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大港春光小学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资料汇编.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68611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新区大港春光小学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资料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滨海新区大港春光小学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资料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滨海新区大港春光小学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资料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要关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从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说起王洪枝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来看,无论是何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既不可分,也不可替代。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效能。积极情感使人充满活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中。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情感有一种发生迁移的现象,即一个人对某人某物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他人他物上去。“爱屋及乌”就是情感迁移的典型。试想,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情感迁移,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定会由此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达到育人的终极目标。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视知识目标的贯彻落实,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的实践。现在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已经清楚要构建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将三维目标也写入了自己的教案中,这对于以前已是极大的进步。但对情感目标的贯彻落实不够重视,机械的毫无感情的朗读、支离破碎的讲解,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了空谈。因而,我们的孩子在嬉笑中朗读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汶川大地震纪念诗歌)在娱乐中学习七子之歌。阅读文章如果缺乏情感的投入就很难对文章的思想有较深的理解,更别说引起自己情感的共鸣了。杜甫有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只有将自己的情感充分的融入到其中去,才能很好的体会出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含义。因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对情感目标也因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仅是将他写入教学目标,而是要将其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情感目标呢?我就永生的眼睛一文的教学设计来说明。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册共有的课文。两册教材共同选择这篇文章,人教实验版将这篇文章归入了以“生命”为主题的单元,北师大版则以“眼睛”为中心展开学习。北师大教材明显删节较少,保留了原作大部分的文字,也就保留了打动人心灵的力量。但是删节少又导致教材篇幅过长,四年级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可能不太符合其思维能力。而且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写只考虑到形式上的统一,忽略了文章内容的相关性,不能够创造一个连续的“情”境,因而他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更加注重对其思想情感的挖掘。永生的眼睛一文以“我”为线索,由“我”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再到忍痛捐出自己女儿的眼睛角膜,思想发生了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文中当年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我在教学设计时,也以设置“情”境,体悟情感为主抓点,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为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则是教学的难点。我的设计理念是 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痛苦但不悲伤,伤心而又骄傲!是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激情,活动入情;重点词语,诱发情智;读中品味,领悟情感;发展情智,拓展交流;诗歌总结,升华情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里的始终以激发情感、诱导情感、升华情感为主要内容,让这篇课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将这堂课的激情彻底点燃。这篇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引导学生的情感:(一)故事激情,活动入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孩子们讲述了触摸春天的故事,并让一名学生蒙住眼睛走上讲台,体会盲人生活的艰难。盲女孩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像安静一样的盲人,在中国就有400万人,想想这些盲人一辈子在黑暗中度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但是虽然有了这种可能,“重见光明”对更多的人来说,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投影出示)资料: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学生齐读课题。在这一环节中以触摸春天的盲童为引子,引领学生将目光聚焦到数百万可怜的盲人的生活世界。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把文本内容向现实生活过渡,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和阅读的氛围。最后在盲人的渴望中引出课题,水到渠成,一下子又从现实生活的世界拉回了文本的故事。(二)重点词语,诱发情智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抓住了两个词语,但就这两个词作为载体却很好的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第一个词是骄傲。在本文中,骄傲一词多次出现我牢牢抓住这个词,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场景,有很好的诱发了学生的情致。骄傲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3、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在本文中出现的骄傲都是褒义词,都是自豪的意思。