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3424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部署,为加快我市合成树脂(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硅材料、稀土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新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新材料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主要标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对未来发展最具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许多国家专门制定了新材料研究开发计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 (一)国际国内新材料产业现状分析。 1. 合成树脂(塑料)。合成树脂(塑料)是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交通装备、新能源、建材、环保等产业的基础材料。2008年,全球合成树脂(塑料)产量约2.4亿吨,我国合成树脂(塑料)产量约4000万吨,是居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生产国。合成树脂(塑料)中,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全球目前的产能接近120万吨,国内产能约11万吨左右;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世界上仅有壳牌、杜邦和德国得固塞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合成生产技术,国内尚无工业化生产装置;国内改性树脂(塑料)年产量达260多万吨。 2.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以下简称高纤复材)。高纤复材是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国防军工、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关键性材料。2008年,高纤复材全球产量约1亿吨,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其中欧洲年产量约3400万吨,美国年产量约3000万吨。2008年我国复合材料(以玻璃钢复合材料为主)产量达到290万吨,销售收入约1000亿元。 3. 硅材料。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光电、电子电器、汽车、高档装饰装修、核能、航空等领域。2008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2万吨,销售收入约100亿元;我国产量4500吨,销售收入23亿元;我省产量约1200吨,占全国的1/4强。全球电子级硅产量3万吨,销售收入约240亿元,其生产技术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我国光伏电池用硅以太阳能级多晶硅为主,电子级硅刚起步。 超白玻璃主要应用于光伏光电、汽车、高档装饰装修。我国超白玻璃产业化正处于起步阶段,以中建材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掌握了关键技术,江苏、山东、深圳已有企业开始产业化生产,2009年上半年产量150万重量箱。 超薄玻璃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是发展TFT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的重要材料。美国、日本少数几家公司拥有其核心技术,我国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封锁。 镧系光学玻璃是数码产品实现小型化、高像素的关键材料。全球产量7000吨,销售收入14亿元,我国产量近4000吨,销售收入近8亿元。 4. 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稀土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之称,其永磁、发光、贮氢、催化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光伏光电、轨道交通、能源环保、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国防军工等领域。2008年,全球稀土太阳能薄膜电池材料(碲化镉、硫化镉和铜铟镓硒等)产量约300吨,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中国,销售收入约14亿元。目前稀土积压物贮氢合金电极系列材料(新型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国内仅四川宝生新能源公司完成中试,即将量产。全球稀土永磁材料产量约7万吨,销售收入约260亿元,我国产量约5.5万吨,销售收入约200亿元。 2008年,全球稀土荧光粉产量约1.3万吨,其中长余辉蓄光、LED灯用、PDP用发光粉共2665吨,国内产量1000余吨。PDP荧光粉国内生产尚属空白。 2008年,在其他新材料中,全球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包括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材料)销售收入约1000亿元,我国约50亿元;全球医用植入材料钛合金材料、骨诱导材料及纳米羟基磷灰石等销售收入已达100亿元,我国约5亿元。 (二)国内新材料产业前景分析。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促进了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专家估计,世界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将超过4000亿美元,由此带动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有更大的市场。 1. 合成树脂(塑料)。未来几年,我国合成树脂(塑料)产量年均增长将达15%以上,2010年国内消费量将超过5500万吨,其中聚烯烃类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聚酯(PBT)将达到20万吨,聚酯(PTT)作为合成树脂(塑料)和其他应用材料的新型换代产品之一,市场需求较大,目前国内合成树脂(塑料)生产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国内汽车、电子电器、通讯和其他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改性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需求将大幅上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 高纤复材。在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下,我国高纤复材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加快,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在30%以上。到2012年我国高纤复材产量有望达到800余万吨,销售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 3. 硅材料。在太阳能、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下,未来几年,我国硅材料需求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12年,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需求量预计将达1.6万吨,销售收入约80亿元;电子级硅材料需求量预计将达4000吨,销售收入约30亿元;超白玻璃需求量预计将达4000万重量箱,销售收入约80亿元;电子用超薄玻璃需求量约4000万片,销售收入约600亿元。 4. 