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3997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学教学大纲前 言1第一章 农村金融理论基础2第二章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6第三章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9第四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4第五章 小额贷款公司19第六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27第七章 农村小额信贷31第八章 农业保险37第九章 农村典当与租赁42第十章 农村信贷担保体系47第十一章 农村金融政策51第十二章 国外农村金融制度58前 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农民要增收、农业要增产、农村要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投入的增加,而信贷投入是农业投入的主渠道。这样,农村信贷投入成为“三农”发展的“咽喉”,农村金融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课程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发展成型的。课程重点研究和介绍了农村金融理论基础、农村金融体系及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等知识点。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介绍上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以投资学的基本原理认识、分析和把握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农村金融学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何广文、李树生等编著的农村金融学一书的主要内容,参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并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而编写的,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程学习的总体安排、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以方便学生学习和考试。第一章 农村金融理论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农村金融的含义与特点,现代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2)弄清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旧范式 ;(3)把握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各种农村金融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1)现代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2)农村金融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农村金融概述(一)农村金融的含义与特点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它是以资金为实体、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1、涉及面广2、风险较高3、政策性强4、管理较难(二)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1、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决定农村金融活动的规模与发展程度;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农村金融活动方式与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变革;农业与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决定着农村金融效益的提高。2、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运行中的能动媒介,通过融通农村货币资金,优化配置农村社会资源;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神经中枢,通过 稳定农村货币流通,保证农村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信息网络,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可以推动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完善。二、金融发展理论与农村金融理论(一)现代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1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3金融约束理论(二)农村金融理论1农业信贷补贴论2农村金融市场论3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4金融创新理论5.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二章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与特征;(2)把握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历程;(3)弄清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以及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农村金融体系构成与特征;(2)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农村金融体系构成与特征(一)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及其构成从构建有利于包括所有中低收入群体在内的所有金融需求者都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角度而言,需要构建一个普惠金融体系,这样的金融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竞争的基础上也能为农户和微小企业提供零售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二层次,保障竞争良性运转的制度基础。第三层次,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构成1农业政策性金融2农村合作金融3. 农村商业金融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一)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需要1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发展的步调不一致。2农产品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对称。3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与农村金融工具的单一性不相适应。4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匹配。 (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差,缺乏持续经营能力(三)农村资金流失严重,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1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渠道流出。