请你找出课文中出现骄傲的地方,并把它画出来。想一想,都有谁?为谁感到骄傲?填写下表:1965年炎热的夏日母亲因病去世父亲给“我”上了一课父亲为母亲骄傲1980年的一天1986年的这一天后的两周又三周后阅读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善于理清文章的脉络,即围绕一条什么样的主线,抓住哪几个环节。老师在这点上,围绕三个人捐赠眼睛角膜展开三个环节的教学,一分钟完成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快速地为接下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第二个词语是天壤之别。我发现“天壤之别”能囊括全文。既有琳达和父亲的“天壤之别”,也有琳达和女儿的“天壤之别”,还有琳达自己前后的“天壤之别”。一抓这个词,文本就被统帅起来了所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第一个“天壤之别”,琳达和父亲之间的态度的差别。重点体会琳达的“哭喊”和父亲的“平静”。引导孩子们读通相关的语句,激发思维,琳达和父亲两者都是爱,怎么会有天壤之别?第二个“天壤之别”,是琳达和女儿温迪之间态度的差别。体会女儿的骄傲。深深地理解外公的举动。第三个“天壤之别”,是琳达自己前后对捐赠态度的反差。在父亲“一堂课”和女儿“一番话”的影响下,琳达受到的震撼。词汇是语文的基石,任何阅读教学都不应该忽略,尤其对于词语的朗读,不是简单读准字音,而是在体会意思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体态和语气把词汇读活,读出感觉。(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出示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点研读:(1)“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说:“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他们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自豪。况且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时候,又会多么骄傲。” 把父亲的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送进去。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在学生自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朗读训练,让学生从朗读中去体会、感受那浓浓的情感,让文中父亲的一种无私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心田,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此刻能抚慰这位母亲的应该是这封信吧,你愿意读给琳达听吗?琳达啊,你看到这封信,你心里是什么感受?(为温迪骄傲,自豪。)是啊,请你骄傲的再读一遍吧。(配乐:)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他们分享的仅仅是温迪的美丽吗?还分享了她的什么?(是啊,温迪的眼睛得到了永生,美丽得到了永生,生命得到了永生。指课题:这就是永生的眼睛!你明白课题的意思了吗?)我们一起为温迪得到永生而读吧。(四)发展情智,拓展交流这就是永生的眼睛。你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你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请提起你的笔,快速写下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作为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的结尾。抒写自己的感受。啊,永生的眼睛,你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你 ,你 。一篇文章可以读成长长的故事,一种情感可以生成无尽的感动。拓展,为文本的湖水投入了一块巨石,再次掀起了情感的波澜。温迪的意外车祸,那封沉甸甸的感谢信,在大家深情的朗诵中,温迪的美丽心灵连同那只可爱的马儿一起印入了同学们的心。情到深处自然流,我水到渠成地设计了一个排比句式的练笔,既是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也是学生对文章最后的总结和感受,“人文”和“工具”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五)诗歌总结,升华情感出示诗歌:你的眼睛(教师朗诵)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这是一首获得温迪捐赠的眼角膜的人书写的情诗,表达了他重见光明后的内心感受。学生在此时的诵读也已经将这堂课的情感彻底点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能源”。引导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进行积极情感体验与迁移。不仅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活动的需要,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深入地审视积极情感迁移的价值所在是探讨其实施策略的前提与基础。学法指导刍议刘炳珍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注重现成知识的传授,往往只强调教师“抓纲务本”,把书教好。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般也只是如何“教”,而很少研究学法。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要真正的搞好教学,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学法。孤立的研究教法和学法,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需大力加强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一、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有人概言,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填鸭式”,而全盘否定。但在两千年前,孔夫子就有“不质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等有关教育的至理名言。所以,我们应该用鲁迅先生科学的态度,提倡“拿来主义”,古为今用。首先,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在世纪末,每三年知识更新一倍,据预测年以后,天知识就要更新。如何解决知识的激增同个人有限时间的矛盾,不少人认为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本领。其次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传统的教育体制采用“八股”取士的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运用题海战术,往往只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现今教育已认识到此类体制的弊端,提出素质教育,开始注重研究教法、学法。但根本体制和用人体制的转变还待科学的进一步论证。教与学只有共同改革,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效果。二、学法指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调动学生兴趣。“善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主体作用。一是教师善于启发、撩拨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开展活动比赛,增强学生的好胜心。三是改善师生对立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尊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作到课头别致,有吸引力,课中有高潮,结尾有余味,课外有思考。