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 53(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9564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 53(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 53(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 53(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3 牛顿第二定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其思维,激励其探索的精神。2、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的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教学重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2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教学用具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光滑的水平板(一端带有定滑轮);砝码(一盒),细绳、夹子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分析积极探索表达交流,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规律;2、通过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提问: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同学进行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2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产生加速度,而产生的加速度又和物体的质量及所受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及物体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教师活动:(1)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所用的实验装置,教师进行讲解:图中是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放有数量不等的砝码,使两辆小车在不同的拉力下做匀加速运动。(2)对本次实验中说明的两个问题a:砝码跟小车相比质量较小,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地等于砝码所受的重力。b: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绳,以同时控控制两辆小车。(3)实验的做法:a:在两砝码盘中放不同数量的砝码,以使两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同。b:打开夹子,让两辆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关上夹子,让它们同时停下来。(4)需观察的现象,观察两辆车在相等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位移的大小。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按老师的要求做实验。学生活动:一位同学在演示,其他的同学一边观察一边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所受拉力大的那辆小车,位移大)学生活动:分组展开讨论,积极的思考,选出代表回答。如果学生分析不出,教师加以引导:(5)分析推理:a:由公式得到在时间t一定时,位移s和加速度a成正比;b:由实验现象得到:小车的位移与他们所受的拉力成正比。c:推理得到结论:对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即:教师活动:(6)巩固练习:a据得到:要使物体在短时间内速度的改变很大,即加速度很大,就必须给物体提供 。b竞赛用的小汽车,要求起动后几秒钟内速度由零达到60m/s以上,他们为什么要装备功率很大的发动机?学生活动:分组展开讨论,积极的思考,选出代表回答。教师活动:2: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1)实验装置同上;(2)说明与前次实验的不同。前一次实验中,我们是保持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小车所受力的大小,来研究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的。教师活动: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应如何去实现这个实验呢?学生回答:本次实验是使两辆小车所受拉力相同,而在一辆小车上加放砝码的,以增大质量,研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关系的。学生观察并回答:(3)实验现象:在相同的时间里,质量小的那辆小车的位移大。学生活动:(4)分析推理,得到结论: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a1/a2=m2/m1或a教师活动:板书:3: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学生回答:(1)综合上述实验中得到的两个关系,得到下述结论: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表示:a或者Fma即:F=kma教师活动:a:如果每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1;b: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顿。教师引申:(3)推广: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关系可推广为: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放心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ma。教师活动:(4)介绍F合和a的瞬时对应关系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三)课堂总结、点评1:本节课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确定了a和F之间的大小关系,也确定的a和F的方向关系3:求解合力时,可采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各个力沿x轴和y轴分解,最后求合力的方法。(四)实例探究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例1(课本例题)(1)学生阅读例题内容(2)分析:FXF2YF1Y600600YXF2F1要求物体的加速度质量m已知必须先求F1和F2的合力,而合力的大小可以用作图法求解,也可以用计算法求解。(3)用投影片展示解题过程: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力F1和F2分别沿x轴和y轴的方向分解F1的两个分力为: F2的两个分力为:F1y和F2y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F1x和F2x的方向相同,所以:已知合力F合和质量m,据F合ma,即可求得: 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的结合应用例2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使F不断减小,则在滑动过程中 ( )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C 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先变小再增大D 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变大,速度先变大再减小解析:合外力决定加速度的大小,此处合外力是拉力F和地面摩擦力f的合力,因为F逐渐减小,所以合外力先减小后反向增大。而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而是要看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开始一阶段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同向,所以速度增大,后一阶段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后来速度减小。答案为D。教学体会: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是学习物理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顾虑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稽之谈。不仅教师要做演示实验,最好把学生能够单独完成的演示实验请学生代劳。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