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1199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5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方案学校(盖章)专业群名称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维修 核心专业名称(代码)其它专业名称(代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560702)、汽车运用与维修(600209)、汽车电子技术(560703)、汽车车身维修技术(600210) 4、汽车营销与服务(630702)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填表日期: 林顺宝 : : :2016年3月27 二0一六年六月目录一、专业群对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4(一)建设背景4(二) 人才需求6二、专业群发展概况及建设基础9(一)校企合作已有基础91、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92、开展订单培养9(二)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9(三)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师资团队9(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101、校内实训基地102、校外实训基地10(五)教学改革成效显著111、“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取得良好效果112、产学合作形式多样,效果良好113、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推进11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取得显著成效12(六)校企合作走向深入12三、 建设的预期目标12(一)总体目标12(二)具体目标131、体制机制建设132、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34、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135、加大实训设备投入,进一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146、专业群建设147、专业文化建设14四、建设主要内容及重点14(一)体制机制建设内容151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校校合作理事会的作用152探索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 校企合作机制153完善校企合作制度15(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151构建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152创新“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16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7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17(三)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171. 课程体系构建172. 加强素质培养193核心课程建设20(四)师资队伍建设22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232、专业带头人建设233、骨干教师建设244、教师综合素质建设255、项目建设资金预算25(五)实训基地建设26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6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83、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29(六)专业群建设291课程建设292师资队伍建设293实训条件建设294、项目建设资金预算29(七)专业文化建设291、建设思路302、建设要点303、建设措施304、项目建设资金预算30六、预期成效35(一)形成专业特色,实现弯道超车35(二)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35(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35(四)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完善35(五)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35七、学院支持与保障37(一)组织保障371、重点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372、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办公室373、汽车维修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工作小组37(二)制度保障381、监控管理制度382、教学管理制度383、人事管理制度384、财务管理制度39(三)经费保障391、经费来源392、经费使用管理39八、经费预算40九、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41十、学校审核、推荐意见41十一、专家意见41项目组组长:林顺宝项目组副组长:罗洪标项目组成员:帅宗良、黄万林、陈海峰、曾德芝、黄明慧、杜武朋、吴业强、陆阳、龙正槐、欧阳淑英一、专业群对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一)建设背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轿车进入家庭,将极大的促进汽车使用和维修检测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服务质量,集维修、配件、销售、信息于一体的“3S”、“4S”特约维修店不断增加,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汽车维修救援等服务形式也悄然兴起。随着汽车制造技术日益成熟,汽车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汽车维修企业须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紧跟汽车工业发展步伐;同时须加快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维修人员队伍应对汽车维修市场需求。具有关资料统计:全省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已达60多万人,其中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人员约6万多人。我区现有的汽车维修人员中已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占53%,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占8.7%,技师和高级技师占1.2%;具有高中学历的占27.6%,中等职业学历的占25.35%,初中学历的占38.4%,小学学历的占到8.65%。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人员占大多数。汽车销售、维修人员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图1 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学历分布汽车后市场的连锁品牌经营从以卖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开始,如今已逐步过度到以提供服务为主要赢利模式的连锁经营,出现了更多的知名连锁汽车维修企业。连锁化、品牌化经营要求这类维修厂规模较大,生产设备精良,维修人员受过统一培训,在技术上具有权威性,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更是质量上的高要求。贵州省公路营运汽车2014年末,全省拥有公路营运汽车287411辆,比上年末增长8.92%。拥有载客汽车30678 辆、653686 客位,比上年末分别增加3.04%和5.81%。其中,大型客车4995 辆、221167 客位,分别增加9.06%和8.13%。中型客车14827辆、322069客位,分别增加4.64%和4.74%。小型客车10856辆、110450客位,分别减少1.52%和增加4.43%。图2 2014年全省载客汽车按标记客位构成拥有各类货车256733辆、1053207吨位,比上年末分别增长9.66%和15.8%。载货汽车中大型货车75819辆、773154吨位,分别增长16.42和11.86%;中型货车26004辆、79509吨位,分别增加148.55%和132.20%;小型货车148383辆、192655吨位,分别减少2.21%和增长4.75%。按照贵州省目前汽车保有量估算,约需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人员约8万多人,目前尚有2万人的缺口。每年按照15%的增长率计算,每年还需要新增1200-1500人,5年内预测需求为28000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占到总人数的20%,需新增和对原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共需汽车销售、维修高技能人才14000人,每年需培养2800人。根据贵州和行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人才培养空间巨大。