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稀土电池电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等需求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到2012年,我国稀土太阳能薄膜电池材料(碲化镉、硫化镉和铜铟镓硒等)年产量可达400吨,销售收入约12亿元;稀土积压物贮氢合金电极系列材料(新型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年产量可达2.5万吨,销售收入约38亿元;稀土永磁材料年产量可达8万吨,销售收入约300亿元;稀土长余辉蓄光、LED灯用、PDP用荧光粉年产量可达3300吨,占全球产量60%以上,销售收入约13亿元。 到201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和电解液材料年产量可达15万吨、隔膜50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约460亿元;医用植入材料磷灰石及羟基磷灰石、钛合金材料等销售收入将达10亿元以上。 二、成都市新材料产业现状及在国内的优劣势(一)合成树脂(塑料)。我市合成树脂(塑料)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全市只有2家合成树脂(塑料)生产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 优势:四川石化基地建成投产后可为我市提供发展聚酯(PBT、PTT)及合成树脂(塑料)改性材料等产品所需的苯、对二甲苯和聚乙烯、聚丙烯等原料。包括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等院校在内的高分子材料研究机构可为我市发展合成树脂(塑料)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劣势:聚酯(PBT、PTT)产品属于高技术产业,我市尚未引进拥有核心生产技术、专利的企业和项目。我市还缺乏发展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等品种的上游原料,使我市合成树脂(塑料)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高纤复材。我市高纤复材产业中的高性能纤维已形成聚集优势,高纤复材制品相对落后。全市现有高纤复材生产企业30余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 优势:我市拥有良好的高性能纤维产业基础,玻璃纤维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产能仅次于浙江、重庆、山东,位列全国第四;玻璃纤维和玄武岩连续纤维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聚苯硫醚树脂和纤维制备技术在全国领先。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研发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劣势:高纤复材制品整体生产能力不强,缺乏规模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产业链不完整。目前,我国碳纤维、芳纶纤维生产工艺稳定性较差,发展存在一定风险,且全球产量低,价格高,限制了市场发展。 (三)硅材料。我市太阳能级多晶硅正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企业6家,2008年销售收入11.5亿元。超白玻璃具备250吨/天产能,已引进3条4.5代TFT-LCD用年产300万片0.5mm无碱超薄玻璃生产线;镧系光学玻璃产量和技术在国内居领先水平,总产能占全球近30%。优势:省内拥有丰富的硅矿、天然气和水电资源。我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预计将在2012年形成1万吨/年的产能,多晶硅下游产业集成电路封测、光电应用等具备一定的基础。 劣势:我市电子级硅生产尚属空白。 (四)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我市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周边地区资源丰富,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全市现有生产企业12家,2008年销售收入约14亿元。 优势:四川大学在新型薄膜电池材料、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上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粘结钕铁硼生产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产能居全球第三;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具备国内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能力,碲化镉/硫化镉等材料技术属国内首创,省内有全球最大的独立碲矿;四川冕宁稀土、西藏及省内阿坝锂矿资源丰富;骨诱导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钛金属磷灰石涂层材料等产品技术居国内前列。 劣势:锂离子电池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程度低,缺乏规模化生产企业。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按照“立足领先、明确重点、整合资源、集约集群”发展的要求,以“重点突破、应用带动、产业配套”为原则,实施“跨越、追赶、配套”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关键性、基础性、资源优势性新材料;国家战略需要和尖端科技事业用新材料;技术有所突破和市场需求量大的新材料。加强材料、工艺、装备的技术集成,注重新材料废料回收处理,实现节能环保可循环发展。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在我市建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22亿元。其中,合成树脂(塑料)342亿元,高纤复材160亿元,硅材料60亿元,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60亿元。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表类 别销售收入(亿元)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合 计5484147622合成树脂(塑料)7912342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183070160硅 材 料12183060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17273560 四、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 规划布局。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分布图龙泉驿经开区锂离子和稀土镍氢电池材料产业发展区成都高新区医用植入材料、稀土发光/永磁材料产业发展区新津县硅材料、聚酯产业发展区青白江区高纤复材产业发展区彭州市改性树脂(塑料)材料产业发展区 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高纤复材。 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聚酯(PBT、PTT)和硅材料。 彭州塑胶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改性树脂(塑料)材料。 龙泉驿经开区重点发展锂离子和稀土镍氢电池材料。 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医用植入材料。(二)发展重点。 合成树脂(塑料)重点发展聚酯(PBT、PTT);高纤复材重点发展聚苯硫醚、玄武岩、芳纶、玻纤等纤维及复材制品;硅材料重点发展电子级硅;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重点发展稀土积压物贮氢合金电极系列材料、碲化镉/硫化镉、锂离子电池隔膜。