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路拓宽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2651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云路拓宽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慈云路拓宽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慈云路拓宽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慈云路拓宽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审核: 批准: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慈云路拓宽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2015年11月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编制原则1.4编制内容第二章 工程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2.2设计简介2.3主要工程数量第三章 施工总体部署3.1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3.2施工部署和安排3.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3.4主要设备、人员进场时间及主要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3.5劳动力安排情况3.6施工准备工作3.7施工顺序及方案3.8本工程重点和难点分析第四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4.1路基土石方工程4.2挡土墙防护工程4.3桥梁工程4.4路面工程4.5雨、污排水工程4.6人行道及附属工程4.7管线保护施工措施第五章 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5.1组织措施5.2技术措施5.3经济保证措施5.4工期保证体系框图第六章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1质量目标及保证体系6.2技术措施第七章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7.1施工安全管理目标7.2 安全保证体系7.3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第八章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1生态、环保管理体系 8.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第九章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9.1现场布置及场容场貌9.2现场标示牌9.3管理人员挂牌上岗9.4作业面9.5保护文物及宗教设施9.6重要设施的保护第十章 冬、雨季、高温施工措施10.1雨季施工措施10.2冬期施工措施10.3高温施工措施第十一章 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和加固措施11.1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11.2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的保护措施第十二章 控制成本、降低造价措施12.1材料费的控制措施12.2人工费的控制措施12.3机械费的控制措施第十三章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节能环保13.1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13.2 引进先进设备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14.1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14.2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4.3应急物资设备的准备14.4伤亡、中毒事故应急救护14.5预防疾病传播的措施第十五章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15.1民工管理及工资按时发放保障措施15.2材料款支付保障措施15.3加强合同管理15.4缺陷责任期内的维护方案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第一章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1.1编制目的1.1.1本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我司工程管理部门组织相关技术骨干力量,在认真阅读了招标文件、施工图及相关规范标准,考查了拟建场地状况的基础上编制的。1.1.2在施工中我司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围绕“创优、发展、廉政、负责、快速、准确、安全、环保”的目标,把我们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优秀的企业形象在施工中展示出来,以实际行动为重庆市的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贡献。1.2编制依据1.2.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号);1.2.2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1.2.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2.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2.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2.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2.