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髓与个人修养半天.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875564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精髓与个人修养半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国学精髓与个人修养半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国学精髓与个人修养半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精髓与个人修养 由 提供下载 两型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即 两型社会 的样板区 明确 以人为本 的终极目的 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 尊重自然规律 重视文化软科学 软实力的作用 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我内心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关系 从而使整个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都和谐友好 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 各个机制都尽可能协调 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 才是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儒道佛思想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人生智慧 中国人生智慧极富特色 究其根底是研究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自我的关系 对此 儒 道 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 为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图景 以佛修心 以道养身 以儒治世 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 全国人大常委冯之浚演讲 儒道佛人生哲学概说 三个世界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儒家的仁是仁人 道家的道是道天 佛家的空是空性 儒家具有与社会的谐世性 道家具有与自然的顺世性 佛家具有对自我心灵的超世性 儒家 社会伦理道德本位的人学 儒学的基本出发点 是社会伦理道德 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受到关心爱护 这种关心爱护就是 仁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论语 颜渊 仁也者 人也 孟子 尽心下 儒家的人学定位 是社会的 伦理道德的 儒家之人 社会伦理道德的角色定位 论语 学而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 宪问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儒家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建设 而道德修养的建设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社会关系 五伦与五常 人与他人的关系有五种 夫妇 父子 兄弟 君臣 朋友 这就是 五伦 正确处理好这五种关系 即夫妇有礼 父子有仁 兄弟有智 君臣有义 朋友有信 仁 义 礼 智 信 被称作 五常 也就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五种基本道德原则 为仁由己 发自本性 孝 是 仁 之本 论语 学而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为政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孔子认为 孝 并不同于一般养活 而是必须懂得尊敬 儒家认为 懂得尊敬人 是人与动物的不同 因此 敬 不仅是对于父母关系应当持有的态度 也是对待夫妇 君臣 兄弟 朋友的态度 敬 直接指向了 礼 与 仁 仁 这种爱 也包括了对他人的尊重尊敬 对坚持道义精神的弘扬 论语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子罕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 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乐天知命 不忧不惧不惑 乐天知命 吾何忧 穷理尽性 吾何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智者不惑 这里的知命还应当包括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所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不者不如乐之者 乐此不疲 乐以忘忧 此种乐决不是世俗的吃喝玩乐 而是一种有志于道的的乐此不疲 乐以忘忧的乐 前者有快感 是短时而非长时的 从信念的意义来说 无忧者便无乐 无乐者亦无忧 有乐便可以忘忧 有乐便有充实 有信念有坚持 快乐只能体验而不可追求得到 二 安贫乐道 的人生态度 论语 述而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 雍也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朝闻道 夕死可矣 论语 里仁 穷且益坚的高尚志节 论语 学而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己 