2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是农业剩余净流出的主渠道。3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开始从县域经济实施战略性撤退。(四)农业风险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五)农村金融组织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完善(六)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七)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1农村金融秩序混乱。2行政干预严重。3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够。(八)非正规金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九)农村金融立法滞后第三章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目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形成的格局;(2)把握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所经历的5个阶段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所经历的7个阶段;(3)弄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改革历程以及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农业银行;(2)农村信用社;(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农村金融体系概述(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政策金融的主体地位,通过宏观调控和优惠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渗透与扩张,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发展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通过价值规律作用,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比较利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协调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的动作,在中央银行统一领导下,实现金融运作的良性循环和持久发展。(二)目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形成的格局目前,中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农村金融部分、其他有关农业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农业信贷部分等。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全部农村金融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并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对现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评价:正效应新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行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区别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能够完善各家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能够调动各种经济实体的力量,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能够优惠支持重点地区、产业、行业、部门、项目,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中国农业银行(一)中国农业银行的主要职责 中国农业银行是以经营农村商业性信贷业务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按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运行,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国家只凭借对资产的所有权取得红利,其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中国农业银行除在农村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外,还在全国许多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并相应开展了各种城市金融业务。其主要职责有:组织农村资金,办理各项农村存款;支持农村商品生产,受理各项贷款; 办理转帐结算;提供有关情报、咨询服务; 办理农村信托、租赁业务; 管理国有农场、供销社的流动资金,监管工资基金;办理外汇业务;办理国际金融组织的农业信贷和中间业务;发行金融债券,代理股票、债券发行及转让业务;办理国家、人民银行委托业务。(二)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三、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一般按乡、镇设立,信用社之间、信用社与各银行之间可以发生横向的业务联系,一般的县建有县联社。从规范的合作金融标准来看,农村信用合作社应由农村居民自愿入股,其财产属于入股社员集体所有。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应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信用社的盈余除按股金分红外,其余转为公共积累,充实信贷基金,由信用社支配使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性质不清、地位不明等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称为合作社,但它们仍主要按国有银行同样的规定进行管理。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所谓政策性金融业务是与商业银行的一般性业务相对而言,主要是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平衡和国家经济政策贯彻的须要,对农业发放低息贷款。第四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银监会新政出台的背景与意义,新政的适用范围和原则以及新政的主要内容;(2)弄清村镇银行的界定和性质;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贷款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3)把握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以及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教学重点、难点:(1)村镇银行;(2)贷款公司。