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41419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城区第十二届“西城杯”小学课堂评优活动“校际阶段”说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 黄城根小学教育集团宋雪娜2015年11月18日教学基本信息学校 黄城根小学教师姓名宋雪娜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学段中年级学段年级三年级具体内容人教版第5册第87页相关领域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主动“用教材教”。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六组“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二篇课文。在这组课文学完后,口语交际和习作中都提出: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而且还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这篇课文堪称经典。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这篇老课文发挥新作用,解决当下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呢?再次研读文本:全文围绕“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准且具体,这是教给学生习作的极好的凭借。“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主要表现在:1.第二自然段,运用因果段式,先写海水的色彩,再写色彩形成的原因。2.第三自然段,运用并列段式,分别描写珊瑚、海参、大龙虾三种海底生物。第五自然段,同样运用并列段式,介绍了贝壳和海龟。3.第六自然段,运用总分段式,介绍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作者就是这样,条理清晰地为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我想,这三种段式对于初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练习表达要言之有序的绝好的教材资源。文本“遣词用语精准且具体”主要表现在:第四自然段,在描写鱼时,作者围绕着“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游来游去,美丽极了。”这句话具体地写了许多鱼的不同颜色、外形、动态。尤为要关注的是,作者在写这些鱼时,是先写实际看到的鱼的样子,再通过想象与联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具体写鱼的动态,不仅具体,而且更生动、更有美感。这也是练习表达要言之有物的绝好的教材资源。二、学情分析: 回想班里的学生在前期习作中呈现出的问题:1.表达缺少方法。2.描写不够具体。如果能够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过程中适当渗透段落结构知识,感悟作者的习作方法,一定会对学生大有益处的。但同时我也在追问自己:我直观感受到的学生需求是他们的真实需求吗?为此,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我以本单元习作为内容,引导学生试写了一小段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全班45人,能够围绕一个意思清楚地介绍一处景物的有11位学生;言之有序的有27位学生;言之有物的有9位学生。三、我的思考:面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问题,我初步决定这节课备课方向为:挖掘老教材的新价值,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服务。并制定了:“以认识段式为线,以活化富饶为面,丰富学生对西沙群岛的认识”的教学策略。四、前期学习情况: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生字,重点书写“懒、威、武、拣、辈”字;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交流资料理解“海防前哨、五光十色、瑰丽”等词语的意思;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主填写积累卡;适时阅读文后“选做题”,积累祖国风光的谚语。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发现典型段式的特点,并能在练笔中尝试运用。3.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发现典型段式的特点,并能在练笔中尝试运用。教学难点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发现典型段式的特点,并能在练笔中尝试运用。教学准备1.自制幻灯片2.课外资料3.积累卡教学流程利用积累卡 复习导入 认识段落体验式学习感悟写法情景式学习 练写片段 揭示主题回扣主题 总结升华“中华不振”教学过程一、 利用积累卡,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2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作者都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那些地方?(海面、海底、海滩、海岛)3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学习、积累了许多词语。现在请大家拿出积累卡,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到实物投影仪前带领大家读他所积累的词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读词语时出现的错误读音或积累卡上的错别字。4你最喜欢哪一处风景?为什么?(学生散谈)二、 以读代讲,认识段式,学习写法(一)海水过渡: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西沙群岛游览一番。谁愿意带着我们从空中俯瞰一下那里的海水呢?1指名读。2西沙群岛的海水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书上的词来说一说吗?体会:五光十色、瑰丽无比3同桌两个人讨论:如果合作读这一自然段,你们会怎样分配呢?为什么?请两位同学展示读并说明理由。4. 教师小结:这段话前两句写海水的颜色,后面写出了颜色不同的原因,我们把这样的段式称之为因果段式。【板书:因果】5. 女生读海水的样子,男生读形成的原因。(二) 海底1过渡:让我们穿上潜水衣,带上氧气瓶,潜入海底,那里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1. 指名读第3自然段。2. 海底有什么呀?利用积累卡学生交流:( )的珊瑚 ( )的海参 ( )的大龙虾3.你们准确地抓住了它们的特点,那能分角色读出来吗?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评读。4. 谁还想分角色再读读这一段?别着急,老师现在手里有这一段的三句话,谁抽到哪一句,谁就先读哪句话。先请三位同学,再分别抽角色。学生打乱顺序分角色朗读。5. 调整句子顺序之后,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小结:原来作者在介绍海底的不同生物的时候,没有先后和主次之分,我们把这样的段式称之为并列段式。【板书:并列】(三)海底2过渡:畅游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鱼)1.指名读。你们有什么感受?(鱼多、鱼美)2.默读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西沙群岛的鱼多呢?请用笔圈出来。学生反馈: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数不清、一半、一半3. 当学生谈到“一半”时,出示学习泡泡: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教师质疑: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海里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小结:这种夸张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鱼多!4.再看这段文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鱼的呢?老师想为大家介绍介绍这里的鱼,可以吗?教师配乐朗读。你们喜欢这些鱼吗?(喜欢)喜欢它们的什么呢?学生散谈。教师点拨:彩色的条纹写了鱼的颜色特点。一簇红缨写出了鱼的外形的特点。后面的两种鱼不仅写出了鱼的样子,还用了像什么,像什么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鱼的动态。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了鱼颜色、外形上的特点,用比喻这样的描写方法,仿佛让我们看到这些鱼儿在我们眼前游来游去。你们想象着鱼的样子美美读读、背背这部分内容吧!