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48501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文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xxx 年级:四年级 学科:语文 时间:2013-2-26课题名称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 种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2、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树种(饱满成熟的和不成熟的)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 学 设 计个 性 修 改第一课时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初读感知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指明读课文,纠正字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细读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种子的语句。 (1)交流。 (2)再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28自然段。 默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小女孩交的树种句子。 (1)指名说。 (2)再读句子,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小女孩交来的树种粒粒饱满,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那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交来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2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并简单写写批注。3汇报交流,重点。 外貌: 一身素雅秋装,落落大方神情: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从小女孩儿的外貌、神情和动作中体会出她有些不好意思,感到愧疚,甚至因为采得不如同学多而深深自责。4, 由此,作者想象她是怎样捡树种的呢?5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6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三)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布置一次收集树种的活动,让学生把采集树种的经过写下来,适当运用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二,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如:略、涩、裤、惭、愧。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一、导入可以问同学们见过哪些树种?它们有何不同?你曾细致观察过吗?二、初读感知总体很好,还可以增加一步:可以请同学们边读边感知整体脉络三、细读理解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做到很好,很细致四、拓展延伸可以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感受,就以“小女孩,我想对你说”为题板书设计1,种子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教学反思:xxx主备人:_xxx_ 年级: 学科:语文_ 时间:_2月17日_课题名称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内容 课文两课时讲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认读多音字“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涌流、解数”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4)、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5)、通过品词析句、想象阅读、探究体验等方法感受春光无限、儿童的活泼生机和冰心对儿童的喜爱。3、情感、态度、价值观:(6)、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教学重点: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难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观察春天,背诵春天的诗歌。教 学 设 计个 性 修 改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集体背诵交流。2、诗人人叶绍翁从一只出墙的红杏身上找到了春天,贺知章从柳树身上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你会去哪儿寻找春天?(学生简单交流)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本课要注意的字词。相机指导“解”的读音;“盈”的书写以及“成千盈百”“解数”的意思。3、分段朗读。按照“我们”的游览路线梳理文章脉络及大体意思。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一)学习14自然段,体会“多处行”。1、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反映儿童多的语句画下来。3、学生根据课文中找到的词句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无数、坐满、一群一群、喷发、撞个满怀”等词句体会朗读。4、小组内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评价。5、从“儿童多处”你还能读出了什么?学生畅谈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二)学习56自然段,感悟春光美。1、儿童多处春光如此让人心醉!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与大家分享。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课件:展现海棠树图。)指导朗读。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三)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1、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沐浴着迷人的春光,想想冰心奶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自然段)2、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感悟花和儿童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3、师: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个问题现在你解决了吗?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和春天的生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师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此处进行句式变换。(指导读出双重否定句的语气)。(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而且你们的活力给老师带来了欢乐!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1、交流上节课自己的收获。2、听写生字词语。3、检查朗读、背诵课文。二、精读课文、学习写法。1、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2、集体交流,相机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学习比喻句体会其好处及“以花喻人”。讨论解决: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有用许多笔墨写花儿?初步感知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三、走近冰心、升华情感。1、根据课后查阅的资料进一步交流对冰心的了解。2、阅读冰心作品:(1)回顾已经学过的冰心诗歌雨后;(2)阅读纸船(课件出示)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文中浓浓的母爱。小结:“给世界爱和美”“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儿童、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作品的主题。3、再回顾课文,进一步体会冰心文章中对儿童浓浓的爱意,升华情感。四、拓展阅读、感悟春光。1、课件出示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2、交流阅读感受。3、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2、推荐阅读冰心奶奶的作品寄小读者,写写阅读感受。