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及老自习教室.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0033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大及老自习教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交大及老自习教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交大及老自习教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大的老自习教室如同吃过了北京大学里的饭才知道康桥苑并非一无是处、西区食堂更是难能可贵,告别了被梧桐树包围的西安交大的一座座自习教室,才懂得那些呆板到让人不愿多看几眼的建筑里,隐藏着多么让人魂牵梦绕的大学灵魂。从北门走入交大的感觉与从南门走入完全不同。如果说后者代表着开阔与现代化的气派,那么前者则完全是一种经典式的大学风光。树木把视线封闭在幽幽的小道和低矮老旧的建筑中,大大的校徽俨然伫立,冬青树排成曲径通幽的神态。顺着那小路下去,会看到中二楼、中三楼旁边简陋而庄严的拱顶,仿佛哥特式建筑要吓住游客一般。顺着左手边一直走,视野豁然开朗,由两排梧桐笼罩的梧桐东道就在眼前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去,间或散布着绿荫与日光。拾坡而上,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纷纷映入眼帘又告别而去,直到教一楼前面喧闹的学生们刚刚告别英语课堂唧唧喳喳地拥出来。细看教一楼的墙壁,许多地方都被爬山虎覆盖。在晴朗的下午走过楼前,阳光从西面洒在水泥墙壁上,既映着爬山虎的灿绿,也把窗子包裹得极明亮,里面隐约传出的英语录音与跟读声,你的心灵也随之安静。 中二楼其实是交大最好的自习之处。那里既没有中三楼和东一楼那般多的科研单位锁起一层层大门,也没有新建主楼里的喧闹和夹杂在现代化中的浮华。它的门前是梧桐道与彩虹路的交汇处,既不乏行人,又不显得局促。在早上8点光景,这里满是一派人人赶去工作和学习的劲头,而一到下午,便感觉有人专门把这里隔离开给你读书。两个相对的楼体间包围着老校友陆定一题书的校训,前面一排长长的横石台最适合看书之余的闲坐。中二楼的桌子和椅子最朴素。黄色带条纹的木材,连体的桌子,纵向翻转的椅子。为了不吵到别人,坐下时一定要轻轻把椅子放稳,再慢慢拿出文具,趴下身,让胳膊感觉平滑的桌面。我的胳膊有一次抹到了桌上的墨水,原来是先前刚走的一人用钢笔画的画,大体的意思是鸟向着太阳飞。画功大概不如80年代那些用不上手机的师兄师姐们,更别提写两首打油诗的才情,不过那可爱程度已足够让我动不起气来。由于这楼四周光线不强,一旦屁股坐下,似乎就有点定住的感觉,非要沉下心把书读完不可。偶尔门外有人放肆地高唱两句歌,或是探看有没有空座位的同学推门关门的吱呀声,也都因为太专注而进不了脑海。特别是到了晚上,坐在一层会听到窗外虫子嘤嘤的叫声,抬头如果还能看到月色,就更仿佛在修炼什么仙道一般,感觉离尘世很远。与中二楼的低窄不同,图书馆三楼的社会科学阅览室宽敞明亮许多,而且这里有中二楼所没有的“万卷书”,齐齐躺在书架上,随手摘取,坐下就看,毫无烦琐的手续。一个本科同学上完四年大学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学的真谛在社科阅览室。我说,还好我不是在毕业后才发现它。