论语 卫灵公 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 里仁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不断进取的人生过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 子罕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厚德以载物 周易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礼记 大学 道家宇宙自然本位论的人学 道家的核心思想定位在道 道就是顺应自然 取法自然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第二十五章 庄子说 何谓道 有天道 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 主者 天道也 臣者 人道也 庄子 在宥 顺应自然而不违反自然 在主张亲近自然方面 道家提出了一系列朴素而精辟的思想 主要包括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有普遍规律 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 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 在今天 这些思想依然对我们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反对扭曲与压抑人的天性 曰 何谓天 何谓人 北海若曰 牛马四足 是谓天 落 通 络 马首 穿牛鼻 是谓人 故曰 无以人灭天 无以故灭命 无以得殉名 庄子 秋水 是故凫胫虽短 续之则忧 鹤胫虽长 斫之则悲 故性长非所断 性短非所续 无所去忧也 噫 仁义其非人情乎 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庄子 骈拇 道家否定纲常伦理的社会观 老子说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 有孝慈 国家昏乱 有忠臣 老子 第十八章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 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第七十七章 二 反对追求感官享受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 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老子 第十二章 五色 红 黄 蓝 白 黑 五音 宫 商 角 徵 羽 五味 酸 甜 苦 辣 咸 灌了黄豆的老鼠 富贵寿善都非人生快乐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 夫富者 苦身疾作 多积财而不得尽用 其为形矣 亦外矣 夫贵者 夜以继日 思虑善否 其为形也 亦疏矣 至于 寿 则 人之生也 与忧俱生 寿者惛惛 久忧不死 何苦也 至于 善 则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 未足以活身 吾未知善之诚善邪 诚不善邪 庄子 至乐 三 小国寡民 的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阵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老子 第八十章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 美池 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道家主张 与民生息 道家哲学以人的自然生命为本位 其他一切问题都服从于生命本身存在的问题 其价值取向不是追求伦理的至善 而是最求自然人性的真挚 个性的自由和生命的超越 道家重天道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在于明人道 包括人事之道 治国之道 处世之道 保身之道 养生之道 全生之道等等 即生命之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与 不折腾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顺应自然 游刃有余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乎技矣 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文惠君曰 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 得养生焉 庄子 养生主 本意性目标与具体目标 四 人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有限性 人生天地之间 如白驹之过隙 忽然而已 庄子 知北游 吾在于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庄子 秋水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 同 太 仓乎 庄子 秋水 人在认识感知能力方面的有限性 井蛙不可语于海者 拘于虚 按 同墟 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曲士之不可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 庄子 秋水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坚强 万物草木生之柔脆 其死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 第七十六章 忘 的境界 庄子 达生 说 忘足 履之适也 忘要 带之适也 知忘是非 心之适也 庄子认为返归自然本性 关键是弃物捐心 返朴归真 道是一种虚无的境界 欲达 道 的境界 内心必须去除一切杂念 使自己心境达于空明 在这种 心斋 坐忘 的状态中与道合一 庄子对生死的达观态度 庄子 至乐 庄子妻死 