如在“讲解商不变的规律”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一天,美猴王孙悟空对小猴说:给你个桃子,平均分给个小猴。小猴听了想,一个小猴才分两个桃子,太少了。于是要求猴王多给一些桃子。美猴王说:给你个桃子,平均分给个小猴。小猴听了很高兴,于是又请求猴王多给一些桃。猴王说:那就给你个桃,平均分给个小猴。美猴王孙悟空与小猴都笑了。小朋友,你们说谁是最聪明的?”大家都会心的笑了.通过故事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思维活跃,且联系了新知识,效果显著。(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方法、模式,激起学生认知和解决矛盾的信心,拨动学生心弦,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教师找准启发点,使师生都能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如在讲解“四舍五入省略小数”时,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买卖,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品中,认识到省略,求近似数的意义和方法,则知识更灵活,掌握更牢固。在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后,我们要求马上用新的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这个新的问题情境,可以由教师创造让学生思考,也可以学生自己创造自己思考或同桌创造交换思考;也可以学生创造难题考老师。这样通过师生或生生的互动实践,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学生们学习了圆周长后,通过实践应用,测量生活中的器物,不但会求圆的周长,还掌握了测量圆直径的操作方法,也解决了他们自己想要知道的不少问题。学生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适时的创造生活情境,在生活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适时的点拨、启发,使学生思维得以锻炼,使知识得以内化迁移,走上有仿到创的道路。(三)根据实际,分类指导。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不同条件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和激励。并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引导,使他们要跳一跳摘到果子,给不同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以发展不同类型学生的长处,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找准新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分类例举概括方法探究意义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教师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共同体验了学习进程中的苦与乐。(四)教会学生会提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之中没有疑难之问,也没有那种解疑后的喜悦,则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发挥出来。传统教育,在上课时,教师事先设计好大量的问题,要求学生加以回答,学生有疑之处教师统统包办,处处有程序教学的影响。研究学法则一定要研究如何让学生质疑。人们常说:“学生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胜过解决十个问题。”如在讲授方程时,通过启发引导,在课尾时,有一位同学提出x4=41或x=8是不是方程的问题。从这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因此,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提出问题,甚至是提出错误的命题,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师生讨论,在讨论中得出答案。只有经过师生讨论、研究,通过运用发展思维,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才能得出真正问题的所在,才能使新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技能。三、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一)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的有目的性的自学活动。教师应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学生在预习中把握重难点,质疑,总结,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再上课时,才能有目的的加以领会、消化,使学习更有效率。(二)指导学生掌握听课的方法。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基本的组织形式。如何科学的、有效率的听课,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听课的目的,如何保持注意,如何科学的分配手、眼、脑,如何作笔记等,教师还应科学性的分配好学生保持注意的时间。(三)指导学生掌握复习和总结方法。复习是巩固所学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在什么时间复习效果更好,如何复习,如何自我检测,分析原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科学的指导复习方法。系统总结是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最后环节,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好比一把抓不到很多珍珠,但若用线串起来,则一提就是一大串。就是说如果将知识点用一条主线串起来,理顺了,则效果会更好。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串”,如何分类,如何概括的方法。(四)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知识不仅能加深学生理解巩固课堂内知识,而且是课堂知识的补充,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如何合理的分配时间、如何联系课堂内知识、如何作课堂阅读笔记等。总之,从时代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如何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军。浅谈小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张士芹 对于现今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大层次上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水平,或是小层次的语文课堂学习习惯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写字不端正、不会使用工具书、课堂质疑和互动能力较差、缺乏朗读和动笔墨的习惯以及疏于观察事物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等等。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在培养语文学习习惯.这个过程,是一场持久战,是一个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 过程.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把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认为是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就看他是否有好的语文习惯,他好读、善听、会记、常写、注重积累,自觉参与一切有关的语文活动,这个人的语文水平决不会差。