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2.9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2.10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2.11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1.2.12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7-2012);1.2.13公路沥青路面养生技术规范(JTJ073.1-2001);1.2.1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1.2.1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2.16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T270-2007); 1.2.17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2.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2.20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21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2.2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T107-2003);1.2.23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CJJ/T66-2011);1.2.24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1.2.2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1.2.2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27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1);1.2.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1.2.2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2.3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2.31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1.2.32 慈云路拓宽改建工程设计施工图;1.2.33 慈云路拓宽改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1.2.34 本公司企业标准及质量体系。1.2.35 调查、咨询、现场实地勘踏资料、工程特点及我公司拥有的机械、机具设备、技术水平。1.3编制原则以满足业主期望为目标,按照“技术领先、方案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各类规程、规范及验收评定标准,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技术规范、施工规程及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并遵循下列原则而编制的本施工组织设计。1.3.1质量保证原则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明确工程质量目标,结合本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过程严格按ISO9001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1.3.2工期保障原则根据招标文件中对本工程工期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使各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使本项目的资源利用充分,以确保总体施工计划及各分部分项工程阶段完工目标的实现,从而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1.3.3技术可靠性原则根据本工程工程特点,吸收国内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既往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地建成。1.3.4经济合理性原则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并合理配备资源,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1.3.5环保原则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情况,施工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施工中实施文明施工,减少空气、噪音污染,杜绝任意排放污水、丢弃垃圾等污染环境的行为。施工过程中按照ISO14000标准进行环境管理。建设“绿色工地”,实行“环保施工”。1.3.6安全保障原则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保卫、健康体系,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施工过程实施GB/T28001标准,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严格按照我企业执行的标准体系要求, 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体系标准,确保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1.4编制内容慈云路拓宽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第二章 工程概况慈云路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起点接现状南滨路,终点接现状南弹路,是联系南滨路与南弹路的横向重要联系道路,现状慈云路宽度窄、线型差、路面等级低且破损严重,不能满足周边地块的开发、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慈云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行车速度20Km/h;全长1765.522m(其中:桥梁全长55m),道路设计起点K0+000.000 ,道路设计终点K1+765.522,其中南段道路全长1070米,宽度为16米,北段道路全长695.522米,宽度为22米。道路中有一座预应力砼简支T梁桥梁,跨度45米。道路全线最大纵坡10%,车行道最大横坡1.5%,人行道最大横坡2%;路面类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建安投资约8500万元。