六、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多处就是春 儿童多处生机勃勃、给人欢乐 冰心爱儿童xxx导入很有创意,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此处还可以增设自由讨论环节;请部分同学起来阐述春游的心情和感受,从而引出本文提到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此处可适时提点四处皇家园林,然后出示图片,香山红叶和颐和园;不仅可以扩展同学们思路,同时还可以增设课外常识,引起学生兴趣。初读课文此部分重点在生字和字词的把握上。可以带领同学们齐读生字,同时强调形近字和多音字;还可以通过对字词的把握和理解,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和进一步理解作者思想的要求。三、精读文章增设整体感知环节,感知文章脉络,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对于文章的讲解还可以更细致些,更精确些,使学生们更准切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文中新的字词和好的句子可以指出来请同学们掌握;对于作者的写作功底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一起联想,一起学习。对于好的段落,好的写景,组织学生们背诵。对于第二课时的设计,主备人做到了温故知新,切合学生实际,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文章作者冰心对待孩子和事情的态度,乐观、积极、自信。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但他们却总是自以为是,如果我们用天真慈爱的眼光看他们,那么他们每一个都是可爱的,都是可教得,但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他们,看看待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角度,那么我们就不能做到耐心细致。我刚毕业不久,工作经验不足之处很多,尤其在对待孩子方面,总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眼光和方式对待他们,往往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最后反而对他们失去耐心和信心,这种循环很可怕。然而幸好我能及时发现,及时改正,今后定会改正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和耐心,以及自信和爱心。xxx主备人:xxx 年级:四年级 学科:语文 时间: 20113.2.26课题名称钓鱼教学内容 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感受父亲对子女的严格教育。(3)理清文章思路。(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 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2)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体会,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让学生受到启迪。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 课件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 学 设 计个 性 修 改执教钓鱼一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达到“以美育人,启迪心智”的目的。一、事例导课,开篇美。同学们,老师不在课堂的时候,我们班哪些同学能够自觉遵守我们班级的纪律?学生举出例子以后,老师予以适当的表扬。像他们这样的学生能够在老师不管的情况下,做到遵守学校的纪律。我完全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们美(板书)。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美”事吗?今天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美文钓鱼。介绍作者背景:知道詹姆斯伦费斯蒂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板书课题)那就让我们带着美美的情绪去自读这篇文章吧。边读边画出你发现的美。 二、表面感知发现美故事很明显,无非是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爷俩一块去钓鱼。月夜美,钓到的鱼美。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上变得银光闪闪。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联系平常学生的感受,体会当时美好的风光,和作者美好的心情。2、作者钓到的鱼美。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见过呢,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试着让学生读出惊奇、高兴的语气。)(1)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学生朗读(2)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三、深入理解感悟美当学生知道了景美,物美后。再深入一下让学生继续挖掘课文中的内容。这么大的鱼,作者得来确属不易。请同学们试着找出鱼来得不易的语句。1、钓鱼时作者的表现。A、“过了好长时间”到“拉上岸来”。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钓鱼之难。B、时间之长,从“晚霞辉映”到“晚上十点”。父母的美德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2、“父母的美德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爸爸的表现。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谁能象父亲那样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1、好不容易钓到的鱼,父亲却一定要我放掉,难道他不喜欢吗?2、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阵子,他肯定特别喜欢,要不他才不会看那么久。3、父亲很得意,也说明他喜欢这条鱼,而且他还 “欣赏”。可是作者的父亲让他这样办,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 为什么让作者放鱼?作者当时的表现怎样?分角色认真的读一下。作者不想放“鱼”原因?一是钓鱼很难,二是四周没人。但是他必须放鱼,因为在他的身边有他严厉的爸爸。可以说这件事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件很难做的事,当时不谙世事的作者,不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在道德决择上很难下定决心。板书:放,不放。4、作者的爸爸是个无情的人吗?学生讨论。回归人性美。父亲一方面关爱着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又严格要求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是与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表面看来是爸爸的不尽人情,内里看来而是父亲对儿子的无限关爱。四、再说再议想像美“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1、三十四年后的作者,成就如何?2、三十四年中, 作者遇到了怎样的“鱼”?谁能说一说? 3、三十四年后的作者在鱼的面前,是怎样做的。在一些鱼面前,还要他爸爸的严格要求吗?三十年后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4、作者应该感谢他人爸爸,你想说上几句吗?五、启迪心灵创作美让学生写出自己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78分钟)时间。 以美为主,以美育人,正是我们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懂得美的同时,学会欣赏美,创造美。xxx导入此处还可以激发学生情趣,让同学们自述经历,提高课堂效率,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初读检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示字词,重点词语和重点生字整体感知文章脉络,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对于这一环节的把握很到位,很细致,很切合实际,用起来较好。对于这个小要求的设计比较好,拓展了学生能力。可以在此情节增设一个小环节,请同学们演一下,分角色表演。有利于学生的拓展延伸。作业设计很好,很有深意。板书设计: 3.钓鱼放-不放是-非 美教学反思:xxx主备人:xxx 年级:四年级 学科:语文 时间:2013-2-26课题名称第一单元第四课教学内容爷爷的芦笛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3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以芦笛为主线,展开教学。