,徐红罡教授认为,康养旅游就是健康和养生旅游,简称为康养旅游。2.康养旅游市场及产品研究(1)康养市场研究赖启航、孔凯认为康养旅游消费者主要有七大诉求: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修复保健、生活方式的体验和康养文化的体验。蔡家成认为,康养消费人群具有居住时间长,重复消费比例高,以健康、快乐、幸福为主要动机的消费特征。任宣羽将中国康养旅游市场分为:银发市场、亚健康人群市场和追求生活品质人群市场,并提出打造“养眼”的观光系列基础产品、“养身”的休闲系列重点产品和“养心”的文化系列特色产品。(2)康养旅游产品研究吴耿安、郑向敏将康养旅游产品的功能分为生态养生康养旅游,运动休闲康养旅游,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医疗保健康养旅游,文化养生康养旅游5种类型;丛丽、张玉钧从透析国际发展经验、探索开发保护平衡机制、探究森林康养旅游作用机理、论证实证效果、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建立基地指标体系等六个方面构建“森林康养”市场理论指导体系;周亦波将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分为强身健体类、修身养性类、延年益寿类、森林医疗类。李仲先通过对攀枝花阳光康养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为攀枝花阳光康养软环境建设提出对策;汤甜、吴燕等学者以攀枝花市发展阳光康养产业为例,对其优势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攀枝花发展阳光康养产业的建议。黄顺红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角度,对泸州市中医药康养旅游开发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3.山地特色康养旅游研究国内对山地特色康养旅游研究主要体现在森林康养旅游及旅游基地建设研究。森林康养旅游研究主要有森林康养旅游的概念及发展、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以某地为例探索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及森林康养产业。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各学科类别篇数来看,森林康养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在生态环境科学、林业、药理和药剂学、公共环境职业健康、动物学、免疫学、植物学等众多研究领域都有所涉及。我国台湾地区最早开始发展森林浴。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国内的北京、浙江、广东肇庆等地也开始兴建各种森林浴场所,如红螺松林浴园、森林康复医院、品氧谷等,对森林康养功效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以满足感官体验为主要形式的游山、玩水、观景的初级阶段。2010 年以后,北京、甘肃、福建、浙江、黑龙江、四川、河南、湖南等地才正式开始就森林康养展开了研究与建设。北京于2012年率先引入森林疗养的概念,并建设了森林疗养示范区。同年湖南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由政府、企业、医疗机构合作打造的林业森林康养中心,将森林康养产业确立为推动林业发展的四大新业态。四川的森林康养产业已被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并相继在广元、眉山、雅安等地开辟了森林康养基地。2016年,国家林业局把森林康养基地的创建列入全国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就该项目的引进与推广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积极与德、日、韩等国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了森林康养在我国的发展。四川、湖南、黑龙江、陕西、河北、贵州等地都已经着手建立森林康养基地试点,积极推动以森林康养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发展。4.结论与讨论从康养旅游的定义、市场、产品相关研究来看,康养旅游还没有真正形成属于自身的概念体系,有把康养旅游与养生旅游等混淆的趋势;老年人市场,即“银发族”成为健康旅游的重点市场,他们对健康的追求表现出很大的热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亚健康人群市场成为一大亟需开发的潜力市场;康养旅游也成为追求生活品质人群市场的新时尚选择。但目前缺乏对康养旅游产品消费需求趋势预测、康养旅游市场细分、康养旅游经济价值的研究;虽开发了多类诸如森林、阳光、中医药康养旅游等产品,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规模较小。以山地旅游为特色的康养旅游研究缺乏,山地旅游不仅表现为森林康养,也表现为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康养特色小镇、生态康养、山地民族文化体验等多个层面。总之,国内康养旅游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相关理论有待完善和加强。三、 贵州省山地特色的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一)森林类贵州省康养旅游基地建设贵州省有良好的森林资源基础。森林资源和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基础和前提。贵州地貌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剧烈,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 14-16 ,地表组成物质及土壤类型复杂,因而植物种类丰富,生物种类繁多。2015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统计表明: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50%,9 个市(州)中有 5 个市(州)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 50%,远高于全国 21. 66% 和全球31. 8%的平均水平。88 个县中,有59 个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森林覆盖率排名前5的有赤水市(80. 78%)、榕江县(73. 01%)、黎平县(71. 95%)、锦屏县(71. 92%)、剑河县(70. 81%)。贵州省各市(州)、县的森林覆盖率差异很大,其中黔东南州的森林生态环境条件最好,林区森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养生文化底蕴深厚。这些优越的生态条件,多元经济相融共生的新兴业态,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15 年 10 月,黔东南州黎平县与中外客商签订森林康养大健康项目。2016 年 4 月,贵州省林业厅在贵阳市举办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培训班。2016 年 7 月,贵州首家森林康养基地正式在景阳森林公园内的扎佐林场落成。同年 9 月,贵州省铜仁市的梵净山和思南白鹭湖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暨“贵州生态日”系列活动之一的“大生态与森林康养专题研讨会”上,贵州省发布了首批12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018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绿色产业与乡村振兴”论坛上,贵州省又发布了第二批20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名单。