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9344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C卷 一、 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 A . 向一定体积H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 . t时向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 C . 向一定量HC1和CaCl2混合液中不断滴入Na2CO3 D . 向CuCl2和H2SO4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2. (2分)下列各种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 氧化钙 熟石灰 CaOB .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C . 氢氧化钠 烧碱 NaOHD . 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3. (2分)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可能是碳酸盐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银离子C将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蓝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不变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A . AB . BC . CD . D4. (2分)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B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C . 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D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5. (2分)下列物质质量增加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 . 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 .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C .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 .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6. (2分)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 . NaOH,CuSO4 , Na2CO3 B . KOH,HNO3 , K2CO3C . Ba(OH)2 , CuSO4 , CuOD . NaOH,HCl,Ba(NO3)27. (2分)下列试剂中,不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 A . 碳酸钠B . pH 试纸C . 碳酸钙D . 石蕊溶液8. (2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下列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或操作方法AH2O(MnO2)过滤、洗涤、干燥BCaO粉末CaCO3粉末)适量稀盐酸CNaOH溶液Ca(OH)2溶液过量Na2CO3溶液DCO2(CO)足量灼热的Fe2O3A . AB . BC . CD . D9. (2分)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右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A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B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C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D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A . AB . BC . CD . D10. (2分)关于金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金属单质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 B . 钢是铁和碳以及其它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C .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其组成纯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高D .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11. (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 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B . 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C . 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D . 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12. (2分)类推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封景秀同学给出了以下4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 .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 .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 . 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13. (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向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碱类C .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 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化肥14. (2分)通过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将硫酸铜溶液盛放在铁桶里B . 要制取2g氢气,用56g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 . 将裸露的铁管埋在潮湿的土里D . 将锌镀在铁的表面,以保护铁不受腐蚀15. (2分)现有MgCl2、CuCl2、NaCl、NH4Cl四种溶液,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 Na2SO4B . AgNO3C . NaOHD . BaCl2二、 填空题(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共10题;共30分)16. (3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能结成冰,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水蒸气,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有一位同学把一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又有一位同学将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请从中找出: (1)水的一种化学性质:_。 (2)水的一个物理变化:_。 (3)水的化学变化:_。 17. (4分)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2+ 外,还存在的离子有_. 18. (3分)将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1)_; (2)_;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 19. (4分)铁、铝、铜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上述三种金属中,人类最早大规模冶炼和使用的是铜,最晚的是铝,原因是 (填序号) A . 三者在地壳中的含量,铜元素最高,铝元素最低B . 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铜元素最弱,铝元素最强C . 在自然界中,铜元素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铝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2)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下: 金属单质铜铝锌铁铅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996127177.9密度/(gcm-3)8.922.707.147.8611.3熔点/10836604191535328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2.5322.92.5451.5分析上述数据,碎石用的大锤常用铁制而不用铝制,原因是_(3)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一种常见的铁矿石,用赤铁矿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生铁与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在古代,人们把高温下烧红的铁反复捶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这就是“百炼成钢”的来历,那么在上述转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_ 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其成分可表示为Cu2(OH)2CO3,从其组成分析,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用化学式表示)物质作用的结果20. (4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_。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空气中的_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3)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Al、Cu和下列试剂中的 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字母序号) A . Al2(SO4)3溶液B . FeSO4溶液C . CuSO4溶液(4)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不)_。 21. (2分)下列是利用光亮铁钉为材料之一的系列变化。请回答问题: (1)写出能实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反应中,光亮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 _发生反应。 (3)若反应和所用的光亮铁钉质量相同,用ma、mb、m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红色铁钉、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 22. (2分)向盛有Fe(NO3)2、AgNO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两部分: (1)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 (2)请写出Zn粉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3. (3分)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回答: (1)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2)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_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绵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_24. (3.0分)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Cu2 (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 为探究铜绿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小明同学从某种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充分干燥后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发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1)取A装置中少量黑色固体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变成蓝色溶液。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有_。(2)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明据此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红认为这还不能做出确切的推断。若要推断铜绿产物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_。 25. (2分)学校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先挤压右侧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 (2)再挤压左侧滴管,发现白磷停止燃烧,原因是_。 (3)双球管中发生的分解反应是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 实验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2分) (共3题;共22分)26. (6分)“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 +2H20=2Na0H +H2。【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实验编号钠块大小硫酸铜溶液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绿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绿色沉淀绿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豌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豌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1)【实验结论】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实验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2)【实验反思】(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 (3)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 (4)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旒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_.27. (8分)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28. (8.0分)小宣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瓶,里面装有无色溶液。为了探究该溶液的成分,他查到了如下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会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接着他在试剂瓶中取少量样品按照下面流程分别进行了四次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请分析:(1)小宣认为该试剂瓶中肯定不是酸溶液的理由是_。 (2)通过实验,小宣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3)若该无色溶液中的阴离子是 ,步骤滴加稀盐酸后除了沉淀消失外还会出现的现象是:_。 四、 解答题(共2题,25题8分,26题10分,共18分) (共2题;共18分)29. (8.0分)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 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3)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吨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 98%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吨? 30. (10分)无标签试剂瓶中的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可能是硫化铜或者是硫化亚铜。查阅资料可知:硫化铜(CuS)和硫化亚铜(Cu2S)在空气中加热分别发生下列化学反应:2CuS+3O2 2CuO+2SO2 Cu2S+2O2 2CuO+2SO2(1)Cu2S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2)某同学取瓶中黑色固体称得P(g),选用合适装置进行充分加热灼烧,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g)。结合以上两反应分析,若P/(P-W)=6,则瓶中黑色固体的组成成分为_。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共10题;共30分)16-1、16-2、16-3、17-1、17-2、18-1、18-2、18-3、19-1、19-2、19-3、20-1、20-2、20-3、20-4、21-1、21-2、21-3、22-1、22-2、23-1、23-2、24-1、24-2、25-1、25-2、25-3、三、 实验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2分) (共3题;共22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8-1、28-2、28-3、四、 解答题(共2题,25题8分,26题10分,共18分) (共2题;共18分)29-1、29-2、29-3、30-1、3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