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9:光现象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2986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9:光现象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9:光现象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9:光现象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9:光现象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如图是一张二维码的图片,手机信息时代,“扫一扫”成为一种新时尚。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原理是: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识别,关于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B . 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虚像C . 当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D . 扫描仪能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2. (2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 .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 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 . 三棱镜可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 .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 (2分)如图所示,女孩用一种可以隐身的斗篷遮住身体的下部,人站在女孩的前面,却看到了斗篷后面的景物,而被斗篷遮住的身体部分“消失”了下面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A . B . C . D . 4. (2分)(2014丽水)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A . 所成的像是实像B .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C .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 .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5. (2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中最精确的是( )A . 大于10cm,小于15cmB . 大于15cm,小于20cmC . 大于10cm,小于20cmD . 大于10cm,小于30cm6. (2分)“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 .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C .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 .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7. (2分)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 . M点B . N点C . P点D . Q点8. (2分)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 . 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 . 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 . 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9. (2分)小明在学习中发现,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甲、乙所示,则水滴变凸( ) A . 焦距变大,放大功能变大B . 焦距变大,放大功能变小C . 焦距变小,放大功能变大D . 焦距变小,放大功能变小10. (2分)下列实例利用了光的反射的是A . 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B . 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C . 用放大镜看细小的物体D . 用棱镜分解太阳光二、 填空题 (共7题;共16分)11. (2分)汽车的后视镜是个_面镜部分高档汽车采用电加热后视镜,在雨雾雪等天气条件下,电加热后视镜可以使镜面的_升高,加快镜面水分的_,也可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的_,从而保证镜面的干燥清洁,使驾驶员清晰地看清后方的路况 12. (2分)下列事例中:用手拉弹簧,弹簧被拉长;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速度逐渐变小,最后停下来;用车压气球,气球被压扁;石块由高处落下,速度越来越快,其中属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_,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_。13. (2分)一个身高18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m,像的身高为_m,当他对着镜子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 (2分)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15. (2分)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1)如下图所示三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答:_(填选项中的字母)(2)玻璃膜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答:_。16. (3分)中国号称“小眼镜王国”,很多孩子都患有近视眼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如图所示的两幅图中能反映近视眼成因的是_,戴一个合适的_透镜就能将光线重新聚在视网膜上17. (3分)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图甲是她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水球相当于_镜,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_像(选填“实”或“虚”),这种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李佳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10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照片(如图乙),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的条件是f_10cm(选填“”“”或“=”)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0分)18. (3分)小东和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手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出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手电筒和黑板擦的距离I(厘米)2030 40 506070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厘米)201714.513.61312.6(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及远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_(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的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I。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1- 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_厘米。(3)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_(填“快”或“慢”);没想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_。 19. (3分)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1)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 . 光能否发生反射?B . 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C . 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D . 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2)沿ON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反射光线_(填“仍存在”或“不存在”),纸板上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_。20. (4分)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四、 解答题 (共2题;共8分)21. (3分)图所示是平面镜前的一个物体,画出物体B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BA。22. (5分)AB是物体,AB是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是主光轴。在上图中画出凸透镜位置并标出透镜右焦点F。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16分)11-1、12-1、13-1、14-1、15-1、15-2、16-1、17-1、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0分)18-1、18-2、18-3、19-1、19-2、20-1、20-2、20-3、四、 解答题 (共2题;共8分)21-1、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