到2020年,贵州省将建设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00个,将贵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森林康养胜地,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森林康养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为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通过调研和走访发现,从基地建设现状看,目前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都具备山地特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但是由于贵州省森林康养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建成的森林康养基地数量少,相关的软硬件配套也十分欠缺,服务设施比较差,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暂无法有效获得森林康养产业带来的红利。图1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分布图(二)温泉类贵州省康养旅游区建设贵州温泉资源丰富,据2016年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已探明的温泉资源202处(其中91处为自然出露温泉),遍布全省各市州县,成为全国唯一实现地热全覆盖的省份。且这些地热资源大都分布在自然生态良好、民族文化浓郁的城镇附近。2016年9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贵州省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其中第四项任务就是“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并提出了打造“温泉省”的具体要求。2017年5月,贵州“全省温泉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贵州省将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温泉省”,进行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贵州省冬季旅游短板,推动温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旅游业持续保持“井喷式”增长势头。贵州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息烽温泉、剑河温泉、石阡温泉、绥阳水晶温泉、六枝回龙溪温泉,几乎每一个景点附近都有能消乏健身的温泉。”我们通过调研和走访发现,贵州省温泉类康养旅游区大多与森林类康养旅游基地为同一处,如贵州景阳森林康养中心、贵州剑河国际山地森林温泉康养谷、遵义市务川县桃符温泉主题休闲康养中心等。温泉类康养旅游区不仅依托温泉资源,同时也注重结合周边旅游资源特色,大多集休闲度假、服务支持、产业发展为一体。(三)特色小镇类贵州省康养旅游区建设现状康养旅游小镇是以“健康、养老、养生”为主体的新建或改建的小镇,以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的宜居宜养宜游的特色小镇。康养旅游小镇是实现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的集群“聚而合”的空间载体,其核心是可以提供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康养服务。服务包括健康养生服务、医疗保障服务、休闲旅游服务等以及延伸的健康养生养老产业。贵州省目前已开发建设的康养旅游小镇包括兴仁县薏品田园旅游小镇、遵义娄山红韵花艺康养小镇与花卉产业博览园、赤水天鹅堡康养小镇等。贵州省目前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康养旅游小镇生态条件都非常好,具备山地特征,依托当地宗教文化、长寿文化、温泉资源、医药产业资源和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温泉水疗、高山避暑、田园养生等康养产业链,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根据我们的调研和走访发现,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首先应选址于先天自然条件适宜康养之地,并结合自然条件引入中医特色医疗和康体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是围绕当地的民风习俗和文化特色,培育康养旅游者对小镇康养文化的认同,使其能够在特色小镇找到认同和归属。(四)中医药类贵州省康养旅游区建设现状中医药服务属于医疗服务中的一种,中医药旅游是旅游与中医药产业融合的产物,是中医药产业链的延伸和也是旅游业创新发展,中医药旅游与生态旅游只是存在着一些交集,并没有完全隶属于生态旅游。中医药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依托于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内涵、独持的理论体系和内容,各种中医医疗保健手段、中药材资源为基本吸引物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贵州省目前已建成或在建多家中医药康养旅游区,如贵阳市太阳谷康养示范区、遵义市桃花江国际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施秉县云台村南泥湾康养基地等。根据我们的调研和走访发现,当前消费者对中医药康养旅游的认知程度较低,但对于参加中医药康养旅游的意愿高,潜在市场广阔。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作为一个旅游综合体,温泉、森林是最受欢迎的资源地类型,安全性、环境及服务水平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购物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目的地的品牌与知名度等关注度低。中医药康养产品供给要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大众产品市场稳定,客源相对有保障,专项产品则可建立基地特色。四、 山地特色的康养旅游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山地特色康养旅游影响因素分析1.山地特色的康养环境资源康养环境资源是开发康养旅游的基础条件。康养环境质量是康养环境资源的重要因素。康养环境质量一方面体现在康养六维度(温度、高度、湿度、绿化度、洁净度、优产度)以及负氧离子浓度、地表水质量、绿视率等方面(李后强、廖祖君,2015)。在适宜的温度、高度、湿度、洁净度情况下,植物精气、负氧离子等养生因子越多,则康养价值越高,能达到康养目的。另一方面体现在环境舒适度。环境舒适度指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以及总体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质量(罗伊铃等,2016)。康养基地的位置影响着环境舒适度,距离市中心越远,城市的发展对环境影响越微弱,其环境舒适度越高。同时,山地康养旅游基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治安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2.山地特色的康养旅游资源山地特色的康养旅游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康养环境为重要内容,通过对景观、游憩空间、文化等资源开发,推进旅游业的新发展。山地特色的康养旅游资源主要通过旅游康养价值、资源附属和资源附加价值3个方面来体现。在传统的旅游景观评价中,从审美的机制出发,注重审美艺术价值和观赏游憩价值。康养旅游资源除了强调区域的旅游资源外,还强调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许东、夏学英,2013),在此基础上,从康养角度出发,关注养生体验价值。康养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系统,资源丰度越高,规模结构成分越复杂,其越具有完整性,资源包含的信息量也越大,越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期望。与此同时,资源的特殊性也是评价康养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植被的稀、古、新、奇等特点、区域空间和区域文化三种形式呈现。