而这种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反过来又在不断促进语文学习的进步。习惯本身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却是获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永久的推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把习惯的培养列入课程目标,并加以细化,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广大教育者容易忽略的一个细节。 二、学生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 许多人在阅读时有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或妨碍阅读速度,或影响阅读理解,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一个好的阅读者必须克服这些不良习惯: (一)读出声音 阅读时把每个字都读出声。出声阅读会拖慢速度, 影响他人. 很多时候,你并没真正读出声,只是在脑中将音调发出,但这很容易带动嘴唇,使其上下不自觉地移动,从而减慢阅读速度。用心去读,才是最佳朗读方法。 (二)逐字阅读在低年级,学生这样阅读是适应北师大教材的 .但到了中高年级还逐字阅读,虽能增加对句子的了解程度,但也会妨碍对全文的理解,朗读速度和朗读效果不会太好。这就好似某人看不见一片森林,只是因为他过于着意每一棵树。(三)移动手指阅读时用手指指着字句。这个习惯会降低阅读速度。因为手指的移动不及眼 睛敏捷.如有这个习惯,应强制自己,将双手拿开,单纯靠眼睛移动引导阅读。 (四)转动颈部阅读时颈部由一边转往另一边。这个习惯也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会加重颈部肌肉的疲倦,令阅读者倍觉辛苦。如有此习惯,尝试用手将颈部的位置固定,单纯依靠眼球的转动引导阅读。坚持下去定会改正。 (五)纠缠生字 时常停下来思索行文中的一些生字。这会打乱阅读节奏,并妨碍对文章重点的掌握。纠缠生字主要是因为字库太小,平时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识一些字或背一些单词。此外,阅读时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字的意思,待阅读完毕再查字典印证。 (六)不当返读 回头重读一个字或一句话。这是许多人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其潜在心理是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不当返读之所以减慢阅读速度,是因为经常要回头思索,而不是专注向前迎接新内容,结果,新的内容又不得不充分理解,只好回头重读,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_返读越多,越需要返读。 (七)忽略标题太专注于文内的文字,反而忽视了诸如标题、引言、总结、说明及图解等信息。标题性的信息是作者提供的重要阅读线索,决不可忽视。如果你有忽视标题的习惯,不妨尝试在阅读一些书报时,只看标题、深色字、特别的说明等,看你能从中领会到什么。 三、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 1.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探求新知识的前奏,能为学好新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的预习往往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的 预习要求。 2.朗读课文的习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而语感的获得,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读”来完成。在朗读过程中,要把形象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够更好地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气势、韵味和语言的美。读书的声音也有讲究,要么大声朗读,要么轻声吟读。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书习惯不可取。 3.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学习贵在有独立的见解。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查出依据来跟老师或同学们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和某一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4.勤读书、勤作文的习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写好作文,必须从平时抓起,在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多练笔。养成写日记、做摘记、写小评、随笔、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多写多练,坚持不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写好字、说好话的习惯。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写字要工整、规范、美观大方,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说话要力求做到简洁、流畅、得体、有条理。6.做事专心.认真的习惯.不管是上课听讲也好,平时写作业也好,要让学生静下心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专心做好眼前的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不能一会想喝水,一会想说话,一会又去做其他的事,正所谓猴子掰玉米,摘了桃子,丢了西瓜。 7.认真检查的习惯.学生写完作业后,一定要让他自己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检查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答题是否完整,有无丟漏现象。8.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的过程就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处理信息、再造信息的过程,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读书时,要用各种符号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精彩的语句下面画上波浪线或着重号,为之叫绝的名言警句旁打上感叹号,怀疑不解之处打上问号,有同感的地方不妨写上几句,等等。读完一篇好文章后,还可以写出读后感和读书心得。9.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的习惯。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语文这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更是如此。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书本,更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社会语文现象,俯拾皆是;生活与语文密不可分。平时要多关注国计民生,留心周围的人、事、景、物,勤思考,多观察,多积累,多表达。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人手: 1.强调作用教师要讲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还要要求家长督促学生,才能有效果。 2.明确目标 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导向性和动力性。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就是语文学习习惯与语文特性相融合的过程,并在学习中树立习惯意识,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节节课中落实目标,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 3.