(2) 人才需求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在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的汽车产量达到934.51万辆,升至全球第二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2010年到2015年汽车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图3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统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服务市场更是蕴藏着无限商机。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发展,对汽车在安全、环保、可靠、快速、舒适和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汽车在品种,结构及性能方面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汽车的维修也必须相应地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确保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动态吻合,2016年1月、2月,学院组织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类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再次开展了调研。在调研时,我们按照汽车行业及主要就业方向两条主线,对当前的各大汽车4S店和贵州省内的近100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走访,汽车维修人才状况却不容乐观,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文化基础太差。据统计,贵州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6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高级工的比例仅占4左右,技工多为农民工。在我国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真正具备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第二、缺乏专业培训。贵州的维修人才大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下的产物,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汽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精通当今汽车的电子控制技术了。第三、维修理念落后。大多数维修工的维修理念都来自上一代老师傅,也就是说,习惯于修理作业,动不动就大拆大卸。而对于现代车辆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系统、自动空调器等,更多的维修工作是诊断,“七分诊断、三分修理”,不经过诊断就盲目拆卸不但很难排除故障,反而会添加新的故障。第四、现代维修设备和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因为维修理念、知识水平等问题,导致先进的诊断设备、技术资料不受重视,在维修中不能正确、灵活地应用,维修质量不高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市场缺乏的并不是人数,而是人才,即能够对现代车辆进行科学诊断的汽车医生。如何尽快培养出更多的汽车医生已经成为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重大课题。目前贵州的汽车维修人才多数是初、中级人才,适应汽车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维修人才匮乏。既懂维修,又会组织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调研得出结论:(1)贵州省内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是当前汽车行业迫切需求的人才,人才需求量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逐年加大;(2)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得出汽车维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急需高素质的人才,职校应加大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地适应省内需求。(3)企业岗位构成及考核依据。汽修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岗位群:机电维修岗位群(65%)、服务顾问岗位群(15%)、保险与公估类岗位群(15%),其他岗位5%。各岗位群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学徒/小工中工大工(班组长)技术主管售后服务经理。以机电维修岗位为例,毕业生的成长路径通常为:机修学徒机修中工机修组长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企业考核员工的依据主要是日常表现,如出勤情况、工作态度、专业水准等,同时还要参考其“一次性修复率”“交车准时”“三天内无投诉电话”的情况。企业一般会从企业内部选拔班组长和技术主管,让员工在工作上有盼头,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除了参考日常的考核指标外,还需根据其是否有沟通、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作为晋升骨干的标准。(4)企业用人数量需求分析。企业认为目前紧缺岗位有钣金工、喷涂工、服务顾问、汽车销售、二手车交易;较缓岗位有机电维修工、保险与公估、客服专员;暂缓岗位有配件管理员、调度员、汽车美容工。人才需求偏重于高级工以上人员,对中级工及以下人员则需求不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尤其是钣金工、喷涂工则非常紧俏;同时既掌握汽车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抗压能力和销售技巧的汽车商务人才也是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5)职业能力分析调研中企业对“担任本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的响应情况为:超过80%的企业选择了“故障诊断能力”“工具、量具使用能力”“电器维修能力”与“保养操作能力”;26%的企业选择了外语能力;6.5%的企业选择维修接待能力;4.3%的企业选择仓储管理能力;选择汽车营销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展场布置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的企业大致均为2%。这是因为企业招聘汽修专业学生多从事机电维修相关岗位工作,更加看重其所具备的诊断、检测、维修、保养技能。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加大实操比重,不断操作、强化、再操作,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6)职业素养分析关于“担任本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依照所选择频次的高低依次为:责任心(90.1%)、学习能力(81%)、应变能力(76%)、吃苦耐劳(75.3%)、团队合作能力(68.3%)、爱岗敬业(66%)、职业道德与忠诚度(64.3%)、交流沟通能力(64%)、独立工作能力(52.5%)、抗挫折能力(47.5%)、遵纪守时(43.8%)、诚实正直(33.5%)。由此可见,企业最看重员工的责任心和学习应变能力,较强的责任心使企业用起人来安心,一定的学习应变能力使员工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并不断成长。另外由于汽修企业员工多在维修车间作业,工作环境较差,在完成检测维修作业时通常需要多人协作,因此企业要求员工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现在高职学生多为90后,自幼娇生惯养,担不起责任,吃不了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和渗透。关于“企业招聘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工人时最注重哪方面的素养”的调研结果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吃苦耐劳精神(29%)、动手能力(29%)和团队合作精神(18%)。选择学历和技能证书的企业仅占5%,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在用人时更加理性,看重人才真实的能力和素质,在选人时不再以一纸证书论高低。关于“高职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最缺乏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58.1%)、专业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差(48.4%)、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42%),选择工作经验不足的企业仅占22%。因此工作经验不足并不能成为高职毕业生求职失败的借口,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上三点分析原因,探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其不怕苦不怕累品质的途径。