惠子吊之 庄子则箕踞鼓盆而歌 并说 是相与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庄子 列御寇 庄子将死 弟子欲厚葬之 庄子曰 吾以天地为棺椁 以日月为连璧 星辰为珠玑 万物为赍送 吾葬岂不备邪 何以如此 弟子曰 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 在上为乌鸢食 在下为蝼蚁食 夺彼与此 何其偏也 由此可见 庄子对自己和妻子的死亡抱达观的态度 在他的眼里 死亡不过是自然法则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是生命规律的演化过程 邵雍 南园赏花 花前把酒花前醉 醉把花枝仍自歌 花见白头人莫笑 白头人见好花多 此诗表现了一种 周易 的哲理与智慧 白头人 乃是一种久阅人间沧桑 饱尝世事炎凉 由绚烂归于平淡人生境界的象征 白头人见好花多 乃是智慧人生对时间流逝的生命证悟 生命之所以有悲欢 是生命不能超越一己之渺小 易经 的智慧 正是生命超越了个我 融入了周而复始的生生循环的宇宙大化之体验 儒道互补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春秋末战国初 显学是儒墨二家 道家不是显学 原因是当时道家不游说诸侯 不聚徒讲学 孔子注重讲学 讲学是孔子的首创 汉初统治者与民休养生息 道家是显学 武帝时 废黜百家 独尊儒学 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历代的统治思想 但魏源认为 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 林语堂则认为儒道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缺一不可 冯友兰说 极高明而道中庸 两者的统一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儒道对立统一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如果用 一阴一阳之谓道 来比喻儒道两家 显然儒家是阳 道家是阴 儒道两家表现出的对立统一的格局 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基因 儒家人生观强调有为积极有为 强调阳刚的一面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就是解释刚健的 刚健不息就能积极主动克服困境 不退缩 不回避 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没有这种精神就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困难 儒家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个人对民族都很重要 人类文明文化的发展要有所事事 有所创造 有所作为 否则就无法生存与发展 道家的 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思想是 无为而无不为 正如电影 卧虎藏龙 里说的 紧握拳头什么都没有 松开你的手便拥有一切 这就是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的道理 无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以柔克刚 柔是一种韧性 这种韧性使得生命有一种厚度 不容易夭折 不容易被困难和挫折所消解 这是一种与刚性相对应的柔性 是一种生命的弹性 所以不要把道家的无为简单化 我们要把它里面所包含的很深刻的智慧解释出来 并且如果解释得好的话 可以成为策略学的理论支持 周易 的吉卦与凶卦所表现的辩证法 佛家诸法性空本位论的人学 人是什么 佛教认为 人就是由四大 五蕴组成的一个暂时集合体 四大即地 水 火 风四种元素 五蕴即色 物质 现象 受 感受 想 思维 行 意愿 意志 识 心识 印度原始佛教的创立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 公元前六至五世纪 古代印度的四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2 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 3 王子悉达多 乔达摩 妻子耶输陀罗 儿子罗睺罗 4 菩提树下悟道 四谛 三法印 一 四谛 四谛分别讲述人生主要有哪些痛苦的问题 人生的痛苦从何而来的问题 怎样才是解脱人生痛苦的问题 怎样才能解脱人生痛苦的问题 苦谛 集谛 灭谛 道谛 四谛之苦谛 1 四苦 二苦 外苦与内苦 三苦 苦苦 坏苦 行苦 八苦 一百多种苦 2 八苦生 老 病 死 爱别离 怨憎会 求不得 五蕴盛 四谛之集谛 人生的痛苦是如何产生的呢 佛教以老病为痛苦的基元 层层追溯 最后得出 无明 是根源 这就叫 十二因缘 老病 生 有 业 取 爱 受 触 六处 六根 名色 识 行 生的意志 无明 人生六大毒药之贪 嗔 痴 贪得无厌 意气用事 痴迷执著 贪得无厌是人生的大忌 张三李四的故事 奥巴马的故事 三七二十三的故事 知识与智慧 老子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 红楼梦 因赚纱帽小 致使枷锁扛 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续黄粱 中贪官的故事 众生造业 犹如灌了黄豆的老鼠 警惕怨愤情绪的积累 嗔恨 即怨愤 北校区那个四十岁的教师 某局长妻 都是怨愤 嗔恨造成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得一时之气 免得百日之忧 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 冤冤相报 大而至于各个国家 民族 小而至于夫妻 子女 邻里之间 而嗔恨 嗔怪 怨愤也是此人特别自我 痴 就是执著 一根筋想事 不懂得化解 不懂得化的艺术 嗔魔扰乱心境 破坏环境 人们对于嗔这种怨愤心理的毒害往往是不自知的 不知矛盾从何而来 深受其苦而不知如何化解 比如家庭之中 有的男人只想自己有多少付出 有多少投入 而妻子儿女又有多少不听自己使唤的地方 不依从自己的思路去做 不按照自己的计划或设想去办的地方 总而言之 有多少不如自己意 和违反自己的地方 