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格的培养浅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75243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人格的培养浅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少年人格的培养浅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少年人格的培养浅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意义与对策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健时期,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教育。关键词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意义对策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的灵魂。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同时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人格是教育的根本。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本文拟就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意义与对策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望行家的指教。一、意义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要注意他们健康向上人格的培养,其意义包括: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倾向性尚未成熟定型,可塑性很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当代中学生受着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头脑中烙印不深,他们的人格导向容易发生偏移。加之目前学校用以教育青少年的内容和形式又相当严重地脱离了实际,采用的是那种单向的、说教式的和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会使受教育者形成两重人格和逆反心理,导致了各式各样的人格缺陷。据有关调查报道,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青少年道德素质薄弱,人格扭曲。由此,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显而易见,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中学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传统美德延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奋斗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宝贵的民族性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育出来的革命传统,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的当代英模美德教育中学生;用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近现代的民族英雄和当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塑造中学生。用中华美德来加强中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以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体系。运用这种新的价值体系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标准来教育、熏陶中学生,使他们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人格,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是中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尤为重视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这种追求是同一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哲学相联系,是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生态度共同发展。从这种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出发,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重视独立人格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在一生的活动中不能遇到什么情况,不论遇到什么危难,都要“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都要有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对于外在的一切压力,应当不屈不挠,努力保持一个人的不受屈辱的、独立的、高尚的人格。这是一种对于人格尊严的自觉,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脊梁骨,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优良传统。新时期中学德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现已加入了WTO,正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教育中学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如何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都是中学教育中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有必要以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教育中学生。特别是需要给中学生补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课。这既关系到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又关系到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从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出发,中华传统道德特别强调要从青少年起,就注意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就是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重视道德品格的传统教育思想。我们的前辈在青少年时期,差不多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传统道德的教育和熏陶,不少人正是从忧国忧民,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建设大同社会等思想的基础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学说,走向革命道路的。今天,我们对一代新人的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二、对策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在弘扬传统美德与倡导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平时的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教育,以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心灵,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中学生的高尚人格。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自己民族、自己文化、自己语言以及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热爱,是一种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集中表现为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主义已经造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史,在今天依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大支柱。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有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核心。我国数千年历史变迁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世世代代对祖国热爱,是历史遗产中的无价之宝。从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从苏武“持节牧羊”的大义到岳飞“精忠报国”的壮举;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夏明翰烈士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爱国是人的爱心升华,是人格、人品的一种表现,一种境界。讲人格,首先要讲国格。爱国主义感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讲爱国主义,就离不开热爱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生只有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生命才有价值。学校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系列主题班会、参观游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举办“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征文和演讲比赛等形式及“两史一情一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我们的中学生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建国之才,不忘国耻,努力发愤图强。在教育中要让我们的中学生懂得:把个人的生死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教育中要让我们的中学生有这样的胸怀: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同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为振兴祖国作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