二、专业群发展概况及建设基础(一)校企合作已有基础1、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2012年6月成立了天龙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成的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和2015年成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成的汽车专业校校合作理事会,组成人员为上述企业的实践专家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2、开展订单培养我们主动适应贵州区域产业结构,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企业适用人才。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已经开设了2期“中贵班”,开展订单式培养。(二)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多年来,学院秉承“融三线之魂、承军工精神、育职业新人”之传统理念,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专业群才培养模式。立足黔东南,依托贵州省汽车行业企业,形成了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的“职业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平台课程是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模块课程是指专业方向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集中实践教学模块。汽车维修专业群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核心,面向新一代汽车产业,培养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美容、汽车钣金技术、汽车销售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工学结合、三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电汽车产业链对应的汽车维修项目和汽车故障检测为载体,融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全部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三)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师资团队汽车专业群现已具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兼职师资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4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工程师12人、助教/助理工程师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2人,占教师人数的8%以上,其中硕士学位8人。双师型教师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0%。校内外兼职教师10人,其中校内兼职教师2人,校外兼职教师8人。图4 师资团队职称结构(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遵循“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理念,本专业群已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 1、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全部以学做合一的方式在实验室完成;专业实训全部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生产实习全部在校外实习基地以顶岗工作的方式完成,已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学工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表1 专业群校内主要实训基地表序号名称主要功能1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发动机结构认识、检测、维修、常见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培养2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总成部件结构认识、维修实训,掌握底盘维修工艺3电器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器设备结构认识,主要总成部件的拆装检修,具备汽车电器维修技能4综合检测实训室培养学生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对轿车排除一般常见故障的能力5电控发动机实训室电控发动机结构认识,检测维修技能培训2、校外实训基地秉承“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宗旨,不断总结探索校企合作、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贵州省多家汽车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表2 专业群校外主要实训基地1名 称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年接收学生实习(人次)2深圳风向标公司汽车检测与维修503重庆北汽银翔汽车制造厂汽车生产、企业管理3004黔东南天龙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汽车保养、检测与维修605凯里罗汉山汽车维修厂汽车保养、检测与维修506凯里吉利售后维修部汽车保养、检测与维修507凯里高山汽车维修厂汽车保养、检测与维修508黔东南第一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中职教学59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汽车专业中职教学510黔东南工业学校汽车专业中职教学511华联厂技术学校汽车专业中职教学512瓮安职中汽车专业中职教学5(五)教学改革成效显著1、“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职业素养平台、专业基础类平台、专业平台”统筹构建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系按照“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来构建,使专业群具有基本相同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动态需求,给群内每个专业确定一个具体的职业岗位方向。2、产学合作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使其具有真实工作环境。基地即车间,车间即课堂,能够模拟和仿真生产工艺流程,具有职业氛围,使学生对岗位技术学得会、用得上。“校内基地工厂化”,形成融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考核体系完备的现代汽车维修技术训练实习基地。实训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等平台外,还具有开展教学改革、就业指导、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职业岗位的调研,与汽车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通过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整合,并补充必要的实训设备,同时引进企业的管理机制,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完善实训基地的生产条件改造,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实用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3、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推进提出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互补的创新育人模式,建有汽车爱好者协会,成立各种专业兴趣小组、专业爱好者等自主学习团队,同时,结合各类专业大赛和校园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本专业群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和贵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六)校企合作走向深入我们主动适应贵州区域产业结构,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企业适用人才。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已经开设开展订单式培养。并时刻掌握企业动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要求教学上做相应的变化,定期开展交流座谈会,让学生了解企业,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企业了解高校,高校掌握企业要求,深度合作。 