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放宽 (一)中国银监会新政出台的背景与意义1、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较少,覆盖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网点,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农村信贷资金供应与新农村建设形势不适应,除农村信用社外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过少。2、中国银监会新政出台的背景3、中国银监会新政出台的意义:新政的出台是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创新,必将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必将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中国银监会新政的适用范围和原则(三)中国银监会新政的主要内容1中国银监会市场准入政策的内容2中国银监会市场准入政策的创新点3市场准入资本要求二、村镇银行(一)村镇银行的界定及性质1、村镇银行的界定: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截止2007年年底,中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9家。2、村镇银行的性质: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村镇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村镇银行是按照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设立的,是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业务品种较为丰富。村镇银行是不同于小额信贷组织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二)村镇银行的设立要求1村镇银行的名称:村镇银行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其中行政区划指县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地名。2设立村镇银行的条件3设立村镇银行的步骤及要求(三)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1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要求: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股本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前报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审批。村镇银行股东不得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2村镇银行的股东资格(四)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1村镇银行可只设立董事会,行使决策和监督职能;也可不设董事会,由执行董事行使董事会相关职责。2村镇银行设行长1名,根据需要设副行长1至3名。3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村镇银行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4、村镇银行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委员会,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三、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一)农村资金互助的概念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界定,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1银监会新政下新产生的独立存在的农村资金互助社。2新政下在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础上组建的资金互助社。3新政下在农户原自发组建的基础上重建的资金互助社。(三)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基本规则1、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具备的条件及流程 2、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和股权管理 3、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组织机构 4、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经营管理 5、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督管理 6、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四、贷款公司(一)贷款公司的含义在中国银监会的意见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中,贷款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额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二)贷款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三)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贷款公司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适时采取下列监管措施:1、对资本充足率大于8%,且不良贷款率在5%以下的,可适当减少检查频率,支持其稳健发展。 2、对资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4%,或不良贷款率在5%以上的,要加大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力度,并督促其限期补充资本、改善资产质量。3、对资本充足率降至4%以下,或不良贷款率高于15%的,适时采取责令其调整其高级管理人员、停办所有业务、限期重组等措施。 4、对限期内不能实现有效重组、资本充足率降至2%以下的,应责令投资人适时接管或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撤销。第五章 小额贷款公司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小额贷款公司如何界定,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2)弄清小额贷款公司的特征,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以及对其监督管理;(3)把握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创新。教学重点、难点:(1)小额贷款公司的特征;(2)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创新;(3)小额贷款公司新的制度设计。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二、小额贷款公司的特征(一)小额贷款公司的界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经过政府批准后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并颁发营业执照的,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开展金融机构的某些业务。(二)小额贷款公司的特征就“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机制而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典型特征:1、资金来源渠道的确定性和有限性。