这样想来 就止不住很多怨愤的情绪冒出来了 这就是嗔魔的出现 就是嗔毒在咬噬你的心灵 破坏你的心境 破坏你的家庭关系 亲人关系了 如果对方也感到委屈的话 那么 冤冤相报 循环往复就造成了 心结 矛盾 就积累了 如果自己不及时想开 想通的话 结就淤积了 怨愤是最消耗成本的 怨愤是最消耗成本的 怨愤损害了生活质量 降低了生活效率 消耗了生活成本 阻碍了生活提高和生活进步 最终造成了生活矛盾 甚至酿成生活的祸患与灾难 国家的动乱 家庭的分裂 人与人之间的埋怨甚至仇恨 以打斗 倾轧 阴谋 陷害 战争为代表的种种人祸 归根到底 都是因为嗔毒所造成的 因此 对于嗔毒不得不千万倍加以警惕 一个心中不怀嗔恨的人 心态保持和平 安详 宁静 他的心灵没有遭受毒害 纯正清和 因此就非常健康 是一个心灵健康的人 请怜悯没有爱心的嗔魔烧心之人 没有爱心的人 不懂得同情与奉献的人 事事功利 算计成本的人 事事自我而没有他人的人 其实活得非常痛苦 他们不是没有付出 但那是属于成本 他们有意无意所做的一切 都只有成本的价值 因此 当没有得到他们预算中希望得到的回报的时候 他们自然就会产生怨愤 这怨愤就是生命的毒液 当毒液充满并且蔓延 弥漫于心中的时候 经常不免要盈溢出来 这就是怨愤的种种表现 种种表情 于是 心中的阿赖耶识种子变现成了现行 现行的现身 已然存在为对于他人的境 影响到了他人 于是 原本只是你心中的毒液 也就伤害到了他人 这 就是所造之业了 开始 这怨愤只是你心中的意念 即是意业 而现在 这怨愤既然表现出来 也就成了身业 即一个现实存在了 而身业一旦对他人造成影响 也就必然会有反馈了 于是乎就开始了冤冤相报的过程 人啊 何必心中怨愤 起惑造业呢 人生六大毒药之慢 疑 惰 傲慢 轻慢 怠慢 怨愤 仇恨 恼怒 猜疑 猜忌 猜测 缺乏诚信 小人与君子 远之则怨 近之则不逊 懒惰成性 东坡志林 中有 措大吃饭 一则云 有二措大相与言志 一云 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 他日得志 当饱吃饭了便睡 睡了又吃饭 一云 我则异于是 当吃了又吃 何暇复睡耶 慢 就是非常自我 很傲慢 不懂得尊重他人 不懂得尊敬他人 不谦虚 高调做人 狂妄自大 自我膨胀 看不起他人 不是虚怀若谷 而总是议论人非 看人笑话 不是看取并且学习他人的长处 而是只看见他人的短处 这样的人 是很愚笨的 可谓是损人而不利己 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 甚至引火烧身 慢 还包括怠慢 傲慢 轻慢 所以不要怠慢他人 从这点出发 也不要轻易许诺 轻易承诺 轻慢 就是看轻别人 没有把别人的事当一回事来对待 所以来说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不懂得反省的人不但永远没有进步 而且还很有可能失误甚至失脚 一个人如果有慢心 自以为了不起 那么他即使对他人进忠言 哪怕是对于皇帝进忠言 都难免不要表现自己的高明 自己的了不起 所以常常触犯大忌讳 结果往往人家不以为德 反以为仇 并且 大多数人都不会从实际效果来考虑问题 而是当下就怒恼不快 结果不接受你的意见 不但没有达到目的 还常常得罪人 反过来 有慢心的人也很少能够听得见他人的意见 因为他人指出了自己的缺点 毛病 错误 就是对于自己面子的伤害 因此 对这种慢心重的人讲真话 不但很难奏效 还常常容易得罪对方 甚至怀恨在心 结成梁子 慢心也常常表现为一种权威意识 尊长意识 常常在一个家庭或者单位里 总以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 地位最尊高 说话一定要有人听 命令一定要服从 最少也要有人听从 而下属或者妻子儿女所做的事总有一种归功于己的行为 有时人会常常指派妻子或者儿女干这干那 或者主动指导他人 干完之后 就把这些功劳归功于自己 同时 也通过指派命令 检验了妻子儿女是否听从自己 如果听从的话 下次就形成惯性 变本加厉 如果不听从的话 就责备甚至责骂 这就是我慢所造成一种自我权威的表现 慢心常常遭到叛逆的反抗 因为慢心也是一种奴役他人的意识 因此 对于下属 要以商量口吻 平和心态 要从事出发 把家里的事做好 而不是从人出发 树立哪一个的权威 把自己看轻了 才能去爱世界 放下自己 就拥有了世界 而反过来 你如果想拥有世界 就必须放下自己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她的笑 那是天使的笑容 天使的笑 是那种忘忧的笑 忘我的笑 来去自由的笑 让看见的人也喜悦的笑 没人比她笑得更美好 我看资料 孩子一天笑上150次 成人可以一天不笑一次 她常常笑着 灿烂又本分地笑着 有了她的笑 那个凝重的50岁的史铁生再没有装扮殉道者的理由和必要了 生活就是这样 一会儿笑盈盈一会儿沉甸甸 史铁生妻子陈希米 而怀疑意识 则是因为缺少正见 归根到底是不自信 不自尊 不自强 疑还包括狐疑猜忌 疑心重 不信任对方 老疑神疑鬼 疑心生暗鬼 势必就会出鬼 一个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疑毒 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对于一个人来讲如果有 疑 表示一个人疑心重 不信任任何人 一个家庭如果中了 疑 毒 表示夫妻之间不信任 可见一旦中了 疑毒 这个家就离破碎不远了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 如果有 疑 毒 就意味着信用体系破产 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 现在社会上普遍缺乏诚信 这其实就是中了疑毒 或者说疑毒泛滥 市场上假货成灾 同时 也因不信任 人与人很难相处 个人的生活成本很大 都感到活得都好累 事事都得小心 深怕上当受骗 把自已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最终影响生产效率 影响生活质量 影响到物质经济与精神文明的长足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有一个或者几个可以轻松放开 可以信赖的朋友是很有必要的 有的朋友人很好 但是嘴巴不严密 也容易无意之间犯错 男人自制力差 有事做是幸福的 巴克莱博士指出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是有希望 二是有事做 三是能爱人 一个人如果没事做 总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 生活空虚 