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955861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案理解领悟本节课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速度图象入手,分析图象是直线的意义表明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而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要会应用速度公式分析和计算,探究用数学手段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基础级1. 小球速度图象的进一步探究在上节课“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中,我们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请继续思考下列问题: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小车做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不难看出,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不断增大,而且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小车做的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我们把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不变,指的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若物体虽然沿直线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总体上讲,物体做的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沿一条直线运动这一条件不可少,因为物体尽管加速度不变,但还可能沿曲线运动。例如我们在模块“物理2”中将要讨论的平抛运动,就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3)加速度不变,即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运动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还可以表述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4)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3. 用公式表达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也可以用公式表示。用公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往往显得更加简洁和精确。那么,小车的速度图象这条倾斜直线所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怎样用公式来描述呢?由教材图2.2-2可以看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由于其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无论t大些还是小些,对应的速度变化量v与时间变化量t之比都是一样的。设初始时刻(t=0)的速度为v0,t 时刻的速度为v,不妨取t=t0, 则对应的v=vv0。从而,由 ,可得 。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4.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物理意义:a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at是0t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加上初速度v0,就是t时刻的速度v。公式说明,t时刻的速度v与初速度v0、加速度a和时间t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表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时间的一次函数,所以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描述了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材得出这一公式的逻辑推理过程,强化了从实验得出规律的一般性过程,让我们体验了科学推理的方法,练习了用图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v0v=?a图213t5. 教材中两道例题的分析教材中的例题1,研究的是汽车的加速过程,已知汽车的初速度v0、加速度a和加速的时间t,需求末速度v,如图213所示。此题只需直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即可求解。v=0v0=?at图214教材中的例题2,研究的是汽车的紧急刹车过程,已知汽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刹车减速的时间t,并有隐含条件末速度v=0,需求初速度v0,如图214所示。此题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解时,若以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须以负值代入公式。求解这两道例题之后,可以总结一下,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画示意图;用速度公式建立方程解题;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6.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中的符号法则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v0+at尽管是在物体做加速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而对减速的情况同样适用。由于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就需要用正负号来表示它们的方向。通常,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一致的量取正号,相反的取负号。具体说来,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在应用速度公式时,对匀减速直线运动又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将a直接用负值代入,速度公式v=v0+a t形式不变(教材例题2的求解就采用了这种处理方法);另一种是将a用其绝对值代入(即a仅表示加速度的大小),速度公式须变形为v=v0a t(在以后与牛顿第二定律综合应用时,采用这种处理方法较为方便)。发展级Ovv0vttABCD图2157. 用图象法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215所示。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BD=AO+BC=AO+ACtan ,而 BD=v, AO=v0, AC=t, tan =a,故有 v=v0+a t。 7. 对关系式的再认识在第一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用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一规律。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有这种等量关系呢?让我们来证明一下。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经时间t后末速度为v,并以表示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可得 。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它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时间t内的初速度v0和末速度v的平均值,即。从而,可得 。9. 关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v0=0,由公式可得 ,这就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因加速度a为定值,由可得。所以,在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时刻t、2t、3t、 n t的速度之比v1v2v3vn=123n。10. 对“说一说”问题的讨论本节教材在“说一说”栏目中给出了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图象是一条斜向上延伸的曲线。从图象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增大。在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速度的变化量v并不相等,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增大。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在不断增大,物体做的并不是匀加速运动,而是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请进一步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那么从变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又如何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呢?