2.1自然地理概况2.1.1基础设施条件实施道路起点接南滨路,终点接南弹路,道路使用状况良好,均可到达施工场地,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便利。现状慈云路为涂山路通往南滨路单向通行交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可作为施工期间施工便道。道路宽度窄、线型差、路面等级低且破损严重,其中,从南滨路到江渝船厂处(约458m)为双向两车道,道路宽度约为67m;从江渝船厂到涂山路(约为1014m)为单向单车道,有两处急弯陡坡,道路宽度约为3.55m。路面破损情况较严重。拟建道路位于市区内,道路沿线管线密布,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已有管线的保护,防止对管线的破坏。拟建道路处于山体地形上,填挖高差较大,地形较为陡峭,周边有大量现状建筑,施工时应注意施工措施的安全性,如非爆破开挖等安全措施。2.1.2 气象施工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夏多酷署,冬暖春早,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气温42.5,极端最低气温-6.1(1975.2.15)。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mm,历史最大年降雨量1357.7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日最大降雨量145.72mm,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月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2.1.3 地形地貌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河谷岸坡地貌,拟建道路位于长江的南岸,地处江岸斜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局部为陡坡。地面最低处高程为H=187.355,地面最高处高程为H=277.300,相对高差约89.945m。2.1.4地质构造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西翼,岩层倾向294,倾角65左右,层间结合较差,尤其在厚层状砂岩下部与砂质泥岩交界处,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 22060,延伸38m,一般闭合、平直,间距0.53m,偶见钙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J2:2040,延伸0.53m,一般闭合微张、较平直,局部翻转,间距0.51.5m,岩屑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综合分析,场地岩体裂隙较发育。2.1.5地层岩性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地层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坡残积粉质粘土(Q4dl+e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砂质泥岩和黄色、青灰色砂岩组成,现分述如下:2.1.5.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软可塑状粉质粘土、风化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碎石含量约15%-24%,粒径一般5-180mm,偶夹块石,间隙充填可塑状粉质粘土。稍湿湿、松散稍密,填筑时间大于5年,K0+000K0+350米分布较多,厚度较大,最大21.00m(钻孔ZY20),其余区域周围零星分布,厚度较小。2.1.5.2砂质泥岩(J2S):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局部砂质含量重,偶夹灰绿色团斑和条带。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岩心多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岩体总体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强风化带厚度一般0.30-5.0m(钻孔ZY10)。整个场地均有分布。2.1.5.3黄色砂岩(J2S):黄色黄褐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并含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细-中粒结构,中厚-厚层状结构。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岩体总体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质较软。2.1.5.4青灰色砂岩(J2S):青灰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并含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细-中粒结构,中厚-厚层状结构。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岩体总体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质硬。2.1.6基岩面的起伏情况场地位于主城区中,人类活动十分强烈,根据剖面图分析,基岩面形态呈波状起伏,起伏度较大,地形表现为沟谷部位填土土层较厚,山坡和山梁基岩埋深浅,场地局部陡坎区域附近多基岩出露。2.1.7风化带特征强风化带:该层在所有钻孔中均有揭露,厚度变化较大,一般沟谷部位强风化较厚,地形较高部位强风化厚度较薄,强风化带内岩体较破碎,网状裂隙发,岩体多呈碎块状、短柱状,用手捏易碎育,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心呈短柱状、柱状,黄色砂岩和砂质泥岩强度较低,青灰色砂岩强度较高,不同种类岩石间强度差异大。2.1.8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勘察区内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2.1.8.1第四系覆盖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覆盖土层中,受土层厚度、补给条件影响大,多属季节性潜水,主要接受地表水、降水及邻近含水层的补给,多沿坡体下渗,沿基岩面排泄于向地形低洼地带即基岩裂隙中。