工作着的人最幸福 无事最容易生非 生活中清闲的时间越多 生命潜伏的危机越大 丘吉尔也认为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 就是在他最热爱的工作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你自己挑选的位置上勤奋工作 总能保持一种健旺的精神 正像劳累一天带来愉快的睡眠一样 勤劳的生命带来愉快的生活 那样的生命长久不衰 像一棵富有韧性的常春藤 一个人为事业而思考 行动 他会获得忙碌的快意和收获的喜悦 点点滴滴的才华都在一天天开花 结果 这种幸福感绵绵不绝 工作可以安定身心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生命之树常青 工作对于生命意义无穷 他可以安定身心 一个人经过工作才能日臻完善 并且领略人生各种况味 有喜欢的事情可做 就在生命凄苦的泥淖之中开凿出了一道畅通的运河 沿途风景无限 一个人即便冥顽不化 即便忘记他的崇高使命 只要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 这个人便不至于无可救药 四谛之灭谛 灭谛就是涅槃寂静 1 无余涅槃 灰身灭智 2 有余涅槃 往生再来 活佛转世 地藏王菩萨 地狱未空 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3 实相涅槃 仍然生活在世间 但能够以佛教的认识来看待世间一切事物 具体来讲就是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复如电 应作如是观 诸行无常 以不变应万变 变的是物质世界 不变的是精神世界 谁能战胜 空 四谛之道谛 道谛是讲通过怎样的修习才能解脱人生痛苦 达到涅槃的境界 八正道 戒 正语 正业 正命定 正念 正定慧 正见 正思维 正精进戒 定 慧为 三学 对治世间贪 嗔 痴 三毒 二 三法印 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 的 行 本指迁流不息的意思 佛教认为 世间一切事物时刻处于变动不居中 因此是 行 由于 诸行 总处于无休无止的迁流变动中 所以是 无常 无常 的 常 即是永恒的意思 无常 是 诸行 的表现 其实质乃是 空 佛教说 空 是不实在的意思 从 人生是苦 到 人间好时节 红楼梦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来将相有几多 荒草一堆人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金钱忘不了 生前日日恨无多 聚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娇妻忘不了 生前日日说恩情 死后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一期无常 与 念念无常 1 一期无常四相迁流成 住 坏 空 或者生 住 异 灭 2 念念无常念念无常的 念 是 刹那 的意思 佛经上说 一弹指间便有六十五刹那 念念无常 即是说任何事物在没有坏灭之前 刹那刹那 都处于迁流不息的代谢过程 没有一刻能够休止 诸法无我 诸法无我 的 诸法 是指一切事物与存在 我 是实体与主宰的意思 按照佛教缘起说和万有因果律理论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独立存在 都必须依赖一定的因缘和合而生 因此 任何事物也就失去主宰的作用 失去了具有独立性质的实体意义 这就是 诸法无我 多米诺骨牌效应 巴西亚马逊河丛林里的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 三个月后引起了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 因因无始 果果无终 八风不动 的功夫 佛家提倡不生分别计较心 提倡 八风 不动的功夫 八风 利 衰 苦 乐 称 讥 毁 誉 八种能够动摇人心的力量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佛教宇宙观 三千大千世界 随其心净 则佛土净 苏东坡与佛印 菩萨与牛粪的故事 一念在天堂 即在天堂 一念在地狱 即在地狱 一念三千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 无门关 不求终生成佛 只求时时成佛 人生的本质在于体验与超越 前念迷 即凡夫 后念悟 即佛 慧能 坛经 人的神经常常是过于敏感 有时候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感受都可能引起我们的不快 进而放大成烦恼 人的神经常常又显得太愚钝 既缺少追求快乐的智慧 又对身边快乐缺少观察与感悟 于是就常常生活在烦恼之中 快乐是一种体验 快乐不可追求 只可体验 快乐就像是天空中任意飘浮的云彩 看上去似乎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却始终让人摸不着 抓不住 更无从把握 有时往往越是追求快乐就越不快乐 因为快乐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感受 因此我们要用心去体验 快乐是由外而内 由现实生活作用于心灵的生命体验 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百丈怀海禅师 滔滔不坐禅 兀兀不持戒 酽茶三两碗 功在镢头边 沩山灵佑禅师 担水砍柴 莫非妙道 马祖道一禅师 触类是道 即事而真 格物致知 五灯会元 记载 一僧人正在劳动 闻听打钟 当即背起锄头就往寺院走 呵呵笑曰 吃饭去也 有业必有果 有果必有报 三业 身业 语业 意业 三报 身报 生报 后业 六道 天 人 阿修罗 畜生 饿鬼 地狱 前三者属于三善道 后三者属于三恶道 凡夫畏果 菩萨畏因 凡夫畏果 菩萨畏因 欲知前世事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生事 今生作者是 四空 业果不空 诸法性空 当体即空 空亦应空 业果不空是未然 诸法性空是已然 当体即空是体验 空亦应空是超越 佛门基本戒律 五戒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饮酒 不诳语 八戒 五戒加上不作任何赏心悦目的娱乐活动和不任意装扮自己 不坐不睡高广华丽的大床 过午不食 沙弥戒 即十戒 