要求具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要有具体要求。首先,这几种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都要具备,缺一不可。其次,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情来确定一种或几种自己欠缺或不足的习惯来着力培养。第三,每一习惯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异,学生因人而定。第四,学生要有一个具 体可行的达标计划。 4.严格督导 习惯的形成非一夕之功,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务必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从一招一式人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开始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出现偏差及时给予指导,直到行为方式固定化。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5.坚持不懈 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所以培养习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良好的习惯之舟就会搁浅,甚至倒退。 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而且将使人终生受益。千习惯,万习惯,让大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才是最佳的目标、终极目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希望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体现在各科教学中,只有各学科教学都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尽快使学生获益,尽早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教书别忘了育人,传授知识的同时别忘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电教多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刘琦【论文摘要】电化教学媒体简称电教媒体,包括录音、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类型。恰当的选择、应用电教媒体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它能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拟从识字教学、朗读训练、阅读教学、句与段教学、作文教学五个方面充分阐述电教媒体的重要性、生动性、形象性。旨在抛砖引玉,使大家能够更加合理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 教学 电教媒体 选择和应用电化教学媒体简称电教媒体,包括录音、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类型。恰当的选择、应用电教媒体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它能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一、识字教学中的选择和应用 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最初基本环节是识字,识字与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习文化的开始,也是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特别重要。 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常见学生对所学的字辩识不清,记忆上混淆,使用时张冠李戴,这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对事物的感知存在着笼统性和粗略性,他们感知事物缺乏精确、细致,对形体近似的事物认识常模糊不清。如对一些形近字、同音字往往认错。他们观察事物时常常粗枝大叶,往往只注意到整个的、明显的部分,他们对字的细小笔画容易忽视,“点”“撇”等笔画常常会漏写或添加。如写“晓”加点,写“直”丢里面的一横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进行比较,对字的结构、整体和部分结合的分析来发展学生精细而分化的知觉,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的音、形、意。这时,如若选择“投影”这一电教媒体,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把形近字投放在影幕上进行分析比较,学生就能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汉字了。在如,把基本字“包”投射在影幕上,然后在其左旁逐次加换偏旁“艹”、“ 扌”、“氵”、“火”、“衤”、“月”并用红色塑膜覆盖,使其成为醒目的红色偏旁,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了,再根据所加偏旁与字意的关系来理解、分清、记住汉字“苞”、“抱”、“泡”、“炮”、“袍”、“胞”的不同意思,这样,掌握这些形近字的用法和读音及写法就容易多了。对于一些常要写错的笔画的字,也可利用投影仪放大字形,一笔一笔地示范该字的书写笔顺,同时,着重强调容易添、漏笔划的部位、学生看到影幕上放大的、一笔一笔地书写的成字过程,就会激发起模仿练习的欲望,也就能用心地书写好每个字了。 二、朗读训练时的选择和应用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是儿童阅读技能发展的开始,通过出声的言语运动,把语言文学和它的意义联系起来,由于低年级学生在初学朗读时,尚处在朗读技能的分析阶段,在朗读时往往出现用手指读、多音词分割开读、一字一顿地读,破坏了语调的正常格式,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猜测或顺口溜式的词、产生读错字词、添加字词和漏读字词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效仿力强是儿童的特点,在朗读训练时,选择、应用、放送与课文配套的录音朗读教材或配乐、配画的计算机光盘朗读教材,就能给学生以模范的朗读示范。学生则能模仿着跟读练读了。同时,还可利用录音设备,录下学生的朗读语音与示范录音教材相比较,则能取长补短,练好课文的朗读了。 三、创设情景时的选择和应用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能将语言形象转化成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在童话类课文的教学中,用电脑课件把课文中言语所表达的童话故事在影幕上活生生地展现,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学生因为兴趣浓、注意力集中、理解课文也就不难了。像小壁虎借尾巴中,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时挣断的,对“挣”这个词所表达动作的含义学生理解模糊,这时,使用电脑课件把“挣”的过程用动画清楚地展示,让学生亲眼感知这在平时生活中难得看见的画面,把虚的印象变成实的感觉,就明确地知道“挣”的意思不同于“拔”,不同于“拉”,从而给以后的正确用词打下基础。 四、句与段教学中的选择和应用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用词造句时,常因他们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往往会少掉句子中的某种成份(如主语、宾语等)所以,进行句式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学了比喻句后学生对句中的本体和喻体,有时会搞错或写不完整。如练习“像”一句,除了口头提示外,还可利用幻灯或投影依次映出飘落的树叶、挂在天上的彩虹、亮晶晶的星星、有着长长发辫的小姑娘头像等,然后让学生看着影像想象出他们的喻体,再用完整的比喻句来叙述他们的模样,学生通过这样“看、想、说”的练习,对比喻句的应用就比较熟练了。