2.1.8.2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地层的强风化带及基岩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长江排泄。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较为贫乏。据调查,附近无污染源存在,根据周边场地勘察资料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C20-2011)附录K判定,地下水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2.1.9不良地质现象据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勘察区未见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2.1.10工程地质结论2.1.10.1场地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斜坡现状整体稳定,适宜道路建设。2.1.10.2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建筑物抗震场地类别见地震效应评价。2.1.10.3按道路设计高程拓宽后局部段存在挖、填方边坡,经分析部分边坡直立开挖或回填处于基本稳定至不稳定状态,需支护。2.2设计简介2.2.1道路设计2.2.1.1平面设计慈云路路线总体走向为南北走向,南起南滨路,向北至南弹路,道路全长1756.5m,沿线地势较陡,高差较大,起点现状地面标高约187m,终点现状地面标高约277m,起终点现状相对地面高程90m。根据规划慈云路除了起终点与南滨路和南弹路相交外,沿线还和四条规划道路相交,其中滨山大道下穿慈云路,其余为平交。道路桩号K0+000K0+440段,道路线形为规划线形,道路用地未超出规划红线,其中K0+140右侧暂考虑拆除部分挡墙,设置桩板挡墙支护。待远期周边地块开发时完善人行道。对部分人行梯道拆除后还建临时梯道。道路起点交叉口为慈云路和南滨路相交,南滨路车速快,车流量大,因此在交叉口位置在现状南滨路的基础上拓宽4m作为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减少对南滨路车流的干扰。道路桩号K0+440K0+620段,由于江渝造船厂厂房的拆迁未纳入本项目实施,因此在江渝造船厂位置道路左侧暂考虑无人行道,按现状处理,待厂房拆迁后完善人行道。车行道暂考虑与现状隧道洞口接顺,待厂房拆迁后完善交叉口。本次设计考虑将桩号K0+500K0+620段道路中心线相对于规划向右侧偏移,同时为保证道路人行道宽度规整,道路右侧人行道宽度仍按规划的宽度为4m,因此道路右侧有部分超出规划道路红线,占用部分武夷滨江绿化地。道路桩号K0+620K1+000段(“Z”字型路段),道路规划为“Z”字型路段,由于受现状地形的限制,道路线型差,回头曲线半径为15m和17m,回头曲线内侧道路坡度非常陡,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本路段按特殊道路考虑。平面上K0+630K0+645路面与上层路面K0+840K0+850段有部分重合,K0+760K0+778路面与上层路面K0+970K0+985段有部分重合,重合部分为上层路面边缘的桩板式挡土墙悬挑出来。最大悬挑长度约1.5m。桩号K0+610处下层路面和上层路面之间的高差约有18m;道路桩号K0+580左侧上152级台阶至K0+870处,与上层人行道连接,相对高差约21m;桩号K0+880K0+930左侧地形陡,为避免开挖较多的山体,人行道考虑为3m;桩号K0+930K1+000左侧为玄坛庙水厂,无法拆迁,现状为一高约7m的堡坎,此处人行道宽度为1m;道路桩号K0+720右侧上126级台阶至K1+000处,与上层人行道连接,相对高差约18.9m,人行梯道宽度为3m。道路桩号K1+000K1+080段:道路在此路段为车行道宽度渐变范围,道路车行道宽度由8m渐变到16m。道路桩号K1+080K1+140段:道路右侧为涂山自来水厂,目前由于水厂不搬迁,因此采用桥梁形式上跨水厂,水厂范围无施工条件,桥梁形式为预制梁桥,未在水厂内设置桥墩。在施工时进行实测,若桥梁底标高低于顶棚,可适当降低水池顶棚标高。由于道路左侧为聚丰用地,慈云路桥梁上预留其车库出入口,聚丰小区与慈云路道路及桥梁预留的车库出入口接顺。桥梁具体设计详结构部分。道路桩号桩号K1+140终点道路平面布置基本沿规划线形,同时与现状道路及小区消防出入口接顺。道路终点位置接现状涂山路,待涂山路按规划线形进行改造时再对终点处交叉口进行改造。2.2.1.2纵断面设计整条道路地形南低北高,道路纵断沿线的主要控制性因素为控规高程、现状道路高程、现状建筑高程。其中“Z”字形弯道回头曲线段道路纵坡为3%,道路全线最大纵坡为10%。由于道路起终点位置接现状道路,因此道路起终点标高根据现状地面标高控制。道路交叉口控制标高基本与控规高程接近。道路平面交叉口纵坡坡度控制在4%内。2.2.1.3横断面设计车行道路拱横坡:1.5%;人行道横坡:2%。路幅分配:(1)桩号K0+000.000K1+070.000段:路幅标准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具体路幅分配如下:4m(人行道)+4m(车行道)+4m(车行道)+4m(人行道)16m。(2)桩号K1+070.000 K1+765.522段:考虑到道路的车流和人流的情况,路幅标准宽度为22m,双向4车道,具体分配如下:3m(人行道)+8m(车行道)+8m(车行道)+3m(人行道)22m。(3)部分路段受拆迁及道路红线等因素适当调整人行道宽度,部分人行道为不等宽。慈云路沿线多厂房及两座水厂,设计中对暂时无法拆迁的地段,人行道宽度相应缩窄,在远期拆迁后再按道路标准宽度完善人行道。江南造船厂隧道洞口位置有一厂房,厂房目前一直在生产且现状厂房位置道路无人行道。因江南造船厂目前不拆迁,本次设计时保留现状,为单侧人行道布置,待远期厂房拆迁后完善左侧人行道。道路左侧的玄坛庙水厂位置有一现状挡墙,高约10m,若按规划实施,水厂的挡墙需拆掉,水厂需拆迁。本次设计道路人行道按现状情况保留,人行道宽度1m。2.2.1.4超高加宽设计(1)超高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5.3.1条,设计车速20km/h不设超高半径为R70m。本次设计慈云路超高坡度为1.5%,超高设置详纵断面图。(2)加宽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5.5.1条,不设加宽的半径为R250m。本次道路设计由于受道路红线的控制,同时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表4.4.1内容对机动车车道宽度的规定。在圆曲线加宽段范围机动车车道宽度小汽车取3.0m。本次设计道路桩号K0+000.000K1+070.000段为双向两车道,桩号K1+070.000 K1+765.522段为双向四车道。其中JD4、JD5处圆曲线半径分别为15m、17m,加宽宽度为4.8m,加宽后道路车行道总宽12米。JD6处圆曲线半径为45m,加宽宽度为2米,加宽后道路车行道总宽9米。其余半径小于250m圆曲线加宽后设计标准车行道宽度满足宽度要求。道路加宽方式均在道路圆曲线内侧加宽。