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及首要问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4831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及首要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及首要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及首要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经济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读世界无末日有感 在研修城市规划的同时,前后读了一些书。然而最近读的一本却使我感悟最深,这就是由世界银行出版的,英国经济和环境学家皮尔斯(Pearce,D.W.)和沃福德(Warford,J.J)所著的World without end: economic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它的中译名为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由张世秋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关于城市发展与研究的专著和文章已有相当的数量,有从环境角度研究城市发展的,也有从经济角度研究城市发展的,当然更有从建筑与城市设计角度研究城市发展的。当研读了世界无末日这本书后,笔者以为将经济与环境结合起来来研究城市的发展与建设确是一个极好的着眼点,或许能使我们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研究有一个新的、切合时代的切入点。近年来,城市规划的研究特别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已逐渐脱离开单纯的城市用地划分和功能分区的研究,而将眼光放远到城市的总体环境、资源、经济构架、生态等方面,而且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愈来愈带有政策的含义和政府行为。自从里约世界环发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兴未艾。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纲要”也打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发令枪,环境与发展变得愈来愈密不可分。正因此,近年来围绕环境与经济的结合,国际上逐渐发展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经济学。世界无末日这本书正是著者试图将经济分析的手段应用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经验总结。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环境和发展是互不相容的两个方面,发展必然导致环境恶化,要保持环境就应抑制发展。但是,正如书中所讲的,我们的看法是乐观的,只要我们能很好地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应是乐观的,只要我们将环境经济的问题看作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并认真去研究它。如果以减少贫穷、提高人类的平均的生活水平为目的,那么,经济增长就一定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一个合理目标。但是,大多数人痛苦地意识到:如果没有给予环境无论是人工环境还是天然环境以充分的注意,经济增长不会是可持续的。但这个命题有许多人并不赞成,他们认为增长的极限是由地球的承载力所决定的,特别是由其接纳来自世界经济系统的越来越多的废物的能力所决定的。如果根据这样的分析,可持续的增长就只是一个幻想。尽管我们也相信,虽然人类会不断发明新技术,但增长是有潜在极限的。但我们并非反对增长,我们认为通过制定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政策并使其实施,这种极限是可以避免。书中谈到的这一基本思想是很容易理解的。由于人类社会必须通过提取、加工和消耗自然资源才能存在,所以世界经济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无法摆脱的联系。同时,这些资源又必须遵从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并最终成为废物而排出。但是,这种数量上的联系,以及对环境的压力是可以被不断减少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即使允许经济继续增长,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还是可以减少的。如果我们重新考虑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和人类环境(当然包括人类聚居的城市)发展的话,那么我们必须审计我们保护能源和可耗竭原材料(当然包括土地)的方式以保证物质(土地)和能量的投入没有浪费,并且,我们必须研究应怎样利用技术来力求减少每单位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资源保护和技术改进是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技术手段。要把环境与发展结合起来,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种哲学观念势必要接受和应用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形成于二十世纪50和60年代之间,其发源地是在北美洲。一开始只是对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从“增长的极限”的角度对环境进行研究。但是,只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环境与发展的综合理论体系才脱颖而出,并可概括为五大方面:交换和互补、价值评估、注重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耗竭资源和再生资源、区域及全球影响。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统一的学科有二十五年的历史,但它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则是近几年的事情。它的风格和表述方式还不为许多人所熟悉,其中甚至包括经济学家。世界无末日这本书为我们勾勒出了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尽管这种描述是简洁而表面化的。以环境经济学为理论依据来研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要考虑的是研究城市承载力以及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世界人口的继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从根本上讲,要控制人口增长,就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去影响出生率并找出促使家庭扩大的内在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打破人口增长贫困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人口增长可以推进技术进步,但并不一定能提高生产力,由于有限的土地不能承受这种技术改变,那么生产力的进步就是一句空话。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提高生活标准的渴望和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意味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将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转变为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相应地出现人口往城市区域集中的趋势,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物理环境出现了恶化。