【板书:颜色、外形、动态】【设计意图: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学生在习作上的难点。音频的介入,教师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灵动的海底世界,在体验中发现这一段文字的精妙之处,教师进而点拨揭示作者的写法,为后面学生能抓住特点介绍一处景物做好了充分的铺垫。】5. 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鱼的长句。6. 师生配合读:老师读第一句和最后两句,学生集体背诵中间描写各种鱼的句子。(四)海滩过渡:海底奇妙无比,那漫步在海滩上,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惊喜呢?1读前老师采访:通过你的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两位同学分别读贝壳和海龟的相关语句。读后继续采访:发现段式的特点并列段式。2出示句子与书上的句子对比: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学生发现不同之处:拣和捡。出示工具书上的意思:捡:拾取。拣:挑选。通过对比两个同音字意思上的差别,体会贝壳的多、美、奇。3有感情地自由读。(五)海岛过渡:咱们最后再到海岛上转一转吧!1默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这段的内容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呢?用横线画下来。2. 前文写鱼多,作者写了种类、数量多,这里却没有具体写鸟的种类、数量,你又是怎样知道鸟多的?学生交流:因为鸟多、鸟蛋多、鸟粪多,所以说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3.我们把这样的段式叫做什么段式呢?(总分段式)【板书:总分】4.是啊,我们前面的11课和20课学过这样的段式。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段落呢?谁来设计设计?预设:全班齐读第一句,三位同学分别读后面三句话;或者【设计意图:在渗透段落结构知识时,我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请他们设计各种朗读方案。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段式结构特点的理解与记忆。这一环节为后面学生仿写段式,有顺序地表达做好了铺垫。】(六)小结1. 请同学自由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同学们你们再把积累卡拿出,你会怎样填写呢?2填写积累卡。我发现课文是围绕“_”这句话写的。3. 齐读: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三、读写结合,揭示主题1西沙群岛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让我们来看看这里的景色吧!(配乐,配文字,老师介绍)2. 当地旅行社想请我们班的同学为西沙群岛写一小段文字介绍,好让更多的游客走近她,了解她的美丽与富饶。怎样的介绍才能更吸引游客呢?首先我们可以像作者那样选择一种段式,有条理的介绍西沙群岛的一种景物。【板书:有顺序】指着板书:其次,我们还可以像作者写鱼的那段,抓住鱼的颜色和外形的特点,用上了“像像”这样的句式,让鱼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板书:抓特点】最后老师建议大家还可以借助我们查找的资料和老师给的资料,发挥想象,试着写一写。3.你们最想向游客介绍西沙群岛的什么呢?学生散谈。4.学生试写:西沙群岛介绍5.反馈1:写得不够吸引人出图片指导改(通过学生间的互评,随机点评。)请学生口头修改。6. 全班同学再修改:其他同学能不能也像他这样,改一改自己的片段。7.反馈2: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根据本次练笔的要求进行点评。8.小结:西沙群岛真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你们看,我们运用学过的段式,把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说清楚,再加上我们借助资料、发挥想象,就把这段介绍写得吸引人了!我相信,看了你们的介绍,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一定会满意的!【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写作的氛围,让学生有景可说,有景可写。为了让学生能写好,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我指导学生观察景物的特点。最后利用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方法,提出习作建议。精彩纷呈的学生作品展示,既展现了他们在阅读中学到写作方法,又丰富了他们对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认识。】四、 回扣主题,总结升华今天通过你们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我想请同学读读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一段,结束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男女生齐读。 五、 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推荐阅读刘先平先生的美丽的西沙群岛。 板书设计22 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因果 颜色并列 有顺序 形状 抓特点总分 动态 教学特色1. 能够把握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需要,渗透段落结构的知识。中年级本应侧重段落训练,但课标对段落教学刻意淡化,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怕教师重讲授,轻感悟;二怕重训练,轻应用;三怕重知识,轻能力。这节课我关注文本的经典语段,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设计朗读方案中,自主发现段落结构的特点。同时,也为后面能言之有序地介绍西沙群岛的一处景物做好了铺垫。2. 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搭设读写桥梁,丰富学生对西沙群岛美丽与富饶的认识。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从领悟到内化,再到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 我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习作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迁移等方法,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利用本节课习得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精彩纷呈的学生作品展示,既运用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丰富了他们对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再认识。教学效果分析1. 课堂小练笔“介绍西沙群岛的一处景物”课后我逐一阅读了45位同学的介绍,有31人用了总分段式;有8人用了并列段式;有6人运用了其它段式。全班同学都能够围绕景物的特点来写,有42人写得比较具体。同时,我也惊喜地发现,有的同学写了课文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海星、椰子树、沙子等;有的同学还把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习作中,如:曾经去海岛看到的海鸟捕鱼的景象,在电视中看到小海龟成群结队奔向大海的景象,这些有意思的情景让作品充满了情趣,也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有了更丰富的认识。2. 本单元习作“介绍一处吸引人的地方”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从领悟到内化,再到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后面,我们又学习了23美丽的小兴安岭和24香港,璀璨的明珠两篇课文。在习作课上,我让学生当堂修改了自己试写过的景物介绍的小片段。我们班有31人能围绕一个意思来描写景物;有43人能有条理地介绍;有26人能够较为具体地围绕景物特点展开描写;特别是有19人选择了海岛来进行描写。以上这些数据,与前面试写的数据相对比后,让我欣慰地感受到这节课对段式的初步认识和抓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解决了学生写作无章法,描写不具体的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能力。当然,我也意识到,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不断夯实基础,才能更有利于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