2.2.1.5路面结构设计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标准轴载为100kN,采用容许弯沉,容许拉应力控制。其路面结构如下:(1) 机动车道:面层: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层厚40mm;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下面层厚60mm;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6mm;基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0mm;底基层: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50mm。(2) 人行道:彩色透水人行道砖25015060mm;1:3水泥砂浆找平层厚30mm;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150mm。(3) 薄层抗滑层:考虑到部分路段纵坡坡度陡,为防止车辆在爬坡和下坡过程中出现轮胎打滑等影响行车安全的现象,考虑在坡度大于4%的纵坡坡度路段沥青砼表层间断性地加入薄层抗滑层材料。具体布置为道路桩号:K0+080K0+390段,K0+450K0+710段,K0+770K0+840段,K0+905K1+145段。2.2.1.6路基设计道路沿线多为待开发区域,以后建设涉及到平场,本次道路边坡部分为临时边坡,坡面绿化;部分路段坡面防护,为永久性边坡。(1) 填方路基有放坡条件填方地段采用放坡形式,填方边坡第一级高度8m坡率为1:1.5,以下每8m为一级边坡,第二级坡率为1:1.75,第三级及以后坡率为1:2,两级边坡间留2.0m宽碎落台。道路K0+180.00K0+440.00两侧为武夷滨江待开发地块,道路两侧填方边坡考虑为临时边坡。待小区开发时平场改造。同时现状道路左侧部分民房待拆迁,在边坡处理上部分路段坡脚设置挡土墙以避免拆迁民房。(2) 挖方路基有放坡条件挖方地段采用放坡形式,挖方边坡岩质边坡采用1:0.751:1.0,土方边坡采用1:1.5,每8m一级并设置2m宽平台。道路K0+500.00K0+620.00左侧现状为边坡,坡脚有挡墙,根据现状地形及左侧用地情况(公园绿地),考虑到边坡的安全情况,边坡形式为有机基材护坡,坡率1:1.0,坡面植草绿化。具体设计详结施。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道路K0+580.00K0+720.00右侧为武夷滨江绿化用地,边坡形式为临时边坡,坡率1:1.0,坡面植草绿化。道路K1+160.00 K0+420.00左侧为聚丰江山汇小区A-1栋位置(建筑待建),边坡形式为临时边坡,坡率1:1.0,坡面喷射混凝土,待小区开发时平场。道路K1+260.00K0+300.00右侧为公园绿化用地,边坡形式为永久边坡。坡脚设置绿化带兼顾收集坡面雨水与增加绿化效果的作用。边坡坡率1:1.0。由于开挖高度近30m,护坡为方格网有机基材防护边坡。格构内植草绿化。具体设计详结施。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道路K1+300.00K0+420.00右侧为公园绿化用地,边坡形式为永久边坡。坡脚设置绿化带兼顾收集坡面雨水与增加绿化效果的作用。边坡坡率1:0.75。由于开挖高度近30m,护坡为方格网有机基材防护边坡。格构内植草绿化。具体设计详结施。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道路K1+660.00K0+710.00右侧边坡为临时边坡,坡率1:1.0,设计边坡与现状聚丰14栋边坡接顺。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其余无放坡条件的地方均设置挡土墙,具体描述详结构工程设计部分。(3)半填半挖路基、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基底处理应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在挖方一侧,台阶应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石质山坡清除原地面松散风化层,开凿台阶。孤石、石笋清除。纵向填挖结合段,合理设置台阶。有地下水或地面水汇流的路段,采用合理措施导排水流。(4)老路基拓宽改建拓宽改建路堤的填料,宜选用与原有路堤相同、且符合要求的填料或较原有路堤渗水性强的填料。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应注意新老路基之间排水,必要时,可设置横向排水盲沟,以排除路基内部积水。拓宽原有路堤时,应在原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1.0米,当加宽拼接宽度小于0.75m时,可采取超宽填筑或翻挖原有路基等工程措施。拓宽路基的地基处理、路基基底处理、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压实度等应满足改建后相应等级道路的技术要求。必要时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等进行增强补压,以消减新老路基拼接拓宽的差异变形。当路堤高度超过3m时,可在新老路基间横向铺设土工格栅,以提高路基的整体性。2.2.1.7公交及人行系统(1) 公交系统本工程根据规划在桩号K1+160和桩号K1+640设置两座公交停车港。本次设计公交停车港宽度为4米。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交叉口的出口道,由于受道路红线的控制,本次设计公交停车港位置基本为规划位置,无变动。由于道路左侧无公交停车港,同时道路两侧地块为居住用地,后期小区形成后人流车流增加,因此考虑在道路左侧K1+620增加停车带,长度40m。公交车建议采用面包车。(2) 人行系统本次设计人行过街系统为斑马线,其中“Z”字形路段人行交通组织对原有规划进行了部分修改。“Z”字形回头曲线段两端保留人行梯道。由于此路段高差较大,高差约18米,原规划此处人行交通连接困难,因此设计中增加了人行梯道的长度。2.2.1.8交叉口设计根据道路规划进行交叉口设计。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采用合理的交叉口转弯半径,缩短人行过街的距离。设计中合理划分斑马线和过街带,确定机动车待车线。根据规划,慈云路起点位置有两个“Y”字形交叉口,本次设计暂考虑采用绿化带进行渠化。2.2.1.9无障碍设计考虑在人行道上设置残疾人通道和盲道。在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处设置了三面坡缘石坡道,在人行道和人行地道上设置了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以方便残疾人通行,在公交车站、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处,应设置提示盲道。2.2.1.10栏杆及路缘石 (1) 人行道栏杆为保证行人安全,在填方高度大于2m时设置人行道栏杆。挖方高度大于4m时在坡顶设置防护网。