记得2005年春天,我有好几个礼拜的下午都在这里度过,沉迷在丘吉尔、康德、凯恩斯的文字间。有时运气好,随手抽到一本好书,从没听说过却读得酣畅淋漓,那就真是一刻不想走开,恨不得图书馆不要关门、今天就让我住下的好。在这里捏着页边坐上一天,抬起酸软的脖子看看时间已过6点,却并不觉得累,真有点“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来几何时”的风韵。 那里是我一个本科舍友常去的地方,他每次都坐在最靠南面的桌子上,平时在宿舍侃侃而谈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化,来这里读的大抵是这一类。我们俩本来并不十分投合,但在这儿相见却格外有些像同路人。他开始见我时惊讶道:怎么你也来了?那是我平日不学无术的印象太深。后来逐渐习惯了,见面便问我:今天又要看二战么?我答句:改看古罗马史了,各自笑笑。于是他捧“中体”、我捧“西用”,隔坐几许,相得益彰,静得像彼此素不相识。 我往往看着阅览室四壁开始遐想:是什么人,竟如此伟大,发明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电脑的诱惑,没有熟人的叨扰,只要坐下就忘掉琐事,完全陪伴着往圣先贤的智慧,游弋在热烈探寻而又广袤得让人发憷的知识海洋中。偶尔走神时,你会注意到头顶远处的大闹钟,到准点就嘣嘣嘣地敲着,提醒你一刻也不要偷懒。起身看看脚下的广场,人们如同会走路的棋子一样穿梭,奔着各自的去处。看到这一幕,我总莫名想起小时候站在图书馆7楼阳台上遥望秦岭的样子,又莫名地想这些人,这个去哪里,那个去干什么,另一个是否也和我一样匆匆地走过人生路?几千年的文明史与活生生的人群在此汇集一处,说不尽的惆怅。蓦然回身,把自己从小小的情绪中抽离,一屁股落进软绵绵的椅子,又有全新的热情沉浸在书里。其实,如果想要安静,只要不偷懒,又不怕孤零零的,大可以多走点路,到校园最东北角的东一楼电气学院老教室去。那楼是几十年前盖的,大概在我爷爷当教授的年月里还风光过,如今早被忘记了还有自习的功能,惟独师弟徐昂这种看起书便只记得幽雅的人喜欢往那里走。趁一个大早,低调地穿着,侧背一个民国时才算流行的方包,逃离繁华处偷偷钻进这里,偌大个教室只由他一人霸占,哪怕开门去找,方圆百米也不见有人走动。偶尔,隔壁会有些班级上课,从门缝里不时传过来些理工科老师讲科学的铿锵声,于是人就回到了19世纪德国的大学里,隔壁普朗克教授挥洒着经典物理的板书,你却尽可以把那当作自我话剧的背景音,尽情享受着眼前这本书、这个教室的孤独与浸染。东一楼教室里的黑板别有味道。本来,大学的黑板绝没有中学里值日的小同学们天天操心着照料,从来就是黑一块白一块,饱经沧桑的样子。再加这里偏僻,在别处本会认真负责的清洁工们也都不由地偷起懒来,更少地收拾。推门进去,幽静得让你感到你是几年里第一个来过的,只看见满是白灰的讲台上三三两两地掉落着粉笔头,讲桌歪斜着,撑起些课堂的门面。走近几步看黑板,便是上一次讲什么课都能看清了:偶尔浮现的数字、字母,用几色粉笔粗心地划过的公式,擦了一半还没擦完的英语诗句,还有老师讲到兴奋处随手一抹留下的花白的一片,又让你觉得这教室在几天里发生了好多好多事。我在东一楼待过一个通宵,却不是自习,而是和小雷、老雷、小磨妹妹在一间略有些不搭调的网站工作室里厮混。有几次出门闲逛或者解手,穿过密集日光灯下狭窄扭曲的走廊,像走古希腊神话里那条生死交界的路,在周围一片茫白中穿越着。静静听,不远处工业设计系或艺术设计系的教室里还有热闹的笑声,那是些不得不熬夜干活的苦孩子,偏偏又只得用些别人都不爱用的旧教室。在交大,各类设计专业都不引人注目,却出了好些个让人忍俊不禁、津津乐道的名人。