将八戒中的第六戒分别为不听视歌舞和不涂饰香鬘 再加上不积蓄金银财宝 具足戒 比丘二百五十条 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 见 四分律 规定 净人 沙弥 比丘 工作场即是修行场 工作场即是修行场 工作场就是我们的选佛场 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 我们怎样成人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在工作中修行 从每时每刻做起 把每时每刻都当作修炼自己 提升自己的机会 真正的禅就是在日常生活中 吃饭睡觉是禅 工作管理更是禅 修行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和场地 时时处处都可以修行 如果我们能够把工作场当成修行的道场 那么 所有的烦恼 痛苦 困难和压力等 都将成为提升自己 超越自己的最好动力 禅来缠去 的人生 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 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后来亲遇善知识 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 如果得个休歇处 依旧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五灯会元 青原惟信禅师 大乘佛教强调人生产生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 我执 与 法执 因此消除人生烦恼痛苦的根本途径在于破除 二执 爱别离 怨憎会 求不得 五蕴盛 一言以蔽之叫做 缠 缠 是烦恼的佛门术语 佛教认为 把缠绕心头的烦恼解除了 人生就没有痛苦了 涅槃四德 涅槃四德 常 乐 我 净 大品涅槃经 常 的内涵是超越 知 无常 即 常 不但要超越生死 也要超越烦恼 乐 的内涵乃是放下烦恼思虑与计较 保持一种无忧无惧的安乐心态 我 是自由 自在 有佛性 真我 而非尘劳 妄我 有 大我 而非 小我 净 是清净 随其心净 则佛土净 寂灭为乐 原始佛教的创立是为了解脱人生苦难 释迦牟尼雪山求道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寂灭 就是去除烦恼 无烦恼无忧愁就是乐 这与世俗认为的乐是不同的 因此清净就是乐 王维 一悟寂为乐 此生闲有余 饭覆釜山僧 知无常即常 无烦恼即乐 无妄我即有真我 心清净即为净 人生的定处与定力 对治烦恼不但要有定力 还要有定处 怎样才能面对利 衰 苦 乐 称 讥 毁 誉众多的烦恼 八风不动 必须要有 定处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 咏竹 青山 生命的支撑 我们必须为人生找到青山 找到定处 定之时 慧即在定 如果事情发生了变化 走向了坏灭 那就必须是以 慧眼 对待之了 了知世事无不是空 千里搭凉蓬 世间无不散之筵席 所以说 慧之时 定即在慧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赤条条来去回到原点时 只要能够以慧眼观之 那么心就仍旧可以定了 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 我们必须为人生找到青山 找到定处 定处 即是青山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尽心上 立乎大 才不会太顾忌小利小害 其实很多事情过去了 都是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 自然界有风雨雷电 社会生活中也会有 但不会总是风雨雷电的 风雨过后就是彩虹 不经风雨 怎见彩虹 六度 修行 布施 忍辱 持戒 禅定 精进 智慧 放下 负重 原则 信念 精进 明智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地狱未空 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饶益众生 利乐有情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自力自度 菩萨 菩提萨陲 觉有情 上求大觉 下化有情 观音菩萨的故事 观音菩萨像前对联 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但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总结 儒家人学定位是社会的人 道家人学定位是自然的人 佛家人学定位是心性的人 以佛治心 以道治身 以儒治世 刘谧 三教平心论 有情世间 器世间 五蕴世间 儒道佛三家虽然回答的重点不同 但都涉及到这三个方面 所探讨的是如何协调好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都有合理性 也有片面性 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 既不全盘肯定 也不全盘否定 而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相信同志们有这个觉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 总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无比丰富 是一个蕴藏着许多人生智慧的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 我认为 无论就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而言 还是就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言 就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而言 人类在21世纪应更加需要借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 享受人生的欢欣快乐 创造人生的幸福美好 从而造福世界 造福未来 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