实践中利用各类天然植被景观和康养基地地形以及空间文化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化的组合,达到资源背景和景观“和谐协调”组合,更好地实现康养旅游“以人为本,自然平衡”。康养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利用康养景观资源的增智性和文化来传播(马润花、曹艳英,2010),主要体现在康养基地本身的自然知识和鲜明的地域特质。地质构造越独特,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越鲜明,其资源知名度越高。文化资源体现在养生文化、森林文化、当地民俗及历史文化等方面,在养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旅游,通过游憩对文化、民俗接触与理解,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3.山地特色的康养产品与服务水平产品与服务是康养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环境容量、用地条件、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和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刘拓、何铭涛,2017),森林、温泉、中医药都表现出贵州省山地康养产品特色。在康养旅游基地的开发过程中,治安状况、管理水平、交通设施、物价水平,居民文化素质、友好程度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康养旅游的三种因素(旅游康养价值、资源附属和资源附加价值)与当地居民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区域发展状况,居民游憩消费能力表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休闲产业的成熟度影响着休闲业发展的状况。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税收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也反映出区域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及政府对康养旅游支持力度的强弱。人均可支配收入及私家车数量是衡量居民游憩消费能力的参考因素,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从消费水平的高低,判断游憩能力的强弱。休闲产业的成熟度主要以旅游业营业收入、接待总人数以及文化休闲业产值3个指标来衡量,指标越高,反映当地休闲成熟度越高,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及其他软环境越齐全,越有利于康养旅游发展。区位条件主要表现形式为外部交通条件、与主要客源地距离、与附近旅游地异同以及与附近旅游地距离。城市休闲者对交通便利的旅游休闲地更有倾向性,也决定了其流动的起始点以及流量和空间流向。目前我国交通四通八达,航空、航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区域联合发展成为可能。在康养旅游基地选址时,要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全方位的康养旅游区。(二)山地特色康养旅游基地环境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国家旅游局2016年1月5日发布并实施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行业标准。根据该标准的规定内容,涉及到环境方面的规范如下: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 633-2012)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4、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7、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10、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4-1996)11、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1996)12、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1.地表水环境水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它的承载能力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业灌溉水的急剧增加,工业废水的外排,使得水资源的污染却愈发严重,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面积正在不断的扩大,不仅影响了居民饮水的健康,更是造成了整个水系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加之我国一直以来是水资源极为匮乏的国家,水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以及更好地保护水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了解地表水环境现状、确定污染类型,准确指出待评价区域的水体污染程度和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影响本地区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科学地保护水资源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和建议,需要对水体水质状况进行判别并进一步确定区域地表水水质管理目标。(1)上位规范涉及地表水环境方面的环境类规范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行业标准中涉及地表水环境的条款为“6.1.2 地表水环境质量应达到GB 3838规定的类以上标准,视野范围内地表无黑臭或其他异色异味水体。”(2)地表水环境指标的构建1)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因子是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时所采用的对表征环境质量有代表性的主要污染元素。依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规划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标准、生态保护需要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等),综合分析开发建设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因子、环境现状污染及超标因子、环境功能目标因子,从中分别筛选确定出需要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评价的主要因子。评价因子的选择应重点关注重要的环境制约因素,能够反映本地区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和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一般选择能反映水体基本质量状况、在水体中起主要作用的和对环境、生物、人体及经济社会危害大的参数作为评价因子,如排放量大、浓度高、毒性强、难于自然降解、易在环境和生物及人体累积、造成经济损失大的污染因子。2)水质环境功能区分类和水质标准限值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具体满足以上五类水质的指标限值见表1所示。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序号项目类类类类类1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2pH值(无量纲)693溶解氧饱和率 90% (或7.5)65324高锰酸盐指数24610155化学需氧量(COD)1515203040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3346107氨氮(NH3-N)0.150.51.01.52.08总磷(以P计)0.02(湖、库0.01)0.1(湖、库0.025)0.2(湖、库0.05)0.3(湖、库0.1)0.4(湖、库0.2)9总氮(湖、库.