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和项目,大力扶持本地优势企业,实施高端起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聚酯(PTT)力争建成国内首套产业化装置,聚酯(PBT)力争建成西南地区首套产业化生产装置;聚苯硫醚纤维力争成为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玄武岩纤维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性能最好的生产基地;芳纶纤维力争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玻纤制品在规模、技术上居中西部领先;电子级硅实现零的突破,占领该产业国内制高点;稀土积压物贮氢合金电极系列材料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碲化镉/硫化镉产能国内领先;锂离子电池隔膜成为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 在聚苯硫醚、聚酯等改性工程树脂(塑料)、玻璃钢、复合筋、锂离子电池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骨诱导材料、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阳能级硅材料、超白(超薄、镧系光学)玻璃、稀土钕铁硼、稀土荧光粉等产品方面,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引进行业骨干企业,大力支持企业扩能发展,力争尽快达到国内新材料产业先进城市水平,为我市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配套。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行业指导服务,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制定并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和工作推进方案,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目录指南及年度产品、技术发展重点,建立新材料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将我市列为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高纤复材产业化基地,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有关政策支持。 (二)突出创新能力建设,增强产业竞争力。 1. 推动自主创新。支持我市新材料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支持中小企业积极从事新材料中试等科技成果转化,并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参与新材料标准制定。实施新材料科技专项,集中扶持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等方面能取得突破的创新项目。 2. 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合现有高校、研究院和骨干企业的研发资源,搭建行业研发中心、专业检测机构、标准化信息系统等区域公共创新平台。 3.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强化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的交流及技术合作,跟踪其在研项目,吸引其来我市建立研发基地,并支持成果在本地转化。 (三)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聚集资源。围绕发展重点,通过兼并联合,整合新材料原料、市场、技术资源,构建产、学、研、用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完整产业链。 (四)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天威新能源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及核心材料生产、稀土积压物贮氢合金电极系列材料产业化一期年产3000吨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加快中蓝晨光新材料基地、航天拓鑫玄武岩纤维产业化基地、超薄玻璃生产线等项目建设;促进1000吨聚苯硫醚纤维等项目尽快开工。 (五)瞄准产业龙头企业招大引强。针对我市新材料产业缺失环节、薄弱环节以及新材料下游应用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和拥有关键技术、产品、市场的企业。特别要加快引进聚酯(PBT、PTT)、高纤复材制品、电子级硅、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生产企业。 (六)扶持培育应用市场。制定鼓励新材料应用的相关扶持政策,明确技术标准和扶优目录。政府建设工程要优先选用新材料,引导新材料产业应用市场发展,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中下游市场。 六、政策支持(一)资金支持。 1. 对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重大技改项目和关键零部件技改项目,在现有流动资金、技改贷款贴息政策基础上,可适当提高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年限。 2. 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对成功融资和再融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 3. 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对新材料企业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比现有政策更高的补贴支持。 4. 支持新材料产业园区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对我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投融资平台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5. 对新材料重点企业从市外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除按我市现行政策给予支持外,所在区(市)县也要参照市上政策给予安家补贴。 (二)投资支持。对新材料产业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项目,优先给予用地保障和能源供应;按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一次性资金补助,或采取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三)市场支持。 1. 建立由市领导牵头、市经委为责任单位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对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 2. 对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采购本地生产的新材料产品,可在一定年限内,按年采购额在市场拓展初期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政府性投资工程要带头采购本地产新材料产品。 3. 对新材料企业销售新产品,可给予适当的市场拓展费用。 4. 对新材料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按一定时限和出口额给予企业适当的国际市场拓展费用补贴。对新材料企业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活动,可按政策给予适当的展位费补贴。 (四)政务支持。 1. 对新材料重大产业化项目,在规划、用地、环评、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实行专人负责或代理服务。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达产。 2. 支持组建新材料行业协会,搭建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组织国内新材料科研机构及专家与新材料企业进行对接,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在新材料生产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之间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供需信息畅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