由于城市区域内高度密集的人口,消耗大量矿物燃料的经济活动,以及人工构筑物的下垫面,在大的背景气候条件下城市区域的热环境诸因素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大气透明度变差,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变暖,形成“热岛效应”;风速变小,风向随地而异;蒸发减弱,湿度变小;雾多、雨多,能见度差。有资料统计,近些年来南京的热岛强度为0.3,并以秋季为最大,达到0.60.7。南京夏季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数,城区比郊区多2.2天;冬季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严寒天数,城区比郊区少4.4天。一日中气温的变幅,城区小于郊区约0.7。同期观测比较,极端最高气温城区与郊区分别为39.0和38.1,相差0.9;极端最低气温城区与郊区分别为-14和-16.9,相差2.9。城市区域内空气悬浮物的增多,使降水与雾增加,蒸发量减少,城区比郊区年降水量多43.3mm,年降水日数多4.7天,年雾日多11天,年蒸发量少125.5mm。1由于城市区域上空悬浮微粒和烟尘的增加,导致城市区域的日照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并且往城市中心逐渐递减。在城市区域,高层建筑对相邻居住区和房屋建筑的日照、采光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建造在北纬34地区的一幢50层楼的高层建筑,在12月份的中午1-2时投下的阴影长度达300米,至下午3时其阴影长度增至约500米,阴影覆盖范围几乎相当于整个居住区。城市中心区域的居住性建筑用地,其传统日照计算数值和方法变得越来越不适用。城市用地的不同功能分区的划分及分区的大小范围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交通运输是城市区域高强度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机动车流量的激增,城市交通噪声的平均声级每年增加将近1.0db(A)。由于交通噪声的流动性,其影响和干扰的范围最大。因之,城市用地的划分及道路系统的规划就变得越来越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在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三百多万年内,环境的变化大部分与人类活动无关。然而,近百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和工业革命,城市单位人口的生存空间已大大减少,显示出了本世纪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应当体现不断发展的人类文明,而物质环境的质量是这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本世纪是工业文明,那么二十一世纪则应是生态文明,人类应在不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前提下,与自然和睦共处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使我们的城市活动空间舒适、合理,有蓝天、碧水和宁静的环境。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应因某些方面的与环境暂时的不协调而废止或抑制其增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2、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当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所应追求的目标。我国著名科学家 钱学森曾提出过“山水城市”的构想,并为广大学者所赞赏。“山水城市”的含义就是:城市生态上要使城市与自然结合,城市文态上要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山水园林文化,城市物态上应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中西合壁,建筑各具特色,形成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使人接近自然的优化的城市空间。3、作好旧城改造与资源的再利用。城市现代化是必然的选择,但不等于割断城市发展注释1、引自中国建筑学会学术文锦,第十八期。的历史文脉,抛弃传统特色。那种旧城区全面瓜分和拆建的趋势应引起注意。4、积极参与编制和修订城市的总体规划,并切实把对城市经济和物理环境的分析、评价和预测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加对城市有影响项目评价的论证、审查。 5、研究反映城市生态及生态文明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6、 以生态美学及功能美学等综合美学观点来取代旧的传统城市美学的观点。 7、研究开发城市多层住宅北向房间的太阳能利用,改善建筑热环境,并确立城市住宅耗能评价体系,推动改造目前不考虑能耗的商品住宅市场。 一九九七年底,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倡议”。倡议指出:城市是当今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中心。人始终是城市的主体,而城市空间则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和相互交往的场所。城市街道兼有交通与生活的双重功能,是人们活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旧城改造的规划设计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单体建筑要考虑群体的关系,强调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并应积极开拓城市空间。 世界无末日这本书无疑对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的制定研究上是极有启发的。它至少在两点上是独一无二的:一是它引用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资料,如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以及相应的背景资料等。二是它综合了与政策有关的文献。全书采用的是经济学家的视角和方法。所以它更注重于研究和分析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特定方式。这本书对中国尤为重要,中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迈进,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是城市生存和成长末日的罪魁。相反快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实现持续的、公平的经济发展的机遇。主要参考文献:1、 (英)皮尔斯等. 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6。2、 (日)中野尊正.沼田 真 等. 城市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 1986。3、 于洪俊等. 城市地理概论.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83。4、 胡鞍钢等. 生存与发展. 科学出版社. 1989。5、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文锦. 第1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