2、贷款利率安排上的灵活性。3、业务拓展地域范围上的灵活性。 4、服务对象的弱势群体性与贷款额度的微小性。5、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方式灵活多样。 6、小额贷款公司多以发放短期贷款为主。(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共性1、小额贷款公司持试点县(市)政府给予经营贷款的许可文件,就可到工商局注册,领取营业执照。许可方式有两种:一是采取招标文件许可,二是直接对选定的投资者进行许可。2、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采取了最低资本金额的限制。3、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及股东人数进行了限制。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创新(一)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 1、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农村金融组织制度的创新 2、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之路的创新 3、对传统非政府小额信贷的创新 4、对正规金融制度的创新 (二)小额贷款公司制度设计的争议性 1、市场准入制度方面 2、防范发展中的风险方面 3、发展中面临资金来源短缺的问题 4、相关的配套政策方面 5、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6、现代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方面 四、小额贷款公司新的制度设计(一)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社会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二)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四)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运用 小额贷款公司在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下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 (五)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 (六)小额贷款公司的终止 第六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非正规金融概念,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形式;(2)弄清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风险性;(3)把握中国非正规金融产生的背景,非正规金融的政策选择。教学重点、难点:(1)非正规金融的形式;(2)非正规金融政策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非正规金融概论(一)非正规金融概念界定非正规金融,就是为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政府管理下的资金活动。具体来说,非正规金融一般具备一下几方面特征:(1)从交易活动的主体来看,交易的对手基本上是从正规金融部门得不到融资安排的经济行为人。(2)交易对象不是被正规金融所认可的非标准化合同性的金融工具。(3)正规的金融中介具有规范的机构和固定的经营场所,而非正规金融一般不具备这些特征。(4)非正规金融一般处于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范围之外。(二)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因中国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1、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的金融需求而催生了非正规金融。2、金融监管不到位而滋生了非正规金融。3、监管过度,正规金融安排逃避监管而滋生了非正规金融。4、正规金融的供给方定价太高、交易成本太高、交易的条件苛刻,人们人们在原有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下无法实现潜在收益,非正规金融制度就是源于人们为追求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创新,是诱致性制度创新的产物。作为一种具有长期存在特性的金融制度安排,民间非正规放款者之所以具有广阔的生存土壤,在于它在以下方面比正规放款者更有优势:1、客户信息更充分,更了解客户。2、可以接受一些正规放款者无法接受的非货币性的贷款抵押。3、往往对一个固定的客户群体放贷,而且向其成员重复放贷。4、交易的互联性使信贷交易更容易建立,非正规放贷者与借贷者之间的信贷交易,往往可能是它们在土地、劳动或产出市场上的交易的关联交易,信贷交易的条件取决于在其他市场上的交易条件,信贷风险较小。(三)中国非正规金融产生的背景一是从需求角度而言,正规金融的行为偏好、政策倾向与经济转轨、改革进程中资金资金需求的变化不相适应;二是从供给角度来看,日益充沛的民间资金供给成为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催化剂。(四)非正规金融的风险性 非正规金融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低,因此,一般风险较高。 1、由于非正规金融行为,大多是一种关系型的借贷方式,还款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得到硬化,信用、社会资本只是一个软约束指标,当债务人预计到其违约收益远远高于其社会信用丧失的成本时,道德风险就会产生。 2、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非正规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因为面临一定的法律和政策风险。3、非正规金融部门可能同正规金融部门争夺金融资源,对正规金融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产生利益冲突。 4、非正规金融大多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具有非正式、不规范、高风险等特征,很难承担大规模集聚资金的功能。随着非正规金融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参与人数的增加,非正规金融组织的血缘、地缘关系不断被突破,风险不断累积,大大降低了非正规金融的效率。并且,金融风险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五)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客观性 (六)非正规金融的分布 (七)非正规金融的作用 1、非正规金融对中国农村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亲和力,其存在和适度发展有利于弥补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 2、非正规金融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3、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属民间自发性制度创新。二、非正规金融的形式(一)民间集资 1、以资代劳,即规定一个劳动力必须带一定数额的资金才能进厂,一定时期后企业还本付息。 2、招股集资 3、联营集资 4、风险抵押金 5、行政性集资(二)私人借贷 私人借贷有三种形式:友情借贷(白色借贷,无利息)、灰色借贷(中等利率水平借贷)和黑色借贷(利率较高) (三)合会 (四)私人钱庄 私人钱庄分为两类:其一,主要涉及从事外汇买卖业务的私人钱庄或者窝点的运作;其二,涉及“非法集资”或“发放高利贷”。