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备课制度的改革.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5973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备课制度的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备课制度的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备课制度的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备课制度的改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师从繁忙的补差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完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也越来越好,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上网搜集、交流教学资源、实行“电子备课”已是大势所趋反思现行的教师备课现状,尤其是在备课制度的制定和管理落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知何为电子备课现在有不少领导和教师认为把过去用手书写的教案改为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进行输入的备课,就是电子备课,这完全错误地理解了电子备课。真正的电子备课与传统的利用有限的几本教学参考按照一定的教案格式书写教案所进行的教学备课是不同的,它是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工具和网络资源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集为一体的备课。这样的备课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2、对备课的检查以“量”为本,形式主义泛滥。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忽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去照抄参考教案上的教案,或者到网上去查找,不加任何思考和修改的全部下载,只求形式上有教案,不求有能够解决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自己的教案,造成了备课笔记上写的是一套,课堂上实施的却是另外一套,课堂上问题成堆、漏洞百出,试问:这样的备课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应付领导检查的摆设而已。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3、对备课的检查以“章”为本,教条主义严重。学校备课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要求过深、过细,严重制约着教师备课的个性化。造成教师的备课形式单一,新型的备课方式不敢采用,对教师的创新备课,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使备课一味地流于形式,泯灭了教师工作的创新性,抹煞了教师的个性。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怎样才能备好课呢?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要给知识“号脉”,要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这个知识是怎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前后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什么地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怎样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怎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怎样引导学生去探究?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而“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备课工作的检查、评价,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要摒弃落后的备课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制度。根据我校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对备课制度的重建,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建立备课资源库,形成资源共享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接上宽带。网络化教学时代的到来,可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我们更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备课工作排忧解难,广开渠道。资源库应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进行分类,每一学科又可结合自身特点设立相应的栏目。以数学学科为例,可设优秀教案、数学家的故事、典型课示例、优秀课件、开放题设计、疑难问题辨析、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师如果需要,可直接从资源库撷取相应资料。由于教学资源丰富,教师便有了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证,创新型的教学设计便会大量地涌现出来,这些教学设计同时又成了新的教学资源。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就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2根据教师劳动繁重的特点,提倡协作备课教师的工作繁琐、辛苦,教学时间极为宝贵。提倡协作备课,可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学期初,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备课组,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定数量需要精备的教学内容,由备课组老师分头进行精心备课,再把这些优秀教案上传至学校资源库,上课老师则只需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作适当修改,即可使用。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有利于教师的团结协作,在教学上达到优势互补。3根据教学活动的多元性,强调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内容的日益丰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所难以解释和应对的。因此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因此,每节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这样,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重要的。每学期再让教师选择一二个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教学案例的形式书写出来。学校对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案例的情况进行考评,并在校内交流。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教师间的信息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4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评价制度新课程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即评价应该成为改进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促进教师业务成长的主要手段。写教案只是备课工作的一个环节,对备课工作的检查,不能仅停留在查教案这一层面上,而应赋予更多的实际内容。首先,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能反映教师劳动的创新性和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学反思、教改实验、创新性教学和案例分析、真正的电子备课等引入备课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领导必须亲临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多听“推门课”,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分析上,注重量化考评和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知难而进,努力学习,大胆尝试,通过备课制度的改革,促进教学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