栏杆的布置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布置以保证人员安全。(2) 车行防撞栏杆考虑到车行安全,本次设计在填方高度大于4m时设置车行防撞栏杆。防撞栏杆为单管,栏杆安装于立式路缘石(规格为2004401000mm)、车行防撞墙及L型路缘石上。(3) 缘石、路边石、植树圈路缘石采用机制C30砼,规格为1504401000mm和2004401000mm(其上安装单管防撞栏杆)。L型路缘石及车行防撞墙设计详结施。路边石及植树圈采用机制C20砼,规格为1202001000mm。2.2.1.11绿化设计绿化设计主要为行道树及边坡的绿化处理,行道树暂考虑为香樟树,景观绿化在部分节点进行细化打造,如回头弯道处绿化带植物布置、高挡墙的垂直绿化、高边坡的坡面绿化种植等。使道路景观与周边小区景观、公园景观和谐搭配形成完美的城市景观,提升片区形象。2.2.2结构工程2.2.2.1、桥梁工程K1+105.922上跨桥,桥梁起点桩号为K1+078.429,终点桩号为K1+133.422,桥梁全长55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预制吊装的结构形式,桥梁跨度为45m。沿道路横向,桥梁由10片预制T梁组成。吊装完成后箱与箱之间通过0.5m宽的湿接缝连成整体。T梁中心线处梁高2.5m,肋间距2.25m,为增强支点处T梁的抗剪能力,支点附近腹板均设置加高加宽段。T梁底部水平,顶板设置1.5%横坡,方向同道路横坡。T梁采用GB/T5224-2003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40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 MPa。采用M型锚具及其配套系列产品,同时采用匹配的千斤顶。下部结构桥台均采用桩承重力式桥台,承台厚2m,每个承台布置10根直径1.8m桩基础,均采用机械钻孔成桩。桩基础均按嵌岩桩进行设计。桩基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且嵌入中风化岩层的深度均不得小于3d(圆桩为桩基直径,方桩为长边尺寸)。针对斜坡地形,桩基嵌岩起算点至斜坡面完整岩石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m,桩底处距边坡完整岩石距离不小于9m。桩基要求嵌岩深度范围内基岩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9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桩与桩之间的竖向高差不得超过桩与桩中心距。桥梁有纵坡及横坡,桥面纵坡通过台身高度调整,以满足路线竖曲线变化的要求,且使主梁设计高度保持不变。桥面横坡则通过T梁顶板找坡形成,T梁底部水平,顶板坡度同道路横坡,均为1.5%。桥台支座处设置垫石,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垫石中心厚度并保证顶面水平。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18cm等厚,由4cm厚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4cm厚AC-16改性沥青混凝土、0.15cm柔性防水材料及9.85cm厚C55钢筋砼现浇层组成。钢筋砼整浇层另掺钢纤维,钢纤维含量55kg/m3。在整浇层与沥青混凝土间采用柔性防水材料。桥面排水桥面排水在墩台顶附近设置桥面雨水口,雨水口采用钢纤维双蓖雨水口,角钢托架围护。落水管采用200PVC管,落水管就近接入市政管网。伸缩缝选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327-2004的GQF-80型钢伸缩缝,型钢材料不低于Q345B钢材强度,型钢应采用热浸锌防腐处理,其保护膜厚度不小于0.8mm,伸缩装置中防尘、防水所使用橡胶材料为氯丁橡胶,严禁使用再生橡胶。支座预制T梁采用GJZ型普通板式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应满足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中的有关规定。主要材料C55混凝土:预制T梁及梁间湿接缝、桥面铺装整浇层、封锚混凝土、支座垫石、支座垫平块及伸缩缝;C30混凝土:桩基、承台、桥台台帽、人行道、挂板及桥台搭板;C25混凝土:桥台台身;C20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坡顶硬化;普通钢筋应符合GB1499.1-2007和GB1499.2-2007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热轧圆钢筋。钢筋直径16时采用等强度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桥梁预埋件采用Q235-B.Z钢。HPB300级钢筋采用E4303型焊条,HRB400、HRB335级钢筋采用E5003焊条。2.2.2.2、支挡及边坡工程C30混凝土:桩板式挡墙;C25混凝土:衡重式挡墙、重力式挡墙、方格网护坡、桩基护壁;C25喷射混凝土:锚喷支护;M10浆砌MU30片石:截水沟;M30砂浆:锚杆压浆;(1)1#挡墙位于K0+132.581K0+189.210段道路左侧,为减小放坡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该段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2)2#挡墙位于K0+580.019K0+615.328段道路左侧,根据挡墙高度不同分别采取重力式或衡重式挡墙,挡墙采用C25素混凝土原槽浇筑,挡墙面坡垂直,挡墙基础埋置深度不得小于1.0m,且地基承载力及嵌岩深度应满足相应要求。(3)3#挡土墙位于K0+719.862K0+927.967段道路右侧,前段为重力式挡土墙,后段为桩板式挡土墙:挡墙临空高度小于6m时设置重力式挡墙;考虑滑坡推力的影响,临空高度大于6m且小于11m时设置1.52.2m桩板式挡墙;考虑滑坡推力的影响,临空高度大于11m且小于18m时设置2.53.5m桩板式挡墙。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成桩,桩基截面根据临空高度分别采用1.52.2m和2.53.5m两种形式,1.52.2m桩板挡墙顺道路走向间距为5.0m,嵌岩深度为不小于6m;2.53.5m 桩板挡墙顺道路走向间距4.5m,嵌岩深度为不小于9m。为加强桩基的整体性,桩顶设置冠梁。对于S型道路上下局部重叠位置,挡墙顶部设置悬挑板以满足道路要求。(4)4#挡墙分为衡重式挡土墙和重力式挡土墙两种形式,位于K0+802.000K0+879.229段道路左侧,平面成L型布置。挡墙高度H7.0m的采用衡重式挡土墙;挡墙高度H7.0m的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挡墙采用C25素混凝土原槽浇筑,挡墙面坡垂直,挡墙基础埋置深度不得小于1.0m,且地基承载力及嵌岩深度应满足相应要求。