(五)非银监会推动的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1、非正规农村资金互助类型 (1)农户自发组建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2)地方政府推动的资金互助社 (3)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推动的扶贫意境下的资金互助组织 2、民间自发组建的资金互助运作要素 (六)农村合作基金会 中国农村合作基金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1、萌发阶段 2、改革试验阶段 3、高速扩张阶段 4、整顿发展阶段 5、清理关闭阶段三、非正规金融政策选择 (一)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建设,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逐步实现规范化。 (二)通过加强对“标会”、“抬会”等有组织的监管来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 (三)发展和完善现有正规金融机构和服务,替代部分农村非正规金融。 (四)通过吸收国外资金和经验来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四、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 农村小额信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小额信贷的概念,小额信贷成功的基本要素,小额信贷的绩效评价指标。 (2)弄清小额信贷的产生以及小额信贷的特征,小额信贷的运作程序,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把握小额信贷与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国外小额信贷机构监管的做法,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阶段性。 教学重点、难点:(1)小额信贷的运作机制及其成功的基本要素;(2)小额信贷的绩效评价体系及机构的可持续性。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小额信贷概述 (一)小额信贷的概念 小额信贷是指通过融资中介,按照组织化、制度化、商业化经营原则,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中低收入阶层提供无须抵押担保的小额、短期、连续、简便的信贷服务。 (二)小额信贷的产生 小额信贷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与经济背景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低收入者具有独特的信贷需求 2、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失败 (三)小额信贷在全球的发展 根据小额信贷先行项目走过的路程来看,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强调以为穷人提供贷款资金和穷人偿还能力为中心目标的阶段; 2、在实现第一阶段目标的同时,收取必要的利息以弥补借款成本的阶段; 3、小额信贷机构吸引商业渠道资金达到进入持续性,进而逐渐实现正规化的阶段。 (四)小额信贷的特征 小额信贷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原则是通过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来确保较高的资金入户率、项目成功率和还贷率。此外,小额信贷通常还具有短期、分期还款、不需要抵押或具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市场利率水平、贷款成员的自我组织等特征。 具体特征包括: 1、以小起步、滚动发展 2、整借零还得短期贷款 3、公开所有的贷款业务活动 4、有偿使用 5、贷款人定时定额持续储蓄 6、小组联保 7、瞄准中低收入群体 8、定期召开中心会议 9、自我选择创收活动(五)小额信贷的提供者 小额信贷的提供者,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所有正规金融机构以外,还包括以下几种: 1、NGOs 2、以成员为基础的合作组织 3、非正规金融组织 (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象 农户是指具有农业户口,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具体额度,由信用社县(市)联社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状况、农户生产经营收入、信用社资金状况等具体确定,报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核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2、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条件: 居住在信用社的营业区域之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3 、农户信用评定制度4、农户贷款证 信用社可以根据农户的信用评定等级,核定相应等级的信用贷款限额,发放贷款证(卡),贷款证(卡)以农户为单位发放,一户一证,农户不得将贷款证(卡)出租出借或转让。持有贷款证(卡)的农户可以凭贷款证(卡)及有效身份证件,到信用社营业网点直接办理限额内的贷款。信用社的信贷人员也可以到持贷款证(卡)的农户家中发放贷款。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 :信用社应以户为单位设立持贷款证(卡)农户登记台账。贷款证(卡)上记载的贷款发放情况应与信用社的登记台账一致。信用社应对信贷人员发放、管理和收回小额信用贷款的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贷款发放户数、发放量和回收率等指标制定相应奖惩措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周期确定,小额生产费用贷款一般不超过一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以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结息方式与其他贷款相同。6、农户小额信贷与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 (1)理论假设前提的差异 第一,需求认识上的差异 第二,信用与风险认识上的差异:小额信贷理论对农户信用与风险的认识主要有三点:首先,农户社区的信用维护机制有效;其次,农户还款具有双重保证;最后,农户与小额信贷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轻。因此,农户违约的机会较小。而商业银行的借款者恶意逃废债的概率较高,借款者与银行之间存在着程度很深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每笔贷款都具有不可预测的信用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求借款者提供担保或者抵押品。(2)制度设计的差异 其一,目标群体的差异。农户小额贷款以有一定经济活动能力的中低收入农户为贷款对象,是自然人贷款;商业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则遵循“择优”原则,以有良好业绩和偿债能力的企业和个人为首选目标,其中企业法人贷款占主要份额。其二,贷款保障条件和操作程序的差异。贷款保障条件的差异:小额信贷是一种没有担保抵押的贷款方式,贷款完全取决于农户信用,通常采取小组连带方式或强制性储蓄来代替担保抵押。商业银行的贷款保障条件比小额信贷充足,有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贷款操作程序的差异:小额信贷的贷款程序较简单,无须提交各种书面材料。商业银行贷款程序是其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步骤主要是:贷款申请贷款调查信用评估贷款审查贷款谈判贷后检查贷款收回。