表3 校企合作基地服务专业群及群内专业情况序号基地名称服务专业群及群内专业情况1天龙汽车维修公司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2贵州贵和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3上海大众汽车贵州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4贵州省凯里市公交公司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5贵州省贵阳市奥迪4S店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6贵州省贵阳市奔驰4S店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7贵州省贵阳市宝马4S店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8州省凯里中惠贸易有限公司(比亚迪4S店)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3、 建设的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服务贵州省汽车服务业为宗旨,适应区域内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培育汽车维修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探索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双基地、三循环” 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岗位“宽平台,分方向”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全面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加快“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校内开放式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顶岗实习工作站;打造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面向区域内汽车后市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汽车新技术和社会培训。经过三年建设,成为以汽车机电维修为基础,以钣金涂装为特色的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本专业基于五个构建来实现六大目标。即构建基于产教一体、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合一、项目驱动的课程;构建基于生产性的院内外实训基地群;构建基于企业和学生满意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基于服务能力增强的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六大目标:专业实体化,课程项目化;教师双师化;实训生产化;教材校本化;就业对口化。(二)具体目标1、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完善理事会章程,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汽车后市场培育优质高技能人才;探索与贵和汽车公司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 校企合作机制。2、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汽车维修工作能力为主线,深化“校企结合、工作导向”的人才培养,加大学院与企业的融合力度,通过“产教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充分融合;实施并逐步完善“双基地,三循环” 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3、 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目标通过召开一线专家研讨会,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构建以机电维修为基础,钣金涂装为特色,贯穿素质教育的“宽平台,分方向”课程体系;企共同围绕汽车维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造。校企共同制定全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充实2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的内容,建设2门网络课程;4、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加快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和学历提高工作力度,校企融合,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鼓励提高技能。同时,聘请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推行“双师授课法”,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和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不断提高,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成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优良教风、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推进本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本专业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适当,知识与能力结构相当的教学团队。5、加大实训设备投入,进一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注重研究、探索、构建并实施对学生进行有效务实的方法实训、技能(课程)实训和综合能力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建成贵州电子信息专业师资培训认证基地,为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社会待业人员培训提供服务。依据“技术合作、校企共建、对外开放”的思路,积极引企入校,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校中厂”实践教学平台,成为校内学生技能实训、岗位实习、毕业综合实训等实践技能锻炼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促进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按照“数量充足、共建共管、质量提升、实现双赢”原则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共建校外基地的管理,拓宽合作范围,提高合作层次,使之成为学生岗位实习、综合实训、现代学徒制实践、产教融合的“厂中校”实训基地。6、专业群建设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带动专业群内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实现专业群建设水平整体提升。7、专业文化建设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将汽车文化融入专业建设,致力于打造“能吃苦、遵规范、重诚信、求创新”的专业文化,开展专业文化活动,营造专业文化氛围。通过专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认可度,加深学生对专业、学校、行业的感情。四、建设主要内容及重点本专业坚持“育人为本,质量求存,开拓创新,凸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格高尚、行为规范、技能过硬、知识全面、特长突出、终生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在未来的专业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一体化师资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打造专业发展基础;加强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能力;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加强地区服务意识,提升专业影响力。把育人作为本专业的根本,把质量作为本专业的生命,把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的动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进一步培育专业文化氛围,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一)体制机制建设内容1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校校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充分发挥现有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在总结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技术和人才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方向,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专业理事会运行机制;理事会成员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师资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责任。