2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 学 设 计个 性 修 改一导入: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三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1、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2、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四、学习第一次芦笛声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2、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不是,是想象的)你从哪知道的?(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好玩在哪里?谁来读一读。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引读:更有趣的是?过渡: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五学习第二次芦笛声1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文中提到的第二次芦笛声。转眼就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爷爷的小闸屋,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3集体交流。(1)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板书:柔和温润)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听到了清脆的芦笛声。真的跟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板书:高兴)白天,小闸屋周围美丽的景色以及“清脆”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六学习第三次芦笛声师述: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刚才还和爷爷一起吹芦笛、看海鸟,转眼夜晚已经来临了,爷爷说:“”强强是怎么说的?(“放心吧,爷爷,我不怕。”)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变得怎样了?你见过狂怒的大海吗?(板书:狂怒)强强是躲在被窝里听大海的声音,我们也来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听听狂怒的大海。(放音频)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大海变得可怕了)指名读文: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体会大海的凶猛、可怕。)读的真不错,我们向他学习,一起来读一读。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3、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板书:恐惧)(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找出有关语句交流。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过渡:(指名读这四句话)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感到强强当时(害怕急了、恐惧、)除了夜晚狂怒的大海让强强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独自一人在家、年龄很小、担心爷爷)指导感情朗读,齐读7-10。4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对,是爷爷的芦笛!“啊,爷爷的芦笛!”指导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板书:勇敢)、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此时此刻这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风涛中这悠扬的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在这狂风怒潮的黑夜里,爷爷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他又想起来什么呢?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是爷爷在告诉他什么呢?你怎么来理解的,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或者也可以借用以前学过的名言句子来说。、引导朗读体会。6、总结: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这些笛声对强强和我们来说,带来了什么?给予什么?懂得了什么?把你读懂了的,感悟到的说出来。爷爷的笛声-7、交流。七作业布置:(1)以强强又一次在小闸屋过夜为题写一篇作文。(2)课后搜集一些优秀人物经历大风大浪而成长的故事,召开一个故事会。xxx导入可以放一段芦笛的音乐,或者别的乐器音乐,让大家感受一下,进入音乐的氛围对文章的整体设计很好,思路清晰,使文章看起来简单明了,又有步骤。 整体设计中,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很注重,不时的便对学生能力进行考察,很有助于学生开展思路,很好。对于大海的理解,我们可以放一小段视频,请同学们感受,加深理解。思维创造,能力的拓展与延伸。作业设计很有创意4 爷爷的芦笛大海心情悠扬美丽向往清脆柔和温润快乐奇特狂怒恐惧勇敢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教学反思:xxxxxx主备人:xxx 年级 : 学科:语文 时间:2013、2、26课题名称5、古诗三首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资料、利用工具书、课后注释、课文插图来查一查、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背一背、默一默完成本课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古诗的背景资料。2、学生准备:预习古诗,读熟,查不理解的词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现代文;搜集杜甫、王安石的资料。教 学 设 计个 性 修 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教学重、难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初读检查1、自读、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随机认识生字:御、暮、候、隔、数;2、多形式检查读诗,及时纠正。要求:正确流利;3、说说:三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二、细读学习学习寒食(一)解题、初步了解诗意。1、板书:寒食,齐读;2、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简介寒食;3、师小结: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当年寒食节时发生了什么故事?3、简介作者,唐代诗人,生卒年不祥。南阳(今河南泌阳附近)人。认读作者的名字。4、提问:这首诗写了什么时候哪里的景象?结合注释和对诗的了解来说一说。(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5、再次读诗。边读边想一想,每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意思。6、质疑:哪个地方不懂?(一个字、词、句均可)学生解疑、存疑梳理。(二)细读品味:指导学习第一句1、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1)指3生读。(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结合插图、与同学讨论)(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自己说、展示说、交流说;2、总结第一句的学习方法:读诗句、解词意、连词成句说句意;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生自学、小组内讨论、交流、师巡视适当点拨;4、检查读诗,解译;及时表扬、点拨;第二句意思: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拂;第三句: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第四句: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点拨:前两句写的是么时候?(白天);后连句呢?(夜晚)5、说说全诗的意思。(三)感情朗读:1、指导朗读(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3)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的朗读诗句;(4)有感情朗读古诗。配乐朗读、展示读、赛读等多形式进行;2、有感情的背诵古诗;3、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结合诗意及寒食节这个背景来想说)4、小结:全诗以汉喻今,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四)、拓展延伸:故事改编: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一讲。