其三,贷款额度、周期和还款方式的差异。小额信贷的贷款额度远小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小额信贷采取持续性滚动式放贷以鼓励还款。商业银行信贷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贷款额度,但从总体上看,贷款额度远大于小额信贷额度。小额信贷的贷款周期可分为固定周期和灵活周期两类,还款频率也可从总体上分为固定还款和灵活还款两类,而商业银行贷款一般在到期时一次还清。其四,利率的差异。我国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以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利率的确定比较简单,实行“一视同仁”的利率政策;而商业银行信贷利率则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央行的货币政策、贷款对象和贷款期限等因素,是灵活的、市场化的、有差别的利率,利率水平与受信者的信用等级状况挂钩。(3)风险防范手段的差异 (4)业绩评价的差异:农户小额信贷包括两个基本要义,一是针对贫困,为传统金融不能覆盖的广大有生产能力的贫困农户提供资金;二是保证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使小额信贷机构在财务上达到独立,这也是小额信贷项目追求的两个基本战略目标,因此,对小额信贷业绩的评价也是将以上两个因素综合起来考察。而商业银行信贷的最终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对商业银行信贷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围绕其盈利性和综合盈利能力来展开的。二、小额信贷的运作机制及其成功的基本要素 (一)运作机制之一:小组联保 小组联保也称为小组贷款,即由贷款者组员组成一个小组,向小组发放贷款,小组中的成员要对其他成员的违约承担一定的担保责任。这是一种对抵押的替代形式。 (二)运作机制之二:“检验性贷款”和后续放款承诺 (三)小额信贷运作的主要创新 1、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 2、简化贷款申请程序和形式 3、贷款和还款方式 4、储蓄服务(四)小额信贷成功的基本要素 1、在微观层次上,要构建能够在竞争的基础上为中低收入群体和微小型企业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小额信贷组织机构体系。 2、就中观层次而言,要构建保障小额信贷机构竞争性运转的制度基础。 3、从宏观层次角度分析,要有健全的小额信贷法律框架、规章制度,既包括相对宽松的小额信贷市场准入制度安排,也包括政府对小额信贷实施非审慎监管的制度框架。小额信贷的全面成功,还必须在体制和组织基础之上植入不同于纯粹的商业金融市场的业务运作机制。在此,大致归纳为八个方面。 第一,建立一种客户主动还款的激励机制。 第二,设计一种有利于减轻客户还款压力的机制。 第三,小额、短期、分期多次偿还的高时间成本,自动淘汰了非中低收入群体和大中型企业客户群体,保证其基本客户群体是中低收入群体和微小型企业。 第四,创造一种有利于接近客户、有利于信息对称的业务拓展机制。 第五,参与式,是小额信贷业务拓展的重要支点。 第六,采用市场经济的一般运作原则,实行商业利率,使为中低收入群体和微小型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在财务上可持续。 第七,吸收民间互助组织和合作组织的特点,外在化操作成本,利用社会压力替代抵押担保。 第八,促进小额信贷信用文化建设。三、小额信贷的运作程序及其监管 (一)小额信贷的运作程序 1、确定目标客户 目标客户最基本的特征是收入较低、有生产经营能力且得不到所需的金融服务。 (1)以低收入者为目标群体。 (2)以中低收入阶层为目标群体。 (3)按性别特征还可分为三类:不以妇女为目标群体,以妇女为主要目标群体,以及不以性别特征界定目标群体。2、抵押担保方式 (1)小组联保 (2)直接担保或小组联保和直接担保相结合。 (3)其他形式的担保贷款 (4)逐步增加贷款额 3、申请和借贷程序 4、还款方式 5、利率水平 6、存款服务 7、中心会议 8、组织机构(二)国外小额信贷机构监管的做法 1、小额信贷机构监管归属权的确立 2、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审慎监管 (1)注册资金 (2)资本充足率 (3)资产分类及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 (4)风险集中度 (5)内部人借贷 (6)备付金和流动性要求 3、对小额信贷机构的非审慎限制 (1)信贷业务准入 (2)客户保护 (3)防止欺诈和金融犯罪,特别是反洗钱 (4)设立利率上限 (5)税务和会计处理四、小额信贷的绩效评价体系及机构的可持续性 (一)小额信贷的绩效评价指标 1、贷款资产质量 (1)贷款偿还率指标 (2)贷款资产质量指标 (3)贷款损失指标 2、生产率和效率指标 3、财务可持续性 (1)财务差率 (2)自足指标的两个层次4、收益指标 (1)资产收益指标 (2)商业收益指标 (3)财产收益指标 5、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状况 (1)杠杆率 (2)资本充足标准 6、规模、扩展范围的深度指标(二)小额信贷运营机构的可持续性 1、可持续的概念 狭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性的概念是指机构本身提供的信贷服务所产生的收入能覆盖其运营操作和资金成本,以保证其收入大于支出。广义上的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可分为管理上的可持续性、技术上的可持续性和财务上的可持续性等。 2、影响机构可持续性的因素和衡量指标 (1)机构自负盈亏率 (2)补贴依赖指数 (3)可持续性机构的利率五、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 (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产生 在我国,农户和微小型企业的信贷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其原因在于: 1、作为政策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根本不与农户和微小型企业直接发生信贷关系。2、亚洲金融危机后,国有大商业银行出于化解不良资产、提高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实施国际标准、准备在境内外上市等的考虑,一是大量收缩了在县域范围内的分支机构。二是上收了信贷决策权。 3、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户和微小型企业主要的正规金融形式的信贷供给者,在较多传统农区和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甚至是唯一的正规信贷供给者。(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三)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1、贷款对象、用途和期限 2、授信管理 3、贷款管理 4、风险控制 5、激励与约束六、银行业机构的农村小额贷款 (一)农村小额贷款的概念及其业务发展的意义 (二)农村小额贷款的相关政策 1、放宽小额贷款对象 2、拓展小额贷款用途 3、提供小额贷款额度 4、合理确定小额贷款期限 5、科学确定小额贷款利率6、简化小额贷款手续7、强化动态授信管理 8、改进小额贷款服务方式 9、完善小额贷款激励约束机制 10、培育农村信用文化 (三)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监督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强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 3、加强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监督第八章 农业保险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风险的定义、属性与分类,农业保险的分类,农业保险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2)弄清农业保险的主要种类,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3)把握国外农业保险的丰富经验,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教学重点、难点:(1)农业保险及其主要类型;(2)国外农业保险及其经验借鉴。