校外理事单位可共享专业实训室、技术成果及其他教学资源,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享有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社会声誉,充分调动各理事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2探索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 校企合作机制 与贵和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由贵和汽车有限公司支持提供部分设备、技术和师资,企业建汽车实训中心。贵和汽车有限公司为学校培训师资、提供维修资料和新技术支持,学校为贵和汽车有限公司培育优质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现资源共享。中心运转后,吸引企业在职职工来校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院及专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实现互利共赢。3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办法、校内专任教师企业顶岗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等,保证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与良性运行。(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1构建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制定详细专业调研计划,通过调查问卷、回访毕业生、深入各大4S店等生产第一线调研,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等专业调研方式,进一步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2创新“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原有“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贵和公司、天龙修理厂等企业合作,共同创新、实施“双基地、三循环” 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见图图5 “双基地,三循环” 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双基地”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汽车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文化素质学习和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之后,进行工学交替“三循环”: 首先,第二、三学期,学生在汽车实训中心和课堂之间实施第一个工学交替循环,由“双师”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培养学生汽车维修的专项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其次,第四、五学期,学生在汽车实训中心和校内教学工厂之间进行第二个工学交替循环,通过分段式教学,完成专业方向课的学习,实现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最后,第六学期,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中心之间实现第三个工学交替循环,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带薪顶岗实习,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老师共同探讨,积累岗位经验,完成毕业作业,从而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学生在课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之间,经过三个工学交替的循环,完成由基础能力到专项能力、由综合能力到岗位能力的训练,渗透岗位任职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双证书”的通过率,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贵州及周边地区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现状进行调研,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及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汽车后市场对维修人才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汽车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汽车销售),逐渐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带头人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2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双证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由学院领导、督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通过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生每学期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教学评价,及时分析总结、反馈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督导听课等措施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学校、企业、社会和家长共同参与对教学结果的分析评价,及时反馈信息。通过积累和分析,不断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1. 课程体系构建(1)岗位调研在专业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深入各大4S店等生产第一线调研,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等方式,见图6,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及毕业生就业晋升通道,如图7,通过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体系。图6 调研路线图图7 毕业生晋升通道(2)构建 “宽基础、分方向”课程体系在与合作企业的调研过程中,以贵州贵和汽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合作企业,提出对汽车钣金、涂装类人才的需求,经企业专家的参与、审核,在原有机电维修方向的基础上,拓宽平台课程,分方向培养,初步构建了以机电维修为基础,钣金涂装为特色,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宽基础、分方向”课程体系。在原有汽车机电维修方向的基础上,拓宽平台课程,增设钣金、涂装方向课程:汽车车身结构及附属设备、车身测量与校正、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汽车涂装技术课程(带“*”为专业核心课程),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见图8图8 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课程组成员深入合作企业的一线调研,通过与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座谈,回访毕业生,召开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验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完整性,经过三年建设,形成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职业能力递进的、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2. 加强素质培养(1)增加专业教育活动由汽车维修行业的专家、汽车4S店的技术能手和专业教师参与,通过对汽车工业发展及汽车维修业的系统介绍,组织学生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观摩,定期聘请优秀校友和企业家作报告、讲座等各类职业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入学伊始就了解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了解职业课程的对应岗位,认识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技术特征与技能知识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制定个人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造,教学管理实施5S管理,(5S标准见图4),学生通过与教师共同完成项目,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5S管理习惯,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图9 企业5S标准(3)成立“汽车之家”工作室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组建“汽车之家”工作室,以自建汽车实训台为载体,通过开展汽车技能大赛,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专长。