由教材图2.2-5不难看出,变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曲线的割线的斜率,表示相应时间段内的平均加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相应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应用链接 本节课的应用主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和有关比例关系的分析与计算。基础级例1 电车原来的速度是18m/s,在一段下坡路上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加速行驶了20s时的速度。提示 已知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求末速度,可直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求解。解析 电车的初速度v0=18m/s,加速度a=0.5m/s2,时间t=20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可得电车加速行驶了20s时的速度v=18m/s+0.520m/s=28m/s。点悟 应用物理公式求解物理量时,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是求解的关键。例2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5m/s,经3s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14m/s,再经过4s到达C点,则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多大?点悟 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求解。解析 在物体由A点到B点的运动阶段,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有vB=vA+a t1,解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m/s2=3m/s2。在物体由B点到C点的运动阶段,再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可得物体到达C点时的速度 vC =vB+a t2=14m/s+34m/s=26m/s。点悟 本题求解时将物体的运动分成了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C两个阶段,分别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先由第一阶段求加速度a,再由第二阶段求到达C点的速度vC 。本题也可不求出a的具体数值,而由两个阶段的速度公式消去a,求得vC ;或者在求得a后,在物体由A点到C点运动的整个阶段,再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由vC =vA+a (t1+ t2)求得vC 。例3 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乙的初速度是甲的初速度的2.5倍,且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经过4s,两者的速度均达到8m/s,则两者的初速度分别为多大?两者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提示 注意加速度的正负号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解析 对甲、乙两物体分别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有 ,又 ,由以上四式可得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分别为m/s=4m/s,m/s=10m/s;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m/s2=1m/s2, m/s2= 0.5m/s2 点悟 当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时,除了对每一个物体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列出相应的运动学方程外,还需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列出必要的辅助方程,组成方程组求解。例4 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 2m/s B. 10m/s C. 2.5m/s D. 5m/s提示 用平均速度进行分析。解析 已知s=50m, t=5s, v2=15m/s, 以v1表示汽车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式,可得 ,解得汽车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m/s15m/s=5m/s。可见,正确选项为D。点悟 公式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而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表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初速度与末速度的代数平均值。例如,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1=2m/s,末速度v2=2m/s,则平均速度 m/s=0。发展级t1 t2 t3 t4 t5 t6 t7t1 t2 t3 t4 t5 t6 t7图216例5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216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 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 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 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提示 先考察两木块的运动性质,再由关系式进行分析判断。解析 首先由题图可以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明显地是做匀速运动.由于t2及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由可知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点悟 本题涉及两种基本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题图判断两木块的运动性质,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培养看图识图、分析推理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s末的速度为1m/s,则10s末的速度为多大?提示 先求加速度,或由速度比例关系求解,也可用速度图象分析。解析 解法一:公式法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有v1=at1,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m/s2=0.2m/s2。从而,物体在10s末的速度为v2=a t2=0.210m/s=2m/s。解法二: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故v/(ms-1)t/sO12510图217,从而,物体在10s末的速度为m/s=2m/s。解法三:图象法画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217所示。由图象可知,物体在10s末的速度为2m/s。点悟 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往往可有不同的解法。上述解法一先求加速度,属于常规解法,略繁一些;解法二用比例关系列式,比较简单;解法三运用图象进行分析,简洁明了。课本习题解读p.39问题与练习1. 机车的初速度v0=36km/h=10m/s,加速度a=0.2m/s2,末速度v=54km/h=15m/s,根据得机车通过下坡路所用的时间为s=25s。 本题与下题均应注意物理量单位的换算。2. 火车的初速度v0=72km/h=20m/s,加速度a=0.1m/s2,减速行驶的时间t=2min=120s,根据得火车减速后的速度v=20m/s0.1120m/s=8m/s。 注意加速度a为负值。3. 由题给图象可知:(1)4s末速度为2m/s,最大;7s末速度为1m/s,最小。(2)这三个时刻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3)4s末加速度为0,最小;7s末加速度大小为1m/s2,最大。(4)1s末加速度为正值,7s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应按矢量的绝对值评定。t/sv/(ms-1)O2466842图2184. 物体的初速度v0=0,加速度a1=1m/s2,a2=0.5 m/s2,时间t1=4s, t2=8s, 根据,可得物体在4s末、8s末的速度分别为 v1=a1t1=14m/s=4m/s, v2= v1+a2(t2t1)=4m/s+0.5(84) m/s =6m/s。 由此可画出物体在8s内的速度图象如图218所示。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