他们会说:“飘落的树叶像飞舞的蝴蝶”,“美丽的彩虹像一座神奇的桥”,“亮晶晶的星星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小姑娘长长的发辫像柳条”。 学了课文段落后,复述和背诵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之一,如若光是死记硬背,恐怕很难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利用电脑课件,在影幕上映出有关课文的插图(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学生边看画面边回忆课文内容,即刻就能背诵出相关的文句来。 五、作文教学中的选择和应用 作文是体现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一种形式,小学作文教学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口头作文即是看图或景、物口头叙述。它是书面叙述的基础和起步,必须加以重视。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应随时抓住时机,组织好学生的口头叙述训练,而“看图说话”,是一种使用最多、也较便捷的口头作文训练方式。在训练时,可选择、利用幻灯、录像等电教媒体出示静止的或活动的画面,如放大的教学挂图、拍摄下来的、学生亲历的游玩、班队活动、文体活动场景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回忆想象,启发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叙述出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及自己的感想。借助电脑课件的动画画面,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能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编童话故事山泉娃娃中,山泉娃娃一路流到小溪里、江河里、大海中的方式各不相同,如果简单地用一个词“奔跑”来表示,语句就显得呆板乏味了。这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预先做好的电脑课件在影幕上放映出的山泉娃娃的行进方式后,他们就能生动地描述出来,如“山泉娃娃张开双臂唱着优美的歌悄悄地来到了小溪里。”“山泉娃娃挥舞着双臂,跳着轻快的舞蹈来到了江河里。”“山泉娃娃敲着腰鼓,踩着节拍,欢快地来到了大海里。”如此等等。通过多次训练、极大地丰富了造句、说话时的词汇应用,语句也就显得具体生动富有生命力了。小学生写作,要经历一个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利用从课文中所学的知识,仿照课文写法来进行写话训练写是学生学会作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时,电教媒体也将在其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了春天的手,仿照课文对“春天的手”四个情景的描写想象春天来了,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这时就可放映一些春景的实况录像或动画画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就能具体地写出春天给人间带来的不同于文中的其他美景了,再也不会凭空想象,胡编乱造了。在写话训练中也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可视性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每年春天和秋天到来后,几乎毫无例外地要写一篇有关春景和秋景的文章。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往往笼统而不精确,容易忽视许多主要的东西,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只能用几句套话来描写景物。如描写春景只会写“草绿了、树木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等句子,突出不了当时当地的特点、情景。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可利用电教媒体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可把春游时拍摄的照片用投影仪放大,有条件的还可有选择地播放当时拍摄的景色,再让学生边看边描述当时的情景,互相谈论、口头表述。使学生感知的印象更明确和完善,写出富有真情实感,表达有特点,用词恰当的作文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掌握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很必要的。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年级课堂教学点滴赵玉荣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要想学生学的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认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我担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这几年来,在掌握大纲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学习、引进、移植外地外校教师和本校同行们的理论和经验,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四十几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发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汔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行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新知识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每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很清楚明白的让学生看出比多2个所以是6个。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通过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宝贵的礼物”。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新课标下如何备课刘巨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能否上好,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份精力在教学中就有一份收获。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英语新课标强调:英语课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教学模式。为了全面贯彻新课标,教师在备课时要更新观念,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理念,重视统筹知识,建构知识目标,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从备教材入手,重视统筹知识在备课中把教材中过难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删去。过于简单的内容调整为复习热身活动,并利用这些内容进行生活实践训练。技能训练以听说为主线,辅以唱歌和表演。例如:在准备第十册第二课“Friends”一课时,安排第一段的训练方法是:先集体朗读,再个别指读,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本句型进行介绍同伴的说话训练。第二段的设计就完全不同。主要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情景,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拓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例如:讲完第六册 “coat and scarf” 一课时,就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关于衣服名称的单词呢?