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基础提分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95499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基础提分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基础提分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基础提分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化学课堂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 交叉分类法 2 树状分类法 1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提示 不一定 如O2和O3的混合物 二 分散系 胶体1 分散系的分类 1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2 胶体的性质 1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 胶体内会出现一条 这是由而形成的 利用该性质可区分胶体与溶液 2 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 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属于介稳体系 其原因是 胶体粒子相同 相互排斥 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 光亮的通路 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 所带电荷 3 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 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 加入 加入 4 电泳在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 如带正电荷的Fe OH 3胶体粒子向移动 电解质 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加热 电场 作定向移动 阴极 3 胶体的制备Fe OH 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 停止加热 即制得Fe OH 3胶体 化学方程式为 饱和FeCl3溶液 红褐 2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100nm之间 1 2011 济南3月模拟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等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和浊液 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 B C D 解析 将酸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等 是依据酸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的H 个数 区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则是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和浊液的依据是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依据是反应中的热效应 答案 B 2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解析 纯碱的成分为Na2CO3 其属于盐类 烧碱的成分为NaOH 属于碱类 Al2O3为两性氧化物 A不正确 CO不是酸性氧化物 B不正确 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故C也不正确 答案 D 解析 B项中电解质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 如HCl 答案 B 4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 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等杂质 是混合物 酸雨也是混合物 正确 沼气可以再生 但水煤气是利用煤制备的 煤是化石燃料 是不可再生能源 错 冰是H2O 干冰是CO2 正确 不锈钢 硬币都是合金 正确 盐酸 食醋为混合物 错 纯碱即碳酸钠属于盐 错 正确 答案 D 5 A B C三只烧杯中 依次分别盛有NaOH溶液 KSCN溶液 煮沸的蒸馏水 各滴入FeCl3溶液 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 分别写出三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 A B C 2 写出A中形成分散系的离子方程式 3 写出C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将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 生成了难溶的Fe OH 3红褐色沉淀 故它属于悬浊液 将FeCl3溶液滴入KSCN溶液中 生成了Fe SCN 3 它属于溶液 将FeCl3溶液滴入煮沸的蒸馏水中 可形成胶体 1 物质的分类 2 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1 2010 福建高考 下表各组物质中 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答案 C 1 下表中对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 明矾 胆矾 生石膏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 玻璃是混合物 冰是水的固态 是纯净物 蔗糖有固定的组成 是纯净物 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 属于混合物 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H2SiO3 H2CO3是弱电解质 NaHCO3是强电解质 SO2 CO2 CH3CH2OH CH4是非电解质 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答案 D 2 2009 海南高考 在室温时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能生成5种盐的是 A Al2O3 SO2 CO2 SO3B Cl2 Al2O3 N2O5 SO3C CO2 Cl2 CaO SO3D SiO2 N2O5 CO Cl2 解析 Al2O3 NaAlO2SO2 Na2SO3CO2 Na2CO3SO3 Na2SO4Cl2 NaCl NaClON2O5 NaNO3SiO2 Na2SiO3CaO CO不能和NaOH反应生成盐 综上所述 答案选B 答案 B 例2 2011 北京西城抽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径介于1 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C 发电厂用高压电除去黑烟中碳粒 使黑烟变成白烟 减少污染是利用了胶体电泳的性质D 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 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名师精析 胶体是由直径介于1 100nm之间的胶粒和分散剂组成的混合物 A错误 所谓 胶体带电 实质上是胶粒带电 B错误 D选项利用了胶体的聚沉 错误 答案 C 1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 100nm之间 2 胶体是电中性的 所谓 胶体带电 是指胶粒带电 而分散剂与胶粒带相反电荷 整个胶体不显电性 3 2009 全国卷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 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 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 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 前者则没有 解析 胶体本身不带电荷 应该说 胶体粒子带电荷 A项错误 通电时 溶液中若溶质粒子不带电荷则不能向两极移动 若胶体分散质粒子不带电荷 也不能向某一极移动 B项错误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没有规律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也没有规律 C项错误 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D项正确 答案 D 4 500mL2mol LFeCl3溶液和500mL2mol L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 加热制成分散系甲 乙 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nm 100nm之间 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0 9m 10 7m之间 下列关于甲 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 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 强光 照射甲 乙 发现甲有丁达尔现象 乙没有丁达尔现象B 向甲 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都是 先聚沉 后溶解 C 向甲 乙中分别滴加过量氢碘酸溶液 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 无色溶液D 蒸干 灼烧FeCl3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解析 依题意 甲 乙都是胶体 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 而氢氧化铁不溶 铁盐能氧化I 生成I2 I2溶于水呈深褐色 蒸干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 蒸干明矾溶液得到硫酸钾和硫酸铝 答案 C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物质分类的基础 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才不致于掉进 化学迷宫 例 探险队员 盐酸 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 不知怎样走出来 因为迷宫有许多 吃人的野兽 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水溶液 盐酸必须避开它们 否则就无法通过 1 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 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2 在能 吃掉 盐酸的化学反应中 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 个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个 其中能 吃掉 盐酸的盐是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 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 如果将盐酸换成氯气 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 走出 这个迷宫吗 为什么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