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三)文学常识归纳.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1576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三)文学常识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三)文学常识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三)文学常识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三)文学常识归纳一、海燕1.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在俄文中,“海燕”有“暴风雨的报信者”或“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高尔基,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2.这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3.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通篇只出现形象,没有片言只字揭示形象的象征义,一切象征义俱蕴涵在形象之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将取得胜利的前景。二、白杨礼赞1、选自见闻杂记作者茅盾,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2、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三、石榴1、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2、作者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四、马说1、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2、文中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识别和发现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3、本文作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嘲讽和鞭挞了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者。第二单元六纪念白求恩1、这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以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白求恩而写的,白求恩的精神就是共产党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后面的三种精神都是共产党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2、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事实论据的概述和正反对比为说理起到了很好的利用。七、敬业与乐业1、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领袖、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2、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十、陋室铭1、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2、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守道的生活情趣。3、作者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第三单元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2、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十三、活板1、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2、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十三、核舟记1、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明末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按照空间顺序有主有次介绍:先重点介绍核舟的正面,然后概括介绍核舟的背面。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选自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生物学科普作家。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2、标题是个设问句,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3、用歌词做题目,好处有:(1)用一首人们比较熟知的歌曲的名字做标题,通俗形象,又吸引人。(2)以“红”借代花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含蓄有味。(3)结扬上串联令篇,使结构严谨。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第四单元十六、孔乙己1.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2.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十七、范进中举1、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2、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十八、口技1、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2、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第五单元二十一、错过1、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刘心武,当代作家。2、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辨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了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3、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了正反论证和对比论证。二十三、送车阳马生序1、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这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推崇、赞许之辞。2、课文通过自己青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二十五、有的人1、选自臧克家诗选,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2、一种人是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一种人是指那些为着千百万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地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3、诗的每一节都用对比手法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4、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议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第六单元二十六、悼念玛丽.居里1、选自爱因斯坦文集,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色;第二部分具体阐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和热忱;第三部分是结论,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现实意义,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二十七、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3、作者左拉,法国作家。莫泊桑,法国著名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成名作羊脂球。4、左拉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肯定他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二十八、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1、选自演讲与口才。公刘,当代诗人。这篇讲演巧借有关海姆佗市的一则民间故事,通过虚扬和花衣吹笛人攀谈的情节,指出了联邦德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表达了对海姆佗市市长及其同僚以及对德国人民真诚的赞美之情。2、构思巧妙,生动幽默是本文的显著特色。3、联邦德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导致“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