3核心课程建设以汽车维修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引入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对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以汽车常见故障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开发。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课程开发项目组充分依靠企业,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建设。(1)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及行业标准,三年建设期内,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逐步规范严谨,能够科学地反映最前沿的行业标准,并能够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纲要作用。(2)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三年建设期内,完成1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造。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为载体,如图5,设计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检修、发动机异响的检修、汽油机运转不平稳故障的检修、发动机水温异常的检修、发动机机油压力异常的检修、发动机总装与总检等6个学习项目,每一学习项目根据内容又设计若干个子项目,每一学习项目都按“布置任务、搜集信息、确定方案、实施方案、检查评估、总结提升”进行教学,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图1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逐步实施分段式教学在第四学期的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中,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尝试实施分段式教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校企共同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探索课程考核模式 采用由合作企业、学校及用人单位共同评价的“四结合”的考核模式,结合岗位素质和课程内容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见图6图11 “四结合”的评价体系参照合作企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要领、安全技术要求及职业素质要求,引入国家职业标准,实施由浅至深分阶段进行阶段考核及过程评价,实现阶段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操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注重教学研究注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年内至少申报教学研究课题2项,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4、项目建设资金预算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及经费预算如下表所示。表4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及预算表序号项目资金预算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合计(万元)1课程体系调研20022课程体系方案论证0.5000.53基础素质课程平台11134专业群基础平台13265专业核心课程1225总计(万元)16.5(四)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采取培养、引进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组成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专业技能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表7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人数2017年2018年人才引进应届毕业生或生产一线技术能手22人才培养专业带头人12骨干教师23双师教师12兼职教师聘任生产一线技术骨干32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学院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前提保障,没有“双师型”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本专业下一步将着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1)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提高校内“双师型”教师比例目前,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有“双师型”教师 4 名,为了专业的发展,学院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现有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引进部分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再培养8名具有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2)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对本专业教学进行指导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在技术上具有一定滞后性,所以要想使教学内容紧跟生产实际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借助企业一线技术专家的力量。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从生产一线聘请了2位兼职教师。计划利用2年时间积极开拓多种渠道从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再聘请6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行业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指导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本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表8 外聘兼职教师规划表 姓名单 位职 务吴茂平凯里市圣浩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刘龙跃丽珑驾校丽珑驾校校长杨世广天龙公司莫春霞凯里圣浩汽车维修有限公司范述波丽珑驾校梁兰芳丽珑驾校2、专业带头人建设从“双师型”骨干教师中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最终将其培养成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通过让培养对象到高等职业学校进修深造、到汽车服务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行业或企业技术研发、担任课程改革项目负责人、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等方式,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专业带头人的能力、素质。3、骨干教师建设根据学院师资实际情况,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培养8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青年骨干教师,通过让培养对象到国家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参加国内学术研讨、到品牌汽车服务企业锻炼等途径,使其具备骨干教师的能力、素质。按照专项技能分工不同,每个教师各具专长的原则,让每个培养对象专注于12项汽车技术的研究,负责专项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包括课程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计划、多媒体课件、实训项目指导书以及实训设备的配置方案、开发制作教学设备等,并围绕该专项技术展开汽车技术的应用研究。形成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力量,带动专业整体发展。