他们和东一楼一样,为这学校涂抹着另类的、边缘的而又是经典的色彩。上通宵自习是件很值得回味的事。在大学里为了学习熬通宵,似乎远没高中时代那么值得,却仍有人固执己见地投身于此。夜晚按理最容易让人沉思,故而效率也就高了些。我也曾心血来潮跟哥们陈旭同去,刚过12点,两人都有些精神抖擞的感觉,只觉全世界都已睡着,只留着我们大干一番。到凌晨3、4点,极安静的时候,我像是佛教里的人入了定,整个精神都陷到书里去,他则逐渐睡眼惺忪开了。6点光景,天已蒙蒙亮,窗外一群群鸟开始恰到好处地叫着,鼓舞你结束一夜学习的胜利,以新的高度迎接这一天。此时,也就可以使劲拍醒陈旭,一同回宿舍钻被窝去。另外有几次通宵自习,每到12点便会有一对衣着时尚、又相互搭配极佳的情侣很有礼貌地静静推门进来,哪怕四周只有寥寥几人,也尽量不出半点声音地拿出书本来研习。可惜这对小鸳鸯总是精力不济,一般坚持到3点就会一睡不起,并且每次都是男生用大大的黑色外套裹紧两人的背,使我在后面看久了颇有些被这“相濡以沫”的情景感动,那背影我至今仍记得。不过,夜里的老自习教室并非一片祥和,而是凉意嗖嗖,甚或些许恐怖。至少年级与我相近的人多有同感,因为从入校的第一周,就听师兄讲各种交大自习室的鬼故事,什么图书馆的鬼故事、中三楼的鬼故事、东二楼的鬼故事,讲得煞有介事,哪怕你日后明知这是假的,也从心底里有些浮想联翩。一旦听信过,每次只要通宵自习,且周围人稀少,便难免会感到些不踏实。中二楼、中三楼的教室其实极符合鬼故事的氛围:楼里唏呖呖的流水响,窗外偶尔的风吹草动,隐约间空旷的对话声,远处不明所以的灯光。这时人总想尽量留在教室里,担心每一次独自去厕所的需要。 刚上大学,我总听说:没有人学习,没有人去自习室,我曾经信过。在我离开大学的前一年,站在一个讲台上,我告诉下面的师弟师妹,你们刚来这里会听到很多谣言,比如“大学学习比高中轻松得多”。直到今天,在我已经告别那种日子,不再能每天趁着阳光走下梧桐道,钻进没有人争抢的自习室,陪着那些最让我感到安静的人们,我苦笑自己,曾把“三年不入自习教室一步”当作荣誉。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变成现在这样,以去自习室度过充实的一天为乐趣,即便是睡觉也要趴在充满油墨味的书页里。每次回到交大,以一种略有些不妥的“过来人”心态浏览着自习教室里各种画面,发现这里的梦不是少了,而是更多。各种人抱着英语教材默默阅读,翻着专业课本时时记录,堆起考研资料紧锁眉头。我相信他们也像我们以前那样,在临近考试、人满为患时为找一个座位四处奔走,为频繁遇到占座书包气愤不已,也会有人忘了把手机调成振动而惹来众怒,有情侣过分大胆地演出搞得旁观者心猿意马。这些是每一代交大学生都会观赏的风景,而他们脚下是念念不忘的自己的前途。 自习教室是大学的细胞。大学给了自习室意义,自习室承载了大学的价值。它们最相像的地方,是人在里面 “围城”般的心境。自习室里的人很累,想去吃喝、去玩乐;自习室外面的人很烦,懊悔自己丢掉了太多的学习时间。大学里的人很着急,希望早早地毕业,去社会上闯荡、赚钱;离开大学的人很感慨,已经太迟地发现,原来还是那段时光最美好。我今天仍能在一个喧闹得多、繁杂得多的自习教室填充我的大脑,我珍惜这种机会。就算有一天要走入一个新环境,我也不愿成为那种扫兴的人:推开教室门,昂首阔步地在黑板上写下“2点有课,谢谢合作”,看所有人唉声叹气地收拾行囊离去。我要做那种不声不响的好学生,从后门悄悄溜进教室,躲进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放下书包,休整精神,静下心,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