由于该段挡墙岩面较为倾斜,为避免滑坡推力对挡墙的不利影响,挡墙开挖时应沿岩土分界面挖24%内倾斜台阶, 4#挡墙施工前应先施工5#挡墙。(5)5#挡土墙为桩板式挡土墙,位于K0+884.602K0+928.805段道路左侧,为减小边坡开挖时对坡顶建筑物影响,该段设置1.52.2m挡土桩,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成桩,顺道路走向间距为5.0m,桩基以中风化岩面线作为嵌岩起算点,嵌入深度不小于6m,挡板厚0.5m,为加强桩基的整体性,桩顶设置1.0m高冠梁。(6)6#挡墙为重力式路堑挡墙,位于K1+014.317K1+047.233段道路左侧,道路设计标高为255.525259.365m,地面标高为260.73260.95,挖方高度为15m,挡墙采用C25素混凝土原槽浇筑,挡墙面坡垂直,挡墙基础埋置深度不得小于1.0m,且地基承载力及嵌岩深度应满足相应要求。(7)7#挡墙位于K1+002.515K1+165.610段道路右侧,因道路右侧为现有涂山供水站,为减小道路施工对现有涂山供水站建筑物影响,根据挡墙临空高度分别采用重力式挡墙和桩板式挡墙进行支护,临空高度小于5m时采用重力式挡墙,临空高度大于5m且小于7.5m时采用1.51.8m桩板式挡墙,临空高度大于7.5m且小于11m时采用1.52.2m桩板式挡墙,桩间距为5.0m,桩基以中风化岩面线作为嵌岩起算点,嵌入深度不小于6m,桩间挡土板厚度分别为0.3和0.5m,桩顶设置1.0m高冠梁,冠梁顶预留1.5m高管线走廊。(8)8#边坡支护位于K1+220.000K1+432.415段道路两侧,道路开挖将形成约35m高边坡,该段左侧结合地块开挖设置为临时边坡,边坡坡率1:0.75,每级台阶高度8.0m,台阶宽度2.0m,坡面采用8cm厚C25喷射混凝土及挂8 200200单层钢筋网支护;右侧为永久边坡,边坡坡率1:0.75,每级台阶高度8.0m,台阶宽度2.0m,坡面采用有机基材护坡。(9)9#及10#挡墙9#及10#挡墙为桩板式挡墙,分别位于K1+457.253K1+532.190及K1+603.078K1+619.278段道路右侧,该段道路右侧为现有建筑物,道路人行道边线与建筑边线重合,为减小道路开挖对建筑物影响该段设置1.21.2m桩板式挡墙,桩间距为5.0m,桩基以中风化岩面线作为嵌岩起算点,嵌入深度为不小于4m,桩顶设置1.0m高冠梁。(10)11#挡土墙为重力式挡墙,位于K1+733.719K1+765.522段道路左侧,道路设计高程为275.645277.30m,地面高程约275.76m,道路最高填方约24m,挡墙采用C25素混凝土原槽浇筑,挡墙面坡垂直,挡墙基础埋置深度不得小于1.0m,且地基承载力及嵌岩深度应满足相应要求。(11)12#挡土墙为桩板式挡墙,位于K0+035.084K0+061.584段道路右侧,该段道路右侧为现有条石挡墙及小区道路,设计路面至现有挡墙顶约10m,为减小道路开挖对小区道路的影响设置1.52.2m桩板式挡墙,桩间距为5.0m,桩基以中风化岩面线作为嵌岩起算点,嵌入深度为不小于6m,桩顶设置1.0m高冠梁。(12)桩基设计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5.3.4条、第5.3.5条的要求及地勘报告,桩基以弱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针对斜坡地形,桩基嵌岩起算点至斜坡面完整岩石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0m,桩底处距边坡完整岩石距离不小于9m。桩基要求嵌岩深度范围内基岩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9.0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保证嵌岩段岩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应在中风化岩层起算点及桩底分别取样做强度试验。桩于桩之间的竖向高差不得超过桩与桩中心距。(13)锚孔注浆、锚杆防腐锚孔注浆压力0.35MPa,砂浆灰砂比1:1,水灰比0.4,砂浆标号M30。为保证灌浆质量,应先将灌浆导管与钢筋同步放入锚孔,同时灌浆导管与孔底的间距宜为100mm。锚杆的防腐蚀处理可采用除锈、刷沥青船底漆、沥青玻纤布缠裹其层数不少于二层。应采取特殊防腐蚀处理。防腐材料应具有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得与相邻材料发生不良反应。(14)截水沟及坡顶硬化5#挡墙及8#边坡坡坡顶需设置截水沟,采用M10浆砌块片石砌筑。同时,破裂面影响范围内的坡面应采用10cmC20混凝土硬化。(15)挡墙仿青石饰面设计本工程范围内所有挡土墙的饰面统一采用仿青石饰面,采用C25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内掺加铁钛绿),厚度为40mm。按照青条石的“一丁(300300)一顺(1000300)”砌筑方法进行勾缝。缝宽40mm,缝深12mm,为便于施工,缝采用平缝,其形状可为倒梯形,缝中勾勒假缝,使其具有青石砌筑的效果。仿青石饰面施工之前,应将原混凝土表面剔打凿毛,保证墙面清洁、平整和粗糙,然后刷涂界面粘结剂,以保证新浇筑的细石混凝土层与原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结合良好。(16)隔音屏设计本工程K1+105.922上跨桥右侧距离现有涂山供水站较近,为减少噪音污染及防抛物,在K1+083.422K1+128.422段桥梁右侧设置隔音屏。隔音屏采用吸声与反射组合型屏障,隔音屏上端为弧形吸声段,中间为可开式、透明PVB夹膜玻璃隔声段,下部为直立式吸声段。隔音屏的支撑体系采用H型钢立柱,立柱间距为1.8m。隔音屏由吸声板、隔声体以及立柱龙骨组成,吸声材料采用复合通孔铝吸声板,正面采用1.4mm厚复合通孔吸声板,背面采用1.2mm后镀锌钢板;隔音屏空腔应不小于75mm;复合通孔铝吸声板的孔距2.2mm,孔径为0.10.15mm,孔隙率3.5%,通孔率95%以上。立柱、龙骨材料均采用Q235钢;隔声体采用4+0.38+4PVB夹膜玻璃,玻璃窗的锁销、铰链、机械撑杆、把手均采用不锈钢件。在制作前钢材表面均应进行喷砂(或抛丸)除锈处理,除锈质量等级要求达到(GB8923-88)中的Sa2级标准。对钢构件做热浸锌处理,并采用灰色涂料的涂装。钢构件的镀锌量为60g/m2(厚度80m),再刷环氧底漆(漆膜厚度为60m),面漆采用灰色氟碳漆(漆膜厚度为60m)。焊接部位及外露金属件表面均需喷涂环氧防锈漆、浅灰色环氧面漆防腐。2.2.3排水工程本工程范围内采用雨、污分流制。2.2.3.1设计原则本次设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增加污水过街支管数量。本次排水设计时已考虑综合管网管廊位置,便于综合管网预埋,并要求综合管网与排水管网同步实施,避免二次开挖。本次设计采用新型材料增强聚丙烯(FRPP)双壁加筋波纹管,未使用落后技术和淘汰材料。2.2.3.2道路设计范围内现状管网处理本次设计为现状道路拓宽改造,范围内存在现状给水、燃气、电力、通讯等综合管网,现状综合管网位置及走向与改造后道路位置冲突,故本次设计将道路下现状综合管网废除。