自己试讲、组内评讲、展示讲; 三、学习泊船瓜州(一)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读熟诗;了解诗题目的意思;了解每句的诗意;连起来说诗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背景及诗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简介写作背景;(教参P54)小结: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我们能很好的把握作者当时的心情,有利于理解诗意;(三)分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四)汇报交流:1、重点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意: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家乡?2、体会 “绿”的妙处。结合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让学生对比读句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满江南岸,春风又入江南岸,生畅谈体会;师小结:绿自生动的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力量,表现了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3、说这首诗的意思4、指导朗读配乐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什么?(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有感情的朗读。多形式进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边朗读边想像画面,结合插图,把诗改编成一个现代小故事讲一讲;5、背诵古诗四、总结: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五、作业1、背诵、泊船瓜州寒食;2、默写泊船瓜州;3、选择其中一首,把它变成故事讲给家长听;六、板书设计: 寒 食 泊 船 瓜 州 春天长安城寒食的景象 思乡之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背诵寒食泊船瓜州2、解释诗句、全诗意思。3、回顾学习方法:读熟诗;了解诗题目的意思;了解每句的诗意;连起来说诗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背景及诗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一)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二)小组自学:1、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同桌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运用:查字典、看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与同学讨论的方法)标出不懂的地方;(3)连起来说说全诗的意思;(4)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来;(5)全诗围绕什么来写?怎么写详细的?结合诗句边读边想,写写体会;(6)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7)有感情的朗读,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生自学3、交流汇报(1)检查词语、读诗;(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全诗写了花、小路、蝴蝶、黄莺四种景物(4)这首诗围绕花景来写,通过写“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直接感受到花多。点拨:是在花的数量、繁茂程度上来写的花多。是静态描写。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通过写蝴蝶、娇莺的反映来衬托花多,是动态描写。让学生充分谈体会,以便理解诗句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的赞美;(5)有感情的朗读;(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2、配乐生想象画面;3、学生描述画面;4、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鸟鸣,你想说什么?5、有感情朗读: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四)、背诵。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同桌互查、互相识记生字;2、生指出最难写的字3、教师引导观察字形、结构,指导书写;4、生书空、临写、练写;5、同桌互相评改生字,好的表扬,不足的地方帮助改进。四、总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1、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诗的意境,把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现代写景文,字数350字左右。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读一读,或摘抄或背诵。xxx导入这个环节可以通过对语文百花园一的古诗文背诵的回忆来导入新古诗文背诵主要是纠正字词的读音重点做到对诗意的讲解和把握。对作者的生平简单介绍重点词句重点解释,同时可以增设环节让同学们自由联想和想象。讲解完毕后,可以初步拓展学生思路,让同学们自由想象,用自己的话简短的将此情节简单设计和描绘。还可以看着课本中的图片简单的回顾记忆,请同学们自由述说诗意。以下三首诗可以采取同样方法xxx对于文章的独到设计和精心备课很有创意和深意,对于学生学习古诗文很有帮助,对我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和促进。尤其是对于作业的设计,在巩固课本的同时不忘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拓展,同时也起到了家长督促的良好循环。值得借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情趣。板书设计: 江 畔 独 步 寻 花板画古诗的意境教学反思:xxx主备人:xxx 年级:四年级 学科:语文 时间:2013.2.28课题名称桂林山水教学内容 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能掌握能写“漾、镜、瑕、峦、览、骆、驼、罗、障”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的观察,课件的运用使同学们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掌握作者写作的对比,描写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桂林山水的美感,培养爱美的情趣。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美的情操。1、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生字,查资料。教 学 设 计个 性 修 改第一课一、导入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说一说你的感受。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美丽引人的桂林山水中,一起感受那迷人的色彩和风光吧!二、初读检查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4、学生质疑问难。三、再次细读 1、首先出示范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老师朗读示范,请同学们认真听,认真感受。 2、指导学生朗读,先自由朗读,然后请同学起来朗读。四、拓展延伸 1、文中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字你是如何理解的?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2、通过朗读,同学们可以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吗?作者又是怎样写出它与众不同的特点的呢?(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4、看图请学生试说图意。 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5、最后齐读课文五、作业设计 1、掌握生字 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知识二、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4)讨论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三、分部分解读(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二、)学习第二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6)指导朗读 “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7)学生仿读后齐读。(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