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7000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2. 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 、得与失、 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归纳】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离不开生活。哲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从哲学的起源来看,哲学源于生活。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生活也离不开哲学。从哲学的作用来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 好的艺术。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 、得与失、 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什么是哲学(哲学概念)(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即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即从特点看,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即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a.含义不同b.主体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形成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d.特点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零散的、朴素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体系,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2)联系a.二者的研究对象相同,都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 遍、最一般的问题;都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反对的错误倾向: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5.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含义(2)联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b.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 方法论.c.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具体科学回答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回答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共同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哲学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简单的相加,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内容?为什么?(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注意:哲学上讲的本原就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先谁后,谁依赖谁,谁决定谁的问题。)a.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凡认为存在是世界本原;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是世界本原;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a.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即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否认人们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学说就是不可知论。(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从哲学发展看)8.唯物主义(1)含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评价:合理性(积极意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 a.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代表性的观点】:中国的五行说荀子: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积极意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 a.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院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机械性(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人是机器)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否认运动和联系)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否认社会是客观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10.唯心主义(1)含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含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代表性的观点】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明)王守仁“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英)贝克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孟子:万物皆备于我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疑邻偷斧掩耳盗铃、郑人买履、削足适履 客观唯心主义含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代表性的观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气先,理在事先,理在物先。朱熹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黑格尔宗教、封建迷信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孔子11.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区别:他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于对世界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的独立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1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拓展】14页大树的对话:我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为我硕果累累;人们都欣赏我,因为我姹紫嫣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人类的影响。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使人们不断获得成功,结出累累硕果;唯心主义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一旦人们在思想上陷人唯心主义并用这种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导致失败。 【应用】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我们应彻底否定,请评析这一观点。(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唯心主义认为、。2)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3)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4)题中观点太绝对,是片面的。辨析: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或者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精神文明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上述观点没有搞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缺乏必要的前提,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因而是错误的。 1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时代产生哲学)(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为什么?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判断: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判断正误: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辨析: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1)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因此,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但是,哲学有正误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而错误的哲学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另外,哲学只有被人们掌握和应用于实践,才能成为改变社会的现实力量。 (3)科学的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他科学知识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 (4)题目观点是不科学的。14.马克思主义哲学(1)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得到大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一种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便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它的唯物主义是辨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辨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辨证法.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的观点在马哲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含义:精髓: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邓小平理论含义:主题: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含义:地位:本质:c.科学发展观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15哲学的功能(作用):(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 得与失、 名与利。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与个人生活)(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哲学与社会)(4)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典型选项】1.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4.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5.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的精华。 6.哲学是“科学之科学”。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9.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0.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11.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2.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13.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14.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5.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17.近代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形而上学性。 1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唯物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辩证唯物论(唯物论)【基本概念】物质 意识 运动 静止 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基本观点(原理)】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注意: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4.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重要提示】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构成党的思想路线)。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方法论】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错误倾向】反对随心所欲的做法,违背自然的客观性,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时实际,做到对实际的整体把握、全面把握,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地实际情况,做到主覌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自觉克服错误意识。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归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内容】(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7.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8.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三)基本问题1.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的物质性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6.如何理解意识概念?7.物质决定意识8.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示】1.哲学上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关系区别:含义不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指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事物。物质概括的仅仅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多变的,易逝的。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哲学上的物质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而不是少数与多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们既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联系:(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物质和运动都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反对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1)内涵不同(2)性质不同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4.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普遍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重要关键句子】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5.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7.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克拉底鲁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错误 )8.我们可以说认识(把握或发现、揭示)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说创造、消灭、改造、改变(同样也不能说消除、发明、取消等) 规律。9.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产生意识的前提。10.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2.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13.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14.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15.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典型选项】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3.意识是人脑的产物。4.意识是电脑的机能。 5.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6.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7.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8.物质具有依赖性,意识具有独立性。 9.物质和意识不可分。10.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1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2.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1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4.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5.意识是一面镜子。 16.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17.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19.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20.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21.客观符合主观。2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24.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的。2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属于自然规律。26.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是主观的。27.人们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28.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29.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30.规律有好坏之分。 31.规律是无条件的。32.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33.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34.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和基础。35.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二)基本概念实践 认识 真理 谬误1.实践的特点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的反作用3.真理的客观性4.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一)基本原理注意:1. 实践观点:2. 应怎样追求真理?3. 人类认识过程【重要提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2.认识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认识、非科学理论则把实践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归纳: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方法论】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又要重视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倾向】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方法论】真理面前一律平等。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注意:1.实践观点:(1)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b.c.d(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应怎样追求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b.c.d,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要求真理面前一律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表明、(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a.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含义b.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含义c.认识具有上升性。含义。d.方法论(三)基本问题1。如何理解实践的特点?2。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真理和谬误的关系5.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含义?6.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含义?7.认识的上升性?【提示】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是主观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联系: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又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真理。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四)综合探究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26.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重要关键句子】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物质生产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4.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5.实践具有主动创造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6.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7.实践具有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8.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9.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1.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2.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13.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典型选项】1.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3.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5.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6.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7.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8.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9.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10.实践出真知。因此人们获得知识必须事事亲身实践。11.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知识。1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惟一动力。13.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14.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5.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16.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17.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8.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19.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20.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2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22.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23.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24.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25.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永恒不变的。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物辩证法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一) 联系观点【基本概念】联系 整体 部分 系统 【基本原理】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5.系统优化方法(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重要提示】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错误】反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第一,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第二,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要求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反对错误】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和只注重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小贴士:【强调部分】原理: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整体】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基本问题】系统优化方法的基本特征?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重要关键句子】1.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3.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4.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5.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典型选项】1.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2.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4.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5.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