道路下存在现状排水管网系统,对其中断面较大,埋深较深的雨水涵洞、污水涵洞和污水管道进行保护,将道路下其余零星排水管道废除,具体处理如下:(1)K0+040K0+080段道路下3000x3000污水涵洞为主城污水截污干管,本次设计对其进行保护。(2)本次设计对K0+095K0+300段道路下15001800雨水涵洞进行保护。(3)本次设计对K0+070K0+730段道路下及道路南侧d600污水管道进行保护。(4)本次设计对K0+135段道路下d1000雨水管道进行保护。(5)K1+520K1+600段道路下现状d300d500污水管道,为现状污水管道起点,将其废除在废除点末端用砖对其进行封堵。(6)K1+700K1+720段道路下现状d300污水管道,为现状污水管道起点,将其废除在废除点末端用砖对其进行封堵。2.2.3.3雨水系统设计 (1)平面设计沿K0+030K0+050段道路西侧距离路缘石1.5m的人行道下布置d400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度铺设在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后在K0+050处排入下游现状雨水管道。沿K0+080K0+125段道路西侧距离路缘石1.5m的人行道下布置d400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度铺设在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后在K0+080处排入下游现状雨水管道。沿K0+140K0+715段道路西侧距离路缘石1.5m的人行道下布置d1000d1200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度铺设在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后在K0+140处排入下游现状雨水涵洞。沿K0+715K1+060段道路人行道下布置d400d600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度铺设在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后在K0+715处排入下游设计雨水管道。沿K1+140K1+740段道路西侧距离路缘石1.5m的车行道下布置d1000d800雨水管道,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后穿越设计挡墙沿现状边坡铺设最终在K0+715处排入下游设计雨水管道。本次设计Y-69Y-70段雨水管道穿越设计桩板挡墙,雨水管道在挡墙桩中间的板底部穿越,挡墙板底部标高低于现状地面约1m,雨水管道穿越处考虑一定富余,此处覆土按2m考虑。(2)纵断面设计道路上雨水管的设计坡度基本同道路坡度,最大设计坡度为5%,最小设计坡度不小于0.5%,能保证雨水流速不小于0.75m/s,且不大于5m/s。考虑到道路下其它综合管线的容量及与其的竖向交叉,本次设计道路下管顶覆土不低于1.5m。2.2.3.4污水系统设计 平面设计沿K0+130K1+720段道路东侧布置d400污水管道,沿道路坡度铺设在收集周边地块路污水后在K0+130处排入下游现状污水管道。本次设计道路K0+880K1+060段其北侧地块标高低于设计道路标高,北侧地块污水无法接入,南侧无地块污水接入,故本段不设置污水管道。本次设计K0+680K0+720段d600污水管道埋深低于本次设计道路约10米,且该段污水管道起点处存在自来水厂污水出水,故本次设计对其进行保护。本次设计W-26W-42段污水管道穿越设计桩板挡墙,污水管道在挡墙桩中间的板底部穿越,挡墙板底部标高低于现状地面约1m,污水管道穿越处考虑一定富余,此处覆土按2m考虑。考虑到与其它管线的竖向交叉,管顶覆土控制在2m左右。2.2.3.5管材、基础和接口(1)管道断面形式本工程的雨、污水管道采用圆形断面。 (2)管材管径d300的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径小于等于d800的雨、污水管道采用增强聚丙烯(FRPP)双壁加筋波纹管。管径大于d800的雨水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该管道应满足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8)的要求。人行道下的增强聚丙烯(FRPP)双壁加筋波纹管环刚度应不小于8KN/m2,车行道下不宜小于10KN/m2。本次设计雨水及污水管道埋深大于10m时采用复合聚丙烯(FRPP)钢带增强加筋管,环刚度应不小于16KN/m2。增强聚丙烯(FRPP)双壁加筋波纹管及复合聚丙烯(FRPP)钢带增强加筋管质量应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的相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相关规定。根据重庆市建委关于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四号)(渝建发2007240号)的规定,本次设计的新型管材为增强聚丙烯(FRPP)双壁加筋波纹管及复合聚丙烯(FRPP)钢带增强加筋管,材质按FRPP考虑;也可采用通告中推荐的夹砂玻璃钢管、聚乙烯径向加筋管等各类质量合格的新型管材,并参照相应的规范和规程执行。以塑料管代替钢筋混凝土管时应注意校核流速。(3)管道基础管顶覆土深度在0.75.0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7;覆土在5.07.5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9;覆土大于7.5m或小于0.7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加固。管基混凝土标号为C15。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混凝土满包加固。管顶覆土深度在0.73.5m的双壁加筋波纹管管道采用120砂石垫层基础;覆土在3.56.0m的双壁加筋波纹管采用180砂石垫层基础,做法详上述规程CJJ143-2010及06MS201。管道及构筑物埋深小于5m时,地基承载力应不低于0.2MPa;埋深510m时,不低于0.25MPa;埋深大于10m时,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应低于0.3MPa。凡图中未注明承载力要求的排水构筑物,地基承载力应不低于0.2MPa。雨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和管道基础对承载力的要求。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大于3m时,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增强聚丙烯(FRPP)双壁加筋波纹管必须严格按要求的级配沙碎石回填,达到密实度要求。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200mm,采用砂砾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