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保险的基本原理 (一)风险的定义、属性与分类 1、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指某种随机事件发生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 2、风险的属性 (1)风险的客观性 (2)风险的不确定性 (3)风险的可测性3、风险的分类 (1)按风险损失的对象来分,可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2)按风险的性质来分,有纯粹风险和道德风险 (3)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4)按风险涉及的范围,可分为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二)风险管理与可保风险 1、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人类技术手段对各种导致人们利益损失的风险事件和对象施以防范、控制以致消除的全部过程。风险管理的宗旨就是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达到分散、转移、消除风险,保障人们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风险管理的步骤: (1)风险识别:指根据各种科学方法认识并区别风险。(2)风险评估:指根据各种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测定某一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害程度。(3)风险的控制,这一阶段又包括以下五个措施:风险回避、风险的预防与抑制、风险自担、风险的集合、风险的转移。(4)检查和评估。2、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可保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即危险。并非任何危险均可向保险公司转嫁。保险公司承保是有条件的。 可保风险有四个基本条件: (1)风险必须是偶然的 (2)风险必须是意外的 (3)风险是非投机行为风险 (4)使大量标的均会遭受损失并有重大损失可能性的风险才具有可保性。(三)保险概述 1、关于保险的学说 (1)损失说 (2)非损失说 (3)二元说 2、保险的定义 3、保险的原则 4、保险的只能 5、保险的种类二、农业保险及其主要类型 (一)农业风险的分类 1、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来自自然界的某些突发事件给经济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自然界一些突出因素给农业带来的风险,就其特点而言,主要表现为: (1)自然风险的破坏性。 (2)自然风险的不可预测性 (3)自然风险的地域性 (4)自然风险的内部差异性 (5)自然风险的季节性 (6)自然风险的多重性三、行政监督的作用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由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或偶然性因素出现,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 农业的市场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市场风险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关系的相互影响、相互调节来决定整个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 (2)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阶段性,受自然因素的限制。 (3)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 (4)农业的经营单位规模较小,在一般农产品市场上很难形成垄断价格,加上农民获得信息的不充分,致使农业的市场风险大。(二)农业保险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1、农业保险的定义 农业保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保险仅指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广义农业保险则指从事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的劳动力及其家属的人身保险和财产的保险。一般认为农业保险是指狭义,广义的涵盖在农村保险范围内。农业保险就是农业生产者以支付小额保险费为代价把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和初加工过程中遭受的自然灾害或以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的一种制度安排。实质是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保险。具有管理风险、收入转移等功能。属于财产保险的业务范畴。农业保险的涵义是动态的。2、农业保险的难点 (1)保险金额难于确定 (2)保险费率难于厘定 (3)损失难于评估 (4)理赔工作难度大 3、农业保险的特点 (1)农业保险涉及的范围大(2)农业保险受多重风险制约(3)保险经营投入大、赔付率高(4)农业保险展业难度大 基于农业保险的上述特点和难点,一般商业保险机构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所以国家不得不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来直接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 4、农业保险的作用 (1)有利于灾后迅速恢复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2)有利于提高农业防灾能力,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3)鼓励农业生产,增加科技、资金等要素投入,促使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4)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安定农民生活。5、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农业保险有利于转移农业风险,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农业保险可以稳定国家的财政收支,促进信贷资金的流转;农业保险有利于加强农业风险的管理,减少灾害损失。 (三)农业保险的主要种类 农业生产种类繁多,加之承保责任范围的差异,致使农业保险险种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保险家族。根据生产对象来划分,农业保险可以主要划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两大类。 1、种植业保险它是指以植物生产为保险标的,以生产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某些危险为承保责任的一类保险业务的统称。它又分为农作物保险和林木保险。 2、养殖业保险 它是指以各种处于养殖过程中的动物为保险标的、以养殖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某些危险为承保责任的保险。它一般可分为牲畜保险、家禽保险、水产养殖保险以及其他养殖保险等类别。 (四)农业保险的基本内容 1、农业保险的承保方式 为控制保险风险,农业保险通常采取成数承保方式,即保险机构在承保时,对投保人的投保不予足额承保,而是承保一定的比例,以此达到督促被保险人加强风险管理,减少零星索赔的目的,并使道德风险得到适当的控制。 2、农业保险的保险责任 在农业保险的承保责任方面,一般有如下三种确定方式:(1)单一责任保险 是指保险人仅对某一种危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的保险;(2)混合责任保险 又称为综合责任保险,它承保的危险责任不是一种而是多种;(3)一切险 是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都提供保障的保险形式。在具体的保险经营实践中,农业保险的承保人较少采用这种责任承担方式。 3、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 农业保险在保险金额方面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普遍采取低保额制,以利于承保人控制危险并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具体的,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的确定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成本为基础制定保险金额;二是以产量为基础确定保险金额。 4、农业保险的保险费率 在费率方面,农业保险除考虑承保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大小外,还要考虑到保险金额和投保人的交费承受能力,一般采取低费率。因此,农业保险通常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甚至直接的财政补贴。 三、国外农业保险及其经验借鉴 发展模式: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 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成立农作物保险公司,委托商业公司运作,提供20-25%费用补贴,2000年补贴为保费53%,6.6美元/英亩,农作物巨灾实行强制保险政府补贴); 政府主办、政府成立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以加拿大、希腊、前苏联为代表,加拿大成立了覆盖各省的农作物保险公司,直接经营,费用补贴政府负担,政府对保费的补贴比例50%)。政府补贴、社会组织经营的发展模式(以日本为代表,采取区域性”三级”农业共济体制,市町村、都道府县、全国农业保险协会,政府对主要农畜产品采取强制保险,政府承担费用补贴,损失的50-70%,特大损失政府80-100%)。政府和金融机构主办、政府控股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以菲律宾为代表,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成立又政府控股的农作物保险公司及分支机构,政府承担费用补贴的75%,政府金融机构通过贷款支持,实现保险与贷款的结合)。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自愿互助合作经营的发展模式(以德国、法国为代表,政府提供补贴、再保险、巨灾补偿、低利率贷款,商业保险公司具体经营)。严格限定承保条件的商业性经营的发展模式(以智利为代表,政府不进行补贴,商业经营对承保条件有严格限制,确定免赔比例30%)。 第九章 农村典当与租赁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典当的含义与特点,现代租赁的产生与发展 ;(2)弄清中国典当的主要业务种类,现代租赁的种类以及现代租赁的特点 ;(3)把握现代租赁的优势所在,以及租赁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典当的主要业务种类;(2)农村租赁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典当的基本知识与农村典当 (一)典当的基本知识 1、典当的含义与特点 (1)典当的含义: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2)典当的特点 2、典当与银行贷款和抵押的区别 (1)典当借款与银行贷款的区别 (2)典当与抵押的区别 3、典当的基本类型 (1)应急型典当 (2)投资型典当 (3)消费型典当4、典当的构成要素 (1)典当财物应提交的材料 (2)质物评估 (3)当金的支付和当期的确定 (4)典当利息和费用 (5)质物保管 (6)回赎与死当 (7)当票挂失4、典当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审当 第二步:验当 第三步:收当 第四步:赎当5、典当的社会功能 典当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资金融通功能。这是典当最主要的、首要的社会功能,是典当的货币交易功能。(2)当物保管功能。这是典当附加的、居于第二位的社会功能,是典当的商业服务功能。(3)商品销售功能。这是典当次要的、居于第三位的社会功能。只要出现死当,典当的商品销售功能便会随着典当的资金融通功能的消失而充分发挥。(二)典当业在中国的发展 (三)中国典当的主要业务种类 1、传统典当业务 2、房产典当业务 3、证券典当业务二、租赁的基础知识与农村租赁 (一)现代租赁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租赁的种类 (三)现代租赁的特点 1、现代租赁属于服务贸易,是融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边缘产业。2、现代租赁是金融和贸易结合的产业,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市场才能健康地开展业务。一是资金市场,二是二手拍卖市场。三、行政法制的原则3、现代租赁将所有权分为三类:法律所有权、税收所有权和会计所有权。 4、现代租赁靠四个支柱的支撑才能健康地发展。5、现代租赁的成长还要靠五大驱动因素。6、现代租赁有六大经济促进作用:促进销售、促进投资、带动消费、资产管理、财务安排、盘活闲置资产。(四)现代租赁的优势 1、双向逆市发展优势。2、合理配置社会资源。3、提高政府投资效率。4、非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金融业务。5、可以取得税收优惠。6、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7、节省项目建设周期。8、有利于技术改造。9、融资费用低廉。10、避免通货膨胀影响。11、防范汇率、利率风险。12、规避贸易壁垒。(五)租赁在中国的发展 (六)农村租赁的兴起第十章 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担保、再担保的含义与对象、方式与范围 ;(2)弄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含义与性质,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特征;(3)把握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历程以及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的新特点,中国农村信用担保政策。 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现状与特点;(2)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3)完善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学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内容:一、信用担保的基本概念 (一)担保、再担保的含义与对象 1、担保、再担保的含义 担保是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以当事人的一定财产为基础,能够用于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证合同的正常履行和保障债权实现的方法。担保具有如下三个性质: 其一,附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