以N计)0.20.51.01.52.010铜0.011.01.01.01.011锌0.051.01.02.02.012氟化物(以F-计)1.01.01.01.51.513硒0.010.010.010.020.0214砷0.050.050.050.10.115汞0.000050.000050.00010.0010.00116镉0.0010.0050.0050.0050.0117铬(六价)0.010.050.050.050.118铅0.010.010.050.050.119氰化物0.0050.050.020.20.220挥发酚0.0020.0020.0050.010.121石油类0.050.050.050.51.02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0.20.20.30.323硫化物0.050.10.20.51.024粪大肠菌群(个/L)2002000100002000040000对于康养旅游基地评价指标的构建来说,达到健康养生旅游的区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应高于普通的旅游景点,为了符合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规范中的条款,应该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参与评价的水质指标除了表1所列的24项之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对GB 3838-2002中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5项指标以及表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的80项指标进行全面或者有选择性的监测。2.环境空气质量大气圈是人类生存所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地球表面的各种过程,是维持一切生命所必需的。大气质量的优劣,对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其浓度及持续时间足以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某些自然过程不断地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大气污染的一个来源,一般来说,由于自然环境所具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等自净作用,使天然源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得到恢复。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的集中,使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排放到大气中,环境空气,特别是城市空气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研究和治理大气受到的污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环境空气质量的优良程度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是评价一个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也是康养旅游综合指数构建的主要组成部分。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康养旅游区域是否适合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等一系列涉及养生方面的活动。因此,康养旅游综合指数的构建需要对待评价区域的空气质量因子进行选取和评价,全面把握环境空气的受污染程度,才能使最终计算出的指数有效反映待评价区域的综合环境质量。(1) 上位规范涉及环境空气质量的环境类规范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行业标准中涉及环境空气质量的条款:“5.1.1 近三年空气质量呈持续改善趋势。”“6.1.1 申报前一年度,GB 3095和HJ 633规定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年达标天数比例应55%。”(2)环境空气质量指标的构建由国家环保部2012年2月29日发布,2016年1月1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建立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用以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环境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有很多,用于空气质量指数计算的因子主要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和悬浮颗粒物。悬浮颗粒物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 m的称为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m的称为PM2.5。其中,现阶段对人们健康影响最大的要数PM2.5,其特点是面积大、活性强,容易携带重金属、致病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正是由于意识到PM2.5的严重危害,我国于2012年发布,于2016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增了对PM2.5的监测要求并规定了浓度限值。康养旅游基地评价指标体系需选取10项环境空气污染物作为参与评价的指标,覆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列出的所有大气污染物质。分别是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中的6项: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PM2.5、PM10;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中的4项:总悬浮颗粒(TSP)、氮氧化物(NOX)、铅(Pb)、苯并芘(BaP)。所有指标的浓度限值参见表2及表3(来源于GB 3095-2012中表2-3和表2-4)所示。表2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序号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一级二级1二氧化硫(SO2)年平均2060g/m324小时平均501501小时平均1505002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40g/m324小时平均80801小时平均2002003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44mg/ m31小时平均10104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00160g/m31小时平均1602005PM10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1506PM2.5年平均153524小时平均3575表3 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浓度限值序号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一级二级1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80200g/m324小时平均1203002氮氧化物(NOX)年平均505024小时平均1001001小时平均2502503铅(Pb)年平均0.50.5季平均114苯并芘(BaP)年平均0.0010.00124小时平均0.00250.0025注: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空气质量指数为0-50,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此时,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空气质量指数为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建议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空气质量指数为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三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此时,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空气质量指数为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污染。