表9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规划表姓 名年龄性别职称培养规划主讲课程罗洪标30男助教主攻汽车发动机骨干专业带头人汽车发动机、汽车电控陈海峰35男讲师 主攻汽车底盘骨干教师汽车底盘,汽车电器黄万林41男讲师 主攻汽车发动机骨干教师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林顺宝36男讲师 主攻汽车发动机骨干教师汽车发动机、汽车保险、汽车钣金帅宗良31男讲师 主攻汽车故障诊断骨干专业带头人汽车故障诊断,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吴业强28男助教主攻汽车电控骨干专业带头人汽车发动机、汽车电控黄明慧29男助教主攻汽车钣金骨干教师汽车保险、汽车钣金陆阳29男助教主攻汽车文化骨干教师汽车文化、汽车概论欧阳淑英25女助教主攻汽车营销骨干教师汽车销售、营销策划4、教师综合素质建设(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了提高青年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素质,加强专业学术研究氛围,提高专业竟争力,本专业计划利用5年时间引进4名硕士研究生和有企业经历的本科生。(2)参加国内进修与培训为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选派学科带头人到国家级培训机构学习,选派骨干教师教师参加省级培训机构学习,并择优参加国家级培训。(3)校内外专家交流为扩大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同时不定期聘请外校同行来校交流,或派出优秀教师到外校进行交流学习。(4)教学观摩与竞赛 每学期举行由全体专业教师参加的教学观摩赛1次。每年组织1次教师及学生同台竞技的专业技能大赛,并根据国家及省市安排选派教师及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5) 教师下企业为了增强教师的实操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专业派出优秀教师深入知名企业学习操练,提高动手能力。5、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电子信息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如下表所示。表10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序号项目资金预算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合计(万元)1专业带头人444122培养骨干教师2226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22264兼职教师555155师德师风建设1113总计(万元)42(五)实训基地建设以汽车维修及诊断技术为核心,以当代轿车最新维修技术为标准,以具备生产能力的真实职业环境为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扩展、扩充、调整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功能齐全、装备先进,能同时容纳200名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实训的汽车实训中心。完善和创新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接纳、参与、安排的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在汽车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以建立深入细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定对各项质量活动的控制原则和控制方法,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达到适应汽车后市场服务,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职业氛围的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创新实训教学手段。建成标准的汽车专业示范性实训中心。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建设内容扩展、扩充现有汽车实训中心规模,提高实训接纳能力和技术含量。扩充汽车实训中心各实训室的实训工位和实训设备,配备能反映当代汽车技术水平的德、日、国产三大车系主流车型的整车、实训台架、检测诊断设备、模拟仿真实训设备,以及能反映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混合动力车辆、柴油机电控系统实训台架、无级变速器、汽车总线控制技术实训台架等。此外,组织本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研制更加适用、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训台架和实训设备。为了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相配合,本专业将逐步完善11个一体化实训室建设,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学校达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使实训室成为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重要场地,它的构成直接反映工学一体的紧密度,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表5 专业一体化实训室规划表序号一体化实训室名称一体化实训室功能1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发动机结构认识、检测、维修、常见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培养2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总成部件结构认识、维修实训,掌握底盘维修工艺3电器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器设备结构认识,主要总成部件的拆装检修,具备汽车电器维修技能4综合检测实训室培养学生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对轿车排除一般常见故障的能力5电控发动机实训室电控发动机结构认识,检测维修技能培训6自动变速器实训室自动变速器结构认识、拆装、检修技能培养7钣金维修实训室初步具备钣金基本技能、熟练使用车身校正器8驾驶实训场地及设备学生驾驶训练9实训车间提供实训场地(2)项目建设资金预算校内实训基地具体建设内容如下表所示。表8校内实训基地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序号项目资金预算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合计(万元)1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23382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32273电器构造与维修实训室22264综合检测实训室52295电控发动机实训室433106自动变速器实训室33397钣金维修实训室22268驾驶实训场地及设备33399实训车间2349总计(万元)7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1)建设内容扩张校外实习基地,再增加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和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群教师实践锻炼创造条件。表6 校外实训基地规划表序号基地名称功能1凯里通源汽车公司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2贵州安信捷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汽车保养、检测与维修3凯里别克4S店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4凯里一汽大众4S店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5凯里圣浩汽车4s店汽车营销、保养、检测与维修(2)项目建设资金预算校企共同育人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如下表所示。表9校外实训基地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序号项目资金预算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合计(万元)1凯里通源汽车公司23492贵州安信捷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33283凯里别克4S店22374凯里一汽大众4S店32385凯里圣浩汽车4s店3328总计(万元)403、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校企共同参与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建设,重点是建立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实训实习设备管理和实习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操作规范制度。(六)专业群建设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带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全面提升相关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