通过合理的删减,优化教学内容,搭建符合学生理解和消化的平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从备学生入手,注意因材施教教学中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找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个性特点对症下药。还要考虑到如何有意识的结合每次教学,有重点的解决学生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教材第四课时,让几个新转入基础差,分不清人称代词用法的学生完成Is your mother a waitress? 类的练习提问;让几对平时胆小,内向但学习认真的学生进行谈话环节的发言,让他们在运用英语交流和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体会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就感。让几个优等生领着各自的活动小组,对第一部分较难的内容进行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汇报解决。学生的问题千差万别,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熟悉学生,做到眼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参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得到发展。三、从备方法入手 ,突出学生发展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等方面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摒弃从前以设计教学过程为主的旧思路,开拓了以适合学生、适合教学内容为主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发展于学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一年级授课的三个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班授课的方法和态度也就不尽相同。一班严肃,促进聪明好动的小孩尽快安静下来专心致志的投入的到学习中去。二班亲近,鼓励式占主导,引导守纪律、不爱张嘴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三班活动交流、自主合作占主导,提供不同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活跃思维。另外,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遵循教学原则和合理教学步骤上。例如:设计第十册第三课Is this your ?一课时,只有一个课时,充分体现了以旧带新,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听,说,读的方法复习形容词所有格的用法。通过想,猜,合作的方法掌握和理解句型Is this your ?及回答。这些内容的设计以提高技能为基础展现个性为目的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贯穿了讲练结合的原则,面向实际等教学原则。教学环节把握住了热身,导入,新课,练习和运用这几个步骤。但始终都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新课标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更符合师生发展的目标。仅仅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几方面去理解和实施,还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把它贯彻和运用到整个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注重积累,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备课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是我们的教学再上一层楼。 课外阅读指导与探究子课题实验总结 刘炳辉 本学期,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围绕“课外阅读与探究”这一子课题,紧跟母课题的实施步伐,并立足于本人教学的实际,在上学期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扎实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一、在学习中提升水平 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身为教师只有一桶水了,才能给学生一滴水。本学期,我重视业务知识积淀、注重业务能力提升的同时,着力自身素养的提高,在学习中提升自我,提高教学能力。 1.自身重视 “火车开得快不快,关键看火车头怎么带。”发挥好教师的指挥棒作用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将“课外阅读的指导”明确列入教研计划和工作计划,提出要求,提出目标,并经常性地在班会上进行小结,以抓实施,以促提升。2.抓好落实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课外阅读活动,经常性地在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以交流促发展,以阅读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努力将课外阅读和平时教学结合、并在教学中进行交流、探讨,通过思维的碰撞激活智慧的火花,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 二、在活动中提高实效 本学期,我通过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创设了交流平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 除了坚持上学期好的实验成果,如设置“课外阅读摘抄本”、开展“我的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还开设了“阅读大课间”的交流展示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将上周阅读到的课外书中的优美篇章在晨会进行诵读。或全班、或小组、或齐诵,或分读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激起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给校园增添了更为浓厚的书香气息,加快了活动的实施。三、在氛围中巩固成效充足的阅读时间是学生进行阅读的硬性条件。本学期,我通过自习课自由阅读和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双管齐下,从时间和方法上给予学生保证和指导,切实提高了阅读的成效。除此之外,我还通过在每周的“阅读大课间”活动中评选出阅读优秀同学,期中、期末定期表彰阅读习惯良好的同学等活动,用激励这个良好的促进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巩固阅读的成效。但在本学期的实践中,我也发现了在实施中的存在的诸多不足:例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习惯上良莠不齐,个别同学将其上成自由阅读课或单纯的阅读摘抄课;而从总体上看,课外阅读指导有时也缺乏实效性和艺术性。下学期,我将进一步吸取本学期的实践经验,取精弃粕,将课外阅读指导与探究子课题进一步推进。强化语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李汝强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新世纪版语文教材对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活动呢?我就个人的一点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1、 联系生活渗透实践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课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