此时,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建议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练,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空气质量指数为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五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空气质量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六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严重污染。此时,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建议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3.声环境质量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噪声不仅具有其客观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主观感觉的评定。如在听音乐时,悦耳的歌声不是噪声;而在人们需要休息时,邻居传来的音乐将成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噪声不但会对听力造成损伤,还能诱发多种致癌致命的疾病,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所干扰。噪声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区域扩大,社交活动更加频繁,各类娱乐场所营业时间延长,噪声在城市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随之扩大,极大地影响了市民的生活环境。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城市声环境质量正逐步得以改善。 康养旅游基地的声环境是影响游客旅游经历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游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中,安静、充满自然之音的环境会给游客带来美好的享受。但随着旅游的迅速发展,风景区日益增长的游客量及随之逐年增多的车流量给风景区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会对风景区声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游客在风景区的游览、休息,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不愉快的感受,同时噪声也会影响到景区动物的正常活动。1)上位规划涉及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类规范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行业标准中涉及声环境质量的条款:“6.1.3 声环境质量应达到GB 3096规定的1类标准,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区域的环境噪声0类限值。”2)声环境质量指标的构建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目前的噪声评价标准主要是以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为依据,各功能区噪声限值如表4所示。表4 环境噪声限值 单位:dB(A)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时段昼间夜间0类50401类55452类60503类65554类4a类70554b类70604.土壤环境质量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物理支撑能力,而且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再通过植物吸收或者溶解于水体,进而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形成了土壤污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变化的日益加剧,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退化已表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重金属、农药、塑化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病原微生物、新兴污染物等污染态势严峻。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由土壤污染带来的农作物及饮用水的污染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健康旅游区来说,由于土壤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其污染程度是决定该地区是否适合康养旅游的又一重要因素。对旅游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有利于康养旅游综合指数对环境因素的全面覆盖,能够真正反映出评价区域适合康养旅游的程度。1)上位规划涉及土壤环境质量的环境类规范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行业标准中涉及土壤环境质量的条款:“6.1.4土壤环境应达到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三个标准: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牧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地区的土壤。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适用于各类用地土壤。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是土壤发生实际污染危害的临界值,适用于各类用地的污染场地土壤。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时,将土壤污染物监测浓度与第一、二级标准值相对照,若低于或等于第一级标准值,则可称谓“清洁”。若高于第一级、低于或等于第二级标准值,则表明一般无污染危害,可称谓“尚清洁”,但说明已有污染物进入,应予以警惕,及时找出和控制土壤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进入土壤,切实保护好土壤环境质量。若土壤污染物监测浓度高于第二级标准值,则表明具有潜在危害,有可能发生污染危害,可称谓轻度污染,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并继续进行深入详查。若土壤污染物监测浓度超过第三级标准值,可称谓严重污染(具有实际危害),应纳入土壤污染整治计划并实施。具体等级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